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后金势大雄起之际,袁崇焕为何有底气提出“五年平辽”的壮举

后金势大雄起之际,袁崇焕为何有底气提出“五年平辽”的壮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211 更新时间:2024/2/6 23:05:22

面对如此难搞的边防局面,袁崇焕为何有提出“五年平辽”的底气呢?

上图_ 明末辽东形势图

“五年平辽”是怎么回事

1627年,天皇帝暴毙而亡,崇祯皇帝即位。此前天启皇帝将主管关宁防线的袁崇焕罢免回家,崇祯登基后想要大刀阔斧地改革一番,特别是面对后金越来越严峻的威胁,他挺想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听从大臣建议重新启用袁崇焕。袁崇焕来到北京,面对崇祯对辽事的询问,提出了“五年平辽”的方略。

袁崇焕认为后金要进犯辽西,必然要拿下锦州和宁远城。明朝军队战斗力不如后金军,野战基本上都是送人头。但是后金是远离主场来袭,利在速战,那么我们就可以死守城关,让后金军啃不下坚固的城防,时间长了人家后勤不济就会陷入困境,这样就有机会找到对方的破绽而击败对方。这是面对后金军时的战术安排。

上图_ 辽西走廊 (锦州、松山、宁远、山海关)

那么战略安排是什么呢?

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以辽人守辽土”,以往在辽东用兵,常常组织起二三十万的大军往前线送,往往耗费朝廷大量钱粮,后勤难以支撑。现在只需要六万辽人自己组建的辽兵,平时抓紧筑城,一点点地把防线往前推,大大节省朝廷的开支负担。后金政权的性质和国力决定了它的军事行动主要靠劫掠,那么我们就可以趁着他们抢完回去的间隙一点点收复故土。

另一方面是屯田自给,减少海路运输钱粮物资的成本。安抚西北部的蒙古部落,让这些蒙古人“战则不足,守则有余;守既有余,战无不足。不必奢言恢复,而辽无不复;不必急言平敌,而敌无不平”。

在阐述完这个方略后,袁崇焕提出了一个收复辽东,消灭后金的时间——五年。这个时间看起来不太靠谱,毕竟万历年间,明朝的财政和军事状况还没有现在这么烂,都没能压制努尔哈赤,现在凭什么能做得到呢?其实根据当时后金的状况和明朝的决策来看,这一时间的提出在当时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上图_ 努尔哈赤半身朝服像

后金面临崩盘风险

上文中提到,后金的崛起有势不可挡之象。但其实在努尔哈赤晚年到袁崇焕重新被启用的这段时间,后金正面临着崩溃的危险。

其一,后金的国力处在弱势。

明末的女真是半渔猎半农耕民族,生产力相对较低。即便是在后金国占领了辽东之后,后金的人力财力物力还是远远落后于明朝。后金的几次大规模入侵明朝的军事行动,都动员了超过全国一半的军事力量,后勤也大部分靠抢掠。后金必须保证在战争中连续胜利或者保全主力部队,一旦发生大规模的伤亡,后金的国力就会遭到惨重损失。

而明朝即便已经衰落,此时仍然可以输很多次而不倒。拼消耗后金一方是拼不起的。努尔哈赤时期的连年战争已经快要把后金国的家底掏空了。

上图_ 后金军与明军作战

其二,后金的残酷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起义不断。

努尔哈赤在国内实行错误的民族政策,强令汉人和女真人同住,这样谁主谁奴自不必说。还因粮食短缺实行“无粮人”政策,对没有粮食的汉民进行物理清除。他不重视生产和休养生息,每次出兵必然烧杀抢掠,搞得汉人大批逃亡,畏金如虎。

努尔哈赤晚年面临一批汉人官员倒戈明朝,以及辽东地区的人民起义时,采取残酷镇压甚至屠城的措施,更激化了汉人与女真人的矛盾,越来越多的汉民要么逃往明朝,要么和后金干到底。这样一来,后金逐渐就陷入了人民起义的海洋之中。

上图_ 满洲八旗

其三,后金内部政局不稳,斗争激烈。

努尔哈赤开创的八旗议政制度,使得一把手难以做到集权统治。他作为一代雄主,儿子们都不是省油的灯。

代善虽然被取消了储君之位,但掌握两红旗,在国内的势力最为强大。莽古尔泰战功赫赫,掌握正蓝旗兵马。皇太极以权谋手段夺得大汗之位,但是手中只有正白旗。再加一个掌握镶蓝旗的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后金四大贝勒共主朝局,一起坐在后金大汗的位置上,相互之间勾心斗角,各怀鬼胎。努尔哈赤年龄小的儿子多尔衮、多铎等人也逐渐成长起来,开始有了自己的势力和想法。

