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史学家,自由恋爱娶初恋,却因桥牌娶有夫之妇,败坏一生名誉

民国史学家,自由恋爱娶初恋,却因桥牌娶有夫之妇,败坏一生名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639 更新时间:2024/1/26 22:18:24

参评奖项以史为鉴·历史精品故事奖

民国才子的梦想,是寻一个所爱对象,自由恋爱走入婚姻。

那时,包办婚姻盛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最正统的婚姻礼节;那时,还没有登记结婚一说,聘礼送入家门,便视为已经缔结婚姻;那时,早婚盛行,民国才子们羽翼还未丰满,便早早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先成家后立业。

如今最正的男女关系,在民国时期,却难入登天。

可到底也有人是时代的幸运者,民国才子蒋廷黻便是这样的幸运儿。

在那个婚姻难以自主的年代,他得以自由恋爱;在那个教育资源稀缺的时代,他可以读书习字,成为赫赫有名的历史学家外交家。

可幸运的人,却总是不珍惜已经拥有,他一生的荣誉,也都败在了他的婚姻里。

一、自由恋爱娶娇妻

蒋廷黻出生于1895年,家境殷实,因而得以进入学堂求学。

或许是上天垂怜,16岁那年,他得了教会的资助,接受了高等教育,并考取了当时的官费留学生,得以出国深造。

那时,他所读的专业,是新闻学。

在那个信息紧缺的时代,新闻学的就业前景,无疑是很好的。可在蒋廷黻眼中,他读书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救国。

年幼的他,以为成为报刊大亨,便可以影响当时的政局,可以救国于危难。可读着读着,他发现新闻根本就是政局的奴隶,于是怒而转了外交学,开始研究中国外交历史,最终成为一代大亨。

事业顺遂,感情也顺遂。

和所有民国才子一样,他在很小的时候,便被家里订下了婚约。但不同的是,成年后,家里催促结婚,却也能尊重蒋廷黻的意见。

也有过抗争,父亲来信斥责他解除婚约的行为“荒谬绝伦”,最终却也顺从他的意思,为他出面解除婚约。

他娶的是自己的初恋唐玉瑞,两人在同一个学校留学。

他们的结婚很浪漫,1923年,相恋4年,蒋廷黻在回国的船上求婚,并在船长的见证下完成了婚礼。

哥伦比亚大学见证了他的爱情,也见证了他的青春。只是,那时的蒋廷黻还没有想到,这场婚姻带给自己的,竟然全部都是伤害。

二、爱打桥牌毁婚姻

那时,桥牌还是个新鲜玩意。

宫里的慈溪老佛爷爱玩桥牌,后来的民国学子也爱玩桥牌,那群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才子,更爱玩桥牌。

蒋廷黻就是在桥牌的牌桌上,彻底摧毁了他自己亲手挑选的婚姻。

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蒋廷黻被南开大学聘任,负责教授历史学。后来,他又跳槽到了清华大学,成了历史系的主任。

《传记学》的社长绍唐,经这样评价社长蒋廷黻:

“蒋廷黻是一个成功的外交家,却是一个失败的丈夫,也是一个失败的父亲。失败的关键,就是他比一般男人多了一个女人。而且他在事业巅峰时期,被这个问题困扰了至少二十年,一直到死。”

他和唐玉瑞,一共生了四个孩子,按照道理,这场婚姻幸福美满。

可对于蒋廷黻而言,婚姻意味着束缚,原本他不愿意结婚,只是耐不住家里催婚,才走入其中。日子渐渐安稳,蒋廷黻的心却开始躁动。

在国内,他依然保持着打桥牌的习惯,并且打着打着,对牌桌上的女人情不自禁,一发不可收拾。

三、恋上有夫之妇

让蒋廷黻着迷的女子,名叫沈恩钦,是个桥牌高手。

那是1938年,蒋廷黻担任行政院政务处长,在牌桌上结识了沈恩钦夫妇。

蒋廷黻是个桥牌高手,或许是高处不胜寒的缘故,他对于同样桥牌高手沈恩钦极有好感。

刘绍唐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蒋廷黻公嗜桥牌,在重庆常邀三朋四友在家中玩桥牌,蒋的牌艺甚精,为个中高手。难得有‘棋逢对手’之人。第二个女人,就因为玩桥牌关系撞进了蒋家、更撞进了蒋廷黻的后半生。这个女人是清华后辈沈维泰的太太,名叫沈恩钦。恩钦年轻、美风姿。同桌玩牌、同席饮宴,眉来眼去,日久生情,但究属他人之妻,奈奈何!此时与唐感情自然发生变化,据蒋家好友浦薛凤说,唐玉瑞常常背后伤心落泪。”

或许是久而久之,蒋廷黻已经忘记了当年和初恋在一起的浪漫,一头热扎进了新的爱情中。

他用手上的权力,先是将这对夫妻调到自己的部门任职,后来又将沈恩钦的丈夫调去了国外。此后,他便公然和沈恩钦住在了一起。

民国时期,男人允许三妻四妾,可很多人也是接受了一夫一妻的。蒋廷黻如此行径,几乎将自己的名誉败了个干净。

另一边,初恋唐玉瑞,一开始守着婚姻,一直忍让,直到丈夫提出离婚,开始了自己的大闹。

蒋廷黻的荒唐感情故事,甚至被捅到了联合国,可谓真的丢人丢到了国外。

不过也有人说,蒋廷黻算得上是个好男人。晚年他被得了不治之症时,还留下了一份遗属,上面写着:

