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血战疏勒城》观影笔记三:匈奴两万铁骑攻不下小小疏勒城的真相

《血战疏勒城》观影笔记三:匈奴两万铁骑攻不下小小疏勒城的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968 更新时间:2024/1/30 9:43:15

我们先来考察一下双方兵力的对比。史书记载,耿恭作为戍己校卫,领兵数百,且退守疏勒城之前,已因支援车师国而损失300人。即便将献中的“数百”以900人计,耿恭退守疏勒城时领兵也不会超过600人,所以电影中设定守城汉军只有300人。

不过,有一条重要的史料,总是被人们或有意或无意的忽视,即匈奴首次进攻疏勒城时,“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也就是说,面对匈奴人的进攻,耿恭招募数千人直接出城打散了匈奴骑兵。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两点信息,一是耿恭的募兵能力很强,其临时招募的当地兵勇可达“数千”,因此,耿恭手中的兵力除了几百名汉军正规军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当地兵勇。二是能被数千名临时招募的兵勇冲散,说明当时匈奴的兵力优势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其实,匈奴所谓的两万大军并非全部都投入了到围攻疏勒城的战斗中,因为匈奴在攻击疏勒城的同时,也对关宠所在的柳中城、陈睦所在的西域都护府展开了进攻,以此推算,当时直接围攻疏勒城的匈奴大军最多也只有一万多人。

这即是说,当时疏勒城汉朝的守备军队数量应该在千人级左右,而匈奴围城的军队数量也不过是万人级,二者兵力的差距不超过十倍。按照《墨子·备城门》的说法,敌人10万,四面来攻,守城者大概一万人就足以应对,守城是以一当十。因此,至少在战争初期,千人级别的汉军足以据城而守,面对匈奴大军并不落下风。

准备攻城的匈奴军阵

接着,我们再来考察一下双方的战略战术。先看匈奴,其作为游牧民族,虽精于骑射,但攻城能力却较弱。匈奴不仅缺乏攻城的装备与技术,也难以承受攻城所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因为所谓匈奴大军不过是松散的聚落联盟,其目标主要是劫掠财富,由于没有严格的集权制度作支撑,根本无法组织起惨烈的攻城战。所以在有汉一代,迄今无一处文献明确记载县以上城市被匈奴军队以作战方式攻克。匈奴的攻城能力不强,所以其面对城池最用的战术是围而不攻,比如当年汉高祖刘邦遭遇白马之围,即便刘邦已是瓮中之物,但匈奴也未敢真正攻城。面对疏勒城,匈奴大军的战略亦是以围城为主,他们先将城中的溪水断绝,后来得知城中打出水井后,便自行撤军了。几个月后,匈奴大军再次围困疏勒城,并在车师国军队的协同下才敢于进行了攻城作战。不过,匈奴人的进攻都被击退了,甚至匈奴劝降的使者被杀后,匈奴也只能“更益兵围慕”,即派更多的人来围城。

面对围城,疏勒城守军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后勤补给问题。围城后期,疏勒城守军“吏士渴乏,榨马粪汁而饮之”,“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即以马粪汁解渴(图一),以皮甲弓弩中的筋革充饥。幸运的是,车师国皇后是汉人,在围城过程中,她不仅疏勒城守军通报敌情,还经常向城内偷运粮草。即便如此,当汉朝援军达到疏勒城时,城内也只剩下26名守军,其他多数人应该都是死于饥渴。

图一:电影中的耿恭挤马粪汁而饮

让人不解的是,从考古发掘的疏勒城规模上来看,26人的守军连一面城墙都站不满,还谈守城?我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一方面是这26人所指应该只是汉朝正规军,并不包括当地的招募的兵勇和城中居民;另一方面,匈奴大军对城内的情况也并不十分了解,因为他们应该也是远远地对疏勒城进行监控,而非是一直水泄不通地死死围困着疏勒城,否则不仅车师国皇后无法接济守城者,汉朝援军也不可能直接进城与26人会合。汉朝援军与仅剩的26人撤出疏勒城后,匈奴人才发现并派兵对他们进行了追杀,以至于26人中仅有13人活着抵达了玉门关。

以上便是疏勒城保卫战的真相,即便双方兵力对比并非如电影所言的那么悬殊,即便战争的过程也并非如电影所演绎的那么神奇,但大汉军人在战争中所展现出的意志与勇气,千年之后依然让我们为之惊叹、为之感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以茶代酒”最早始于三国时代,且故事的主人公乃是史学大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由于体质等原因,不同人对酒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有人千杯不醉,就有人不胜酒力,甚至完全就不会喝酒。在这种情况下,“以茶代酒”便成为了一种既能避免自己饮酒,又不会太驳劝酒者面子的礼节。追溯历史,如今人们常说的“以茶代酒”其实最早始于三国时期,且提出这一说法的乃是东吴的著名史学家韦曜。东汉建安九年

