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斗垮六国的霸气秦王,为什么对楚国低头反复示好·老烟枪读史记·17

斗垮六国的霸气秦王,为什么对楚国低头反复示好·老烟枪读史记·17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285 更新时间:2024/1/23 13:56:39

[var1]

秦昭襄王亲政之初面对的列国局势是:西北义渠大势已去,但并未完全灭亡;东方赵魏韩三晋一体,尤其以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实力最盛;南方的楚国大大削弱,并且深受越国牵制;齐国与燕国矛盾深化,大战不可避免。

[var1]

此时,山东列国强国此起彼伏,秦国虽吞并巴蜀,觊觎天下,但远没有并吞天下的实力。

削弱三晋,胁迫楚国

秦昭襄王一亲政,赵魏韩便送上了大礼——三晋联合进攻楚国去了,楚怀王扛不住,拉下脸来向秦国求助。

[var1]

秦昭襄王

秦国已经觊觎天下了,六国竟然还在内讧!秦昭襄王果断出兵,大败三晋。三晋怕了,又倒向秦国,于是秦军马不停蹄,又大败楚国——秦国从来都不拉偏架的。

楚国这一遭,典型的引狼入室啊!但楚怀王的噩梦还不止于此。眼看着国家江河日下,公元前297年,楚怀王实在是被打怕了,干脆去武关朝见秦王,以示诚意。秦昭襄王干脆挟持了楚王,逼他交出巫郡、黔中郡给秦国。楚怀王断然拒绝,秦昭襄王就有点慌了。公然劫持一国之君,这野心昭然若揭!不久,秦国就招至了齐、韩、魏、赵、宋、中山六国联合攻秦。

[var1]

列位看官,秦国崛起之路的后期,干脆脸都不要了,干起了劫持人质的勾当!但事物往往欲速则不达。秦昭襄王的这一举动果然招致了山东诸侯的强烈反抗,秦王无奈,最终只能吐出黄河以北的土地以及封陵来求和,列国这才罢兵。

攻伐列国,联军遏齐

秦昭襄王劫持楚怀王的举动,将秦国陷入了被动局面。公元前295年,为了修好秦楚关系,秦昭襄王甚至给楚国送去了5万石粮食,但楚国把粮食收了,但并未和秦国亲近。秦昭王好生无奈。

无奈归无奈,路还得往前走。从公元前294年开始,秦国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东出之路。

一会儿攻韩,一会儿攻韩魏,一会儿攻楚,一会儿攻赵。受益于自己广阔的后方和强悍的将士,秦昭襄王不断拓土开疆。

[var1]

此时,山东还剩两个强国——齐国和赵国。

齐国作为东方大国,也一样四处征伐,壮大实力,大有与秦国争雄天下之势。夹在中间的赵魏韩,以及燕国和楚国都深受齐国的威胁。齐国同样是弱国合纵对抗的对象。

齐国趁着燕国内乱侵吞燕国,得罪了一代雄主燕昭王,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促成了五国合纵,派乐毅为大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共同伐齐,攻占70余城,齐国几乎灭国。后来燕昭王死,乐毅不被信任,齐国得以复国。但连年大战国力大为削弱,已无力争雄天下。

[var1]

秦国的对手只剩下一个赵国!

赵国在实力上与秦国还有很大差距,一直处于守势。公元前260年,秦国继续发展,把韩国的上党郡割裂开来,使上党郡成了一片飞地。韩国只好将上党献给秦国,以求喘息。但是,上党郡守竟然投降了赵国,秦国一块到嘴的肥肉飞了!

于是,秦赵大战不可避免。战国时代最后的决战提前到来了!

长平大战,定鼎天下

公元前260年,秦昭襄王派左庶长王龁攻打赵国,攻占了上党,赵国大将廉颇深知秦赵实力差距,为避免正面硬战,便在长平与秦军守垒对峙,等待机会。

两军对峙3年,秦军毫无进展。秦赵两国均在战场投入了全部国力,赌上了国运。

秦军50万,赵军40万。对峙3年,费尽粮草军械无数。赵国国力远不如秦国,赵王实在扛不住了!

[var1]

恰在此时,秦国开始用离间计扬言秦国不怕廉颇,只怕赵括。赵王左右为难,果然任命赵括代替廉颇。秦昭襄王秘密派遣大将白起代替了王龁。赵括到任以后,采取了主动出击的战术,秦军且战且退,然后开始筑垒坚守。白起将赵军诱入壁垒区包围起来,而后派出骑兵将赵军截分为两半。50余万秦军依靠地形围住人数几乎相等的赵军,赵军断粮46天,最终投降。

为了彻底打垮赵国,白起背负起杀降的骂名,坑杀了40万赵军。历时3年的长平大战终于以赵军惨败而告终。

山东再无能够与秦国对抗的力量。

结束语

秦国的东出之路走了3代4位君王。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完成了奠基工程;秦惠文王张仪连横,壮大了秦国的实力;秦武王夺取宜阳,打开东出之路;秦昭襄王远交近攻,最终在长平提前完成了对六国的决战。

历史长流浩浩荡荡,中华大地向着大一统的方向飞奔而来。秦昭襄王作为一代雄主,在为56年时间里,东征西讨,使秦国对列国形成绝对优势。

但他劫持楚王的行为,也间接反映出他在东出之路上犯下过难以弥补的错误,使得秦国的东出几乎陷入绝境。

可惜,齐国成了合纵的替死鬼,秦国终于笑到了最后。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秦孝文王即位,3天之后,秦孝文王去世,秦庄襄王即位。3年之后,秦庄襄王去世,秦王嬴政即位。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开始横扫六合,仅用了10年时间,就完成了大一统。

