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陇集团的联姻典范:独孤家族如何成为南北朝的隐藏赢家?

关陇集团的联姻典范:独孤家族如何成为南北朝的隐藏赢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519 更新时间:2024/1/16 15:32:58

他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之一,也是中国史上军功贵族集团的台柱之一,影响历史走向数百年。

他被称为“天下第一岳父”,三个女儿获封皇后,而且分属三个不同的朝代。

他也被称为“最牛外公”,一个外孙是王朝末代皇帝,另一个外孙是开国皇帝。

虽然他的女儿、女婿和外孙们叱咤天下的时候,他已经看不到了。

但在他生前的婚姻布局中,一切伏笔早就预埋好了。

他,叫独孤信

影视剧中的独孤信

1

独孤家族的崛起

独孤信(502-557)原名独孤如愿,史书说他“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寥寥数字,说明此人不仅长得帅,还有本事。

独孤信是鲜卑化的匈奴人,其父是一个部落的酋长。在北方胡族汉化的历史背景中,这样的出身算是一般的胡族家庭吧。

而这个家族的崛起,全凭独孤信一己之力。

北魏末年爆发六镇之乱,这次叛乱因北魏迁都洛阳后,边镇鲜卑将领待遇不如洛阳鲜卑贵族,地位下降,矛盾激发而起。后来成为北魏崩溃、东西混战的导火索。

对独孤信而言,六镇之乱则是他成名的开始。

战乱中,独孤信与武川军官贺拔度贺拔岳等人,斩杀了起义军将领卫可孤,一战成名。他由此率领家族挺进中原。

期间,他曾加入葛荣的队伍,成为其部下。葛荣失败后,他又转投尔朱荣

在东征西战中,一路升到武威将军,出任荆州官员,颇有声望。

南北朝乱世中,忠心并不值钱。独孤信起初也是随风摇摆,站到强者一边。他参与镇压过起义军,也参加过起义军,最后又归附官府。

然而,在北魏孝武帝不甘权臣高欢操纵,一路西逃之后,独孤信竟然舍家弃子,单骑追随。当时人已经好久好久没亲眼见过忠义之事,突然看到独孤信如此深明大义,遂一时传为美谈。

孝武帝寄人篱下,也颇多感慨,说“世乱识忠良”。于是,封独孤信为浮阳郡公。

孝武帝从洛阳出走,本意是想用大将军、雍州刺史宇文泰牵制高欢。但宇文泰却非常人,他是曹操式的乱世枭雄,之所以接纳孝武帝,不过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

二人渐生嫌隙,宇文泰干脆毒死孝武帝,另立孝文帝之孙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在此之前,高欢也已扶植傀儡,建立了“东魏”。北魏遂一分为二。

影视剧中的宇文泰

独孤信的幸运在于,宇文泰是他的发小,从小玩到大。因此,他备受西魏实际掌权者宇文泰的信任,并未因站队孝武帝而受到牵连。

相反,在西魏建立后,独孤信继续彰显战功,一路加官进爵。

他曾被授予大都督、荆州刺史等职,率兵收复被东魏占据的荆州,期间因寡不敌众,在南梁躲了三年。三年后(537年)才回到长安,他自认有损国威,上书请求治罪。结果,不仅没事,官爵照旧,还升任骠骑大将军。

后来,他升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

史书说,独孤信到秦州后,公事无积压。他以礼义教化百姓,劝农耕田养蚕,数年之中,公私皆富贵,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宇文泰以其“信名遐迩”,故赐名为“信”,这就是独孤信名字的由来。

关于这名美男的一个著名的传说,也是发生在秦州刺史任上。

史书记载,一日,独孤信外出打猎,回城时天色已晚,因为骑马赶路,没有注意到帽子歪向一边。谁知道第二天,全城的人都学他的样子侧戴帽子。“侧帽风流”由此而来,可见当时人对他的崇拜到了何种地步。

人世间最大的差距,或许就是:明明可以靠脸吃饭,独孤信却偏偏靠才华。

独孤信,西魏“八柱国”之一

2

关陇集团及其婚姻网络

宇文泰确实是个不亚于曹操的乱世枭雄。他把持西魏政局的22年间,建立府兵制,设置八柱国。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军功贵族集团——关陇集团,在他手上完成集聚,基本成型。

