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时期为什么要出台《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不能曲解太平天国

民国时期为什么要出台《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不能曲解太平天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390 更新时间:2024/1/15 11:40:32

太平天国的部分代表人物

民国时期,为什么要出台《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这项法案对太平天国有了一个公正评价。

1929年,国民政府突然对北洋军阀和满清时代的各种辱骂太平天国的文字资料全部查禁,一时间,一切书籍、杂志、报刊、教材、读物上但凡攻击太平天国的言论“销声匿迹”,这标志着满清时期掌控的话语权重新回到了国民政府手中。

讨粤匪檄文部分内容

原来,清朝被辛亥革命推翻后,其遗民和北洋政府继续站在清朝立场上,编排各种诽谤言论攻击太平天国,太平军长期被骂成是“长毛粤匪”,尤其是遗老们编写的《清史稿》,把清朝的抹黑造谣的内容公开传播,《讨粤匪檄》、《平定粤匪纪略》、《江南春梦庵笔记》、《贼情汇纂》等大行其道,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对太平天国的真相造成了困扰,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史学研究。

反太平天国的代表人物曾国藩

曾国藩关于太平天国的部分观点

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并不赞成诽谤太平天国的做法,深感要对太平天国做出公正评价。

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胡适

胡适提出,对清廷的史料需要“证伪”,“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否则不能随便轻信。

胡适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受益匪浅1”

胡适的学生,著名的太平天国史学者罗尔纲遵循老师的教诲,潜心研究太平天国,留下了500多万字的《太平天国史》煌煌巨著,这其中就包括了对清朝众多所谓“史料”的“证伪”工作,提出没有鉴别能力的人不要轻信、更不要随意阅读清朝编排的中伤太平天国的“造假”史料。

罗尔纲大师一生心血的结晶 影响至今

罗尔纲与胡适的师生情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为太平天国“正名”运动中,太平天国被国民政府第一次正名为“民族解放运动”。

当时的出发点,是迫切需要“教育年轻人有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意识”,一方面为太平天国正名,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法案》告慰一直崇拜天王洪秀全的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在天之灵!

《禁污案》开宗明义,澄清歪曲由来。

由此,不久正式出台的《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

这一称谓,我们沿用至今。

然而,时至今日,网络上依然有人用“长毛贼”辱骂太平天国,殊不知,太平天国的“长毛”来之不易。

当年,他们为“解除头上的辫子”把“披肩长发”作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然而,恢复长发,却没有“束发”,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失误”,因为古人是不会随随便便“披头散发”的,他们对古人的发型缺乏足够深入的“认识”。

这个认识上的不足,是有历史的局限的,毕竟,太平天国14年中,长期处于作战状态下,没有时间和空间还原古人的装束。

别说太平天国的发型不对,就是今天的我们,影视剧中“披头散发”的编导们,不也是追求“仙气飘飘”吗?又何尝考虑到古人的感受呢?

共和国建立后,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亲自起草的太平天国运动的石刻内容,从此,太平天国运动的英雄形象永远屹立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

今天的我们,该如何重新审视太平天国?

黄兴讲话稿部分内容

辛亥革命的先行者黄兴在一次讲演中谈到反清革命的思想根源时说:“我革命的动机,是在少时读太平天国杂史而起”。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兴起和辛亥革命的兴起,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黄兴认为,太平天国起事和自己革命的动机是一样的,“眼见清廷政治腐败,纲纪不修,官可钱买,政以贿成,而一般狗官吏,又在虐民以逞,剥民刮地,舞弊营私,无恶不作;盗贼横行,饥懂交侵,民不聊生;对外交涉,着脊失败,而那拉氏又竟发为宁与邦友,不给家奴的谬说,瓜分之祸,迫于眉睫,外人不以人类视我,益坚我革命的决心”。

太平天国重要代表人物,石达开

黄兴高度评价太平天国能够建都天京,是“自金田起义之后,起初他们的弟兄颇知共济,故能席卷湖广,开基金陵。”

而他在分析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时,非常痛心,认为“不幸得很,后来因为他们弟兄有了私心,互争权势,自相残杀,以致功败垂成。”

