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王朝:谭伦劝说海瑞修改供词,海瑞一句话揭开大明朝致命问题

大明王朝:谭伦劝说海瑞修改供词,海瑞一句话揭开大明朝致命问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29 更新时间:2024/1/24 1:47:54

海瑞二审何茂才,得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供词,里面有扳倒严党的证据,也能使得胡宗宪开脱,唯一的缺陷就是涉及到了嘉靖帝。

面对赵贞吉和锦衣卫的要求,海瑞仍然不肯修改或重审何茂才,一心要把这份供词上交朝廷,并直接搬出了大明律,凡是更改供词的行为,均为欺君!

情况一下子僵持在那里,赵贞吉只得先让大家退下,其后便请求谭伦再次去劝劝海瑞,那么接下来海瑞又是如何应对呢?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114期:大明王朝:海瑞执意不改供词并不为扳倒严党,而是直指明朝大弊端

一、

谭伦对自己能不能说服海瑞是没有把握的,也只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我可以说,但如果他坚持呈送,我们也无法驳回。”

因为锦衣卫还在,赵贞吉当然不能允许海瑞坚持呈送啊,所以他回答的是如果海瑞坚持,我们就再想别的办法阻止。

赵贞吉的这种安排,锦衣卫果然比较满意:

“赵大人这是老成谋国,我们都听你的。”

随后众人散去,赵贞吉再次走到乌鸦窝面前,众人还在等着他,到底还拆不拆呢?

此时的赵贞吉已经冷静了下来,自然也就不会跟乌鸦窝较真,自然不让拆了,又让众人把乌鸦窝的树枝捡起来,补上去。

由此可见,赵贞吉这个人其实也是性情中人,这为我们理解后来,他敢在嘉靖帝面前替海瑞解释做好了伏笔。其次也表明他手下人做事之利索,说一不二,执行力相当之高。

谭伦这次劝说海瑞,理由有三:

首先,告诉海瑞,赵贞吉和海瑞你都是社稷之臣,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忧国忧民,所以没必要跟赵贞吉对着干;其次,越中四谏、戊午三子弹劾严嵩父子,结果被反扑,是徐阁老拼命救了这七个人;严嵩父子做事都把嘉靖帝捆绑在一起,导致弹劾他们,就变成诽谤圣上,无法倒严!

也就是说,这是千载难逢倒严的机会,只要把供词剔除涉及嘉靖帝的地方,就能大功告成,你海瑞不要糊涂啊!

二、

前一篇文章有网友指出了一个错误,确实是我疏忽了,那就是海瑞已经从高翰文口中获知了沈一石账目。此时的海瑞心中自然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浙江发生的一切,实际上是跟嘉靖帝有关的,并不是严党恶意诽谤。

而此时的大家都认为,包括海瑞,还想选择相信嘉靖帝,相信皇上是无辜的。历朝历代都是如此,皇上都是好的,坏人是杨贵妃,是高俅,是魏忠贤……

王用汲也是一个两面派,前面还义愤填膺的支持海瑞,这时已经被说动,也来劝说海瑞:

“谭大人说的都是实情,也是至理,刚峰兄,你就听谭大人的吧?”

海瑞也搞不明白了,这么多年他坚持的信仰,怎么一下子就没了呢?自己不过是一个谭伦举荐的小小七品县令,怎么大家都把他看得这么重?

随后海瑞指出了大明朝最大的问题:

郑泌昌何茂才等人不过是小蛀虫,真正的大蛀虫是皇室、宗亲、各地王爷。一个亲王一年的俸禄耗费大量国库银两,而且全国的土地有一半在他们手上,还不用纳税。这样就导致拥有一半土地的老百姓,纳税养育着全国的皇室宗亲,连胡宗宪的军需还得大家想办法凑。

倒严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倒了一个,无外乎再上一个罢了:

“致君父为舜,免百姓之饥寒,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重!”

