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有人说左宗棠近妖?

为什么有人说左宗棠近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393 更新时间:2024/1/24 14:19:44

说左宗棠近妖,这话其实是引用鲁迅对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智而近妖”,所以对左宗棠“近妖”的评价,主要就是对他的才智、智力、思想逻辑所进行的描述,事实上,左宗棠这个人,真的有些“邪门”。

从教育上来说,左宗棠是“神童”,他生于1812年,在1816年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到长沙读书,当时四岁能读书的孩子本就不多,但是左宗棠却颇受老师们的喜爱,都说左宗棠是个不折不扣的神童,可问题是,这个神童其实根本就没有考中过进士。

神童不第。

说到这一点,或许有很多人不敢相信,但事实上,左宗棠是真的没有考中过进士,他的学识渊博,大多数都是靠自学自悟。

1827年,左宗棠母亲去世,他要回到家乡守孝,虽然为母亲守孝让十五岁的左宗棠错过了院试,但是左宗棠却没有浪费在家的时间,他展现了自己强大的阅读能力,对历史、军事、经济等等包罗万象的内容的书籍进行深读并且理解。

如果是别人,那么可能需要强大的家世才能为他打开这些眼界,但是左宗棠,光靠自己看书就能对这个世界有了深刻的认识。

假如某某少年的父亲是总督,那么根据父亲的身份,自然就能将眼界打得开阔,这是经验带来的好处,但试问又有多少人能一出生就能获得这等眼界,所以左宗棠的才智,那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这就是“经世致用”的天才,即便没有八股取士的好功名,依然不能否认左宗棠将是整个大清未来五十年最需要的人才。

1830年,左宗棠父亲也去世了,左宗棠再次守孝,也是守孝期间,左宗棠接触到了“务实派”官员贺长龄,此时的贺长龄跟左宗棠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人物,贺长龄此前已经担任过巡抚,乃是实打实的封疆大吏,但是贺长龄却丝毫不敢轻视左宗棠,因为左宗棠这个年轻人,有着很多新颖的想法。

比如军事、经济、工业等等方面,左宗棠的观点与那些保守的官员完全不同,贺长龄笃定左宗棠能成为大清的未来,于是很乐意扶持左宗棠,或许贺长龄不是亲眼所见,都不敢相信这世上真的有人能够闭门把车给造好,还是一辆豪车。

可不管别人怎么看重,左宗棠依旧想要考取一份功名,因为想要实现抱负,就得先成为官员,而想要成为官员,一是掏钱捐官,然后等到合适的机会补缺,二是考取进士,表现出能力,让朝廷迅速安排工作。

从金钱和骄傲的角度出发,左宗棠都只能选第二种方法,他实在是太穷了,也太骄傲了。

或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左宗棠从二十岁开始追逐的“功名”,竟一生都与他无关,左宗棠考了乡试考会试,可左宗棠三次会试都没有考上,所以他的功名只是一个“举人”。

神童出了这么大的滑铁卢事件,这可该如何是好?

其实根本没人在意左宗棠考得好不好,大清朝堂早有一批人不再迂腐,比如陶澍、林则徐,他们都深谙唯有“新术”强国,所以他们根本不在意左宗棠的官身功名,他们只想坐下来和左宗棠聊一聊国家大事,希冀能受到发。

潜修于陶。

而开始明白继续科举就是浪费时间的左宗棠放弃了追求功名,1840年,28岁的左宗棠在安化陶澍的家里“任教”,事实上等于是在帮助陶澍打理陶家,而两江总督陶澍在一年前已经去世了,左宗棠能坐镇陶家,靠的是他与陶澍的“儿女亲家”的关系。

在四年前,左宗棠担任湖南渌江书院主讲的时候就认识了两江总督陶澍,而陶澍在接触之下,发现这个左宗棠竟然天赋异禀。

比如左宗棠他会画地图,他通过在书本中了解到的地形描述以及自己所观测到的地理状况,竟然真的能画出各省主要位置、山脉走向等重要地图,陶澍一度为左宗棠“掌灯”,不久后陶澍以自己的儿子和左宗棠的女儿“结亲”为名义,让两人成为亲家。