548年,独孤信进位为柱国大将军,成为“八柱国”之一。也就是说,大概经过独孤信25年的打拼,独孤家族已成为西魏最显赫的八大家族之一。

据考证,“柱国”为春秋战国时楚国所设立,意为军队的高级统帅。宇文泰掌权西魏时重新设立,在府兵的顶端设置柱国。

在西魏大统十六年(550)以前,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共封给八人,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时称“八柱国家”。

其中,宇文泰总领诸军,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余下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是府兵中的“十二大将军”。

关陇集团,即以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为基础形成的政治、文化家族网络。根据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此集团有两大特征:

1、融治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比如八柱国家族成员; 2、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从西魏到北周、隋、唐,这几个朝代的皇室、后族大多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的子孙为北周皇族,“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子孙为唐朝皇族,“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忠的子孙为隋朝皇族。

后族中最大的赢家,则非独孤信家族莫属:

1、独孤信的长女,嫁给了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 2、四女,许配给了李虎的儿子李昞; 3、小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了杨忠的儿子杨坚。

不过,在独孤信生前,这几门亲事并未太显山露水,算是当时正常的关陇集团内部联姻。

独孤信多面体印章 图源/摄图网

这种政治联姻,从独孤信本人就开始了。史载,独孤信有三个妻妾,共育有七子七女。其中两个妻子是进入中原后娶的,有一个是崔氏,即独孤伽罗的生母,出自中古大族清河崔氏

独孤信作为“胡胡混血”的后代,通过累积战功,终成西魏“八柱国”之一。在“胡汉混血”的潮流中,才有了与汉族大姓清河崔氏联姻的政治资本。

到独孤信的下一代,联姻世家大族比如弘农杨氏陇西李氏等,已是家常便饭了。

独孤信晚年见到杨忠的儿子杨坚,一见之下,就决定将小女儿独孤伽罗许配给他。当时,独孤伽罗才14岁,杨坚17岁。

史书对这门婚事没多说,仅说独孤信见杨坚“有奇表”,即相貌非凡,就把婚事定了。后来的历史证明,独孤信看人还是很准的。

定下这门婚事不久,独孤信就被赐死。后面的历史,他看不到了。

剧照:独孤伽罗

3

独孤信之死

独孤信之死,暴露了关陇集团内部联姻合作的另一面:权斗政争。

到了晚年,宇文泰要取代西魏自立,已是分分钟的事,但像曹操一样,他想把临门一脚留给自己的儿子。

他纠结的是,要选哪个儿子当接班人。

宇文泰心中的人选,不是庶长子宇文毓,而是年纪尚幼的嫡子宇文觉。他曾跟亲信密语,说他想立嫡子为接班人,但怕“大司马有疑”

大司马,即独孤信,时为三公之一,且是宇文毓的岳父,风头无两。

然而,宇文泰对独孤信的忧惧,已经显示了独孤信无法回避宇文泰身后的权力斗争。

宇文泰死后,侄子宇文护接过权力大棒,拥立宇文觉取代西魏,建立北周。

随之,关陇集团内部最高层的“八柱国家”矛盾公开化:

一方为河内郡开国公独孤信,以及南阳郡开国公赵贵; 一方为常山郡开国公于谨,及其所支持的宇文护。

这是关陇集团内部的第一次高层政争,最终以一种有节制的处置收场。史载,宇文护鉴于独孤信“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过,逼令自尽于家”。

55岁的独孤信自杀身亡。独孤家族遭受到重大而致命的政治挫折。

独孤信之死:独孤家族的政治挫折

独孤信的儿子们,此前父贵子显,依靠父功封爵,论能力却都麻麻哋。在家族的至暗时刻,维持独孤家族权势的,不是靠他的儿子们,而是他的女儿们。

先说他的大女儿。

宇文护后来废黜宇文觉,迎立宇文毓为帝,独孤氏夫贵妻荣,成为皇后。只是当上皇后仅三个月后,独孤氏就病逝。宇文毓登基为帝后,追封独孤氏为敬皇后。因宇文毓死后谥号为明皇帝,独孤氏遂被加谥为明敬皇后

再说他的四女儿。

四女儿当时嫁给李虎的儿子李昞,算是门当户对。后来,李昞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唐国公,与独孤氏生了个儿子,名叫李渊。正是他们的这个孩子,后来开创了大唐基业。李渊当上皇帝,建立大唐帝国时,父母早已不在人世,遂追封父亲李昞为元皇帝,母亲独孤氏为元贞皇后

