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当真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吗?史学家是如何解释的?

乾隆当真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吗?史学家是如何解释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984 更新时间:2024/2/13 14:47:30

那么,所谓的这个传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乾隆是被“调包”的孩子

《清朝野史大观》记载:雍正在还是皇子的时候,就与海宁陈家交情甚密。据说,康熙五十年,胤禛府邸又添了一个女儿,恰好同一天,陈阁老夫人也生了一个儿子。

后来,胤禛派人将陈阁老的儿子抱进宫瞧瞧。于是,将自家女儿和陈阁老的儿子调包了,计谋得逞,养在家中,取名弘历。

那么,孩子被调包了,陈家会不知道?

其实,后来陈家发现后,碍于雍正是皇子,慑于雍正的权势,所以只好憋屈不敢声张。

再后来,雍正即位后,海宁陈家也因此飞青云直上,满门公卿。所以,这所谓“乾隆是陈阁老之子”这个传说,更是让人们深信不疑了!

弘历成年之后,自从知道自己的身世,便南巡到海宁,而且四次住陈家花园,所以,亲自题写“爱日堂”和“春晖堂”这两块牌匾,以示思亲之心。

“爱日”一词,喻为“孝子爱日”,出自于汉朝杨雄《孝至》的一文,后世当作孝敬父母的日子。“春晖”出自于唐代孟郊《游子吟》中“报得三春晖”的诗句一词,“春晖”一词,喻为“母爱”之意。

那么,如果乾隆不是陈阁老儿子,他为何要题写这样的两块匾额呢?

《清代外史》记载,乾隆在宫中经常穿着汉服,乾隆自认为自己是个汉人,不是满人,还问身边亲信自己是否像汉人。一位老臣就劝阻他,这样有失身份,乾隆就好作罢!

后来,弘历继承皇位,对海宁陈家更为关照。《清宫秘史》提到:由于奶妈失言透露了乾隆的身世,乾隆知道后,下决定六次下江南,目的就是为了去陈家见自己家人。因此,乾隆是海宁陈阁老儿子的说法,在民间就开始流传了,甚至说得神乎其神。

尽管如此,这个说法也存在很多疑点。从雍正子嗣情况来看,雍正虽然子息比较艰难,长子和次子早夭,但他的第三子还尚在,不至于去偷偷摸摸抱别人家小孩的地步。

史学家是这样解释

首先,乾隆出生时,雍正正身强力壮。而且雍正的第三子弘时还活得好好的,已经8岁,还有一个妃子正在怀孕临产,以雍正的精明和谨慎,他不可能冒着风险去偷梁换柱。

曾有学界者考证,乾隆虽然前两次下过江南,只是出巡游玩,并没有到海宁奔亲。所以,仅凭陈家与皇家关系密切,就证明乾隆就是陈阁老的儿子,这未免太牵强了!

后来,即便曾四次住到海宁陈家花园,也不足为怪。因为自康熙年间,康熙为了减少发生海潮倒灌的灾害,就开始展开对钱塘江两岸的海塘修建了。乾隆前两次出下江南,没有去海宁,是因为两次出巡海宁的潮灾害还没有十分严重。

之后海潮灾害日益严重,海塘工程建设日益紧迫,所以乾隆趁着南巡之时,到海宁了解海塘修建情况。

既到了海宁,总要找个住处,那么陈家花园自然就成了皇帝落脚的重要之地。再说,陈家花园在海宁条件算是最好的宅子,皇帝又是龙体,自然是住在陈家花园了。

当然,乾隆虽在陈家花园住过四次,但并未去过陈家宅,也没召见对陈家子孙,倘若真是陈家氏子孙,怎么会不去认自己的兄弟呢?

而且这园子本叫作“隅园”,乾隆在这里居住之时,临视海宁,确实是为了巡视海塘工程,所以亲自把它改名为“安澜园”。

其次,两块匾额是康熙所题写的。这两块匾额,陈家倒是确实有此物。陈家缘科举取士,中榜频频,陈阁老名陈元龙,康雍年间的重臣陈元龙。

有一次,康熙在政务之余召见各位翰林群臣,一时兴致极好,就问“你们家中各有堂名,不妨提出来我替你们写,当书一赐,何妨?”