陶澍此举,就是为了给左宗棠一把梯子,顺便再给他一个“官二代”都有的通天大道。

如果左宗棠最终会看遍全世界,那么陶澍就先给左宗棠看清楚“大清”这个世界的机会。

可惜的是,陶澍在1839年去世了,而左宗棠受陶澍嘱托坐镇陶家,在这个过程中,左宗棠将陶澍一生的藏书、心路历程、思想成果全部吸收,整整八年,左宗棠将自己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当他离开陶家的时候,已经是一个三十五岁的中年人了,但陶家不知道的是,一个“妖”,已经从陶家走出,即将面世。

长沙论世。

1850年,左宗棠和胡林翼(陶澍女婿)所推荐,与林则徐在长沙会面,两人在长沙展开了一场思想的交换,这场会面对左宗棠的影响很深,也让林则徐对左宗棠这个“不是进士”、“闭门造车”的妖孽有了很深的认识,此时的林则徐已经知道世界列强是什么意义的存在,而腐朽的大清缺少的又是什么,林则徐对左宗棠毫无保留的支持,让左宗棠

“出山宰相”。

在南朝梁的时候,江苏茅山上住了一位“宰相”陶弘景,其实陶弘景不是官,但是梁武帝却认为当世唯有陶弘景可以治国,于是每遇到大事都要亲自来到茅山“请教”陶弘景,梁武帝都能得到答案,而梁武帝多次请陶弘景出山,陶弘景都是拒绝,因此当时的人便把陶弘景称为“山中宰相”。

身在深山,眼即天下。

这就是山中宰相,而左宗棠其实也是这个级别的人物,1852年,左宗棠四十岁,他深谙富强之道、富强之志却还没有真正的实践过,可是却有人无条件信任他这个“新手”,时任湖南巡抚张亮基就是这个人。

张亮基知道湖南有“神人”,在太平天国军杀向长沙束手无策之时,张亮基很从心地下令:

“速速将左先生请来”

所幸,左宗棠不是陶弘景,大清也不是南朝梁,而且左宗棠也不需要三顾茅庐,仅是家国危难这么一个理由,他便能挺身而出。

张巡抚,我来了,需要我做什么”

而张亮基也不做作,他十分坦诚:

“除了巡抚的位置你不坐,其他一切事务都交给左先生你了”

一个巡抚竟然对一个教书匠放开全部权力,说出来没人敢信,左宗棠自己都以为听错了,但事实就是,张亮基的确让左宗棠当了这个实际意义上的巡抚,而左宗棠这个“山中宰相”也没有谦虚推辞,到了存亡危机时刻,左宗棠也将印证自己这数十年的“天才”之名,到底是赵括的纸上谈兵,还是韩信的一鸣惊人。

其实赵括的纸上谈兵若是赵王愿意放权,那么也未必全军陨灭,而韩信的还定三秦全靠刘邦的放手才得以实现,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高度一致并不难,难的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而左宗棠显然没有这个问题,张亮基放权,左宗棠管理军务、加强城防,又调兵遣粮,把长沙城经营得固若金汤。

整整三个月,势头正盛的太平天国军拿长沙城毫无办法,最终只能离去。

左宗棠的人生第一战,成功了。

大清峥嵘。

从此开始,左宗棠成为了大清“湘系”官僚的热门人物,就算是总督级别的人物,都得将左宗棠当作“座上宾”,当时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在湖南广泛传播:

“天下不可无湖南,湖南不可左宗棠”

之所以不可无湖南,那是因为湘军崛起了,之所以不可以无左宗棠,那是因为就连湖南巡抚骆秉章都要对左宗棠恭敬有加,从1854年到1859年这五年时间里,左宗棠辅佐骆秉章管理湖南,提出了经典的“外援五省”,湖南在左宗棠的经营下不但稳坐钓鱼台,左宗棠还能分出精力帮助广东、广西、湖北、贵州、江西五省。