一个统一的大秦帝国终于到来。

(完)

更多文章

  • 封神中,纣王只是个凡人,为何却敢让神仙称臣?究竟谁给他的底气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纣王十大猛将排名,妲己水池迷惑纣王,闻太师回朝怒骂纣王

    云中子是仙界公认的福德之仙,其修为已经达到了大罗金仙境界,按理说,对于如此修为的仙人,纣王应该以礼相待,待若上宾才对,然而,在初见云中子时,纣王却因为云中子没向他行跪拜礼,所以对云中子的态度也是十分傲慢。之后,在得知云中子是专为除妖而来时,纣王便向云中子投去了橄榄枝,也就是欲让云中子对他称臣,封神原

  • 历史上的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是因为楚国败了还是对楚失望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屈原为什么要投江自尽,屈原投江故事简单概括,屈原投江是哪条江

    屈原约生于公元前340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丹阳栀归人,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宜昌人,闵姓 屈氏 名平 字原,后世也称他为屈平或屈子。他是春秋初期楚武王雄通之子屈霞的后代。回顾屈原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变法失败。罢官左徒。在周慎靖王四年即公元前317年,23岁的屈原,怀揣着生命的梦想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 历史上荆轲刺秦王,荆轲一个奇怪姿势,引起后世议论和衣着的改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朱玉林[var1]提起荆轲,大家都知道他是刺客。但是,刺秦王失败后的一个奇怪姿势,引起了后世的议论和衣着上的改进。说到荆轲刺秦王这个历史事件,还要从公元前246年说起。那年,秦庄襄王即位不到三年即害病而亡,年仅十三岁的赢政即位为秦王。相邻国的燕国太子丹被迫送往秦国做人质。他为替燕国报仇,偷偷化装逃回

  • 诸葛亮为什么数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呢?难道仅仅是魏国太强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第一点就是国力上的差距,被逼无奈,在当时蜀汉与曹魏,不管是军事经济人员,都是差距明显,而这些原因也是决定了蜀汉想,从平稳的发展中摧毁曹魏基本无望,而且蜀汉还是三方最弱的一方,统领的人口仅有90多万,而曹魏的人口则多达400万左右,在军队方面蜀汉全部人马也就十万出头,而曹魏仅仅在作战一线部

  •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一统六国,秦始皇为什么要灭六国,秦始皇灭六国动画演示

    但是,世间万物,时间久了必然要分。周朝就算再厉害,最终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灭亡。到了战国时期,周朝已经名存实亡,没有人会怕他们。那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是如何对待没有实权的周的呢?[var1]战国以前的周朝商朝末年,姬发的兄弟和家人被商朝的商纣王祭祀,打算祭祀他们。姬发在绝望中展开了斗争,最终建立了周朝

  • 东汉末日:曹操疑心杀吕氏,袁绍起兵讨董卓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自为太尉,奉老母为池阳君,令太尉刘虞为大司马,大中大夫杨彪为司空,进豫州刺史黄琬为司徒;凡公卿以下,至黄门侍郎子弟,各得选一人为郎,服役省禁,补前时宦官遗缺;至若承宣帝命,伺候皇后,专委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分充职使,共计得一十二人。又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宿冤,悉复爵位,遣使吊祭,擢用子孙。所有宦

  • 春秋第一小霸郑庄公(下)-繻葛之战,将周天子拉下神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初霸郑庄公,多行不义必自毙郑庄公,郑庄公资料

    箭羽尖锐的破空之声,带着无可阻挡的凌厉之势,不偏不倚地射中了周天子的肩膀,箭头穿透了厚厚的铠甲,狠狠地扎进了肉里。此时,三十多岁的周桓王,正在指挥周、卫、陈、蔡四国联军从战场上撤退。他应声而倒,身体伏在车轼之上,鲜血缓缓地流出。他的心中泛起了悔恨,悔的是不该来这一遭,恨的是郑庄公竟敢公然与他作对,敢

  • 魏国终成战国首强:李悝颁《法经》惊天下,吴起练魏武卒震四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但这个家分得并不公平。赵国得到了晋国北部的大片土地,并向东越过太行山,占有邯郸、中牟(今河南省鹤壁市附近),并将触角伸到了黄河附近,就领土面积和实力来说,赵国所得最大,实力最强。魏国和韩国在赵国的南边,魏国居西,韩国居东,两国的领土散布于黄河两岸,大部分位于中原的中心地带,从面积和实力上来说,两国要

  • 曹操为何至死都不愿称帝?他自己临死前说出了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曹操死的那年,曹丕马上就能轻易地废汉自立,那说明曹操早就有了废汉称帝的能力(事实上也有),既然有篡位的能力还要天天被人骂,为何他不直接称帝,将生米煮成熟饭,强行挽回一点面子,狠狠地打那些人你的脸?是因为长期被骂为“汉贼”,导致心中有愧而故意不为?他自己临死前,终于说出了原因。曹操

  • 1970年,韩先楚写了一封信,四年后被迫检讨:我犯了严重的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会议期间,时任上海市革委会主任的张春桥却反对陈伯达的提议。客观来说,当时军队的大部分干部都支持陈伯达,反对张春桥,比如韩先楚等人,其中韩先楚还专门写了一封反对张春桥的信,让人转交给毛主席,那么,围绕韩先楚写信这件事,前后都发生了什么?九届二中全会召开时,韩先楚担任了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