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以茶代酒”最早始于三国时代,且故事的主人公乃是史学大家

“以茶代酒”最早始于三国时代,且故事的主人公乃是史学大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24 更新时间:2024/1/24 19:09:21

当然,由于体质等原因,不同人对酒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有人千杯不醉,就有人不胜酒力,甚至完全就不会喝酒。在这种情况下,“以茶代酒”便成为了一种既能避免自己饮酒,又不会太驳劝酒者面子的礼节。追溯历史,如今人们常说的“以茶代酒”其实最早始于三国时期,且提出这一说法的乃是东吴的著名史学家韦曜

东汉建安九年(204),韦曜生于吴郡云阳县,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丹阳市一带。其实,他的本名叫做韦昭,但晋朝时史书为了避司马昭的讳才改成了曜。据《三国志》记载,他从小勤奋好学,且确实文采斐然,因此得以进入丞相府担任掾吏。不久后,韦曜被外派为西安令,此处的西安当然不是指如今的陕西省西安市,而是东吴在豫章郡设置的一个县。

担任县令表现出色的韦曜被召回朝廷,官拜尚书郎,而后又升任太子中庶子,辅佐太子孙和。赤乌十三年(250),孙和在二宫之争中失利,太子之位被废黜,韦曜则转任黄门侍郎。两年后孙权去世,其子孙亮继位,身为托孤大臣之首的诸葛恪被封为太傅,执掌东吴军政大权。

诸葛恪对韦曜的学识与文采十分推崇,于是推荐他担任了太史令,负责撰写东吴国史《吴书》。太平三年(258),权臣孙綝发动政变废黜孙亮,改立孙休为帝,韦曜被任命为中书郎、博士祭酒。刚刚即位的新君孙休也对韦曜相当敬重,不但请他校对宫中各类藏书,还打算将他留在自己身边担任侍讲。

然而,深受孙休宠信的左将军张布却在此时提出了反对意见。张布平日里多有过失,全靠阿谀奉承才身居高位,他知道韦曜为人精明而正直,担心其当上侍讲后会在孙休面前引经据典提醒孙休,于是极力劝阻。对于张布此番行为,孙休虽颇为不满,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依从,没有执意让韦曜入宫担任侍讲。

孙休在位六年而崩,由于他死时太子尚且年幼,朝中重臣濮阳兴、张布便拥立了被鲁迅称为“特等暴君”的东吴末代皇帝孙皓为新君。孙皓乃是当年被废的太子孙和之子,而韦曜恰好曾经辅佐过孙和,或许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孙皓即位后很快将已经年逾花甲的韦曜封为高陵亭侯,又任命他为中书仆射,后降为侍中,同时让他长期兼任左国史,继续进行《吴书》的修撰工作。

登基的次月,孙皓便追尊自己的父亲孙和为文皇帝,另外,他又找到韦曜,希望他将自己父亲的传记归为“纪”。“纪”乃是帝王传记的专属称谓,而孙和生前仅是太子,因此,韦曜坚决不从,只愿意为孙和作“传”。韦曜的态度当然惹怒了本就脾气暴躁的孙皓,为求自保,韦曜主动请求辞去侍讲、左国史之职,只希望临终前能够完成自己倾注半生心血的《吴书》,但孙皓并没有答应他辞官的请求。

孙皓喜好饮宴,在设宴款待群臣时强制规定每人至少要喝七升酒,而韦曜的酒量不过二升,且年老体衰、身染疾病,显然不可能达到要求。孙皓刚即位时对韦曜非常敬重,因此常常会将韦曜面前的酒减少或直接换成茶水,这便是以茶代酒的由来。然而,由于韦曜后来多次拒绝为孙和作纪,盛怒之下的孙皓便不再允许他以茶代酒,而是逼迫他必须每次都喝够,否则就加以惩罚。

另外,孙皓在酒过三巡后还喜欢让自己的近侍嘲弄参加宴会的大臣,又命令大臣们互相揭短,以取笑他们的丑态为乐。如果有谁因不配合他的“游戏规则”让他扫兴,那么轻则被捕,重则遭诛。韦曜认为,这种互相攻讦的荒诞游戏显然不利于群臣之间的和睦,因此每当轮到他时就只是提出一些经籍义理之类的问题。凤凰二年(273),见韦曜处处和自己对着干,积怨已久的孙皓将其关入了大牢。

次年,孙皓下令诛杀韦曜,并将他的家人悉数流放到了零陵郡。韦曜死后,当年担任其助手的薛莹最终完成《吴书》,尽管这部共五十五卷的史书如今大部分已佚失,但在陈寿编撰《三国志》的过程中,它无疑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东吴国史的修撰者,韦曜不论品德、操守还是学识、文采都可谓超群,着实令人敬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家分晋是春秋到战国的分水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末期,晋国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至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争斗,后来赵把范和中行氏灭掉了,只剩下了韩、赵、魏、智四大赢家。赵氏和智氏军事力量旗鼓相当,针锋相对,韩、魏势力最小,智氏族中的大卿智瑶智勇双全,英俊潇洒,但是这个人很是嚣张跋扈,骄傲自大。他先开始向魏国、韩国