在大清风雨飘摇之际,竟有人在湖南救世,怎么能令朝堂不惊讶。

而管理湖南这六年的时间里,事实上也印证左宗棠是有“宰相”之实力的,左宗棠在湖南的境内梳理经济、稳定货币和物价,另一方面又改革军制,置换先进的船和兵器,这不亚于一场变法,可惜的是,朝廷此时不需要一个什么经天纬地的宰相,他们要的是能保住爱新觉罗江山的大将。

1860年,太平天国攻破江南大营,左宗棠被安排跟随曾国藩阻击太平军,而左宗棠自行招募了五千人号之“楚军”,对太平军开战。

虽然左宗棠的楚军名声比不过湘军,但始终比清廷自己的军队强,1862年一月,左宗棠被任命为“浙江巡抚”。

这一年他五十岁,他没有考过进士,也没有到北京当过很长时间的官,跟绝大部分“封疆大吏”从中央外派到地方任职的程序不同,左宗棠是从湖南杀出来的,他终于,初步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1863年,左宗棠再次升任闽浙总督,1864年,左宗棠打下杭州,加太子少保衔,这人生不鸣则已,一鸣确实惊人,甚至是吓人,有着左宗棠和曾国藩这两根“国柱”在,日益腐朽的太平天国已经独木难支,最终被灭,在太平天国消亡后,左宗棠力主发展洋务海军,是洋务运动的忠实支持者。

左宗棠是我国工业思想最早的一批奠定者,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福州船政局”,正是左宗棠主导建立的。

但别以为左宗棠就此成为了“改革人员”,晚清风雨飘摇的命运仍未改变,左宗棠晚年没有坐在北京指点江山,而是成为了大清的“救火队长”,竟是带着一口棺材明志,开始征战。

1866年,左宗棠54岁了,此时平定太平天国没多久,朝廷派遣左宗棠进入陕甘担任总督,目的是为了平定“捻军”之乱。

平捻之事本是水磨功夫,但左宗棠却遇到了“官斗”,他和李鸿章之间互不对付,所以李鸿章不愿意协助左宗棠把捻军的路堵死,导致捻军从河南进入中原,直指北京,这一惊变吓得慈禧六神无主,立即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不要内斗,最终配合平定了捻军。

抬棺西征。

可若以为“捻军”是大清“火灾”的终点,那就是痴人说梦了,当国内的叛军逐渐被平定后,国外势力又开始入局。

1864年,因为陕甘地区的“回变”,让在新疆的大量豪强看到了脱离大清的希望,于是新疆的豪强们纷纷反清,在新疆建立割据政权,与此同时,他们还向西边的浩罕汗国“求援”,于是浩罕汗国派出了“阿古柏”前往新疆,于是阿古柏控制了新疆绝大部分地区,北边的沙俄又趁机夺取了伊犁。

1873年,左宗棠平定捻军之乱,而左宗棠的强项在于“抚定经略”,跟大部分湘军“战胜即掠夺”的宗旨不同,左宗棠很重视军纪,要求手下不能够掠夺百姓,随后在陕西、甘肃一带建立大量的学堂,这些里的年轻人有“出头之日”,左宗棠没做复杂的建设,但却给了这里的人“走出去”的希望。

当陕甘的事务处理好了之后,新疆的危机便不能再拖了,1867年,阿古柏建立“洪福汗国”政权,1871年,沙俄趁机夺取伊犁,如果大清再无表示,新疆必然被抢夺出去,所以左宗棠排除万难和非议,决意收复新疆。

