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明东周是一个朝代,为什么分为春秋和战国,以什么事件为分界点

明明东周是一个朝代,为什么分为春秋和战国,以什么事件为分界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672 更新时间:2024/1/18 19:00:38

可东周明明是一个完整的朝代,为什么还被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这两个时期的转折点又是什么?今天咱们就来深挖东周历史,探索春秋转为战国的核心原因。

[var1]

周平王动迁

为了更好的理清思绪,在说春秋战国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东周的起源。自周武王创造周朝之后,皇位一直传承了12代,落到了思想迂腐,贪欲享乐的周幽王手中。

周幽王是谁,就是那个在民间历史中为了逗褒姒一笑,做出了烽火戏诸侯“壮举”的愚君。这件事在正史中并没有记载,大概率是杜撰出来的故事,总而言之他没有守住自己的城池,并且死在了敌人手中,所在都城镐京也被敌人烧成了废墟。

周幽王死了,那么谁来当皇帝?按照当时的规矩,当然是他的儿子周平王,周平王看着自己无能的老爸给自己留下来的这摊废墟,心想这地方也不能住了,我作为皇帝总不能风餐露宿吧,咱换个地方。

于是周平王带着手下迁都去到了洛邑,也就是如今的洛阳,就此西周结束,东周到来了,春秋时代的舞台也就此搭建完毕。

[var1]

春秋时代周王朝控制力度锐减

春秋时代来临后,周王朝自周平王这一代开始,历届继承人基本上都是败家子,相对于西周,东周春秋时期王室对于天下的控制力度减弱了许多,在这样的状态下,各地区的诸侯进入了野蛮生长的阶段。春秋时期周王室能够控制的地区范围有多小,以洛阳为中心,直径不过才600公里。

以更直观的数据来看,也就是北京市加上不到一个天津市,华夏大地面积广袤,离得远的门阀势力根本就无法掌管。周王朝自己其实也知道,西周时期的辉煌已然不再,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又一个军阀势力成长为比自己还强大的模样。

[var1]

春秋五霸也就在这个时期诞生,至于到底是哪五个人,正史中有多种记录,但范围也就是七个人,秦穆公赵任好、晋文公姬重耳、楚庄王熊旅、宋襄公子兹甫、齐桓公吕小白、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虽然这七个诸侯当时都成长的很快,但谁也不敢对周王朝动手。

为何不动手,这就类似于东汉末年,皇帝虽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吉祥物,但哪个军阀若是对皇帝不敬,有侮辱之意,篡位之嫌,其他诸侯就有了攻打他的理由。董卓废了皇帝被各地军阀围杀,袁绍另立,四世三公的家族由此走向没落,袁术自立,彻底将袁家打入谷底。

所以当时的周王朝也就是一个吉祥物,各地的军阀想要成为诸侯,获得爵位,还需要请示周王朝,从而获得地位名望,而职责就是保护周王朝,成为其保镖。每到重要节日以及特殊时刻,几个诸侯都需要派出代表来拜见,以表示自己的衷心。除了不被其他诸侯群而攻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周王朝在春秋时期还具备一定国力和人才储备,就算是一对一也不一定真的能干过周王朝。

[var1]

所以春秋时期我们能够看到的场景就是,几个诸侯国打的不可开交,周王朝只能在旁边哭丧着脸喊:你们不要再打了啦!又或者说两个诸侯国有了想要交战的念头,周王朝会从中进行调剂,希望他们化干戈为玉帛,但大部分时间,这种劝解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你说不打就不打?看看你败家子的模样,打个架还要和你商量?

到了春秋末期,周王朝因为内部腐败争权的问题,控制力度越来越小,春秋五霸的力量已经能够对周王朝完成碾压,为战国时期舞台的搭建拉开了序幕。那么具体是什么事件,让春秋时期过度到了战国时期?这就要说到春秋末期的两件事,田氏代齐以及三家分晋。

[var1]

春秋过度到战国转折点

我们先来说田氏代齐,其实就是字面意思,当时齐国国内的政治形势非常动荡,国内门阀力量强大,让齐国君主有些无法招架。其中田家的力量最大,在国君无能的状态下,他们一步一步的掌握了国家的朝政力量,最终田家的主事人田和将齐康公的权利给架空了。

为除后患,田和非常残忍的将齐康公流放逐到一个孤零零的海岛上,齐康公好日子过惯了,也没有荒野求生的经历,没办法成为春秋时期的贝爷,只能在岛上乖乖等死。随后田氏就代替了传统的齐国政权,创立了田齐政权。

