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高祖李渊:因为一个玩笑,差一点丢了性命

唐高祖李渊:因为一个玩笑,差一点丢了性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713 更新时间:2024/2/27 4:01:38

有一次,李渊在国宴上喝醉了,然后看着自己的小表弟独孤怀恩,感慨了一句“弟姑子悉为天子,次当舅子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们独孤家女人生的孩子,一个接一个都当上皇帝了,什么时候能轮到你们家男人呢?

正所谓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独孤怀恩听了这话,心中立马火冒三丈,这简直是瞧不起我们独孤家族。本就心高气傲的独孤怀恩,更是对李渊怀恨在心。

在此之前,独孤怀恩就已经对李渊心存不满。独孤怀恩之前领兵攻打浦州城(现在的重庆万州),久攻不下,而且还损兵折将。李渊曾经因为这件事而责骂过他。

正常来说,臣子因为办事不利,而被皇上责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我们独孤怀恩可不是普通人。这得从独孤怀恩的祖父独孤信说起,

独孤信是北周时期八大柱国之一,做过大司马,柱国大将军,曾经也是威名赫赫。独孤信一共有7个儿子,3个女儿。

独孤信的大女儿嫁了北周的第二个皇帝宇文毓;二女儿嫁了李昞,也就是李渊的父亲;三女儿嫁了隋文帝杨坚。也就是说三个女儿不管是生前死后,都有皇后的称号,这概率也真是YYDS了。

独孤信虽然嫁女儿是超一流水准,但是自己的仕途却没有那么幸运。

北周朝前三个皇帝都是由权臣宇文护拥立的。独孤信的女婿,也就是北周第二个皇帝宇文毓继位的时候,另一个八大柱国之一赵贵就联合独孤信,想要谋杀宇文护,但是没等计划实行就暴露,独孤信被迫自杀。

从此以后,因受到独孤信的影响,其子孙的官爵,再也没达到独孤信时期的高度。从此家族日渐衰落,但是嫁出去的女儿地位都很显赫。

隋文帝登基后,皇后独孤伽罗非常喜欢独孤怀恩这个侄子,于是将其养在宫中,独孤怀恩虽然不是皇子,但是从小享受就享受和皇子一样的待遇。

独孤怀恩在宫中,没有学到姑父杨坚的励精图治。而是开始结交各种地痞流氓,变得越来越贪婪。而且形成了飞扬跋扈,目中无人的性格。

后来到了李唐王朝,因为跟李渊是表兄弟,独孤怀恩在唐朝担任工部尚书。但是这个官当得不怎样,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独孤怀恩不但没有反思自己的过错,而是将矛头全部指向李渊。心想既然你瞧不起我,那我定要将李唐江山毁于一旦,于是开始策划惊天动地的大事。

机会很快来了,独孤怀恩在攻打浦州城的时候,跟手下元君实等人谋划,占领永丰仓,掐断当时在栢壁作战的李世民军粮,然后跟宋金刚来个里应外合,夹击李世民。

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在夏县的吕崇茂突然起兵。李渊派李孝基,独孤怀恩,唐俭等人率军前去攻打。结果吕崇茂早就和宋金刚联盟,得到其手下两元大将尉迟敬德和寻相的帮助,唐军大败,几乎全军覆灭。李孝基等人全部被捕。

但是很快出现了一个奇迹,孤独怀恩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竟然单枪匹马“越狱”出来。李渊听说后很高兴,继续让独孤怀恩在黄河东岸带兵,不久浦州城敌军投降,独孤怀恩就领兵入驻浦州城。

李渊御驾来到黄河西岸,正打算坐船过河去独孤怀恩的军营。突然在宋金刚军营当俘虏的刘世让,快马加鞭赶来,告诉李渊一个惊天动地的阴谋。

原来在狱中独孤怀恩手下,一个叫元君实的人,有一天跟唐俭发牢骚,说独孤怀恩之前有一个计划,想谋害李世民,早点实行的话,自己就不是阶下囚,而是宋金刚的座上宾。

元君实可能就是随便说说,但是唐俭听了之后大惊失色,朝廷中有奸细那还了得。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就去求助尉迟敬德放了刘世让,让他赶紧给李渊通风报信。

(PS:这时的尉迟敬德,基本上已经被狱中的唐俭策反成功)

此时的李渊也算是鬼门关上走一回。赶紧下船之后,让使者去黄河对岸,通知独孤怀恩前来面圣。此时独孤怀恩在黄河东岸,已经做好挟持李渊的准备,就等李渊到来。

但是最后没等来李渊,却等来了使者。独孤怀恩看到使者并没有多想,就乘船来到黄河西岸,结果刚下船就被李渊的士兵直接拿下,后来和他的死党一起被斩杀,此时孤独怀恩不过36岁。

独孤怀恩这两次惊天动地的计划,都是没等开始就已经结束。和他的整个人生一样具有戏剧性。

不过这次对于李渊来说,不得不说真的是太幸运了。关键时刻总有贵人帮助。当然这也跟李渊的德行密不可分,因为李渊非常得人心,所以像唐俭,刘世让这样已经在敌营当俘虏的臣子,心心念念的都是李唐江山社稷。

