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有多狠?他连续发了六道罪己诏,韩国人祖先用他年号两百多年

崇祯有多狠?他连续发了六道罪己诏,韩国人祖先用他年号两百多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31 更新时间:2023/12/23 3:38:09

至高无上的皇权。(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这样至尊无敌的人,从来都是无比光辉灿烂的形象,至少,这个皇帝在位的时候,他一定就是那个最光明正确且伟大的形象,且没有之一。所以,皇帝一般情况下是不存在犯错的,就算是有些事情真的错了,皇帝和他的追随者也一定不会承认,因为,皇权总是至高无上的,他必须要维护这个尊严和威严。

但凡事也都有例外,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有些皇帝也会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目的就是与过去的错误政策一刀两断,希望人民能够理解并重新无条件支持他,最典型的就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汉武帝刘彻在晚年颁发的《轮台罪己诏》,这也是封建王朝历史上第一个“罪己诏”。

汉武帝刘彻的《轮台罪己诏》。(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罪己诏”这个事情吧,要一个万万人之上的皇帝发出来,真还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稍微想想也是如此,就算是一家之长,面对着自己的孩子认个错,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金口玉言、手握九鼎的皇帝,要他面对天下苍生承认自己的错误,想想面子上也是极难抹开的。

但崇祯皇帝朱由检似乎是个特别大的例外,他作为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仿佛特别喜欢上台做检讨,在他当政十七年的时间里,他居然接连给自己发了六道《罪己诏》,且一道比一道惨烈,尤其是最后一道,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让我们读起来身临其境,唏嘘不已。

第一道:公元1635年,即崇祯八年,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攻陷明朝中都凤阳府,为了泄愤,张献忠下令其部士卒掘毁明太祖朱元璋的祖陵,一把火将繁荣了200余年的中都凤阳烧了个干干净净。在这样的情况下,身在北京的崇祯皇帝极为哀痛,为了表示自己的哀恸和愤怒,他给自己下了一道《罪己诏》,言明了自己在这次祖陵被毁的重大事件中应承担的责任,希望天下臣民都能够以此为契机,痛定思痛,知耻后勇,肃清顽敌,还大明王朝一个太平世界。

第二道:公元1637年,即崇祯十年,北方大片区域旱灾严重,即便是他这个皇帝亲自率领百官求雨,依然没有将上天之雨神感动,包括京师在内的北方大地始终没有下一滴雨。由是,为了体现自己对天下苍生的关切和对上天的诚意,这个皇帝第二次公开发布了第二道《罪己诏》,他将雨水不至的责任也揽在了自己的身上,让本就有些疲惫的他有些不堪重负了。当然,罪己诏书下了之后,老天也没有太给面子,旱灾依然是旱灾,就算你天之子请求也没有太大用处。

明朝中都凤阳,张献忠毁掉的。(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第三道:公元1642年,即崇祯十五年,明清松锦大战、明朝和农民军李自成部的西北决战同时开打,这是两场关乎明朝生死存亡的大决战,崇祯皇帝几乎是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实力。但是事与愿违,松锦大战中,洪承畴部13万精锐明军全部葬送在了东北严寒之地,洪承畴本人相传壮烈殉国(后来才知道是投降了);而西北战场也恶报频传,大明最后一名大将孙传庭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被李自成部农民军斩杀,西北屏障尽失。手足无措的崇祯皇帝在凄风冷雨中独自哀叹,这种打击对他来说是致命的,最终,再无良策的他给自己下了第三道《罪己诏》,他对明朝的前途已经没有太大希望,只是拼死一搏,希望有人能够看到这封诏书后来拯救他的大明王朝,可是,“传庭死,大明亡”,还能有谁来救他呢?

第四道:公元1643年,即崇祯十六年,闯王李自成在斩杀孙传庭,独据西北后,于长安故地西安城建立了大顺政权,明朝藩王楚王朱华奎则在武昌陷落于张献忠之手,被张献忠沉溺于长江,南方大部已非明朝所能掌控的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完全想不出任何对策,只能吊着明朝最后一口气喘息的崇祯皇帝故技重施般的给自己发布了第四道《罪己诏》,意思大概和前面那道差不太多。

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一度非常有希望。(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第五道:公元1644年,即崇祯十七年,这也是大一统的大明王朝存世的最后一年,更是崇祯皇帝自己活着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李自成宣布自己为大顺政权的永昌皇帝,一路东进,百万兵锋直指大明京师,大明王朝在一片惨淡之中风雨飘摇、气若游丝。这个时候的崇祯皇帝为了组织下像样的抵抗,希望从百官和皇亲国戚中筹集些饷银,不料竟然几乎是一无所获,想想也真够悲哀和凄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皇帝心力交瘁,他几乎是气若游丝般的给自己下了第五道《罪己诏》,大概意思可能是为自己和大明王朝的遭遇表达忧伤,当然,应该也有一些呼吁,只是,这样的情况下,只怕是没几个人认真看他的罪己之诏书了吧。