  • 三家分晋是春秋到战国的分水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末期,晋国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至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争斗,后来赵把范和中行氏灭掉了,只剩下了韩、赵、魏、智四大赢家。赵氏和智氏军事力量旗鼓相当,针锋相对,韩、魏势力最小,智氏族中的大卿智瑶智勇双全,英俊潇洒,但是这个人很是嚣张跋扈,骄傲自大。他先开始向魏国、韩国

  • 匈奴在西域设日逐王和僮仆都尉,汉朝为何没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轮台就是李广利屠灭之国,与龟兹同种,都是吐火罗人,是龟兹的附属国。汉朝在此屯田,龟兹人义愤填膺。而渠犁是塞人国家,原本吐火罗三大势力龟兹、焉耆、楼兰,准备逐步蚕食中间塞人建立的尉犁、渠犁、山国,汉朝势力横空出世,令吐火罗人扩大疆域,将势力范围连成一片的构想成为泡影。屯田校尉赖丹,本是扜弥太子。李广利

  • 为何战国七杰中的燕国毫无存在感,甚至连国名都会写错?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燕国为什么坐拥60万大军,赵国秦国魏国燕国地图,战国风云之燕国

    司马迁列出了夏商帝王的世系,却无法列出燕国君主的世系。在《燕召公世家》中有过记载,据说在周武王伐纣之后,封召公于北燕。但在之后的200年以内,却只有零星的记载,无法进行统一的还原历史,司马迁虽然列出了燕君釐侯和顷侯这两个人,但他们却也无详细说明,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总之,在燕国这立国的数百年中

  • 超燃历史绘画短剧受好评,襄樊之战关羽竟是“大义失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但最近也有一部短剧,同样把视角聚焦在历史中的小人物上,一经上线就在B站收获了近200万播放,那便是《川流:驿人》。《川流》系列由历史战略游戏《三国志·战略版》出品,一年半前的《川流》由吴宇森担任监制,播放之初便广受好评,《川流》讲述了赤壁之战中两个小兵的故事,传达出“小人物也能创造历史”的观点。每个

  • 吕不韦:一生堪称传奇,从富商到权臣,将家国天下当生意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不韦简介及人生经历,吕不韦生平介绍,吕不韦一生很大的成就

    [var1]经过数代秦王的苦心经营,中国历史终于走到了至关重要的节点——大一统前夜。在这关键时刻,秦国急需一位新的掌舵人,带领秦人共同迎接黎明的曙光。而这个人正是出身低贱的商贾吕不韦。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人。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

  • 此人比罗成更像三国中的赵云,一身冠绝天下的武艺,可惜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隋唐中很多人把罗成比为是常胜将军赵子龙,冷面寒枪俏罗成虽然在小说中是隋朝第七条好汉,武艺高强,是用枪高手,但是在隋唐中有一人比罗成更像三国中的赵云,此人就是伍云召。伍云召为南阳关守将,长着面如紫玉的俊美外表,拥有一身冠绝天下的武艺,是隋唐第五条好汉。伍云召父亲伍建章连同家眷三百余口人尽被杨广处死,

  • 秦国一统华夏,知道秦国姓嬴,知道嬴姓的春秋诸侯国还有哪些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姓嬴还是赵,嬴华嬴疾嬴驷什么关系,秦嬴为啥是养马的家奴

    秦国,国姓为嬴。嬴姓,上古八大姓之一。上古八姓,姬、姜、姒、妘、妫、姚、姞、嬴,一色的女字在里边,这也是对人类发展源头母系氏族的致敬和肯定。[var1]中国第一部正史是西汉司马迁的著作《史记》,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跟着大禹治水的伯益,被舜帝赐姓为嬴,伯益是嬴姓的始祖。带领伯益治水的大禹为姒姓。大禹

  • 刘备一生最大的两个失策,一次不应按兵不动,一次不该主动出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原版刘备过江唱段,刘备孙子刘谌,刘备死后多久蜀国灭亡

    第一次失策就是太信任关羽了,默许关羽北伐。北伐之后,却放任关羽而不去救援。当时刘备取下益州后,又在汉中击败曹操大军,接着派遣刘封、孟达占据上庸。此时的刘备的实力可以说是到达了自己的全盛时期。而相对于此时的曹操来说,刚刚在汉中吃了败仗,加上家里的几次叛乱,可谓内忧外患。此时攻守转换,刘备进入攻势,曹操

  • 《资治通鉴》系列谈之十六:天下第一商圣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吕不韦,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var1]吕不韦早年经商于阳翟(今河南禹州),一次到邯郸做生意,见到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此时,因秦国数次攻赵,公子异人不受待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