这时候陈元龙就奏称,臣父亲年逾八十,我就想用“爱日堂”三个字制作牌匾送给他,以表孝心。康熙听着大有孝心,颇为感动,于是替陈元龙题写了“爱日堂”这个匾额。也就是说,陈元龙拟的匾额,只不过康熙代笔罢了。所以,以此证明乾隆是陈家之后,不合乎情理啊。

再看“春晖堂”匾额,这块匾额是在康熙五十四年题名的。陈邦彦的母亲黄氏、也就是陈元龙的侄子弟妹侍奉公婆寡居了四十一年。因此,康熙褒扬她“节孝”,并题写“春晖堂”这匾额恩赐于陈家,希望之子陈邦彦不要忘记母亲对他的养育之恩。

那么,这两块匾额说是乾隆以示思亲之心而题名的,完全是无稽之谈!据记载乾隆六年,陈世倌被乾隆当众斥“少才无能,实不称职”,原因是刚升任的陈世倌起草谕旨出错了。

如果二人属于父子关系,乾隆没理由如此不留情面啊!

再次,乾隆是钮祜禄氏所生。玉牒记载乾隆出生点是在雍和宫,而且乾隆这个儿子对钮祜禄氏极为孝顺,几乎每年都陪母亲到避暑山庄避暑,母亲爱旅游,就四处郊游,三游五台,三上泰山,四下江南。

在宫中,还让清宫造办用三千多两黄金做了一个金发塔给钮祜禄氏接掉发,并命宠臣福康安和珅督办。

倘若不是生母,很难想象乾隆能做到这份上!

最后,按清规皇家子女诞生要立刻报备。也就是说,皇孙诞生时,皇子要立刻派人禀报皇上,好为皇孙取名,然后再由宗人府记录在族谱中。在《皇室见闻录》也有记载着,言外之意:以雍正的睿智和英明,怎么可能任后宫以女易男之事发生!

若胤禛府邸当时已按时辰报生女儿,既然已经记载宗人府祖谱,定制十分缜密,又怎么能轻易就将女儿改为儿子呢?

只因陈家与皇家关系密切,而说乾隆是陈阁老儿子吧,这样的说法未免也过于牵强了。

写到最后

其实,要说乾隆的父亲是谁这个问题,只有一个陈阁老的备选答案,而乾隆的母亲是谁则更加复杂。传说乾隆的母亲是胤禛府邸的普通奴婢,此女在雍正生病时,日夜服侍,悉心照顾,病痊愈后,便受到宠幸,生下了乾隆。还传说在木兰围场,雍正喝完鹿血之后,冲动之下宠幸了一名长相奇丑的宫女而怀孕。后来康熙得知,只得命人将这宫女带到草棚生子,此子就是乾隆。

乾隆一直都强调自己是出生在雍和宫,但根据它自己的说法,雍和宫出生的日期和玉牒记载出生的日期是有殊途的。这样一来,关于乾隆出生地就变得疑点重重了,儿子嘉庆也对乾隆出生地产生了质疑,他认为父亲乾隆是出生于在承德避暑山庄。

所以说,不同史料之间有矛盾的,有些也是被后来人撰改,才俨然一副事实的样子。然而,清廷对乾隆生母的问题上闪烁其词,遮遮掩掩,试图欲盖弥彰,反而众口纷纭,乾隆的身世确实也就成了未解之谜!

