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王朝》中,为何邬思道非死不可,而李卫却可以青云直上?

《雍正王朝》中,为何邬思道非死不可,而李卫却可以青云直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190 更新时间:2024/1/25 13:25:34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邬思道与卫在雍正登基后待遇却大不一样,甚至邬思道非死不可,而李卫却可以青云直上,这是为何?其实原因有很多,我们通过对比就知道为何雍正要处死邬思道而重用李卫了。

同样是近臣,邬思道是侍奉在雍正身边出谋划策,而李卫则是奔波与于各地,邬思道知道的隐秘远比李卫要多。

在这部电视剧中,邬思道作为雍正的军师,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四阿哥胤禛府里做事,干净的不干净的,邬思道都了如指掌了。毕竟哪个夺嫡的皇子手里是干净的?

对于这样一个在身边知根知底的定时炸弹,如果在后面捅出雍正在夺嫡时做过的肮脏事,届时对于雍正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甚至还会被八爷一党抓住把柄。在这样的前提下,登基后的雍正自然也就不敢留下邬思道这样知根知底的人。

所以剧中的雍正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去处死邬思道,没想到却被邬思道轻而易举的化解了。从这里也就不难看出邬思道其实也已经对雍正登基后的事情做了心理准备。

而反观李卫,李卫在年轻的时候就是雍正的家臣,对于雍正是死心塌地,在李卫年轻时,夺嫡并没有那般严重,所以李卫在做家臣时并没有涉及到什么隐秘的事情。

而在后面夺嫡逐渐严重时,那个时候到李卫已经手握大权为四阿哥胤禛奔走各地,对于雍正府里的许多肮脏事情知道的并不多。所以在雍正看来,邬思道的潜在风险要比李卫大太多,两人不可同日而语。

邬思道运筹帷幄过于聪明,活着对于雍正就是威胁,而剧中的李卫目不识丁,看似愣头愣脑人畜无害的样子,对于雍正来说无疑威胁极低。

对于这样一位智比诸葛的军师,在雍正没继承皇位时为雍正出谋划策也许很有用,可一旦雍正继位后,这样有才华的人就非常让人忌惮了,如战国时期的越勾践范蠡就是如此。

一旦邬思道在未来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倒八爷,届时的雍正即使继承皇位也坐不稳,这样有才华的人,只有清除掉才是安全的。而已继承皇位的雍正,邬思道对其来说作用已经不大,活着的邬思道对于雍正来说就是巨大的威胁。

反观李卫,其在智谋方面与邬思道几乎没法比,李卫才华胜在处理地方政务管理各省,而在出谋划策以及算计别人方面可谓并不精通。

加上李卫性格大智若愚,目不识丁以及人畜无害的样子,这样的一个人对于雍正来说,是没有什么威胁到,简单来说就是邬思道不可控,而李卫则是可控的,无论怎样李卫都逃不出雍正的手掌心。

邬思道才能在雍正之上,甚至是雍正的半个师傅,对于帝王来说,这样无疑是大忌。而李卫的存在,则是左膀右臂,在未来管理地方还需要依靠李卫。

而在这些背后,绝大部分都是邬思道出的主意,可想而知邬思道都的才华,在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人面前,雍正无疑是毫无面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邬思道还算是雍正的半个老师。

在其没继位时,只是个阿哥这没事,而当到了帝王的程度,这样的存在对于雍正来说无疑是大忌,毕竟帝王可不需要老师。反观李卫的,目不识丁就让雍正非常大有面子,雍正用起来也顺手而且也容易控制。除此之外李卫之所以能够得到重用的另一个原因是,李卫是家臣,一直以来都没有让雍正失望过。

而且作为孤臣身份登上皇位的雍正,在群臣中导威望明显不及八爷一党,可以说当时的李卫是雍正继位后少数几个敢放权和信任的封疆大吏之一。这样的存在,对于雍正来说无疑非常重要,可谓是雍正的左膀右臂,所以李卫能够平步青云也就不难理解了。

结语:

《雍正王朝》中导无邬思道之所以非死不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其知道的隐秘事情太多,雍正怕泄密。除此之外还因为邬思道才华横溢不可控制,而反观李卫,因为是个愣头愣脑的家臣,且没有什么心机,在管理地方上非常出色,也就让雍正非常信任得以委以重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陕甘之战:11位名将上阵,20万元军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1368年,徐达夜袭蒙古大营,4万蒙古骑兵成为俘虏,王保保率18位骑兵逃回草原。太原之战获胜,明军得到4万健儿,以及大量马匹,骑兵部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有了正面对决蒙古骑兵的资本。太原之战后,徐达筹划西征,准备夺取陕甘,肃清元朝的西北的力量,打断元顺帝南下中原复兴元朝的梦想。此时,西征元军总计兵马2

