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纣王真的是个暴君吗?原来史书是这么说的,跟封神演义完全不一样

纣王真的是个暴君吗?原来史书是这么说的,跟封神演义完全不一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423 更新时间:2024/1/5 18:41:47

直到古公亶父(周太王)带领部落迁徙到周原(岐山),周部落才逐渐发展起来。不过,周太王显然对西岐的号角并不满意。据《诗经》载:“(周太王)居齐之阳,实始建商。”话说早在周武王的曾祖父在位的时候,周人就已经有了灭商的打算。

那么商朝是如何对待这个异己的诸侯国的呢?

古公亶父死后,幼子季历即位。据发现的《古竹书纪事》记载:商王武夷(纣王的曾祖父)赏赐季历“三里田地,十玉珏,八匹骏马”,并娶商朝贵族任氏通婚娶,娶太任为妻室。以联姻的形式全力支持周人对戎狄的战争。

正是在强大的商朝支持下,季历先后在咸阳东北灭了陈国,在西边打败了归戎、义渠,据相关记载,武丁还任命他为殷祭司。然而,野心勃勃的季历公然东进,先后攻打晋冀地区的“燕京戎”和“禹武之戎”,军事力量洞穿了商朝的版图。(纣王的祖父)大为不悦,召季历到京城杀了他。

季历东进的失败,并没有让周的继任王姬昌放弃对商朝的军事挑衅。据陕西省周原考古学家发现的周人一号卜甲记载,周文王曾向先祖发誓,要遵循商汤的正道(即取而代之)。

对于这场战争,《古竹书纪事》只用了几个数字:“夷帝居殷,二年周伐商。”进攻商朝。当然,由于实力差距,战争的结果是周人战败,下任的商纣王“困西伯于尉犁”。

当然,纣王将周文王囚禁在羑里,并不是因为《周本纪》中所说的周文王姬昌“积仁厚德”、纣王“弱残暴”。屡次攻击皇帝。在他看来,文王入狱其实罪有应得。

对于屡犯边境的诸侯国首领,纣王大为宽容,没有杀他,而是软禁在羑里城。纣王之所以如此对待,主要是出于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考虑。

后期殷商统治时期,东夷各部落(甲骨文称“人方”)屡次造反,牵制了大批商朝士兵。因此,纣王不得不集中兵力征讨东夷。

至于西方的周国,则采取了柔媚政策。

一方面,他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周文王,继续建立联姻关系;

陕西岐山凤初村11号灰出土的甲骨上,记载了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史实:“夷望天,至于丝,望开天”,甲骨的形制和字迹特征属于周人。衣王是指殷王,后面的“王”是指纣王。

周人从文王开始称王(不追谥),所以这里的这段话是指商纣王和周文王一起在丝绸之地打猎。这几个数字告诉我们,商纣竭力平息与纣的矛盾。

周文王出狱归国后,也表现出对商朝的极大“从属”。

《仪周书》曰:“文王会合六国诸侯,以商。”

周文王的做法赢得了纣王的信任,纣王不仅将驻扎在黎地的商军迁往东夷,还把征伐权授予了周文王。但是,周文王利用了纣王的信任,在灭掉了周围的密须、阮、巩等国之后,于44年征服了齐国(即黎国)和崇国(忠于商朝)47年(皇室)。

在陕西周原发现的周人甲骨文中,这也印证了周文王晚年的伐蜀、伐巢、伐密、征伐等军事行动。

周文王积极顺从,消极违背,为武王灭商奠定了基础。李贵尚在陕西临潼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中记载了武王征商的功绩:“甲子时,武王只征商。”

这充分说明商纣王没有采取有效行动应对来自西周的军事威胁。

在神话系列中,人们把那时候的政治行动,描述成了与天道有关,我们已经清楚了一个观点,至少夏商周的统治者与天道有关,不用说,夏朝的天道干扰太大了。这个王朝开始混乱,人类开始反抗天道,但还没有走得太远就被商朝给灭了。事实上,商朝是天上的一颗棋子。在天劫手中,商朝建立后,开始兴起盲目的天道崇拜。天劫将之前的天书《连山》重新编修,改为《鬼藏》,重新创制了祭祀之法。历代统治者都必须严格遵守天道。即便是在这个朝代,也出现了“活祭”之法,让人畏惧上天,这是一个衰败的朝代无可厚非。

但到了纣王,一切都变了。西周纣王所列举的暴行中,有一项被称为“不慎祭祀”。虽不见纣王的种种功绩,但也算不上愚君。只是后世的丑恶实在是太严重了。为什么丑陋?最大的受益者是周朝。正好为“武王伐纣”找了个好借口。自从纣王逐渐放弃祭祀,人们对上天的恐惧开始减少,但这也让上天开始怀疑纣王的忠诚,纣王起兵“征兵”,将奴隶的祭祀改为歌唱祭祀。武王的举动,让诸侯渐渐明白,纣王是真的要聚众反天。