第六道:公元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部农民军在大太监曹化淳的帮助下攻陷了北京城,崇祯皇帝万念俱灰,在杀死了一众妃嫔和公主之后,独自一人带着亲信太监王承恩来到了煤山之上的一棵歪脖子树下,在手书一封血书之后,他将一缕黄绫搭上了那棵歪脖子树,然后极其悲壮而惨烈的为坐拥天下276年的大明王朝吊死在了煤山之上的这颗歪脖子树下。

北京煤山上的那棵歪脖子树不知道还在不在?(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崇祯皇帝殉国之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发现了他之前手书的那一封血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崇祯皇帝的第六道《罪己诏》,这道罪己诏应该也是中国封建王朝两千多年历史上,最悲壮惨烈、最引人泪目,可能也是最短的一道罪己诏,历史上也称之为“崇祯遗诏”,诏曰:“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诏书虽短,意义很长,它不仅是一封诏书,同时也是崇祯皇帝的临终遗言,只是,这个皇帝的遗诏与历史上其他所有皇帝的都不一样,他没有指定继承人,没有交代大明天下之事,当然,他应该也确切的知道,大明王朝已经不需要指定继承人了,大明王朝之事可能也不再需要他朱家再去照顾了。于是,他在这封诏书里表达了他多年以来想说而没说的话,他要求农民军随意处置他的尸体,但不要轻易放过误他误国的明朝百官,最主要的是,他在临终一刻还是表示了对天下苍生的怜悯,他要求农民军不要伤害一个百姓,哪怕他之前无休无止的征饷,伤害了无数人,但看到这一句,估计恨他的人也要少很多了吧。

悲壮而惨烈的崇祯遗诏。(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李自成似乎听从了崇祯皇帝的遗言,他在随后的逼官助饷运动中,几乎是肆无忌惮的向明朝官员们举起了屠刀,无数的明朝遗老遗少在这一场悲剧中化为了尘土,结局悲惨,不忍卒读。我想,大概李自成也是害怕这些官员破坏了自己的大顺永昌政权吧。当然,光杀了明朝的这最后一批官员也是不够的,李自成的永昌政权最终也没有昌盛多久,只是这已经是后话了。

一个皇帝发六道罪己诏书,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独此一份,崇祯皇帝无疑是刷新了一项历史记录并保留记录至今,我说他狠,其实那是他无法摆脱命运捉弄的极度无奈罢了。可是,事实也说明,一个皇帝光会认错也是没有多大用处的,你得要有认错后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然的话,你即便是发六十道罪己诏书,那又有什么用处呢?除了不断折损自己的威严和信用,只怕也没有太大的作用了吧。

李自成也遵从了崇祯遗诏。(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我想啊,有一点无论如何都是要说明的。在明末在那种天灾人祸不断、民心离散难聚、外有强敌、内有乱贼的极端混乱黑暗的情况下,任你是多么厉害的一代明君,恐怕也只能是徒劳无功、回天乏术了吧,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皇帝居然还能苦苦支撑十七年之久,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政绩了。

可能也是因为这一点,尽管崇祯皇帝是一个亡国之君,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还真不是一般末代皇帝所能比拟的,据说,就连当白眼狼上瘾的朝鲜半岛,都曾用崇祯年号到清朝中晚期,这大概也是对他的一种极大肯定了吧。你认为呢?

#二十四史名家精讲#

朝鲜的崇祯年号用了几百年之久,图片为朝鲜史料,用的是崇祯一百零二年。(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更多文章

  • 和珅派人到衡水偷一样东西,东西偷成了,却把和珅气个半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和珅被坑了二十箱金子,纪晓岚和珅经典片段和珅当和尚,和珅妹妹被杀和珅报复

    客栈掌柜的见多识广,一看就知道这两位不是善茬,于是吩咐伙计们要好好伺候,千万不要让人家挑出刺来。客栈掌柜的眼光果然不错,这两位还真大有来头,刘老板本名刘全,是乾隆皇上眼前红人和珅的管家,冯光则是和珅的贴身侍卫之一。两个人跑到这里来,就是为了给和珅做一件事——盗取旧城宝云寺里的千年不死草。这千年不死草

