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本纪7:商朝初立,兄终弟及,伊尹放太甲,成就一代圣贤之君

商本纪7:商朝初立,兄终弟及,伊尹放太甲,成就一代圣贤之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105 更新时间:2024/1/24 10:47:12

自此,商汤统一了自夏朝末年以来纷乱的中原,控制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势力所及,远远超过了夏王朝,汤灭夏后奠定了商王朝疆域的基础。

汤灭夏建商后,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发布《汤诰》,向各诸侯国君宣布:“各位可不能不为民众谋立功业,要努力办好你们的事情。否则,我就对你们严加惩办,那时可不要怪罪我。”又说:“过去禹、皋陶长期奔劳在外,为民众建立了功业,民众才得以安居乐业。当时他们东面治理了长江,北而治理了济河,西面治理了黄河,南面治理了淮河,这四条重要的河道治理好了,万民才得以定居下来。后稷教导民众播种五谷,民众才知道种植各种庄稼。这三位古人都对民众有功,所以,他们的后代能够建国立业。也有另外的情况:从前蚩尤和他的大臣们在百姓中发动暴乱,上帝就不降福于他们,这样的事在历史上是有过的。先王的教诲,可不能不努力照办啊!”,又说:“你们当中如果有谁干出违背道义的事,那就不允许他回国再当诸侯,那时你们也不要怨恨我。”汤用这些话告诫了诸侯。

汤要求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大罚殛汝”。汤也特别注意“以宽治民”,对于夏国的遗民,允许保留“夏社”,册封大禹后人。在汤统治期间,阶级矛盾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从而扩展了统治区域,就连远居黄河上游,氐人、羌人部落都来纳贡归服,国力日益强盛。

商汤临政之后,修改了历法,把夏历的寅月为岁首改为丑月为岁首,又改变了器物服饰的颜色,崇尚白色,在白天举行朝会。

商汤领导的商部族和其他反抗夏王朝残暴统治的同盟部族,运用战争的武力手段,一举推翻垂死腐朽的夏王朝,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他的所作所为,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符合人民的愿望,因此得到后人的肯定和赞扬。

汤在建立商朝后称王在位13年。百岁而崩,庙号商太祖,因其长子太丁早逝,由次子外丙继位。由此商朝正式开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外丙即位三年,逝世,立外丙的弟弟中壬为帝,这就是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逝世,于是伊尹就拥立太丁之子太甲为帝。太甲,是成汤的嫡长孙,就是太甲帝。

太甲登位,成为商王朝第四任国君,太甲继位之初,依然由四朝元老伊尹辅政,伊尹一连写了三篇文章给太甲阅读,教导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做一个好的君主。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肆命》,专门讲如何分清是非的道理,对于什么样的事情不应当做,什么样的事情应当做,都说得清清楚楚。还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徂后》,讲的是商汤时候的法律制度,教育太甲一定要按照祖先定的规矩行事,不能背弃祖训,为所欲为。

太甲读了这些文章,开始时也能按伊尹的教导行事,小心谨慎地遵守祖宗留下的规矩。到了第三年,他就忘乎所以了,认为一切应当由他说了算,否则枉为一国之君,绝不要被那个奴隶出身的宰相伊尹来管着了。他恣意妄为,不听伊尹的规劝,破坏了祖宗留下来的法律制度。他居然学夏的样子以暴虐的手段对付老百姓,百姓们怨声载道。

伊尹自然不能容忍太甲破坏汤王留下的社稷。他先是一再规劝,希望太甲对自己的行为要多加检点,后来看到太甲屡教不改,伊尹就把他赶下台,放逐到商汤的坟墓所在地桐宫(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去。在太甲被放逐期间,伊尹见朝中无主,就自己代为执政,管理整个国家。

太甲被放逐到了桐宫,祖父商汤的坟墓与他朝夕相伴。商汤虽然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坟墓却与普通人的墓差不多,墓地上只有一座低矮的宫室,供一年一度的祭祖之用。守墓的老人听说太甲是因为违犯祖宗的制度被放逐到墓地上来的,就把当年商汤创业的故事,以及商汤订下的种种规矩,每天对太甲讲述,教育太甲应当以自己的祖父作榜样,做个贤明的君主。祖父商汤的伟大功绩,让太甲既神往又羞愧,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越来越觉得自己对不起祖父在天之灵,就决心改正错误。他以祖父作榜样,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老弱孤寡,做事情也变得雷厉风行,而违反祖制和朝廷法律的事,太甲也绝不会再做了。

太甲就这样在桐宫过了三年,伊尹时刻关注着太甲在桐宫的所作所为,他的行动早己有人报告给伊尹了。太甲的悔过自新,让伊尹十分高兴,于是亲自带着文武大臣把太甲接回都城亳(今河南省商丘市),严肃而郑重地把政权交还给他,太甲以前事为师,按商汤时传下来的章法循规蹈距地做事,听从身边大臣的良言良策,把上至国家大事下到百姓生活都治理得井然有序,商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

太甲复位后,沉痛接受教训,成为了一个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圣君。太甲庙号为太宗。太甲“桐宫悔过”后,修德厚生,终成一代明君,孟子尊太甲为商朝的“圣贤之君”之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姜子牙在朝歌的时候,做了件很羞耻的事情,这事儿纣王都看不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姜子牙在朝歌的时候,大约是他人生的低谷期,他能做什么很羞耻的事情,让羞耻到了极点的纣王都看不下去呢。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沦落朝歌后,是以算命为生的,他摆摊算命,用的是元始天尊传授的乾坤算法。乾坤算法可了不得,本来是占卜天下气运的,可他居然用这等法术,来给草芥一般的百姓,算算什么时候撞桃花运、什么时候发

