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的“恐怖组织”:锦衣卫和东厂见面绕路,官员见了下跪

明朝的“恐怖组织”:锦衣卫和东厂见面绕路,官员见了下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627 更新时间:2024/1/20 5:20:14

而它的负责人则是从小陪伴明武宗长大的太监刘瑾。内行厂十分擅长屈打成招、严刑逼供,是明朝时期有名的恐怖组织。当时锦衣卫和东厂都要居于其后。又因为内行厂主要负责暗中监视武百官,所以很多官员见了内行厂都十分畏惧。

一、锦衣卫和东西厂

皇帝在中国古代是个十分特殊的职业,一方面他们掌握着天下大权。但是另一方面,又有很多手底下的乱臣贼子想要抢夺他们的权力。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皇帝这种职业也算是一种高危职业。

中国古代有很多皇帝都不得善终,而且也有很多皇帝是白手起家,自己一步一步把天下打下来,所以他们很多人养成了多疑的性格。就比如说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这样一来,皇帝就需要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来加强自己的统治。

朱元璋所采用的方式就是建立厂卫制度。人们在看一些以中国封建时代为背景的影视剧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个时候朝廷当中有一些特殊的机构,比如说东厂、锦衣卫,厂卫制度的开端就是在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为了能够更好的监管百官、巩固自己的统治,就设立了锦衣卫。

锦衣卫直属皇帝,专门替朱元璋办事,负责监督还有暗中调查文武百官。但是由于锦衣卫直接归属于朱元璋,不受其他机构的监管。所以也就导致锦衣卫势力越来越大。

朱元璋是一个十分厉害的皇帝,一方面由于他自己能力强。所以在他手中,锦衣卫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而在另一方面,他也会担心如果锦衣卫到了自己的后代手中会失去控制,所以就把它取消了。

后来就到了明成祖朱棣上位,一开始有很多大臣都在背后议论朱棣,说他的皇位来路不正。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棣就不太安心。觉得有必要好好的查一下这些大臣,看看有谁是在跟自己唱反调。

于是朱棣就重新恢复了锦衣卫制度。由于前朝覆灭有很大程度是因为宦官弄权,所以当时朱元璋在位的时候特地制定了一条法令。说的就是,宦官不可以干预政事。朱棣一方面是为了自己方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制衡锦衣卫,就建立了东厂。东厂当中的在编人员都是太监。

所以在明成祖时期,明朝的厂卫制度已经奠定了基本的格局,也就是东厂和锦衣卫。这两个机构都只属于皇帝,不受其他官员的指派或者是监督。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两个机构势力就越发壮大。无独有偶,朱棣也是一个十分有才能的皇帝。所以在他的严格的监控,隔三差五的敲打之下,锦衣卫和东厂这两个机构也没有做出特别过火的事情。

二、内行厂的发展

转折出现在明宪宗的时候,因为明朝的皇帝他们的能力基本上呈现了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所以到了明宪宗这个时候,他对政事还有国家的把控能力,明显不如明太祖还有明成祖。但是他想控制文武百官的心思却一点不比自己的先辈少。

于是明宪宗又增设一个厂卫机构,那就是西厂。锦衣卫是初代的厂卫机构,后来在明成祖时期增设了东厂。东厂的权力要比锦衣卫大。西厂的首领也是太监,他们的权力比东厂更大。从朝野到民间,他们的爪牙遍及全国。而且西厂行事手段比东厂更加狠戾。

明宪宗时期,皇帝就有驾驭不住这几个厂卫机构的趋势。出现了很多厂卫人员屈打成招,冤死一些忠良之士的情况。而这还没有到最糟糕的时候,后来到了明武宗上位期间,厂卫制度才一发不可收拾。

那时候,有个太监叫刘谨。刘谨在明武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负责照顾他,所以刘瑾很受明武宗的信任。后来在东厂、西厂、锦衣卫三家厂卫机构争夺权力的过程当中,刘瑾站了出来。刘谨觉得自己也不能落下一乘,于是他就向明武宗提出了自己想要设立内行厂的想法。

当时刘瑾当然是把内行厂这个组织在明武宗面前吹得天花乱坠,说只要有了内行厂就可以帮助明武宗管住东厂、西厂还有锦衣卫,巩固明武宗的统治等等。明武宗不是一个很睿智的君主,再加上他小的时候就由刘瑾照顾长大和他格外的亲厚。

所以明武宗就相信了刘瑾,建立了内行厂,当然内行厂是由刘瑾全权负责,这样刘瑾的权力就很大,很多官员见了他都下跪。这之后,内行厂就成了整个厂卫制度当中权力最大的一个。在这之后,明朝就构建起了一个只属于皇帝的完整的特务机构。

三、内行厂的下场

从这之后,明朝的文武百官和老百姓都处在惶惶不可终日的一种状态。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受到特务的暗中监视。久而久之,明朝的政治也开始动荡。而从另一方面,这四个厂卫机构互相之间存在很大的竞争。

他们为了能在皇帝面前邀功,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查不到贪官污吏,就自己造。他们严刑逼供、屈打成招,硬生生把正义之士逼成贪官污吏,再到皇帝面前去邀功。

所以到了后期,明朝政治一片混乱,最后引的所有大臣联合在一起向明武宗进言。明武宗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尽快平息这件事情,选择把刘瑾推出来。他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了刘瑾身上,最后处死了刘谨。刘谨死后,内行厂也随之解散。

四、总结

中国有句老话叫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说的可能就是刘瑾以及由他一手缔造的内行厂。内行厂最初创立的目的,就是作为刘瑾争夺权力的手段。