其次是三家分晋,晋国在春秋时代拥有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兵力强盛,经济腾飞,鼎盛时期绝对称得上是春秋第一国。然而,内政方面,晋国可并不太平。为了能够获得国君之位,国家内部的公族分成了多股势力进行竞争,他们为了能够获得力量,和国内名门望族,也就是门阀进行合作。

[var1]

人家帮你做事,你必然要给人家一些好处,又是给封地,又是封官位的,斗着斗着公族发现好像有点不太对劲,国内门阀好像已经掌控了比国家规模还要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而当时晋国门阀中,力量最强悍的主要有4个家族,智氏、赵氏、韩氏和魏氏。

本来是公族进行斗争,到后面公族直接被架空了,成为四个门阀进行斗争了。在这次规模浩大的国家内部斗争下,原本力量最强的智家被针对,成为了唯一的败者,自此之后,晋国就直接被其余三家给瓜分了,也就形成了之后的赵国、韩国和魏国。

经过田氏代齐以及三家分晋,战国七雄的势力状况就很明显了,春秋也就在这时候转入到了战国时代。除了这两个事件的影响之外,两个时代最大的区别,还是诸侯对待周王室的态度已经完全转变了,并且战争的形式在此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var1]

战国对比春秋时期,对周王室的态度和战争形式的转变

如果说春秋时期,周王室还是个吉祥物,几个诸侯国还在轮流客气的问候他,那么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对待周王室的态度和对待一只草狗没有什么区别。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转变,就是因为田氏代齐以及三家分晋带来的形势影响。

其他原始的诸侯国刚开始还不敢动周王室,然而田氏代齐后,周王室分分钟就给他封为诸侯,三家分晋后,周王室也果断听从了三位国君的“意见”,将他们同样封为诸侯,这代表什么?代表周王室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可以改变这个天下了,这些新起的势力想要一个诸侯之名那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要知道在西周时期,想要封侯,那必须有战功,有家族底蕴,还要孝敬周王室。到东周春秋时期,你至少要有能力保护周王室,给他点钱花花。田齐和分晋三国,他们的侯爵之位更像是威胁来的,完全没把周王室放在眼里,其他原始的诸侯国一看,这么多年的时间,我装样子也装累了,仔细想想周王室的没落已经是大趋势了,何必还要在乎它的面子呢?

[var1]

所以田氏代齐以及三家分晋事件,完全的扯下了周王朝最后的一条遮羞布,将其的无能彻底的袒露在众诸侯国的眼中,完全失去了尊严。没有尊严,那就不值得尊重,就只有挨打的份儿,战国时期的周王室有多惨?从当年大家来拜见,变成了自己舔着脸去各个国家借钱花。

到了战国末期时段,已经欠下了巨额债务,债台高筑这个成语就是为当时的周王室而创造的。末代天子周郝王别说等着诸侯国给纳贡了,天天被人堵在家门口要债,自己只能在家悲伤的抹眼泪,要不是看他还算个王,一天三顿小钢棍肯定是不能少的。

上面说的是各国对周王室态度的变化,接着咱们说说战争规模的问题,春秋时代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规模最大也就是几万人的战斗,很多民间历史将人数夸张化了,动不动30多万,可能几个国家的军队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人。

[var1]

不过春秋时代确实是诸侯国们疯狂发展的时代,整整295年的时间里面,国家人民不断繁衍,士兵数量疯狂爆增,军事战法也在不断更新增进。到了战国时期,战争的规模就变得极为夸张,基本上能够载入正史的战斗,总共参与的人数都达到了30万以上,甚至还有上百万人在战场上厮杀的场面,极为壮观。

面对这样的规模,周王室还因为被催债而烦恼,就更别提劝解他们不要打仗了。随着周郝王在公元前256年交出了自己手中的政权给到秦昭襄王,持续791年的周氏王朝,正式宣布灭亡,战国战争也进入到白热化时期,一位叫嬴政的孩子当时才3岁,但在36年后,这个孩子即将创造历史的奇迹,成为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更多文章

  • 王莽被杀后为何从东汉到晋朝都收藏着他的头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莽死后为什么要收藏其头颅,王莽怎么被杀的,王莽是被谁杀死的

    公元8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了新朝,当上了皇帝,登基后王莽已经五十三岁了。当皇帝的王莽还极其重视改革,实行了许多政策,但种种政策对当时的百姓而言,却属于是一种残暴性的虐待,只能说王莽当臣子还是有点光芒的,当皇帝还差点意思,他不懂得审时度势,从刚开始建立新朝到亡国仅仅坚持了十几年,一些各地的起义军加上