于是,武王伐纣开始了,对商王朝的天罚开始降临。

按照神话,很有可能是为了阻止天道进一步干涉人间的事务,希望人间能够建立自己的政权。人界变成了家族世界,但是这样的操作却影响到了人界,在很多人的底线。

于是,就有了商周的出现。这里奈何又被毁灭了。

听起来很复杂,你明白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被神魔化的《封神演义》,商纣王和妲己根本不是我们知道的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尤其在建 国 以 前十 分受冷落,而且它 多 被看 做 字 句 粗 陋,章法呆滞,结 构 草率,侈谈神怪,什久虚造 的 自写 幻 想 之 作。建 国 以 后,尤其是九十年代之后,对《封神 演义》的 研 究逐渐 公 正 客观,被重视起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封神演义》中武王伐纣的原因1.被统治

  • 甲骨铭文中的商朝:在这个奴隶制社会中,劳动力存在哪些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文 |蒋冉Jiang编辑 | 蒋冉Jiang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学者普遍认为商朝是一个以奴隶为基础的社会,然而,这个王朝的劳动力仍然存在问题。当时,劳动力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商朝的部队、情报和战术在冲突后不久的日子里,据说数百名盟友承认了商朝的权威,商朝的军事要求无疑只是在据点部署军事力量,并在动荡地区维

  • 希腊奴隶制度对社会发展有何意义,奴隶制的崩塌产生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希腊什么时候出现奴隶制,为什么古希腊实行奴隶制,希腊城邦是奴隶制吗

    文 |老涵编辑 |老涵古希腊奴隶的简史,即被俘或购买的外国人,但当地的个人或家庭,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沦为永久依赖宫殿的状态。一种来自皮洛斯(约公元前1200年)的线性B片。注意顶部坩埚的表意符号。来自迈锡尼统治的诺索斯的线性B片。在这个平板电脑上,我们可以看到编号系统:圆圈代表数百个,水平线代表数

  • 论苏格兰、大西洋奴隶制与民族党,是内部殖民地还是帝国的核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苏格兰民族主义者对苏格兰殖民历史的理解发生了重大转变。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独立支持者从殖民角度看待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关系。自1999年苏格兰议会成立以来,民族主义者越来越认识到苏格兰人在大西洋奴隶制中的作用。在跨大西洋关于种族不公正的审议中,历史已经变得具有政治意义,自 2020 年国

  • 八雅轩丨【八雅收藏】古井里挖出36000多枚秦简,专家称或改写秦始皇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后人对他的评价,一直是众说纷纭。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秦王扫六合》)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对历史的贡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秦始皇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

  • 为什么古代皇帝中,只有秦始皇穿黑色龙袍?看完总算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首先关于秦始皇穿黑色龙袍,是因为当时推崇黑色,将黑色定为国色,当然,除了个人喜好之外,最大的原因还是在战国年代,阴阳学较为盛行,各国之间的服饰跟国旗都很讲究,其中一位叫驺衍的总结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也就是所谓的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再生金;然后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 夏朝之禹建立夏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禹建立夏朝的时间,夏朝禹,禹建立夏朝约是公元前几年

    禹(生卒年不详),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在中国古代的传说和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传说中,在夏朝前的时期,中国由多个部落组成,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领。禹是洪水英雄,在他的领导下,他的部族赢得了洪水的胜利,结束了洪水对人民

  • 东汉末日:董卓赠马收吕布,废除少帝立献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董卓废少帝立献帝诏,董卓废帝诏书,董卓废少帝立献帝的故事概括

    董卓引兵入都,步骑不过三千人,自恐兵少势孤,不足服众,遂想出一法,往往当夜静时,发兵潜出,待至诘旦,复大张旗鼓,趋入营中,伪言西兵复至,都中人士,竟被瞒过,还道日夜增兵,不知多少。既而何进兄弟所领部曲,均为董卓所招徕,董卓势益盛。武猛都尉丁原,表字建阳,有勇善射,何进曾令他屯兵河内,威吓宫廷;及众阉

  • 雅典卫城在青铜时代,运用了什么样的建筑特色?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文 | 史作咏者编辑 | 史作咏者«——【·前言·】——»拉斯·沙姆拉·乌加里特就位于内陆的一个沿海平原上,季节性河流毗邻城市的北部和南部,这两条河流可能在古代桥接,是南北道路系统的一部分,通往城镇。南部的德尔贝河为城市提供了额外的服务,1986年,人们发现了堵塞南线的石坝的痕迹,这是获取和蓄水系统

  • 秦始皇把“朕”作为皇帝的专用术语,不许他人染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秦以前,“朕”是第一人称代词,即“我”的意思,男女老幼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成为一统天下的至高君主。嬴政认为,自己功兼三皇五帝,为表彰自己的无量功德,体现人君的至高权威,于是从“三皇”和“五帝”中各取一字,号为“皇帝”,同时,把“朕”作为皇帝的专用术语,不许他人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