将一半财产给自己后来的夫人沈恩钦女士,一半给从未与他离婚的唐玉瑞女士。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王朝中,为何活埋苏麻喇姑前,太监要往她头上撒石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清代一代的传奇侍女苏麻喇姑,作为孝庄的陪嫁丫鬟,她陪伴了自己的主人一生,是历经了多代帝王的传奇人物。可是在剧中,苏麻喇姑却在刚进宫的时候,却差点遭遇横祸被人活埋,若不是太后出马救下了她,恐怕她也成为了当时宫中游荡着的孤魂野鬼了。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苏麻喇姑的传奇。清朝传奇苏麻喇姑

  • 清朝“典妻婚”陋习:穷人娶不起老婆,租借别人老婆来传宗接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建王朝的制度下,女性的地位一般都很低,因为这个社会还不需要女性进入社会参与社会劳动。女性不能通过社会劳动获得生活来源,必须要通过家庭来获得生活来源,所以无法抗争家庭对她的压迫,没有话语权,也没有自由,尤其是在婚姻方面,更没有自我选择的权利。在清朝末年,自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清朝的经济逐渐开始衰败起

  • 李鸿章第一次见慈禧,回家便跟儿子说了8字,堪称字字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后,慈禧寝食难安,对于农民起义军,她始终心存畏惧,为此,她不惜多次派出清军进行清剿。1864年,曾国荃攻破天京,这预示着太平天国运动如昙花一现彻底败亡。因平定有功,这一年慈禧召见了李鸿章,这是也是他第一次见慈禧。慈禧对李鸿章在镇压太平军时的表现给予了肯定,至于其他方面慈禧并未说太多

  • 曹家的覆灭完全是他们自作自受,康熙会不忍心处理,但雍正可不会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也只是勉强可以而已。后来曹在密折的上奏和财政方面的缺陷就显现的一清二楚。在一次给康熙采办瓷器的差事中,曹就受到了康熙朱批的怒斥:“不知骗了多少瓷器,朕总不知。”但也仅仅只是怒斥而已,康熙并没有动手收拾曹家的意思。可能是因为,康熙不忍让已经去世的曹寅因为这些杂事不安吧!两人之间总归还有点情分在。但

  • 清朝八旗为什么始终要由皇帝和宗室人员统领?人员是如何安排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起到“拱卫”的作用,巩固宗室统治,以使政权不落入外人之手。八旗的来源,众所周知。它最初源于女真人的狩猎组织--牛录。平时皆民,战时为兵。随着人员不断增多,为便于统一指挥大规模的围猎或作战,就将若干人为编一个牛录,若干牛录编为一个甲喇,若干甲喇为一个固山。为了区分所属团队,增加辨识度

  • 清朝发现“小人国”,小人平均身高约20公分,国王的坐骑为“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一直要懂得的一个道理便是,世界要远比你想象的大的多的多。还有许多的奇闻异事,有些时候不是你看不到就代表不存在的。就好像我们都只在童话故事里和动画片里知道小矮人一样。但是你能想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小矮人的存在吗?在清朝的时候就曾经发现过“小人国”,小人平均身高约20公分,而他们

  • 乾隆叮嘱嘉庆:放过和珅,嘉庆偏偏不听劝,15年后他开始“后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大家的眼中和珅是一个巨贪,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排的上号。真实历史上和珅的确很贪,有个说法叫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一个人的财富就能填满国库。乾隆临终前曾叮嘱嘉庆不要杀和珅,嘉庆登基后立即处死了和珅,却在15年后后悔莫及,这是为何?小的时候和珅也算是出身名门,但是家境衰败后,和珅的家产被人夺走。从此之后

  • 夏朝存在471年,为何始终挖不到?专家:大禹建立的或许不是夏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可史学界对于夏朝却一直存在争议,原因就在于西方有学家提议,要将中国踢出“四大文明”的行列。他们认为,至今为止都没有找到任何有关于夏朝的文物和记载,来证明夏朝是否真的存在,认为中国号称五千年的历史也是在夸大其词?其实不仅是西方学家有这样的疑惑,我国学家对于夏朝也是摸不清头脑,明明史书中就曾提到过夏朝,

  • 夏朝存在471年,为何挖掘不出来?专家:大禹未必是夏朝的始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夏朝历史最详细介绍,夏朝距今大约多少年的历史,夏朝距今已有多少年

    然而,对于夏朝,历史学家一直争论不休。这是因为一些西方学者提出要把中国踢出“四大文明”的行列。他们认为,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有关夏朝的文物和记载,可以证明夏朝是否真的存在过。他们认为中国所谓的5000年历史也被夸大了吗?其实,不仅西方学者有这样的疑惑,中国学者也对夏朝感到困惑。明明两代的史书都提到了夏

  • 东汉末日:灵帝阅兵独自嘿,刘虞结怨公孙瓒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一时,由术士望气告变,说是京师将有大兵,恐致两宫喋血,灵帝意图厌禳,特征四方兵会集京师,就平乐观作讲武场,观中筑一大坛,上建十二重华盖,高约十丈,坛东北另设小坛,复建九重华盖高约九丈。四面张着赤帜,分列步骑数万人,结成方阵,借壮外观。汉灵帝亲擐甲胄,跨马临军,使大将军何进为前驱,秉旄仗钺,直抵坛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