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陕甘之战:11位名将上阵,20万元军覆没

明朝陕甘之战:11位名将上阵,20万元军覆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216 更新时间:2024/1/17 20:05:39

1368年,徐达夜袭蒙古大营,4万蒙古骑兵成为俘虏,王保保率18位骑兵逃回草原。太原之战获胜,明军得到4万健儿,以及大量马匹,骑兵部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有了正面对决蒙古骑兵的资本。

太原之战后,徐达筹划西征,准备夺取陕甘,肃清元朝的西北的力量,打断元顺帝南下中原复兴元朝的梦想。此时,西征元军总计兵马20多万,李思齐驻扎在凤翔、张良弼驻扎在高陵、王保保在贺兰山附近,实力不容小觑。

明朝方面,徐达挂帅出征,常遇春、李文忠、冯胜、傅友德、汤和、薛显、郭兴、俞通源、顾时、陈德等名将追随,11位名将同时进攻陕甘。可以说,明军的阵容非常豪华,即便是成吉思汗再世,有木华黎、哲别、速不台等协助,也阻止不了明军获胜。

明军阵容究竟多豪华呢?简单说一说。徐达,从南方杀到北方,统一中原,古代名将也就他能做到。常遇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号称10万兵马可以纵横草原。李文忠,长途奔袭作战的行家,与霍去病一样,纵横草原2千余里。

冯胜,仅次于李文忠,辽东之战降服纳哈出25万大军,蓝玉都是他的手下。傅友德更厉害,勇猛善战,率兵平定西南,屡次北伐草原。薛显、郭兴、顾时、俞通源都是驾驭骑兵的名将,常遇春都自愧不如薛显。太原之战初期,薛显率骑兵屡次击穿蒙古军阵,令人佩服。

陕甘之战,朱元璋麾下的名将几乎都出动,阵容堪称豪华。汉朝时,卫青北伐草原,苏建、公孙贺、赵信、李广张骞追随,阵容很一般。唐朝时,李靖挂帅北伐突厥,李绩、侯君集、薛万彻、薛万均、张亮、苏定方受节制,整体上略逊于明朝。

“杀鸡焉用牛刀”,元顺帝溃逃草原,朱元璋还下血本西征,无非就是要打残元军有生力量,让其元气大伤。王保保,号称“奇男子”,朱元璋认为只要徐达和常遇春能赢他,李文忠、冯胜、傅友德、蓝玉,只能打平手。其余名将,单打独斗搞不定王保保。

李思齐、张良弼、张良臣,麾下兵马众多,猛将如云,且本身又是帅才。元朝末年,李思齐屡次率兵出击河北、河南,与王保保大战一百多场,胜负相当,实力不容小觑。明军北伐后,王保保、李思齐、张良弼、张良臣暂时和好。

精锐对精锐,主力对主力,明军获胜没问题,但压力不小。陕甘地区粮草供应困难,元军采取防守战术,王保保则时常派兵袭扰内地,分散明军的精力。陕甘之战,明军、元军斗智斗勇,徐达笑到最后。

1369年2月,徐达出征,常遇春、冯胜充当前锋大将,明军渡过黄河,连克蒲城、鄜城、鹿台、凤翔、凤州。明军攻势凌厉,李思齐逃到临洮,徐达派冯胜追击,李思齐投降,明军俘虏10万人。与此同时,顾时率兵奔袭兰州,元朝守将投降。

薛显乘势西进,在西宁附近击败元朝豫王,俘虏5万余人。此时,常遇春、李文忠接到朱元璋的命令,率兵从西北返回燕京,然后出击漠北,攻打元顺帝的驻地应昌,牵制东路元军,为夺取陕甘之战创造条件。

常遇春、李文忠返回,明军兵力有所削弱,但对大局影响不大。徐达出兵攻打庆阳,张良弼等率兵逃往塞外,与王保保联手。张良臣则坚守庆阳,看到明军的阵容后,干脆投降明朝,迎接薛显入城。此时,陕甘局势一片大好,却也潜伏着危机。