可惜此时西边有难,东边也不太平,日本侵略沿海,李鸿章主张海防,专注应对日本,而左宗棠则是主张塞防,收复新疆,以保蒙古,之所以会有著名的“左李之争”,根本原因就是大清没有钱了,本来左宗棠在朝议中还处于劣势,但他一个“保新疆就是保蒙古,保蒙古就是保北京”的理由,说服了慈禧太后。

说白了,慈禧只把自己的安危放在第一位,于是慈禧同意了左宗棠的西征大计,可左宗棠最“窘迫”的日子也来到了。

因为大清太穷了,连打仗都没钱,左宗棠只能想方设法,多方周旋借钱,除了户部给予的两百万两,还有各省“协助”的三百万两,在整个西征时期,左宗棠还借了近两千三百万两的白银,这一战难不在于打,而在于没钱举步维艰。

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也是因为此时全力支持左宗棠,才得以把生意做得鼎盛。

1876年,收复新疆大战打响,左宗棠的“先北后南”之战略起了很大的效果,左宗棠在偌大个新疆上带兵征伐,连连击败叛军敌军,在1878年,那个带棺出征的老人终于收复了新疆,此时仅剩伊犁被沙俄占据着,这一年,左宗棠六十六岁。

无奈病终。

伊犁的归属,只能落到外交层面的交锋,而左宗棠对于大清此前签订的种种协定十分愤怒,1878年,崇厚和沙俄签订《里瓦几亚条约》,大清是割地又赔钱,左宗棠愤怒无比,于是左宗棠弹劾崇厚,强行要求重新签订协议,于是清廷又派了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去进行新的谈判。

随后便是新的《中俄伊犁条约》,这份条约仍然具有不平等性,但比起崇厚的软弱好了太多了,而在曾纪泽谈判之时,左宗棠非常硬气引三路大军进军伊犁,甚至说过,让俄国沙皇要掂量一下后果,此等霸气之举,大清朝廷无人能及,还真的让俄国被左宗棠震慑到了。

可惜左宗棠本身对不平等条约非常不满意,即便尘埃落定了,他也并没有什么开心,只是左宗棠不知道的是,他的晚年将在见证大清这个政权的“软弱”下郁郁而终。

1883年,中法战争在西南一带局势升级,七十一岁的左宗棠请命南下坐镇战场,可大清朝廷却害怕左宗棠的脾气导致局势升级,于是不让左宗棠亲自前往。

1884年,中法战争转移到了东南沿海,福州船政局被法军破坏,左宗棠立即前往福州坐镇,并且组织大军准备东渡台湾,而此时,在西南的黑旗军、恪靖军勇创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此消息振奋人心,左宗棠也有意继续扩大战果,可大清朝廷的“撤军命令”就来了,理由是不要趁胜追击。

这个命令让左宗棠郁闷非常,为了大清救火多年的左宗棠最终决定病退,他已经不想再看到如此软弱的局面了,在1885年的九月,左宗棠去世,在去世前,他对光绪帝写了很多的“富国”思想,只是最后光绪看到了能不能实行,那就不得而知了。

一个名臣的陨落是让人感到悲哀的,更让人感到悲哀的是,左宗棠“传奇”、“近妖”的一生确实以这种心情落幕,这不是左宗棠不行,而是朝廷不行,时代不利。

而大清那么多名臣、能臣中,唯一一个有着“粉身碎骨浑不怕”精神的人,也唯有左宗棠。

这人不仅才智近妖,精神更是绝代。

近妖的人不仅有,但左宗棠,大致成为近妖中的仅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陕西历史博物院,大唐盛世长安的极致(唐朝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唐朝以胖为美,其实理解的未必准确,应该是丰腴的脸庞和婀娜的身材组成的一个美人,从现代人的眼光只看到胖脸没看到瘦身。先来看看壁画当中,美人脸似满月,樱桃小嘴一点点,还有不分男女都腮红满面,再来看人俑的塑造,大多数人俑都是昂首挺胸,抬头侧目,脸上充满自信的微笑,身着华服体态婀娜,也有少数低眉顺目,估