独孤信的外孙李渊后来居上

最后说说独孤信的小女儿,正牌的开国皇后——独孤伽罗。她也是独孤信几个女儿中唯一留下名字的。

独孤信果然没选错女婿,杨坚后来取代北周,建立隋朝,成就霸业,独孤伽罗遂为皇后。史载,当上皇帝的杨坚十分“惧内”,专宠皇后一人,让六宫虚设。当时朝中称杨坚、独孤伽罗为“二圣”

但这一切,并非像通俗所说的,基于杨坚对独孤伽罗的爱,而是另有隐情。

二圣:杨坚与独孤伽罗

4

独孤伽罗与家族复兴

独孤家族在北周初年连遭独孤信被赐死明敬皇后早逝两次打击,在皇室已经失去奥援,门庭一度冷落。

此时,嫁入弘农杨氏的独孤伽罗也只能谦卑自守,与时进退。

相较于独孤家族的衰微,独孤伽罗的家公、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杨忠,则在北周初年的权斗中保住了弘农杨氏的势力。

杨忠临死前,嘱咐儿子杨坚不要介入北周皇室的政治斗争。

杨坚继承父亲的爵位后,听爸爸的遗言,在权臣宇文护与武帝宇文邕斗得你死我活之际,超然事外。

572年,宇文邕在宫中杀掉宇文护,开始亲政。

同年,宇文邕立长子宇文赟为皇太子,随即纳杨坚与独孤伽罗所生长女杨氏为皇太子妃。

至此,弘农杨氏跟当年独孤家族一样,通过联姻皇族,扩大了家族的政治势力。而独孤家族则依靠独孤伽罗这名乱世奇女子,埋下了复兴的种子。

宇文赟继位后,生性越发乖戾暴虐,难以捉摸。579年,他一反成制,相继册立了四个皇后,与杨氏并立为“五后”。随后,又要赐死杨氏,逼她自杀。

一般人认为,宇文赟疯了,才会做出这一系列疯狂举动;但杨坚和独孤伽罗深知,他们的女婿宇文赟没有疯,他是以这些非常手段来削弱弘农杨氏的权势。

自宇文邕上位以来,弘农杨氏权势的上升,已经危及皇权,宇文赟因此必去震主之臣。

五后并立、赐死杨皇后,不过是宇文赟在敲山震虎。

史载,在弘农杨氏家族命运千钧一发之际,独孤伽罗毅然闯入皇宫,反复向宇文赟求情,叩头直到血流不止。

终于使她的长女免于被赐死的命运,也使得她的夫家免于被株连的厄运。

后代史学家说,独孤伽罗此举,中止了宇文赟削弱乃至铲除弘农杨氏的计划,使杨坚及其家族保全权势,并在次年实现了周、隋禅代的历史大变局。

也就是说,杨坚的崛起,隋朝的建立,离不开独孤伽罗的功劳。

这正是杨坚称帝后宠爱乃至惧怕独孤伽罗的真正原因。

隋文帝杨坚

入隋后,独孤伽罗在后宫与朝野中举重若轻的地位,使得独孤家族在经历独孤信被赐死的低沉后,又重回高门大族的行列。

独孤罗是独孤信的大儿子,在妹夫杨坚当上开国皇帝后,命运迎来反转。

当年独孤信抛妻弃子单骑追随北魏孝武帝西逃,尚在襁褓中的独孤罗被遗弃在了高欢那里。高欢一直将其囚禁在监狱里,直到独孤信去世。后来,据说独孤罗曾流落民间为乞丐,七妹独孤伽罗救了他,并开了他全新的人生。

杨坚立国后,追赠岳父独孤信为太师、上柱国、冀州刺史,封赵国公。独孤罗遂继承其父赵国公的爵位。他的几个弟弟,也都一一封爵,不在话下。

这是独孤家族最高光的时刻。

等到独孤信的外孙李渊取代另一个外孙杨广,建立大唐帝国,独孤家族因为是李渊的母族,而继续受到优待。

但相较于这个家族最辉煌的时候,毕竟已成衰落之势。

纵观历史,隋代北周、唐代隋,这两次历史大变局都在关陇集团的姻亲圈内部进行。独孤家族借此实现家族复兴,不得不佩服当年独孤信借助联姻完成了错综复杂的权势布局。这或许才是他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岳父”的原因。

唐朝以后,独孤家族最终与大部分世家大族一起,消失在了历史的烟云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和珅被赐死时,拿出乾隆的“保命诏书”,仔细一看,仅三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跌倒和珅辅佐乾隆一生,是乾坤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他帮助乾隆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也使大清走向了盛世,后人称之为“康乾盛世”,这其中自然有和珅的功劳,和珅总理朝中大小事务,帮助乾隆处理很多问题,是一位真正有能力的干臣,但和珅有一个缺点,这个缺点就是贪婪,他喜欢财富,于是不停的贪污腐败,然而收受贿赂根