皇太极作为清朝最出色的一个皇帝,在此时尚未历练大成,其能力在此时也没有得到认同,还被其他几个贝勒和重臣限制权力。

上图_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643年)

其四,后金的外交局面非常孤立。

努尔哈赤虽然军事才能出众,但是在外交层面上相对短视,习惯于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与明朝的战争,让明朝与最忠实的附庸朝鲜都对后金的看法非常负面。努尔哈赤临死之前还和东蒙古察哈尔部打了一仗,使得蒙古汗廷也不愿意站在后金一边。女真北部的一些部落也是建州的敌人。可以说努尔哈赤以一己之力,建立了四周针对后金国的包围网。如果明朝能够大力拉拢这些势力作为盟友,那后金是会腹背受敌的。

从此时的局面我们可以看出,后金的威望和凝聚力是建立在一次次对外战争胜利的基础上的,是一个典型的军事政权,实际上内部山雨欲来风满楼。而当时明朝对后金进行经济封锁,断了后金许多物资来源,这样就让后金的日子更加难过。如果再不改变局面,后金内部崩裂只是时间问题。

上图_ 天启皇帝朱由校(1605年—1627年),即明熹宗

明朝败而不亡,一度有“中兴”之象

虽然后世之人都喜欢吐槽万历皇帝的贪财、泰昌皇帝的短命和天启皇帝做木工,但是这三位至少有正常人水平以上的智商。万历在经历了萨尔浒之败后,及时启用熟悉辽东边事的熊廷弼担任辽东经略,不断找寻收复辽东的办法。即位仅一个月的泰昌皇帝,在位期间罢免了天下矿监,在这方面及时止损,并大开内帑给辽东拨军费。

天启上位时非常年轻,经验不足,又信任大太监魏忠贤,使得朝政腐败再上新台阶,错杀熊廷弼。但是在后期能任用孙承宗和袁崇焕守辽,取得宁远之战的胜利。面对阉党官员对袁崇焕的弹劾,他在前期能够坚持信任袁崇焕,后期也仅仅是将其罢职回家而没有加罪。对辽东的边事他也十分关心,继续拨皇家的钱支援前线。

上图_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飞白,号芝冈

不得不说,宁远之战的胜利对明朝的意义十分重大,打破了后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坚定了朝廷固守关宁锦防线的战略决心。在孙承宗和袁崇焕的操持下,关宁锦防线几乎固若金汤,士气也得到了重振,还训练出了一支战力勉强可以正面对战后金军的关宁军。袁崇焕还看到了外交孤立后金的重要性,采取了很多措施拉拢关宁和蓟镇以北的蒙古部落,让他们为明朝防范后金。这些举动,毫无疑问地暂时稳固了明朝的东北战线。

崇祯不管后来如何,在即位之初还是有点明君气象,采取雷厉手段扫除了魏忠贤的阉党,使得朝政暂时焕然一新。他也很想有所作为,于是重新启用袁崇焕,大力支持其守辽方针。如果崇祯能够一如既往地这样支持袁崇焕,那么辽东边事或许不至于到后来无可挽回的境地。但是在“五年平辽”方案提出的时候,崇祯在袁崇焕心里还是一个明君的形象,相信皇帝会坚定地支持他,所以他能放出如此豪言壮语也说得通。

上图_ 魏忠贤(1568年-1627年)

皇太极即位后亲征宁远和锦州,结果和他爹一样被打得头破血流,使得明朝这边的士气更加高涨。皇太极和其他高层官员们也认识到,明朝就像一个粗壮的大树,一时间是难以砍倒的,必须要采取别的办法。

于是在1629年,皇太极采取了一次军事冒险行动,率领主力大军从蒙古部落借道,直接突袭到北京城下。而受到如此惊吓的明廷上下,昏招迭出,内部隐患一个个地暴露在敌人面前。鬼精的皇太极通过这次行动找到了打倒明朝的终极方案,就是像拔一棵大树一样反复动摇它的根基,通过发挥后金野战和机动优势,多次深入明朝腹地的军事行动,打击其人力物力和民心军心,从而让这棵大树内部腐朽而轰然倒塌。

上图_ 袁崇焕(1584年—1630年)

事实证明,如果不是皇太极即位,其他几位没有这样的觉悟和大局观的努尔哈赤子孙即位,后金可能真的就会短期内崩溃。可惜皇太极上位后扭转了后金的危局,跨过了迈入封建帝国的坚实一步,这样一来,袁崇焕的“五年平辽”就永远成为梦想了。真是天不佑大明啊。

作者:铁骑如风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明史》《清史稿》

[2]《明清战争史略》 孙文良,李治

[3]《清太宗全传》 孙文良,李治亭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灭亡25年后,一个英国老头披上清朝官服:我至死效忠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时间辗转至39年前。这一年,美国与西班牙爆发了美西战争,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悄然离世,居里夫人宣布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钚,光绪帝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就在这不平凡的一年,24岁的庄士敦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庄士敦毕业于牛津大学,是当时少有的高材生,为何他宁可不远万里来到腐朽落后的旧中国,也不愿待在发达的

