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的第二大污点,杀侄子,娶弟媳,为何放过了貌美大嫂?

李世民的第二大污点,杀侄子,娶弟媳,为何放过了貌美大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500 更新时间:2024/1/20 22:33:00

即使是有着至亲关系的父子兄弟,也有极大的可能为了皇位而反目成仇。

玄武门之变,实质上就是一场由皇位争夺引发的兄弟之争。李世民,史称“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就是从这场政变中真正开始走上皇帝之位的。

弑兄杀弟,是形势所迫?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在建国后封大儿子李建成为太子、二儿子李世民为秦王、小儿子李元吉为齐王。起初,李渊在位时,这三个儿子也都发挥自己的长处,作为王室子弟,建立了不少功业。

然而,时间一长,身在高位、各有自己势力的三人,在朝堂上面和心不和。李世民虽然年纪比李建成小,但是在政见上的优秀见解,让他获得了不少大臣的支持,而且战功卓著,这使得李建成极为不满。

作为太子的李建成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屡次想要联合李元吉暗害李世民,但李世民先一步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并且在这场政变中杀死了自己的兄弟,逼宫父亲李渊,登上了皇帝之位。

杀死侄子却娶弟媳,是色迷心窍?

成者王,败者寇。李世民行事果决、心狠手辣。为了斩草除根,他对自己的侄子并没有手下留情。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各有五个儿子,无论年长年幼,他们都死于李世民之手。

不仅如此,他还霸占了自己的弟媳,将其纳入宫中,史称“杨妃”,而且长孙皇后去世后,他对这位“杨妃”宠爱至极,到了要立她为皇后的地步。后来经过魏征等人的劝谏,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名声才最终作罢。

据传,这位“杨妃”十足貌美,李世民也是因为迷恋她的美貌才霸占了她。但可惜的是,“杨妃”只是一个称号。

尽管备受宠爱,这位杨氏却并没有得到李世民后宫实质上的承认,也就是说,她虽然生活在帝王后宫,却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名分。

给李世民生的皇子李明,后来也被过继给了李元吉。而且,杨氏本人,死后也没有得到陪葬昭陵的资格,可谓是下场惨淡。

李世民作为皇帝,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后宫里的每位妃子都难免会牵扯到政治利益。那么,李世民将弟媳纳入后宫,是否也有这方面的考量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当时,杨氏大家族的世家地位不容小觑,他们原本和齐王李元吉互为倚靠。齐王在玄武门之变中的失败也让他们失去了政治上的有力支持。

而在这时,李世民纳了杨氏,既可以为他赢得这一氏族的支持,又可以满足他的私心。对于杨氏的氏族来说,也算是吃了个“定心丸”,这样一举两得皆大欢喜的结局,是所有人都乐于看到的。

娶了弟媳却放过大嫂,是顾念旧情?

在“玄武门之变”后,也有人的结局相对平安,这就是太子李建成的妻子,李世民的大嫂——郑观音。

郑观音是荥阳人,隋朝潭州都督郑继伯的女儿。出身荥阳郑氏,也是世家大族。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虽然杀了李建成的儿子,却并没有对这位大嫂有所“冒犯”。不仅如此,还让她和自己的女儿在长乐门终老,一直安享晚年直到七十八岁。

尽管长乐门的生活条件相比宫廷有差异,但这和李世民对待其他人的方式相比,已经算是难得的“厚待”。

有人推断,这是由于大嫂的个性太过“贞烈”,不愿委身自己丈夫的弟弟。但是,这一说法很难验证,况且信服度较低。

因为女子的命运在古代颠沛流离,往往很难由自己决定。失去了丈夫的郑氏更是没有反对李世民这位新皇帝的能力。

更可靠的一种说法是,李世民之前受到过大嫂不少照顾,且古代有“长嫂为母”的传统。再者,郑观音的年纪和李世民差不了多少,当时的时代来看,即使足够貌美也已经不再有吸引力。

李世民在霸占了年轻的杨氏后,也就没有太大的必要再去冒犯自己的“长嫂”。

更何况,郑观音所在的郑家氏族在当时也算大族,李世民这样做必定也少不了政治上的考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放过“大嫂”,其实也是对郑氏家族势力的“拉拢”。

太宗其人:知人善任的圣主明君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做出的种种行为一直为人诟病,骨肉相残也成为他政治生涯中的最大污点。

但整体上看,从历史的发展演进角度来讲,唐太宗李世民也确实为唐王朝的兴盛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唐太宗在位期间,对民生非常关注,使得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繁荣。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对往后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不计前嫌,知人善任。对不同的人才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许多臣子的认可。

魏征就是其中之一,李世民摒弃前嫌,不比较他曾经是李建成的部下,虚心纳谏,和他成就了君臣一心的佳话。

就如同对待杨氏和郑氏的不同态度,李世民在从政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由此可见,无论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往往都是多面的,历史不是一家之言,对帝王的评说更是众说纷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25岁的苏轼过年不能回家,提笔写下《守岁》,不禁让人热泪盈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自从 22岁高中进士以后,他又通过了制科御试,以大理寺评事赴任陕西凤翔府签书判官,也就是凤翔县县委秘书长。这也是他第一次出京师为官。“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年轻气盛的他踌躇满志,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政治抱负,在寒冷的冬天启程,于十二月十四日到达陕西凤翔。工作对他来说没几天就驾轻就熟了。可