参考文献:《清朝野史大观》、《清宫秘史》、《清史稿》、《清世宗实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民国奇女蓝妮:国父独子为她知法犯法,晚年因邓颖超一声称呼落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1934年,上海发生了一桩大新闻:南京政府原财务部常务次长的次子李定国和妻子蓝妮离婚。夫妻离婚并不罕见,引发人们热议的是:离婚一事是由蓝妮主动提出,而李定国并未付任何赡养费用。换句话说就是:蓝妮休夫,净身出户。消息一出,有人支持,有人鄙夷,蓝妮瞬间成为新闻焦点。而让当时的人们难以预料的是,“休夫”和

  • 明清的最后决战:洪承畴13万大军,为何会败给皇太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锦州防线是大明王朝对抗后金的最后一道防线,洪承畴也不能算是没本事的人,毕竟他是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崛起的,13万大军,人数上也不比八旗军差多少。怎么就能一败涂地呢?当然,战场上的失利,自然跟主将脱不了关系。皇太极这个人深知兵法,他采用的战术是极其高明的。在八旗军的崛起过程中,皇太极居功至伟,明军惨

  • 清朝宫中的嫔妃每天如何度过?没有勾心斗角,反而非常无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后宫中的嫔妃并不像影视剧中所演的那样,每天勾心斗角,而是每天都非常的无聊,虽然说每天没有事情可以做,但是这些嫔妃们也是不能够睡懒觉的。每天早上必须要五六点钟就起床,然后进行洗漱和化妆以及换衣服。随后就要去到后宫中给皇太后以及皇后请安,当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之后,就会回到自己的宫殿中,等

  • 康熙口误给一水果赐名,后人也跟着叫错三百年,沿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与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得到有效的交流。很多异国的水果都经丝绸之路传入了中国。明清时期,国力强盛,很多附属小国都需向中国朝贡,而在此期间便发生了一件关于水果的趣事。在康熙的统治下,中国进入了一个盛世。为了表达敬意,有一个小国家向康熙进贡了一种水果,康熙不识,说错了这水果的

  • 民国时期为什么要出台《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不能曲解太平天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的部分代表人物民国时期,为什么要出台《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这项法案对太平天国有了一个公正评价。1929年,国民政府突然对北洋军阀和满清时代的各种辱骂太平天国的文字资料全部查禁,一时间,一切书籍、杂志、报刊、教材、读物上但凡攻击太平天国的言论“销声匿迹”,这标志着满清时期掌控的话语权重新回到

  • 康熙一次南巡,老妇人下跪接驾,皇帝看了一眼大惊失色,连忙搀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皇帝,都有自己的乳母,有的甚至还对自己的乳母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而古代和现代的乳母则不同,现代的乳母主要负责喂奶,而古代的乳母是兼顾保姆,负责皇子的一切生活教育,直到皇子成童,对于皇帝来说,乳母对自己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年幼患病时乳母的照顾则更为重要,今天给你们讲的就是关于一个皇帝和自己的

  • 虎毒不食子,努尔哈赤为何要处死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原因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都说虎毒不食子,努尔哈赤为什么要这么做?而这位努尔哈赤最疼爱的儿子是谁?他又有什么本事,让努尔哈赤如此看重?努尔哈赤21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第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叫褚英。褚英四岁的时候就随着父亲南征北战。正是因为跟随父亲在战场上那种刀口舔血的境况中长大,自然也造就了他性格上的勇敢和躁烈。褚英也不负父亲

  • 曾国藩如何读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清代名臣,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将士的刽子手,又是一个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的理论家和古文学家。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人,清嘉庆十六年(一八一一年)出生于一个穷山僻谷的耕读人家。他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谓“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

  • 和珅除了爱财,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癖好,谁都不敢干就他敢干!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一次偶然的机会遇见乾隆,使用他那机智灵巧,和能说会道的嘴巴征服了乾隆。得到重用,和珅少年家境贫寒,后来经过努力终于讨得乾隆的开心,步步攀升。这与当时的八旗子弟相比,和珅确实勤奋上进,出类拔萃。和珅当时经办李侍尧一案,和珅私吞了其大部分的财产,在加上皇上的赏赐,和珅觉得自己大权在握,开始了自己的贪

  • 乾隆在路边吃瓜,连声夸赞西瓜甜,走出百米后却下令:处死瓜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还珠格格》的故事发生在乾隆时期。在剧中,不仅呈现了主角们在宫中的生活,更有跟着乾隆皇帝出巡的故事。而微服私访是历朝历代皇帝都会做的事情,一是可以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疾苦,二来可以欣赏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就是在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时发生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真正体会到“伴君如伴虎”这句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