  • 明太祖在对同高丽发展友好关系的问题上,采取了积极的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在对同高丽发展友好关系的问题上,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在辛禑审时度势逐步断绝与北元联系后,从洪武十一年(1378年)到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真正被明太祖册封为高丽国王,经历了为期十年的求封历程。起初,明太祖由于恭愍王被弑及明使被害而拒绝册封辛禑,从扼制辛禑到承认辛禑国王地位,是出于表达与高丽

  • 清朝遗留老照片,原来婉容和慈禧真容是这个模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照片中的女人是川岛芳子,她正跪在地上,给父亲善耆上香。1922年,爱新觉罗·善耆病死于旅顺,他去世一周年后,川岛芳子身穿和服,跪在地上祭拜父亲。奕譞的三位侧福晋:左一颜扎氏(叶赫颜扎·玉娟);左二刘佳氏,生载沣、载洵、载涛;左三李佳氏。相比如今的女人的确有些时尚。这张黑白照是慈禧太后出巡,慈禧左边是

  • 张浚指挥吴玠在川陕防线的战略胜利,使金军顺流而下灭亡南宋的计划落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炫叶楓雪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在征讨江南失败后,金朝将进攻的矛头转移向川陕地区,实施战略转移。自古北方打南方,必先占领巴蜀,占据巴蜀地区就占据了江南的天顶。金军梦想经陕西入川,从上游对东南膏腴之地形成君临虎视之势。知枢密院事张浚老早就说:'金人如果占领陕西攻取四川,东南就保不住了'。他放弃杭州的优越环境

  • 南宋的江山得来有“猫腻”,赵构在金营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没有,没有赵构,宋朝就终结在了公元1127年,也就是“靖康之耻”这一年。赵氏宗族被女真完颜氏团灭,没有赵构,也许南方将陷入新的五代十国。赵构拯救了宋,使它可以延续下去,但大家想过一个问题没有:赵构凭什么做到的?凭他的“建炎南渡”?凭他的镇压内部起义?凭他的杀害岳飞?种种迹象表明:赵构是一个对外很

  • 乾隆85岁寿宴上写下一字,众人纷纷叫好,和珅却叹,我死期将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和珅临死前一晚才知乾隆用意,和珅临死前想起了乾隆的保命诏书,乾隆皇帝临死给和珅的密诏内容

    乾隆帝即位后,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从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后期倚重于敏中、和珅,尤其宠信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

  • 历史上最窝囊的皇帝,耻辱到什么程度,才会被称为靖康之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靖康之耻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1127年宋钦宗和宋徽宗本人及后妃、皇子、公主等三千多人被俘虏,另俘虏皇室少女,妇女、宫女、官女、民女等共一万五千多人,运至大金国土,大部分作妓女。据史料记载,被金人掳掠北上的这些人下场极其悲惨。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押解时衣衫褴褛,饥寒交迫,受尽百般侮辱,稍有不

  • 为何清朝皇帝只能在皇后寝宫住宿而不能住在妃嫔寝宫?有何缘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即便如此,愉妃也只能在乾隆的寝宫中待一炷香的时间(大概等于三十到四十分钟),时间到了就会有敬事房的太监在寝宫外提醒乾隆该离开了。这就是因为清朝的皇帝在紫禁城中按照礼法规矩是不能留妃嫔晚上与皇帝住宿,皇帝也不能在妃嫔寝宫住宿的,只有宠幸的时候才能过来,完事之后就必须得离开,否则就有违祖制,是对祖先制定

  • 《满江红》:假如刘备、关羽、张飞,穿越宋朝当个效用兵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满江红》即将上映,沈腾将“效用兵”这个宋代士兵的专用职称也进入了大众视野。为了让大家从那些半文不白、生搬硬套、虚头巴脑、概念混淆的名词解释中解脱出来。今天,老白就借用刘备、关羽、张飞、赵云、曹操的大名,让他们以穿越者的身份到宋代当一次效用兵。以他们的身份和际遇,讲清楚“效用兵

  • 贾国涛:《何以简约——透视宋代金银釦瓷“活”的器用观念》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透视宋代金银釦瓷“活”的器用观念贾国涛重庆大学副教授摘要:金银釦瓷以洗练莹润的瓷体、筋骨流光的釦形的完美结合堪称宋瓷中的宋瓷。宋初将金银釦瓷替代金银器皿实现了内廷生活的器用更易,与之相应的“官家样式”及造作制度随之形成,并以“美之典范”引领时代乃至东亚文化圈的日用风尚。透过宋代金银釦瓷三百余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