  • 【商会】​上海市湖南商会会长谢东海受邀出席左宗棠诞辰210周年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座谈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左宗棠(1812—1885年),湖南湘阴人,晚清“中兴名臣”、民族英雄。今年是左宗棠诞辰210 周年,为传承和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兼容并包的开放风格、敢为人先的革新精神,充分发挥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作用,不断增强湖湘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凝聚力,12 月10 日,左宗棠

  • 乾隆铜币值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铜币是乾隆时期的流通货币,也是那个时期最常见的一种铜币,但也是正因为比较常见所以说是市场价格并不高,那么今天我们这边了解一下,乾隆时期的铜币,市场价格多少呢?通常每一种钱币或者是铜币,其中有的,他们都是非常值钱的,但是乾隆铜币却有所不同。对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虽然说乾隆时期也算得上是历

  • 平定安史之乱、劝降壮烈赴死:颜真卿不仅仅是书法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本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一处唐代贵族的家族墓地中,发现了一方由颜真卿书写的墓志铭,这是目前唯一经由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书法真迹。在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他的书法作品有1

  • 淝水之战中大败的苻坚,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此战前秦惨败,由此土崩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分裂局面。东晋免于亡国,继续偏安江南。在这场事关国运的决战中,前秦皇帝苻坚的表现,难免使人感觉他是一个既狂妄还胆怯的复杂体:他先是狂妄自大,自谓秦军百万,投鞭于长江中,可阻断江水东流;继而为显示博大仁爱的

  • 清朝时期,大部分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说在这些国外人里面,在那个时候有一部分人是传教士,他们进到这大清国以后,其实是没有做什么太多的坏事,但是他们干的事那是带来了一些影响的,其实要说这个事儿,那还真得从大清朝在200多年前的时候说起,要知道这大清朝可是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前期的时候在大清朝,那已经有这种现象出现。他们就是传教士,根

  • 薛仁贵衣锦还乡阴差阳错误杀自己的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薛人贵一人骑着自己的战马走在回家的路上途中看见了,一个小孩子拿着弓箭射燕没有想到突然一只鹰王飞向小孩扑了过来,然后薛人贵急忙的拿弓箭像鹰王射了过去,阴差阳错,鹰没有射到,居然射到了那个小孩子,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射到是自己的孩子。薛仁贵报效朝廷21年没有回家他的孩子出生都没有在身边。妻子独守寒窑21载回

  • 乾隆为什么最爱富察氏?从这些事上就能看出来,她确实是好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看乾隆对富察氏的感情,可能在她去世以后表现得更为直观。富察氏去世时,乾隆因为大阿哥永璜和三阿哥永璋表现得不够悲伤而大发雷霆,甚至表示剥夺他们两个人继承大统的资格;在之后的日子里,乾隆为富察氏写了上百首诗。大家都知道,乾隆写诗最多,超过四万首。写给富察氏的诗在数量上占比不大,但却是里面最有感情的作

  • 韦应物的登楼,篇幅短小,却构思巧妙!写了心中的烦恼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中唐 韦应物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盛唐气象万千,繁华似锦,但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走向衰落,各种弊端逐渐显现。还包括人才的选拔任用,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视。很多有识之士也很难被提拔,那些差生也没有办法被提拔。中唐诗人魏虽有幸为滁州刺史,但他却时常郁郁寡欢。诗人晚年忧朝政,忧百姓疾

  • 纪晓岚比和珅更有才,官位却没和珅高竟是因为乾隆以貌取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电视剧中纪晓岚是个风流倜傥,满腹经纶忠心耿耿的大忠臣,他是乾隆身边最忠心最能干的人。他跟清朝第一大奸臣和珅处处针锋相对,经常击败和珅的阴谋诡计,而自己却常常能避开和珅的打击报复,置身事外。真实的纪晓岚不是如此全美的人,都是为了电视剧的效果进行的美化而已,全属子虚乌有。根据真实的史料记载,纪晓岚和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