太平天国运动领导者 天王洪秀全

他感叹说,“我读史至此,不觉气愤填胸,为之顿足三叹”。这也是黄兴决心革命后非常重视“兄弟团结”的最重要原因。

而黄兴的史观也成为《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的重要依据,不但如此,该法案对太平天国在民间的两种观点进行了正面回应。

认为民间之所以对太平天国要么“深恶痛绝”,要么,“同情赞许”,前者是因为清廷的“宣传手段”的结果,而后者是因为太平军良好的军纪造成的。

清军中,以曾国藩湘军最强

比如,《禁污案》明确提出,“得胜的清军清吏事后掩饰罪恶,或直接宣传谬说的毒素”,在战争期间,百姓对其宣传“真相不明、是非莫辨”,造成清廷治下的百姓把“万恶皆归”于太平军,将其视同“匪寇”、“叛逆”。

清军的宣传让人们对太平天国“谈虎色变”

而这些负面宣传对长江流域的影响最大,尤其是“长江下游的三江一带”,原因是这些地区双方争夺最为激烈,受到战争影响最大,“产业尽毁、家室流离”,代代相传,谈虎色变。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讹传讹”,网络上至今还有很多人不明所以,用爷爷辈、奶奶辈的“长毛贼”污名化太平天国。

《禁污案》还指出,太平天国失败了,而且付出了巨大牺牲,有人认为“毫无价值”,而那些“深受切肤之痛”的人很容易对太平天国出现反感。

这就是“成王败寇”的结果使然。

洪秀全领导的运动被同情赞许

但真相是掩盖不住的,有人就对太平天国投入了极大的赞美和同情,如这本于陪杰编著的《天王洪秀全传》,就肯定了他是一个“创造天国史诗的天国之子”。而《禁污案》也指证了一个被隐藏多年的真相,那就是太平天国在北方黄河流域“纵横驰骋数省,其纪律甚佳”的太平天国的北伐军,深得民心,这些地区对其评价很高。

太平军上校 历史学者

太平军军纪严明,也被国外的史学家所证实。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战争的亲历者、英国学者呤唎,曾经是李秀成军队中的一个“上校”,就在他的著作中多次赞美太平军的纪律,“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眼神中透着“坚毅果敢”,没有了清朝统治地区的“颓废、淡漠”并对李秀成作为统帅“推崇备至”。

呤唎绘制的太平军和清军的战斗

毋庸讳言,呤唎坚定地认为,太平军是一支优秀的军队。在呤唎的记载中,他这样描述自己接触到的太平军:“很多人谈论太平天国残暴和破坏,我完全否认这种指控。“呤唎一生中多次和太平军一起长途行军,在他眼中,太平军都是自愿参加,遵守纪律。

呤唎绘制的李秀成,像极了一个忧郁王子一般

不言而喻,在呤唎的笔下,太平军是很完美的存在。

纪念碑上的太平天国运动

但因为清廷长期的反宣传之下,这些地区的人们,依然“难明真相”,莫辨是非,而把太平军视为“叛匪”、骂作“长毛”,故而“鲜怀好感”。

正是基于当时人们对太平天国和太平军认知的混乱,民国适时出台了《禁污案》,从而对历史乱象有了一个“盖棺定论”,也给太平天国的底层大众的反清运动有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一次南巡,老妇人下跪接驾,皇帝看了一眼大惊失色,连忙搀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皇帝,都有自己的乳母,有的甚至还对自己的乳母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而古代和现代的乳母则不同,现代的乳母主要负责喂奶,而古代的乳母是兼顾保姆,负责皇子的一切生活教育,直到皇子成童,对于皇帝来说,乳母对自己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年幼患病时乳母的照顾则更为重要,今天给你们讲的就是关于一个皇帝和自己的

  • 虎毒不食子,努尔哈赤为何要处死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原因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都说虎毒不食子,努尔哈赤为什么要这么做?而这位努尔哈赤最疼爱的儿子是谁?他又有什么本事,让努尔哈赤如此看重?努尔哈赤21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第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叫褚英。褚英四岁的时候就随着父亲南征北战。正是因为跟随父亲在战场上那种刀口舔血的境况中长大,自然也造就了他性格上的勇敢和躁烈。褚英也不负父亲