  • 理性分析:刘伯温到底死于谁之手 是朱元璋 还是胡惟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刘伯温但这样一位亦官亦民亦仙亦鬼的传说中的人物之死却成为一个千古之谜!据说,刘伯温在京中病重之时,胡惟庸曾特地带了医生去为他诊治。他们回去后,刘伯温服了这个医生开的药,从此更是一病不起,药石无效,不久就病重而死。还有一种说法,由于刘伯温功高震主,受到朱元璋的猜疑,于是授意胡惟庸害死了他。事实究竟如何

  • 乾隆外出游玩偶遇一瓜农,离开后却叫侍卫杀了他,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最后才吃中间的那一部分,就笑着说道“中间的部分最好吃,你的吃法越吃越甜,但很多人都是从中间往两边吃,吃瓜就像是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百姓的日子就如同边上不甜的西瓜啊,”乾隆吃西瓜吃的美滋滋,也没多想,只觉得这瓜农说的话好有道理啊,待他吃完西瓜后就带着侍卫走了,路上越想越不对劲,仔细想了想西瓜老农的话

  • 朱楠:明太祖朱元璋唯一没有封号的儿子,他的死是不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高皇后生太子标、秦王樉、晋王棡、成祖、周王橚。胡充妃生楚王桢。达定妃生齐王榑、潭王梓。郭宁妃生鲁王檀。郭惠妃生蜀王椿、代王桂、谷王橞。胡顺妃生湘王柏。韩妃生辽王植。余妃生庆王栴。杨妃生宁王权。周妃生岷王楩、韩王松。赵贵妃生沈王模。李贤妃生唐王柽。刘惠妃生郢王楝。葛丽妃生伊王㰘。而肃王楧母郜无名号。赵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分析元朝政府对阵殁群体的抚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朝战役的经典故事和英雄人物,古来征战几人回醉卧沙场君莫笑,醉卧沙场君莫笑全诗句意思

    引言众所周知,军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也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军队管理方面,每个王朝的军事政策都有所不同,但是历代王朝对此都十分重视在士兵的抚恤制度上,每个王朝也都制定了相关政策。一、“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比如,元朝在完成统一之后,元朝的皇帝根基并不稳定,皇位的更替相对于其他王

  • 年羹尧在江夏镇到底做了什么?老四对他不满,老八将他视为眼中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年羹尧为啥血洗江夏镇,雍正王朝老八,雍正为何杀老八老九却不杀老十

    血洗江夏镇可以说是年羹尧一生的黑点,这件事情也让雍正皇帝和八爷集团对他有点意见!不过当时的雍正皇帝还是需要借助年羹尧的力量,于是便没有对他多说什么!八爷集团因为他在江夏镇的所作所为而将他视为眼中钉,那么年羹尧到底在江夏镇做了什么事情,让皇帝和八爷党都对他心生不呢?皇子想要成为皇帝,自己手下能够拥有多

  • 大明两位守边名将,李成梁与戚继光谁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万历时期明朝经历了一次中兴,这次中兴中,张居正居功至伟。在经济领域,明朝实行了一条鞭法,赋税结算改为以银两为主。在管理方面,全面实行考成法,明朝吏治焕然一新。在军事领域任用戚继光和李成梁两大将领。那么,这两大将领中,谁才是明朝的中流砥柱?李成梁和戚继光特点完全不一样,李成梁比较善于进攻,戚继光则比较

  • 乾隆给英国国王的一道圣旨,乔治三世看过后,假牙都笑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创下了中国正统皇帝中的两项最高纪录:一是掌权时间最久,在位60年,禅位后又当了三年多太上皇,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二是寿命最长,出生于1711年,去世于1799年,享年89岁,在寿命普遍不长的皇帝中,显得十分长寿。乾隆登基后,在康雍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发展汉学,发展农业生产,维稳社会,完善对西

  • 朱元璋落魄时去算命,先生见到他写的字后称:日后成就不可限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农民起义虽然爆发了很多次,但是成功的少之又少,朱元璋就是其中一位。据历史记载,朱元璋农民出身,他后来还当过和尚,走投无路时更是上街乞讨过。这样落魄悲惨的命运,一度使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一辈子就这样过了,也就在这时他正好看见一个算命先生,思虑再三便决定去算一算命,然而算命先生看见他的字立马下

  • 努尔哈赤最长寿的儿子,和继母私通,逼儿杀妻,却成了铁帽子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代善小时候额娘就死了,没法,只能老爸带,当时的努尔哈赤正在创业阶段,主要工作就是打仗,抢地盘,他从小就在刀尖上长大,很快就成长起来,成为满洲勇士。他是一个天生的将领,冲阵杀敌,在军中颇有威信。为人又很谦和,但正是这样,同时又是个文盲,所以,皇位基本就跟他无缘。毕竟仁不言帝,慈不称王,加上生活作风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