  • 勾践曾把两个美人献给夫差,一个比西施还漂亮,最后还是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勾践平安回到越国后,力图复国。十年后,越国逐渐强大,农业发达。越国的范蠡曾与勾践一起在吴国为质,他深知吴王夫差的致命弱点就是色欲,于是范蠡与越王勾践实施了向吴国夫差贡献美女的计划。[var1]于是,范蠡便到民间遍访美人。范蠡原是楚国人。他虽然出身贫寒,但博学多才,对语言有很深的造诣。因不满当时楚国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仇池国,弃用郡县制,转用护军制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以氐族部落酋帅身份发祥的杨氏政权来说,部落制对其早期的发展壮大起到过重要作用。早期的部落制西汉以来,中原王朝在氐羌等少数民族所在之地实行两种不同的行政管理制度:一种是与逐步形成和确立的中央集权制遥相呼应的郡县制,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主要管理汉及从事农业经济的少数民族。另一种则是道制,专门用来

  • 你知道孙膑是被谁害的吗?(孙膑忍辱装疯自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初,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之。至,则以法断其两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弃。——《资治通鉴》周纪二. 周显王十六年译文:起初,孙膑与庞涓一起学兵法。庞涓在魏国做将军,他估量自己的才能不如孙膑,便召孙膑前来魏国。孙膑到了以后,设计砍断孙膑的双脚,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终身成

  • 甄宓:三国第一大美女,人美心善,最终却被负心汉辜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甄宓,出身于东汉望族。父母有八个儿女,甄宓最小。三岁丧父,在母亲张氏的教诲下,甄宓拥有贤良淑德的品质。甄宓喜欢书法,经常用哥哥的笔墨纸砚写字。哥哥取笑她要当“女博士”。甄宓反驳道:“凡是古代贤淑的女子,都从前人的成败中吸取经验,引以为戒,我不读书拿什么借鉴呢?”有一次,母亲找术士为孩子看相,术士指着

  • 齐国灭宋内幕:急于扩充实力,落入燕国陷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齐国灭宋,燕国vs齐国,战国时期燕国与齐国

    战国时期,唱主角的国家本该是战国七雄,也就是秦晋(赵魏韩)齐楚外加一个燕国。但在秦国一家独大,各国却无力制衡的时候,偏偏又跳出来一个搅局的国家,那就是宋国。[var1]在春秋的时候,宋国就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遇之中。明显比四大强国弱,但又似乎比其他小国强一点,拥有类似境遇的还有鲁国和随国。进入战国之

  • 深度讲解: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被称为千古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如何评价西楚霸王项羽,项羽的西楚是指哪里,西楚项羽简介

    项羽,名籍,字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项羽有一个很霸气称呼——西楚霸王。项羽生活在秦朝,当时的秦朝在秦始皇的统治下,可以称得上是盛世。但就是这样的强国,在历史上也只存活了十几年的时间。在秦朝后期,众多农民起义军起义,一同参加了反抗秦朝的队伍。其中实力可谓旗鼓相当的部队有两支,

  • 鸿门宴前夜,项伯冒死救张良,真心输给了套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良救项伯,鸿门宴中张良的谋略布局,项伯与张良的关系

    公元前207年,刘邦先入关中,为防止关外诸侯进军争夺胜利果实,遂屯军霸上,准备称王。很快,气势汹汹的项羽率大军攻破函谷关朝刘邦杀来,让他特别愤怒得是,刘邦准备称王。项羽当即决定,让将士们吃好喝好,明日就准备攻打刘邦。刚刚入主咸阳的刘邦还沉侵在胜利的喜悦中,大都市的繁华让他这个小地方来的亭长眼花缭乱,

  • 诸葛亮病入膏肓点燃七星灯,看似续命,实则是谋划最后的“毒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史说百家“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一生都在为蜀汉的基业鞠躬尽瘁,有人称他多智而近妖,而他的智谋也完全配得上这样的评价。为了北伐曹魏,诸葛亮殚精竭虑,即使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也想完成北伐大业,为了能够将曹魏大军灭于西线,诸葛亮在临终前为自己点了七星灯续命。诸葛亮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所

  • 古代为啥盗墓拜曹操、黑道拜关羽,太监拜岳飞、青楼拜吕洞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盗墓拜曹操、黑道拜关羽、太监拜岳飞、青楼拜吕洞宾”是流传至今一个脍炙人口的俗语,我们知道盗墓是对高官贵人死后所埋葬的地方进行挖掘,寻找金银财宝;对于黑道则是大多数从警匪片中得来的印象,他们大多数与警察处于对立面,做违法乱纪的事;太监是皇帝身边的忠诚使臣,传达皇帝的诏令;青楼则是古人们最常进行寻欢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