  • 历史上真实唐太宗李世民是个怎样的人,该如何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玄武门之变,是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政变。李世民通过这场政变,除掉政敌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逼迫李渊退位,自己登基成为唐太宗,创造了光照千秋的贞观之治。我们经常从影视剧中看到的玄武门之变,基本上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没什么功劳,还和李渊的后妃搞到了一起。后来李世民权势越来越大,对太子李建成形成严重威胁

  • 李隆基,一日连杀三子娶杨玉环,他到底受了啥刺激,为何如此疯狂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对外李隆基开疆拓土,不仅收复了营州等地,还使长城以北的回纥等部族重新归顺唐朝的统治,并在全国各地设立节度使,可以说是维护巩固了国家领土完整与民族统一。但是李隆基也有疯狂的一面,那就是李隆基曾一日连续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而后又娶了杨玉环,这些都是人神共愤的事情,但是李隆基做的毫不犹豫。那么李隆基是受到

  • 明仁宗张皇后:历经六朝,被称女中尧舜,曾有机会避免土木堡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这么完整的晋升履历,在整个历史上,也不多见,而明仁宗朱高炽的妻子张氏,就做到了。只不过,她的每一次晋升,都不轻松。这个当时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其实也没过上多少年舒坦的日子。从一个小小指挥使的女儿,到被称为“女中尧舜”的太皇太后,经历了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6个皇帝,一路走来,可

  •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已经一箭射杀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人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成王败寇,这句话是最精辟的总结。而最能体现的历史事件是玄武门之变。那是一场关乎大唐帝国走向的生死一战。天策府上将秦王李世民对决皇太子李建成,太子的帮凶是齐王李元吉。最后,李建成败了!败则为寇,接受失败的惩罚。所以,其子全部被杀,并被削除皇室宗籍。家室待遇迅速变糟糕,软禁在皇宫。甚至为妃,如李元吉之妻

  • 成吉思汗的一生之耻:老婆被抢,消失了9个月,归来时已身怀六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吉思汗一生经历简介,成吉思汗有哪些资料,成吉思汗不为人知的秘密

    在元朝尚未建立之前,蒙古族上的这些部落为了土地、牛羊、女人等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冲突和战争,而成吉思汗所在的部落正是在这样的历练中才得以慢慢发展强大的。成吉思汗的老婆名叫孛儿帖,说起两人婚姻渊源的前后,其实还是非常浪漫的。一天,成吉思汗的父母带着儿子去相亲,结果因缘巧合在路上碰见了孛儿帖的老爹,这位老

  • 《朱元璋》电视剧中,如果朱标不死,会是朱棣的对手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对朱标的评价,朱棣给朱标什么封号,朱标和朱棣什么关系

    其实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如果朱标不死,朱棣永远不可能有机会称帝,甚至还会死心塌地的辅佐朱标,原因如下。一、朱标是皇长子,是正统,继承皇位名正言顺,而朱棣则不然。大家都知道,古代以来,帝王立储都是立嫡不立长,而朱标即使嫡又是长子,可以说继承皇位是无可置疑的。而且其地位也是得到了百官以及其诸多兄弟认可的,

  • 李隆基后宫两位妃子,武惠妃和武贤妃,她们和武则天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位武惠妃这位武姓妃子,为李隆基生了四子三女,最有名的是寿王李瑁,因为他的王妃杨氏,后来成了李隆基的妃子杨贵妃。武惠妃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当上皇帝,外部勾结宰相李林甫,内部让自己的女儿充当间谍,和太子李瑛交往。李隆基一日杀三子事件,就是武惠妃发起的,737年杨洄向武惠妃告密,构陷太子李瑛等三位王爷,和

  • 李世民临终问武则天:朕死了你怎么办?她是如何回答保全性命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你悄悄地带李淳风来见朕,谁也不许惊动!”“是!”此时已经是三更时分,肃穆的大唐宫殿内,唐太宗李世民正在饶有兴致地翻看着古书典籍。这位唐朝的最高统治者长得高大威武,神情庄严,不怒自威。图1所以宫中见到太宗皇帝都不敢吵闹喧哗,更何况大家都知道,这位皇帝一向勤政,所以在他看书或者是批阅奏章的时候,没有人

  • 清朝作家写穿越小说,幻想100年后的上海,全部猜对了,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梁启超在书中幻想,1962年,维新变法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一流强国,第一任大总统是罗在田。罗在田这名字是梁启超从光绪帝的名字“爱新觉罗载湉”取出后面三个字的谐音。第二任大总统是黄克强,名字的意思是黄种人战胜西方白种人。巧的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人物黄兴,他字克强,梁启超写这本书的时候,黄兴正在日本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