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晋书》看唐代的《世说新语》接受

从《晋书》看唐代的《世说新语》接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120 更新时间:2023/12/31 23:22:13

注释:

[1]参见刘强《“世说学”论纲》,载《学术月刊》2003年11期。

[2]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

[3]赵翼《廿二史劄记》卷七“晋书”条。

[4]如《史通·暗惑篇》中,刘知几评《容止篇》所记曹操“捉刀”事说:“昔孟阳卧床,诈称齐后;纪信乘纛,矫号汉王。或主遘屯蒙,或朝罹兵革,故权以取济,事非获已。如崔琰本无此急,何得以臣代君?况魏武经纶霸业,南面受朝,而使臣居君坐,君处臣位,将何以使万国具瞻,百寮佥瞩也?又汉代之于匈奴,虽复赂以金帛,结以姻亲,犹恐(兀虫)毒不悛,狼心易扰。如辄杀其使者,不显罪名,何以怀四夷于外蕃,建五利于中国?”余嘉锡于此加按语说:“此事近于儿戏,颇类委巷之言,不可尽信。然刘子玄之持论,亦复过当。考《后汉书·南匈奴传》:自光武建武二十五年以后,南单于奉藩称臣,……。其君长且俯首受屠割,纵杀一使者,曾何足言?……子玄张大其词,慢持西京之已事,例之建安之朝,不亦傎乎?”语极有见。参见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页606。

[5]按:臧荣绪所修《晋书》早已亡佚,今所见臧书是清人汤球的辑本(凡17卷,又补遗1卷,丛书集成本),而辑本中有不少采用《世说新语》的例子。刘知几要批评,也应该先从臧荣绪开刀。

[6]参见高淑清《晋书缘何采录世说新语》一文,载《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6期。

[7]见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三十《晋书·总论》。

[8]赵翼《廿二史劄记》卷七“晋书二”条。

[9]梁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0]见刘节《中国史学史稿》。

[11]廖吉郎《六十年来〈晋书〉之研究》,台北中正书局1974年版。转引自朱大渭《晋书的评价与研究》,载《史学史研究》2000年第4期。

[12]参见高淑清《晋书取材世说新语之管见》一文,载《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1期。

[13]参见高淑清《晋书取材世说新语之管见》。另,张亚军的统计结果大致与高淑清相同,故不赘举。见《从捃拾世说新语谈晋书的文学色彩》,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1年7月。另有柳士镇也做过统计,计有400余条,占《世说》总条目的三分之一强。参见《〈世说新语〉〈晋书〉异文语言比较研究》,《中州学刊》1998年第6期。

[14]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第二十一册说:“《晋书》无许询、支遁等传。名言佳事,刊落甚多。盖以鸠摩罗什、佛图澄皆有道术,故入之《艺术传》。遁既缁流,而以风尚著称,无类可归,遂从阙略。然不列询于《隐逸》,又何说乎?若收许询,便可附入道林。因及释道安、竺法深、慧远诸人,标举胜会,亦自可观,作史者所不当遗也。”

[15]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页319。

[16]程炎震《世说新语笺证》,载《国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第七卷第二期(1942)、第三期(1943)。

[17]参见萧艾《世说探幽》,湖南出版社1992年版,页17。

[18]周一良《魏晋南北朝时札记·晋书札记》:“《晋书》外无臧否云云,即解释‘裁中’一词。”此说未必。从语意上分析,也可以理解为对“皮里阳秋”的解释。若“裁中”一词果为后人所注,则《晋书》作者未必得见。周氏还说:“然《世说新语》及《晋书》之解释皆近于望文生义。‘皮里’实即‘活人’之意。……皮里春秋原意不外活春秋也。”方一新则认为:“将‘皮里晋书’解释为‘活晋书’,意思并不错,但似不能由此得出‘皮里’就是‘活人’,‘皮里春秋’(阳秋)就等于‘活春秋’的结论。”见方一新《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笺释》,黄山书社,1997,页201。

[19]凌濛初尚以为当以“面兵那”为句,殊不可解。见凌濛初《世说新语鼓吹》本按语。

[20]详见余氏《笺疏》,页394。

[21]参见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页427-428。

[22]据《新唐书·艺文志》“正史类”称:“《晋书》一百三十卷,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来济、陆元仕、刘子翼、令狐德棻、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李淳风、辛丘驭、刘引之、阳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敬播、李安期、李怀俨、赵弘智等修,而名为御撰。”

[23]参见清水凯夫《从晋书的编纂看兰亭序的真伪》,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3期。

[24]如前面提到过的《识鉴》第16条“褚裒默识孟嘉”的故事,《晋书·孟嘉传》的记载就与《世说》不同。对照此条刘注引《嘉别传》,可知《晋书》实祖述《嘉别传》,文字几乎全同。

[25]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页428。

[26]参见罗常培整理的刘师培《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汉魏六朝之写实文学》,载《中古文学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