张良臣麾下兵马众多,还有7位悍将协助,且得到王保保增援,底气十足,便突袭薛显大营,再一次投奔元朝。徐达很恼火,直接率兵进攻庆阳。徐达先扫除庆阳附近的十几座县城,然后重兵合围城池:顾时率兵驻扎城北,陈德率兵驻扎城南,傅友德率兵驻扎城东,俞通源率兵驻扎城西。

庆阳城池坚固,城内粮草充足,且还有数百座水井,张良臣丝毫不畏惧。为了守住庆阳,张良臣效仿“逍遥津之战”,主动出击明军,获取主动权。215年,张辽镇守合肥,孙权率10万大军攻城。张辽率800兵马出击,东吴猝不及防,孙权溃逃,张辽威震逍遥津。

徐达不是孙权,张良臣也不是张辽。张良臣认为,顾时能力应该很一般,便率元军骑兵出击,主攻城北。殊不知,顾时是个猛人,连李文忠都敬佩他。顾时也不客气,以骑兵对战骑兵,张良臣败逃回城。

庆阳被包围,王保保率十万大军南下,分三路进攻陕西、甘肃,试图分散明军的兵力。王保保很能打,蒙古骑兵骁勇善战,明军悍将陈寿在原州战死,数千将士阵亡,元军士气高昂。得知王保保来救援,张良臣更有底气,便屡次出城与明军交战,但都是徐达击败。

蒙古骑兵增援,与庆阳呼应,将明军反包围。徐达派冯胜、傅友德、薛显、顾时等分路出击,与王保保交战。王保保能打,却还想保存实力,且明军这几位大将实力不一般,蒙古骑兵几次失败后,王保保再次退回贺兰山,继续寻机南下。

王保保救援失败,张良臣畏惧了,便再次投降明朝,徐达不给。明军攻入庆阳之后,徐达让人从枯井中把张良臣拉上来,斩首示众。城内元军三万余人,全部投降明军,陕甘之战大局已定。

夺取庆阳后,徐达率明军主力出击,将王保保、贺宗哲等人赶回塞外。起初王保保、贺宗哲还出兵交战,认为明军已经疲惫不堪,只是试探性进攻而已。谁知是徐达亲自出战,冯胜、傅友德、薛显、顾时充当前锋,王保保毫无神算,连夜逃走,从陕西逃回漠北草原。

参考书目:《明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临终前一直喊着“四个字”,然而所有人听见后都不敢回答!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一生生了二十多个儿子,到了晚年皇位继承的时候,本来他已经打算将皇位传于太子朱标了,但是太子朱标却死在了自己的前头,朱元璋十分的悲痛,最后很多人都在猜想朱元璋会将皇位传给谁,结果没想到朱元璋竟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也就是自己的孙子,在朱元璋临终前他曾经下了一道密旨,这道密旨就是让朱棣火速

  • 《雍正王朝》弘昼在八王逼宫中表现很好,为何却对雍正说自己无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弘昼并没有参与夺嫡的心思,不想因此而介入朝廷纷争。事情起因从《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弘昼其实是雍正的三个皇子中最大智若愚和非常有灵性的一个。可以说其要是真想参与夺嫡的话,是非常有实力的。因为从在八王逼宫前后,尤其是跟弘时去两个大营代表皇上传达整顿旗务顺便整顿旗营兵务时,本来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防

  • 蒙古灭金派使者向南宋借路,然后使者被杀了,路没借到却畅通无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肯定是有的。南宋在灭亡金朝的过程中担任着一个助攻手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金朝的防御力,使得金朝能够快速的灭亡。南宋在灭金战斗中直接派出部队作战。南宋军队断掉了金朝入川之后的退路,这也导致完颜守绪只能坚守住河南,没有了可以逃跑的后路。之后南宋又派出孟珙带兵出战,而且还支援蒙古部队以钱粮,宋军和蒙