  • 匈奴在西域设日逐王和僮仆都尉,汉朝为何没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轮台就是李广利屠灭之国,与龟兹同种,都是吐火罗人,是龟兹的附属国。汉朝在此屯田,龟兹人义愤填膺。而渠犁是塞人国家,原本吐火罗三大势力龟兹、焉耆、楼兰,准备逐步蚕食中间塞人建立的尉犁、渠犁、山国,汉朝势力横空出世,令吐火罗人扩大疆域,将势力范围连成一片的构想成为泡影。屯田校尉赖丹,本是扜弥太子。李广利

  • 为何战国七杰中的燕国毫无存在感,甚至连国名都会写错?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燕国为什么坐拥60万大军,赵国秦国魏国燕国地图,战国风云之燕国

    司马迁列出了夏商帝王的世系,却无法列出燕国君主的世系。在《燕召公世家》中有过记载,据说在周武王伐纣之后,封召公于北燕。但在之后的200年以内,却只有零星的记载,无法进行统一的还原历史,司马迁虽然列出了燕君釐侯和顷侯这两个人,但他们却也无详细说明,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总之,在燕国这立国的数百年中

  • 超燃历史绘画短剧受好评,襄樊之战关羽竟是“大义失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但最近也有一部短剧,同样把视角聚焦在历史中的小人物上,一经上线就在B站收获了近200万播放,那便是《川流:驿人》。《川流》系列由历史战略游戏《三国志·战略版》出品,一年半前的《川流》由吴宇森担任监制,播放之初便广受好评,《川流》讲述了赤壁之战中两个小兵的故事,传达出“小人物也能创造历史”的观点。每个

  • 吕不韦:一生堪称传奇,从富商到权臣,将家国天下当生意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不韦简介及人生经历,吕不韦生平介绍,吕不韦一生很大的成就

    [var1]经过数代秦王的苦心经营,中国历史终于走到了至关重要的节点——大一统前夜。在这关键时刻,秦国急需一位新的掌舵人,带领秦人共同迎接黎明的曙光。而这个人正是出身低贱的商贾吕不韦。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人。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

  • 此人比罗成更像三国中的赵云,一身冠绝天下的武艺,可惜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隋唐中很多人把罗成比为是常胜将军赵子龙,冷面寒枪俏罗成虽然在小说中是隋朝第七条好汉,武艺高强,是用枪高手,但是在隋唐中有一人比罗成更像三国中的赵云,此人就是伍云召。伍云召为南阳关守将,长着面如紫玉的俊美外表,拥有一身冠绝天下的武艺,是隋唐第五条好汉。伍云召父亲伍建章连同家眷三百余口人尽被杨广处死,

  • 秦国一统华夏,知道秦国姓嬴,知道嬴姓的春秋诸侯国还有哪些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姓嬴还是赵,嬴华嬴疾嬴驷什么关系,秦嬴为啥是养马的家奴

    秦国,国姓为嬴。嬴姓,上古八大姓之一。上古八姓,姬、姜、姒、妘、妫、姚、姞、嬴,一色的女字在里边,这也是对人类发展源头母系氏族的致敬和肯定。[var1]中国第一部正史是西汉司马迁的著作《史记》,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跟着大禹治水的伯益,被舜帝赐姓为嬴,伯益是嬴姓的始祖。带领伯益治水的大禹为姒姓。大禹

  • 刘备一生最大的两个失策,一次不应按兵不动,一次不该主动出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原版刘备过江唱段,刘备孙子刘谌,刘备死后多久蜀国灭亡

    第一次失策就是太信任关羽了,默许关羽北伐。北伐之后,却放任关羽而不去救援。当时刘备取下益州后,又在汉中击败曹操大军,接着派遣刘封、孟达占据上庸。此时的刘备的实力可以说是到达了自己的全盛时期。而相对于此时的曹操来说,刚刚在汉中吃了败仗,加上家里的几次叛乱,可谓内忧外患。此时攻守转换,刘备进入攻势,曹操

  • 《资治通鉴》系列谈之十六:天下第一商圣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吕不韦,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var1]吕不韦早年经商于阳翟(今河南禹州),一次到邯郸做生意,见到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此时,因秦国数次攻赵,公子异人不受待见,生

  • 为何鼓动秦国老世族杀死商鞅的人是公子虔?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var1]看过《大秦帝国之裂变》的同学们都知道,公子虔是一个非常精神分裂的人物。一方面,商鞅变法初期,秦孝公、公子虔和商鞅,组成了铁三角同盟的关系。一起面对老世族甘龙和杜挚的步步紧逼。可谓是商鞅变法的坚定支持者。而且,公子虔掌握秦国军队,对秦孝公来说,公子虔对变法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