可见,海瑞不是不知道嘉靖帝是大蛀虫,只是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承认,因为能改变这一现状的只有嘉靖帝,他宁可相信这微乎其微的概率。

末了,海瑞知道谭伦怕什么,直接告诉他:

“倘若因此获罪,是我海瑞一人之罪,与你们皆无干系,我海瑞——无党!”

三、

谭伦再次败下阵来,还是强调了自己是跟你一伙的:

“还是那句话,我谭伦举荐了你海瑞,终生不悔!”

谭伦也是相当的悲催,感觉就是在赵贞吉和海瑞之间来回奔波,就像这样:

赵贞吉:谭伦啊,你再去劝劝海瑞?

谭伦:好的,我这就去!

谭伦:海瑞啊,你这样不行啊……

海瑞:我这样做的原因是……

谭伦:说得好!

赵贞吉:谭伦啊,你还得去劝劝海瑞……

谭伦:好的,我再去!

谭伦:海瑞啊,你这样不行啊……

海瑞:我这样做的原因是……

谭伦:说得好!

赵贞吉:谭伦啊……

……

王用汲也一样:赵大人说的对啊,谭大人说的对啊,刚峰兄说的对啊……

看到谭伦离开,王用汲苦笑一声:

“刚峰兄啊,刚峰兄,你这么做,弄得我也得找人托孤了。”

王用汲此话,也算是明确表态支持海瑞!

想想当初谭伦跟高翰文带兵远赴淳安救海瑞,海瑞满眼含泪,好歹还有朋友相救,此时的海瑞,已经表明了自己无党无派,就一个人,战死为止。

四、

想来也怪,赵贞吉刚刚还说,如果海瑞坚持,他再想办法,他所谓的办法竟然是让海瑞交上去。就这样,海瑞坚持己见,硬是把这份供词八百里加急送到了朝廷。

而朝廷这边,吕芳这些天一直不高兴……

由于嘉靖帝的圣旨中提到了宫里的巾帽局、织工局、尚衣监,都涉及到贪墨的问题,所以吕芳这些天就在头疼这些事。

这天,天已经蒙蒙亮了,结果宫里还章着灯,这下子可气坏了吕芳:

“还点着灯干什么,是不是打量着宫里有花不完的钱?有你们讨饭的日子!”

以前小阁老也吐槽过,宫里的花销实在是大,正赶上沈一石的案子牵扯到了这些部门,吕芳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尽力节约。

回到了司礼监,海瑞的供词就摆在桌子上,就像杨金水说过的那样:

“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重,一旦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海瑞的这份供词,就是来给吕芳上秤来了,尤其是涉及到毁堤淹田之事,杨金水默许。这件事吕芳不是不知道,嘉靖帝也知道毁堤淹田的事,只是没有想到,真有人给上秤。

吕芳难得发怒,一个茶杯甩了出去:

“浙江到底要干什么?严嵩、徐阶,到底要干什么?”

浙江是指海瑞,你就这样审案?严嵩是指郑泌昌和何茂才,你们就这样供案?徐阶是指赵贞吉,你就放任不管?

那么面对空前的劫难,吕芳又该如何应对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是如何把皇位还给李家的同时又保住武家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百年之后,李武两家不管是谁掌权,最后总有一方会被清算,武则天该如何保全两方?武则天76岁的时候纳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俩入宫,这背后其实是武则天预谋已久的一招妙棋。当时武则天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她死后到底是把皇位传给武家呢,还是李家呢?其实她也很清楚,如果把皇位传给武家的话,势必会激起超长的动乱

  • 苏轼:转变心态,坦然面对逆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01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21岁的苏轼和弟弟苏辙出川进京参加科举考试,次年二人同时登科,轰动朝野。父亲苏洵感慨吟诗一首:“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但苏轼此后的人生却因“熙宁变法”与“乌台诗案”变得相当坎坷。先贬湖北黄州,再贬广东惠州,三贬海南儋州