  • 朱元璋临终前一直喊着“四个字”,然而所有人听见后都不敢回答!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一生生了二十多个儿子,到了晚年皇位继承的时候,本来他已经打算将皇位传于太子朱标了,但是太子朱标却死在了自己的前头,朱元璋十分的悲痛,最后很多人都在猜想朱元璋会将皇位传给谁,结果没想到朱元璋竟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也就是自己的孙子,在朱元璋临终前他曾经下了一道密旨,这道密旨就是让朱棣火速

  • 《雍正王朝》弘昼在八王逼宫中表现很好,为何却对雍正说自己无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弘昼并没有参与夺嫡的心思,不想因此而介入朝廷纷争。事情起因从《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弘昼其实是雍正的三个皇子中最大智若愚和非常有灵性的一个。可以说其要是真想参与夺嫡的话,是非常有实力的。因为从在八王逼宫前后,尤其是跟弘时去两个大营代表皇上传达整顿旗务顺便整顿旗营兵务时,本来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防

  • 蒙古灭金派使者向南宋借路,然后使者被杀了,路没借到却畅通无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肯定是有的。南宋在灭亡金朝的过程中担任着一个助攻手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金朝的防御力,使得金朝能够快速的灭亡。南宋在灭金战斗中直接派出部队作战。南宋军队断掉了金朝入川之后的退路,这也导致完颜守绪只能坚守住河南,没有了可以逃跑的后路。之后南宋又派出孟珙带兵出战,而且还支援蒙古部队以钱粮,宋军和蒙

  • 《雍正王朝》中,为何胤禛要当众烧毁百官行述,而不是据为己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王朝百官行述,百官行述被烧康熙不怪罪四爷,雍正王朝胤禛是好皇帝吗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百官行述对于各位皇子的威胁太大,谁敢私自打开或占有,就是要挟朝臣要挟各皇子。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只有当着众位皇子的面烧毁,大家才心安。除此之外还能顺便为年羹尧开脱,使得其从血洗江夏镇的有罪之人瞬间成为有功之臣,还能帮康熙解决掉这个烫手山芋,可谓一举多得。百官行述是各位官员的隐

  • 清朝就是这样逐渐取代明朝的,加封吴三桂,请盟大清国的小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三桂杀了彝族多少人,吴三桂骄奢淫逸,平南白马吴三桂祖坟

    就是名高如史可法等人,也是如此看法。史可法曾经上书,请朝廷颁发讨伐李自成的诏书,说:“先皇帝死于贼,恭皇帝亦死于贼,此千古未有之痛也。在北诸臣,死节者无多;在南诸臣,讨贼者复少。此前古未有之耻也。庶民之家,父兄被杀,尚思穴胸断脰,得而甘心,况在朝廷,顾可漠置。臣愿陛下速发讨贼之诏,责臣与诸镇悉简精锐

  • 《雍正王朝》孙嘉诚真的是年羹尧的催命符吗?他触碰了雍正底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雍正王朝年羹尧孙嘉诚,孙嘉诚被杀片段,年羹尧杀孙嘉诚精彩片段

    就在雍正皇帝集全国的力量全力支援西北战事的时候,年羹尧却在西北大肆铺张浪费,马齐就曾向雍正汇报过,仅年羹尧大将军行辕一天就需要两三万两银子,年羹尧吃的蔬菜还专门从四川运输,伺候他的人就高达一千多人。但雍正皇帝考虑到西北战事的大局一直对年羹尧隐忍,直到最后西北大捷后年羹尧处死了孙嘉诚,这才让雍正皇帝下

  • 明朝状元辞官归乡种田,遭邻居嘲笑后写下首奇诗,句句发人深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汉唐时候,世家之所以可以累世为宦,是因为其诗书传家,藏书丰厚,因此族中子弟可以不断出现精英。宋朝时候,科举取代门荫入仕,成为主要的仕途,从此就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时代了。状元及第成为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但是明朝的时候,有位状元面对到手的荣华富贵,却选择了辞官归乡,垦种田亩。他叫罗洪先,

  • 大明督师孙传庭几乎无一败绩,但是,为什么打不过李自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次年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带兵镇压李自成、张献忠民变。由于时疫流行,粮草不足,兵员弹药缺少,朝廷催战,无奈草率出战,后兵败,在陕西潼关战死,马革裹尸,年约51岁。既然孙传庭有谋略,可是为什么打不过一个农民起义军的头领呢?李自成、张献忠其实一个明军真正的精锐部队也没有歼灭过。当初在关内对农民军百战

  • 《雍正王朝》胤褆拥有几十万大军,雍正即位后为什么没有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胤褆和雍正,胤褆是哪个电视剧的人物,爱新觉罗允褆

    胤褆虽然和胤禛是同一个母亲的亲兄弟,但胤褆却并不是四爷党的成员,而是八爷党胤祀的成员,只不过因为邬思道的建议,胤褆用陕甘总督年羹尧给予了胤褆大将军王的高位。后来雍正即位后,胤褆没有造反,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陕甘总督年羹尧,以及管着西北大军粮食的李卫,这其实只是一方面原因。胤褆成为大将军王是康熙皇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