  • 《如懿传》的如懿,在历史上竟因为剪头发而被乾隆“不废而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如懿决定开始绝地反击。她先假装服毒感动了乾隆,恢复妃的地位。当初陷害自己的那些妃子,每一个人的手里都不干净,如懿把这些龌龊的事情大白于天下。这些人被乾隆秋后算账。如懿重新受到乾隆的宠爱。富察皇后去世后,如懿被封为皇贵妃,成为后宫之主。在历史上,乾隆时期有过两个皇后,一个是富察皇后,一个是辉发那拉氏,

  • 走错一步就阴阳相隔:杜甫如何在 “沦陷区”险中求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杜甫44岁那年,几乎每个月都在见证历史。天宝十五载(756)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登基称帝,改元圣武,从攻下东都到建国“大燕”,这个“两百公斤的大胖子”花了不到18天的时间,距离他在范阳举兵,以“清君侧”名义南下也才过了一个多月。他们所到之处,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承平日久的地方官和部队几十年未见兵

  • 清朝到底有多厉害,为何一个小小的准噶尔,就让清朝打了7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满清入关之后建立政权,其实并不是很顺利,毕竟对于满清来说是捡便宜,如果明朝没有那么多天灾和李自成的话,别说满清能入住中原建立政权,估计他们想进山海关都费劲。很显然,即便是满清入关取代明朝政权,对于明朝的百姓来说肯定就是不接受了,所以也就是因为明朝百姓不接受的原因,满清入关后才会肆意屠杀明朝百姓,最终

  • 她是杜甫思念了半个世纪的盛唐美人,无关爱情,话尽沧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最美的女人是谁?这个问题,问十个人,估计有九个人会回答:杨贵妃(剩下那个答的是“杨玉环”)。同样的问题拿去问唐朝诗人,李白、白居易们都会甩出无数例子证明“杨贵妃”这个选项的“不可动摇性”。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其一》杨家有女初长成,养

  • 民国抗战女英雄的伟大,为抗战选择放弃家庭,最终英勇牺牲掉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1907年某日,王根英出身在上海的一个贫苦家庭中,因为家中太过贫苦的原因,所以王根英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不过,这对于王根英来说并不重要,因为即便是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她,依旧始终保持着一颗爱国的心。王根英为了救国还参加了工人起义,不过很不幸的是参加工人起义的她,被敌人抓了起来还关进了牢房。然而,

  • 他是清朝的卖国贼,可是没想到150年后他创办的公司成为世界500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清朝,你知道的有多少,很多都知道雍正,乾隆,慈禧太后,等等,大人物,可以有些小人物也是值得大家记在心里的。在清朝有一位叫李鸿章的人,他曾几次被国人认为是汉奸、卖国贼,还挨过枪指,还签订过丧权辱国的条约《辛丑条约》,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他还有另人不敢想象的一面。这位与清朝一起灭亡的大臣,李鸿章在当

  • 唐朝的这位名相,曾三度出任宰相,却又三次被罢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而说起唐朝时期的名相,很多人都会想到“房谋杜断”,也就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位名相,实际上唐朝出过不止这两位名相,还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曾三度出任宰相,却有三度被罢免。这就是张说,是武则天时期到唐玄宗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历经四朝风雨,三次为相,两次被贬,一生文治武功,是当时政坛和文坛的双重领袖。张说出生于官

  • 终于知道清朝为什么会灭亡,清末的残暴统治,如今一一被揭露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的统治可谓是让人愤怒无比,统治者的黑暗、腐朽,外国侵略者的残暴侵略,让繁盛的清朝莫入歧途,最终走向灭亡;清朝的刑罚种类繁多、用法歹毒。1908年起,哈罗德·爱德华兹·派克担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警察。他将清末黑暗的社会面貌拍摄下来,如今为我们研究历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朝时外国侵略者带来了大量

  •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说说那个诗人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杨广的一次北巡,征调了二十万男丁修筑长城。看到这雄关漫道,规模宏大的长城,隋炀帝不禁志得意满,于是洋洋洒洒地写下千古名篇《饮马长城窟行》。魏征在《隋书·文学转序》中特别提到了这首诗,“虽意在骄淫,而文无浮荡”,22年后,又一位皇帝写下《饮马长城窟行》,相似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