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小伙伴在追一部古代悬疑剧《唐朝诡事录》,这是一部以单元剧的形式连载的电视剧,其中一个章节唤作《长安红茶》,红茶在唐朝就出现了吗?
明代刘基《多能鄙事》初见“红茶”,但非真正红茶!
“红茶”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初期刘基的《多能鄙事》中,但是这并非真正的红茶,而是由于先人在撰写时将“江茶”错写成了“红茶”,因此,这并不是真正的红茶起源。
网络上有很多针对正山小种和祁门红茶历史的追溯,但是只能说明该地区的产茶历史久远,并不能说明在唐以前,就有了“红茶”。
有历史的红茶:正山小种、祁门红茶
公认的红茶起源于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种。唐宋时期,绿茶和白茶广为流传,一直到明代初期,这两种茶一直都是主流。到了明代中后期,茶农在制茶时无意间将衍生出来一款茶,这种茶区别于白茶和绿茶,色泽呈现灰黑色,茶汤金黄透亮。原本以为这茶是失败品,但是茶农们品饮之后发现茶汤甜润爽口,没有苦涩味,便将这款茶研制出来,这就是正山小种。之后就是祁门红茶,清朝时期,安徽的祁门研究了外省红茶的制法,研制了祁门红茶。
红茶有哪些品种?
主流的红茶有三种: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
小种红茶:行业内又进一步将产于福建省崇安县桐木地区一带的小种红茶称为正山小种。政和、坦洋、北岭、屏南、古田等地所产的仿照正山品质的小种红茶,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
工夫红茶:传统的茶叶制作方式,挑原料,讲究以一芽二叶、三叶为主,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检验和考核标准,制作精良。
红碎茶(CTC):主要是迎合国际市场加工而成的茶叶,以碎片、颗粒为主,搭配牛奶、糖等其它产品一起品饮。从揉捻机到切茶机,工艺、制法、标准等逐步完善,红碎茶的工业化程度都在不断地迎合国际市场的要求。
由此可知,红茶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明以前主要以绿茶、白茶为主,而《唐朝诡事录》出现的“长安红茶”更多是一种类似红茶汤色的产品,冠以“红茶”名义去推广,并不是真正的红茶。
部分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