  • 曾国藩如何读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清代名臣,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将士的刽子手,又是一个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的理论家和古文学家。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人,清嘉庆十六年(一八一一年)出生于一个穷山僻谷的耕读人家。他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谓“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

  • 和珅除了爱财,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癖好,谁都不敢干就他敢干!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一次偶然的机会遇见乾隆,使用他那机智灵巧,和能说会道的嘴巴征服了乾隆。得到重用,和珅少年家境贫寒,后来经过努力终于讨得乾隆的开心,步步攀升。这与当时的八旗子弟相比,和珅确实勤奋上进,出类拔萃。和珅当时经办李侍尧一案,和珅私吞了其大部分的财产,在加上皇上的赏赐,和珅觉得自己大权在握,开始了自己的贪

  • 乾隆在路边吃瓜,连声夸赞西瓜甜,走出百米后却下令:处死瓜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还珠格格》的故事发生在乾隆时期。在剧中,不仅呈现了主角们在宫中的生活,更有跟着乾隆皇帝出巡的故事。而微服私访是历朝历代皇帝都会做的事情,一是可以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疾苦,二来可以欣赏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就是在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时发生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真正体会到“伴君如伴虎”这句话的

  • 清朝“巨人”詹世钗:高3.19米娶英国娇妻,儿子回乡却被扫地出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古时候,人们布指知寸、布手知尺。在商代,一尺约今16.95cm;周秦时期,一尺约合23.1cm;汉时可达21.35-23.75cm,而到了明清时期,一尺约为31.1cm。生于道光二十一年的詹世钗,据传是有记录以来世界上最高的人,詹世钗的父詹真重和二哥詹世钟,身躯都有八尺之高,詹家第四子詹世钗,身高则

  • 乾隆问哥哥:你今年多大?哥哥:46岁!乾隆:改名为“四十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很多人都应该知道康熙皇帝是非常喜欢乾隆的,也正是有了乾隆的存在,让雍正增加了优势,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康熙年间,除了乾隆十分受康熙皇帝喜欢,还有一个人也十分受宠,甚至比乾隆还要受宠一点,这个人就是废太子的儿子弘皙,弘皙是废太子的第二个儿子,第一个儿子在非常小的时候就夭折了。不仅如此,弘皙还

  • 雍正王朝最被忽略的人精图里琛,打从一开始就知道八阿哥夺嫡没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图里琛作为康熙亲信的带刀侍卫,常年侍奉在皇帝身边,以他精明圆滑的世故眼光,估计在《雍正王朝》第一集乾清宫商议黄河赈灾时,就已经敏锐得嗅出,八阿哥胤祀绝没有继位的可能。为何做此推断呢?首先还要从诸位皇子阿哥的出身说起。太子胤礽的生母,是仁孝皇后赫舍里氏。封建王朝的皇位继承制度,是立嫡立长,胤礽作为当之

  • 民国第一大奇案:此土匪王制造劫车绑票案,扑朔迷离,结局仍悲催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孙美瑶是个纯爷们——典型的山东大汉,浓眉大眼,膀大腰粗,声如洪钟,气度不凡。他出身好,属于典型的富二代,祖上是当地北庄镇有声望的“地主”。因此,孙美瑶从小就过着富足的生活,潇洒而快乐。然而,民国的纷乱改变了这一切。当时山东地带军阀和土匪并存,形成了两股中流砥柱的势力。当然,两者的名字不一样,但生存之

  • 和珅为何没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有苦难言,他没料到乾隆暗藏了一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的和珅有权有势,为何没能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呢?其实和珅实在是没有料到乾隆暗地里还藏了一手。和珅的“开挂”人生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的人,可能一想到和珅脑海中就冒出了一个油腻大叔的形象,里面的人物刻画让我们一直以为和珅是一个肚子没有多少墨水的人。其实,历史上的和珅与电视剧中的形象可谓是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