  • 秦为何逢战必屠杀?深度解析秦国这台战争机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国大将军蒙恬,秦国灭亡的真正原因,德国人评价秦国

    为杀戮而生的秦人打开山西地图,在现在的高平,可以发现很多名字很有意思的村庄,箭头村、围城村、王降村……这些非常具有战争特色的名称,无不在诉说着这里有一段过往。是的,现在的高平,在战国时叫“长平”,这个名字就像华夏历史上一块流血的疤。战国时,秦人白起打赢了长平之战,并坑杀了四十万降卒。[var1] 但

  • 神医扁鹊 五 救虢太子后 扁鹊看齐桓公说他有病 齐桓公 说谁呢 你才有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齐桓公与扁鹊的故事,扁鹊见齐桓公原文,扁鹊发现齐桓公得了什么病

    扁鹊路过虢国,发现太子暴毙,然后用自己的医术,救了虢国的太子。虢国国君对扁鹊十分的感激。 而扁鹊的名声也因此传遍了天下。天下人都夸赞他有起死回生之术。但是扁鹊谦虚的说,我并没有那么大的能耐,这是他命不该绝,我只是医治了他而已。[var1] 扁鹊经过齐国的时候,见到了齐桓公,齐桓公见到他很高兴,就以礼

  • 多次跳槽的廉颇 算是个英雄吗 与赵奢、李牧相比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廉颇的名气非常大,他不仅是负荆请罪中的主角之一,长平之战、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些典故也都是围绕廉颇而写的,单论名气战国四大名将中的白起、王翦、李牧加上大军事家赵奢都不能与其相比!但廉颇是否是名不副实,我们来细看![var1]负荆请罪多次跳槽的廉颇廉颇,赵惠文王时期官拜上卿,他曾参加秦赵“长平之战”,

  • 东汉末日:何进无谋反被诛,董卓进京将为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何太后得了此书,还是游移观望,不肯诛戮宦官;何苗亦为诸宦官袒护,慌忙见何进道:“前与兄从南阳入都,何等困苦?亏得内官帮助,得邀富贵。国家政治,谈何容易?一或失手,覆水难收,还望兄长三思!现不若与内侍和协,毋轻举事!”何进听了弟言,又累得满腹狐疑,忐忑不定。于是,派谏议大夫种邵带诏制止董卓进京,但董卓

  • 蜀汉五虎上将,个个都是猛将,他们的兵器都是什么神兵利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蜀汉五虎上将的兵器,蜀汉五虎,蜀汉五虎大将名单

    关羽的兵器:青龙偃月刀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他的兵器是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达七十二斤。桃园结义后,刘关张三人集资,打造兵器,其中刘备打造了玄股剑,关羽打造了青龙偃月刀,张飞打造了丈八蛇矛。青龙偃月刀是关羽的成名兵器,死在此刀之下的武将不计其数。关羽的首战,是黄巾军将领程远志。程远志是一个战五渣

  • 从蛮夷小邦到诸侯霸主:楚国的兴衰八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楚国八百年楚人本“蛮夷”传说楚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祝融是炎帝的火师,在上古时代掌握火,而他们自己也说是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的后代,因此楚人其实也是华夏民族的后裔,但他们却长期不被中原王朝所接纳和承认,不断受到驱逐而被迫南迁,在商朝的时候,刚刚崛起的大商不断四处扩张,楚人的先祖们被迫离开自己

  • 留恋温柔乡,娶自己的侄媳妇,夺位之路让臣子操碎心的晋文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晋文公温柔乡,晋文公是如何走出温柔乡的,晋文公娶侄媳妇视频

    [var1] 晋献公去世后,骊姬的儿子奚齐在托孤大臣荀息的辅佐下刚登上君位,就被一直支持太子申生的里克等人,在晋献公的灵堂之上刺死了。 荀息只好又立晋献公的另一个儿子,骊姬的妹妹所生的卓子为君,结果也被里克他们杀害了。红颜祸水骊姬也被活活鞭死。辞位不受晋国君位空缺之后,里克便带人到翟国来接重耳,想让

  • 汉武帝被称为千古一帝,为何却有人称其为千古暴君?他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对内经济方面实行的算缗告缗,意思就是强行让你去缴税,还鼓励你去告密,对于当时高利贷商人,囤货商人,工商业主等,规定必须二缗抽一算,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挣两千块要抽走一百二十块,这很明显就是在抢钱,许多商人纷纷抵制于是就会出现虚报家产,此时就出现了告缗,举报者能够获得谎报者一半的家产,此举最终搞得民心

  • 关羽兵败麦城,逃到距离益州20里的临沮,马超为什么见死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关羽败走麦城马超为何不来增援,关羽败走麦城时马超驻守之地,关羽走麦城为何马超见死不救

    关羽为什么不往西走,而往北走呢?因为孙权和吕蒙显然不可能纵虎归山,早就派陆逊守住了益州与荆州之间的水道,拿下了宜都,秭归,驻扎在夷陵,一防关羽退回益州,二防益州援救。也就是说关羽连夷陵都过不去,哪里可能还跑到离益州二十里的地方呢?不管关羽知道东吴必有此安排,或者已派人打探到这个信息,所以是不可能往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