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谋夺李唐社稷,成为一代女皇,但晚年却被赶下台,十分狼狈。《资治通鉴》就记载了武则天退位的故事,当时群臣皆喜,只有姚崇在哭。
直到一年后,大家才恍然大悟,发现姚崇那时的眼泪是一种智慧。
这是怎么回事呢?
武则天晚年沉迷于享乐,宠幸张易之、张宗昌两兄弟,渐渐失去了对朝政的掌控,而张易之兄弟则变得嚣张跋扈,将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动荡不已。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张易之兄弟便更加肆无忌惮。这时,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羽林将军敬晖、桓彦范和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人密谋,发动了神龙政变。他们攻进皇宫,杀了张易之、张宗昌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
这场政变结束了武则天的皇帝生涯,让李唐宗室重新登上皇位。
大唐正式复辟,以张柬之为首的官员们拍手叫好,而有人却在一旁为武则天痛哭流涕,与众人喜悦的心情格格不入,这个人就是姚崇。
张柬之看了,很不高兴地责备了他,姚崇却说:“我侍奉皇帝多年,现在突然辞别,悲痛之情哪里能抑制得住呢?我追随你们诛杀张易之和张宗昌,是尽臣子的本分,但今日为旧主哭泣,也是人臣应有的节操,就算获罪,我也心甘情愿。”
刚上位的唐中宗李显看到这种情形,心中十分不爽,没过多久就把姚崇贬到了外地。而张柬之等五人,因为有拥立之功,都被封了王,人称“五王”。
后来,唐中宗的妻子韦皇后擅权,联合安乐公主、武三思等人控制朝堂。
武三思是安乐公主的公公、唐中宗的亲家,更是武则天的亲侄子,其报复“五王”之心可想而知。于是,以张柬之为首的“五王”遭到武三思和韦皇后的诬陷,全部被贬官,流放边疆。
不久,张柬之便在流放地泷州忧愤而死,敬晖被贬到崖州后不久就被凌迟处死。
接着,崔玄暐在岭南病死,桓彦范、袁恕己二人则被武三思派遣的使者杀害。
而姚崇却因为那一哭而得到了武三思的信任,后期更是到了宰相的位置上,成为最终的赢家。
“五王”以为武则天被推翻了,就能还政于唐了,却没有居安思危,想想武三思是否会来报复自己。而姚崇那一哭,在当时不被理解,但在后世人看来,那既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