  • 《雍正王朝》中,为何胤禛要当众烧毁百官行述,而不是据为己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王朝百官行述,百官行述被烧康熙不怪罪四爷,雍正王朝胤禛是好皇帝吗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百官行述对于各位皇子的威胁太大,谁敢私自打开或占有,就是要挟朝臣要挟各皇子。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只有当着众位皇子的面烧毁,大家才心安。除此之外还能顺便为年羹尧开脱,使得其从血洗江夏镇的有罪之人瞬间成为有功之臣,还能帮康熙解决掉这个烫手山芋,可谓一举多得。百官行述是各位官员的隐

  • 清朝就是这样逐渐取代明朝的,加封吴三桂,请盟大清国的小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三桂杀了彝族多少人,吴三桂骄奢淫逸,平南白马吴三桂祖坟

    就是名高如史可法等人,也是如此看法。史可法曾经上书,请朝廷颁发讨伐李自成的诏书,说:“先皇帝死于贼,恭皇帝亦死于贼,此千古未有之痛也。在北诸臣,死节者无多;在南诸臣,讨贼者复少。此前古未有之耻也。庶民之家,父兄被杀,尚思穴胸断脰,得而甘心,况在朝廷,顾可漠置。臣愿陛下速发讨贼之诏,责臣与诸镇悉简精锐

  • 《雍正王朝》孙嘉诚真的是年羹尧的催命符吗?他触碰了雍正底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雍正王朝年羹尧孙嘉诚,孙嘉诚被杀片段,年羹尧杀孙嘉诚精彩片段

    就在雍正皇帝集全国的力量全力支援西北战事的时候,年羹尧却在西北大肆铺张浪费,马齐就曾向雍正汇报过,仅年羹尧大将军行辕一天就需要两三万两银子,年羹尧吃的蔬菜还专门从四川运输,伺候他的人就高达一千多人。但雍正皇帝考虑到西北战事的大局一直对年羹尧隐忍,直到最后西北大捷后年羹尧处死了孙嘉诚,这才让雍正皇帝下

  • 明朝状元辞官归乡种田,遭邻居嘲笑后写下首奇诗,句句发人深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汉唐时候,世家之所以可以累世为宦,是因为其诗书传家,藏书丰厚,因此族中子弟可以不断出现精英。宋朝时候,科举取代门荫入仕,成为主要的仕途,从此就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时代了。状元及第成为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但是明朝的时候,有位状元面对到手的荣华富贵,却选择了辞官归乡,垦种田亩。他叫罗洪先,

  • 大明督师孙传庭几乎无一败绩,但是,为什么打不过李自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次年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带兵镇压李自成、张献忠民变。由于时疫流行,粮草不足,兵员弹药缺少,朝廷催战,无奈草率出战,后兵败,在陕西潼关战死,马革裹尸,年约51岁。既然孙传庭有谋略,可是为什么打不过一个农民起义军的头领呢?李自成、张献忠其实一个明军真正的精锐部队也没有歼灭过。当初在关内对农民军百战

  • 《雍正王朝》胤褆拥有几十万大军,雍正即位后为什么没有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胤褆和雍正,胤褆是哪个电视剧的人物,爱新觉罗允褆

    胤褆虽然和胤禛是同一个母亲的亲兄弟,但胤褆却并不是四爷党的成员,而是八爷党胤祀的成员,只不过因为邬思道的建议,胤褆用陕甘总督年羹尧给予了胤褆大将军王的高位。后来雍正即位后,胤褆没有造反,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陕甘总督年羹尧,以及管着西北大军粮食的李卫,这其实只是一方面原因。胤褆成为大将军王是康熙皇帝希望

  • 朱棣,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藩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但我一点都不感激爸爸,他太偏心了。我好不容易熬死了三位哥哥,照理说做老朱家的接班人顺理成章,但他不培养我,把心思花在长孙朱允炆身上。公元1398年,终于盼来先皇驾崩。我满心欢喜地等待遗诏开包,宣布我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任皇帝,登基感言我都想好了。结果,爸爸他耍我。先帝灵柩前,托孤大臣兼我的妹夫梅殷突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