(原载《上海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 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也有遗憾?还不止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乾隆自称十全老人,纪连海谈乾隆十全武功,乾隆是真实的十全老人吗

    最让乾隆津津乐道的便是他的十全武功,平定大小和卓、大小金川,最终结束了准格尔叛乱,并且还打了两次跟外国的战争,一次清越战争,一次清缅战争。乾隆晚年可以说是志得意满,号称自己为十全老人。但再完美的人也是有遗憾的,他有三个愿望没有完成。唐宋时期就发展起来的白莲教一直是佛教的一个分支,但是到了清朝以后,慢

  • 刘裕北伐占领关中,为何很快就丢掉,而且损失惨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一、被迫班师,幼子留守刘裕原本打算在长安休整一段时间,然后继续北征,“经略赵、魏”。可是南方传来噩耗,“前将军刘穆之卒”。刘穆之相当于刘裕的“萧何”,刘裕虽然是权臣,但毕竟不是皇帝,他担心后方出现问题,于是在这年十二月率领主力部队班师回朝。不过,刘裕并没有放弃关中的想法,“以桂阳公义真为雍州刺史,镇

  • 《红楼梦》中贾迎春命运为何那么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红楼梦贾迎春第几回死的,红楼梦贾迎春身份,红楼梦对贾迎春的描述

    迎春虽是庶出,也是堂堂主子,不求她如探春一样神采飞扬,但被个奶妈媳妇挟制却是太无能了,自己府里,丫头婆子尚不把她放在眼里,到了别人家,谁又把她放在心上?怪道她的嫡母邢夫人恨恨的教训她:“……如今他犯了法,你就该拿出姑娘的身份来……”迎春的不争,怯懦正是她悲惨命运的伏笔。当初如果她能够在贾母面前争一争

  • 一分钟,带你了解一下“唐代三李”中的李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李贺诗风虚幻荒诞、刻意求奇,诗中常常出现创新词,喜欢以新奇之物代替常见之物,离奇的比喻也同样是求新。他善于营造幽冥凄冷诗境,往往选取一些冷僻的意象,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李贺20岁那年,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因他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

  • 他为唐朝战死沙场,被赐姓李,后裔却让宋朝痛苦一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接到了一封特殊的奏折,原本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党项人,因受到排挤,被迫来到了西北地区。李世民对他们非常好,赐其部族首领拓跋赤辞为李姓,同时“置静边等州以处之”。到了唐朝中后期,党项族的势力逐渐强大,已经占据了“银、夏、绥、宥、静五州地”。黄巢占领长安后,唐军一溃千里,党项首领拓

  • 清朝真正的罪人不是慈禧,而是他,是他给近代中国带来百年国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同为罪人,她的罪过比起乾隆所犯之罪危害要小,很多人会有疑惑,康乾盛世的缔造者乾隆究竟犯了何罪,才让他成为了清朝覆灭的罪魁祸首?所谓的“康乾盛世”只是乾隆有一个好爷爷和一个好爹,与乾隆这个败家子关系不大。康熙一生功绩多,被称明君不为过。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先来看看康熙皇帝一生所做之事,康熙皇帝八岁

  • 他是杨贵妃的哥哥,官至宰相,被老婆戴绿帽喜当爹,反应竟然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杨国忠是张易之的外甥,杨贵妃的哥哥,你问张易之是谁?厉害了,张易之与张宗昌兄弟两人,正是一代女皇武则天最宠爱的两位男宠。杨国忠凭借妹妹杨贵妃受宠,官至宰相,还身兼其他官职四十余,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杨国忠年轻时放荡无行,嗜酒好赌,到了中年却成了老婆迷,为什么?因为杨国忠的老婆裴柔是一位娼妓出身

  • 她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小女,15岁被唐太宗强行出嫁,30岁被老公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贞观十七年,魏征得了重病弥留之际时,李世民亲自前去看望,看到病重瘦骨嶙峋的魏征深感心酸,为了安慰这个一直忠心耿耿的老臣,决定将女儿衡山公主许配与魏征的儿子魏叔玉,可是弥留之际的魏征已经连谢恩都无法做到,在许婚的第二天就病逝了。李世民当初想的很好,魏书玉,魏征的长子,将来要继承郑国公的爵位的,一品的公

  • 部编七上|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与北方各族的内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 紫禁城最诡异中宫,清朝皇后无人敢住,常住之人被废、难产、暴毙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紫禁城的恐怖传说,从大清正门抬进紫禁城的皇后,紫禁城

    紫禁城正中间的子午线上是明清两代的正殿,其中乾清宫是皇帝寝宫,坤宁宫是皇后寝宫,交泰殿则是皇帝与皇后幽会的地方。坤宁宫作为皇后正宫其装饰雍容华贵,金碧辉煌,可是奇怪的是清朝的皇后很少有住在这里的,《大清回典》有记录曾常住坤宁宫的只有顺治和康熙的皇后,而同治、光绪、溥仪的皇后只在大婚时住过两晚。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