而在内行厂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制造了很多冤案,最终导致国本动荡。而最后刘瑾被判死刑,明武宗也对刘谨用了最残酷的一种刑罚,那就是凌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王朝》中,为何邬思道非死不可,而李卫却可以青云直上?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邬思道与李卫在雍正登基后待遇却大不一样,甚至邬思道非死不可,而李卫却可以青云直上,这是为何?其实原因有很多,我们通过对比就知道为何雍正要处死邬思道而重用李卫了。同样是近臣,邬思道是侍奉在雍正身边出谋划策,而李卫则是奔波与于各地,邬思道知道的隐秘远比李卫要多。在这部电视剧中,邬思道作

  • 明朝陕甘之战:11位名将上阵,20万元军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1368年,徐达夜袭蒙古大营,4万蒙古骑兵成为俘虏,王保保率18位骑兵逃回草原。太原之战获胜,明军得到4万健儿,以及大量马匹,骑兵部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有了正面对决蒙古骑兵的资本。太原之战后,徐达筹划西征,准备夺取陕甘,肃清元朝的西北的力量,打断元顺帝南下中原复兴元朝的梦想。此时,西征元军总计兵马2

  • 朱元璋临终前一直喊着“四个字”,然而所有人听见后都不敢回答!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一生生了二十多个儿子,到了晚年皇位继承的时候,本来他已经打算将皇位传于太子朱标了,但是太子朱标却死在了自己的前头,朱元璋十分的悲痛,最后很多人都在猜想朱元璋会将皇位传给谁,结果没想到朱元璋竟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也就是自己的孙子,在朱元璋临终前他曾经下了一道密旨,这道密旨就是让朱棣火速

  • 《雍正王朝》弘昼在八王逼宫中表现很好,为何却对雍正说自己无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弘昼并没有参与夺嫡的心思,不想因此而介入朝廷纷争。事情起因从《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弘昼其实是雍正的三个皇子中最大智若愚和非常有灵性的一个。可以说其要是真想参与夺嫡的话,是非常有实力的。因为从在八王逼宫前后,尤其是跟弘时去两个大营代表皇上传达整顿旗务顺便整顿旗营兵务时,本来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防

  • 蒙古灭金派使者向南宋借路,然后使者被杀了,路没借到却畅通无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肯定是有的。南宋在灭亡金朝的过程中担任着一个助攻手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金朝的防御力,使得金朝能够快速的灭亡。南宋在灭金战斗中直接派出部队作战。南宋军队断掉了金朝入川之后的退路,这也导致完颜守绪只能坚守住河南,没有了可以逃跑的后路。之后南宋又派出孟珙带兵出战,而且还支援蒙古部队以钱粮,宋军和蒙

  • 《雍正王朝》中,为何胤禛要当众烧毁百官行述,而不是据为己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王朝百官行述,百官行述被烧康熙不怪罪四爷,雍正王朝胤禛是好皇帝吗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百官行述对于各位皇子的威胁太大,谁敢私自打开或占有,就是要挟朝臣要挟各皇子。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只有当着众位皇子的面烧毁,大家才心安。除此之外还能顺便为年羹尧开脱,使得其从血洗江夏镇的有罪之人瞬间成为有功之臣,还能帮康熙解决掉这个烫手山芋,可谓一举多得。百官行述是各位官员的隐

  • 清朝就是这样逐渐取代明朝的,加封吴三桂,请盟大清国的小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三桂杀了彝族多少人,吴三桂骄奢淫逸,平南白马吴三桂祖坟

    就是名高如史可法等人,也是如此看法。史可法曾经上书,请朝廷颁发讨伐李自成的诏书,说:“先皇帝死于贼,恭皇帝亦死于贼,此千古未有之痛也。在北诸臣,死节者无多;在南诸臣,讨贼者复少。此前古未有之耻也。庶民之家,父兄被杀,尚思穴胸断脰,得而甘心,况在朝廷,顾可漠置。臣愿陛下速发讨贼之诏,责臣与诸镇悉简精锐

  • 《雍正王朝》孙嘉诚真的是年羹尧的催命符吗?他触碰了雍正底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雍正王朝年羹尧孙嘉诚,孙嘉诚被杀片段,年羹尧杀孙嘉诚精彩片段

    就在雍正皇帝集全国的力量全力支援西北战事的时候,年羹尧却在西北大肆铺张浪费,马齐就曾向雍正汇报过,仅年羹尧大将军行辕一天就需要两三万两银子,年羹尧吃的蔬菜还专门从四川运输,伺候他的人就高达一千多人。但雍正皇帝考虑到西北战事的大局一直对年羹尧隐忍,直到最后西北大捷后年羹尧处死了孙嘉诚,这才让雍正皇帝下

  • 明朝状元辞官归乡种田,遭邻居嘲笑后写下首奇诗,句句发人深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汉唐时候,世家之所以可以累世为宦,是因为其诗书传家,藏书丰厚,因此族中子弟可以不断出现精英。宋朝时候,科举取代门荫入仕,成为主要的仕途,从此就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时代了。状元及第成为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但是明朝的时候,有位状元面对到手的荣华富贵,却选择了辞官归乡,垦种田亩。他叫罗洪先,

  • 大明督师孙传庭几乎无一败绩,但是,为什么打不过李自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次年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带兵镇压李自成、张献忠民变。由于时疫流行,粮草不足,兵员弹药缺少,朝廷催战,无奈草率出战,后兵败,在陕西潼关战死,马革裹尸,年约51岁。既然孙传庭有谋略,可是为什么打不过一个农民起义军的头领呢?李自成、张献忠其实一个明军真正的精锐部队也没有歼灭过。当初在关内对农民军百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