  • 唐朝兴庆宫,李隆基对其宠爱有加,见证了开元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中国古代最为繁盛的朝代之一。唐朝是极其繁盛的一个朝代,在各方面都不断地发展,为了展现唐朝的恢弘气势,宫殿是必不可少的,辉宏的宫殿也能体现出每个朝代的发展。唐朝有三个著名的宫殿群,今天我们要讲的一个就是其中一个,那就是兴庆宫,兴庆宫也称为‘南内’。为什么要讲兴庆宫,也是因为兴庆宫是开创了唐朝开元盛

  • 宋江被毒死时仍有三位梁山好汉手握重兵,为何却无一人为他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不久后,朝廷赐毒酒给宋江。在宋江死后李逵、吴用等人也相继死去。但是此刻仍有三位梁山好汉手握兵权即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美髯公朱仝,那为何他们不起义为宋江等人报仇呢?大刀关胜乃关羽的嫡系子孙,在梁山之前担任蒲东巡检。在梁山攻打大名府时,关胜以“安邦定国之策,降兵斩将之才”的美誉对抗梁山。宋江也就是在大

  • 朱棣开创的永乐盛世有的不仅是盛世繁荣,还有鲜血与杀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富强起来以后明成祖朱棣又把目光放在了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上,他亲自率大军北伐漠北、南讨安南,经过多次战役终将漠北与安南统一,使中华民族的领土没有被分裂。明成祖朱棣剧照明成祖在位时期的大明朝繁荣昌盛、万国来朝,这时大明的子民不知要比晚清时期的百姓自豪多少。后世学者为了表扬与肯定朱棣的功绩,故将朱棣统

  • 唐太宗错杀催生唐代死刑复奏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死刑,并不是一件手起刀落的简单刑罚,而是关系到一条活生生的人命,因此在中国古代就已经给出重视死刑的判罚,所以能被判死刑的十之八九是罪大恶极!从中国汉朝开始,就诞生了死刑复核制度,即死刑必须要得到朝廷中央司法部门的审核,然后再提交给皇帝,当皇帝批准才能生效!在隋朝时期,死刑的复奏达到“三复奏”的程度,

  • 「冷门历史人物科普」明朝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彬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不是你啦,你走开。序言明武宗年间,有宦官八人,因为都是武宗在东宫时的旧臣,都被重用,号为“八虎”,因为诱导武宗玩乐而饱受争议。其中知名度最高也最高调嚣张的,当属刘瑾;也有一位,不仅推翻了刘瑾,还保全了平叛功臣王守仁,那就是张永。所谓八虎,就是刘瑾、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小编今

  • 唐高祖李渊:因为一个玩笑,差一点丢了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次,李渊在国宴上喝醉了,然后看着自己的小表弟独孤怀恩,感慨了一句“弟姑子悉为天子,次当舅子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们独孤家女人生的孩子,一个接一个都当上皇帝了,什么时候能轮到你们家男人呢?正所谓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独孤怀恩听了这话,心中立马火冒三丈,这简直是瞧不起我们独孤家族。本就心高气傲的

  • 隋炀帝杨广真的是昏君吗?史书也许会欺骗你,但是历史不会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杨广隋炀帝杨广真的是一个昏君吗?在我们的印象中,隋炀帝杨广一直都是我们口诛笔伐的人物,他杀兄弑父、荒淫无道、贪图享乐,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可在真实的历史中,杨广究竟是一个什么角色?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杨广未登基前在公元569年杨广出生于弘农华阴,也就是如今

  • 宋徽宗被俘北上,哭着写了8字密信,赵构看后为何不去救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而与此同时,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在南方称帝,建立了南宋政权,生活那叫一个滋润,尽管时常被金兵追逐,但是有岳飞、韩世忠等名将撑着,赵构自然没有办法顾及自己的父亲怎么样。而等到局势稍微安定下来之后,宋徽宗在1127年7月派遣自己的臣子曹勋,准备让他悄悄逃到南宋,传递自己这边的悲惨情况。在临行前,宋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