所以说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这个道理。李渊能力强,手下将领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李渊也有个人魅力,让这些人到死都死心塌地地忠诚于自己。

孤独怀恩为人能力一般,脾气还差。所以他的那一句“我家岂女子独富也?“最终也成为了笑话。

隋末唐初,不仅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而且也是各种牛马蛇神辈出的时代。也许正是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加在一起,才演绎出一曲精彩绝伦的英雄交响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隋炀帝杨广真的是昏君吗?史书也许会欺骗你,但是历史不会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杨广隋炀帝杨广真的是一个昏君吗?在我们的印象中,隋炀帝杨广一直都是我们口诛笔伐的人物,他杀兄弑父、荒淫无道、贪图享乐,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可在真实的历史中,杨广究竟是一个什么角色?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杨广未登基前在公元569年杨广出生于弘农华阴,也就是如今

  • 宋徽宗被俘北上,哭着写了8字密信,赵构看后为何不去救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而与此同时,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在南方称帝,建立了南宋政权,生活那叫一个滋润,尽管时常被金兵追逐,但是有岳飞、韩世忠等名将撑着,赵构自然没有办法顾及自己的父亲怎么样。而等到局势稍微安定下来之后,宋徽宗在1127年7月派遣自己的臣子曹勋,准备让他悄悄逃到南宋,传递自己这边的悲惨情况。在临行前,宋徽宗

  • 隋朝礼部尚书起兵造反,为何失败?原因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隋大业九年,隋炀帝杨广第二次远征高句丽,企图歼灭高句丽,重振大隋国威。不料,高句丽军民拚死抵抗,隋军在辽东毫无进展,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后方也发生了暴乱。隋炀帝穷兵赎武,广发徭役,横征暴敛,山东乡民率先爆发起义,战火遍及黄河两岸。在黎阳督运粮草的礼部尚书、上柱国、楚国公杨玄感也趁机举兵起义,并截断杨广

  • 杨贵妃到底有多美?生前容貌被还原,和一位女明星长得很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杨贵妃的五官长得非常耐看,一双流盼生光的眼睛,扑闪扑闪的好像会说话一样,如蝶翼一般的睫毛仿佛流连花丛的彩蝶,肌肤似雪,红唇皓齿,秀眉似柳……美得不食人间烟火,就仿佛是从那画中走出的仙子。传闻杨贵妃有“羞花”之貌,这是因为有一次杨贵妃伤心落泪,不小心碰到了一朵花,而这朵花竟然将所有的花瓣合拢了起来,大

  • 赵匡胤问手下为何像叫花子一样将他打发,手下一句回复让他大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可能会说赵匡胤家族世代为官,怎么会只比刘邦、朱元璋略强一点呢?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起。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持续不断。普通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自不必说,就连那些拥有一官半职的官员,他们的生活也是非常拮据。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在当时只是禁军中一个不大不小的中层领导干部,领着一

  • 唐朝时期盐城境内经历了两次大的战争,而且都跟唐朝一位王爷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隋炀帝像大业十二年(616),隋炀帝第三次巡幸江都。而不远处的盐城境内,杜伏威大战隋虎牙郎将公孙上哲,取胜。十三年(617),隋军右御卫将军陈棱率兵来盐,但他慑于杜伏威,迟迟没有动作。杜伏威派人送女装给陈棱,称其为“陈姥”,将其激怒,双方激战,隋军溃败。杜伏威乘胜进军高邮,留部下韦彻守盐城。韦彻,今

  • 古代惨不忍睹的腰斩酷刑,一般会用在什么人身上?方孝孺现身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随便查阅了些史料,上面记载着酷刑我简单列举了一些,诸如夏商时期的膑刑、战国时期的活埋、春秋时期的车裂、商朝的炮烙以及五代的凌迟等等。这些酷刑让人生不如死,让身心遭受到极大的折磨后才一命呜呼,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不过我们今天聊的问题并不是以上的酷刑,而是腰斩!这种刑法一般会用在什么人身上?它的起

  • 唐宪宗中兴唐朝,爆锤藩镇不留情,三战三捷大显神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宦官在唐德宗的扶持下掌握了禁军的领导权,藩镇在唐德宗的姑息纵容下形成了自择主帅的风气,这两股势力反对王叔文的改革,支持唐宪宗上台,完全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试图维持唐德宗时代的局面。然而唐宪宗并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皇帝,他念念不忘唐太宗和唐玄宗时代的盛世,渴望打破唐德宗时代的局面,改变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败

  • 明代名臣徐阶年轻时科场得意,做官后不畏强权,官至内阁首辅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考卷却是波澜周折,差点让自己名落孙山。应天府批卷考官看到他的卷子,不知道什么原因,心生厌恶,气不打一处来,二话没说,顺手便丢到了落榜的那一堆里。而这一幕呢,恰巧被走进来的主考官看到了,鬼使神差地,主考官顺手捡起了刚刚被批卷考官阅过的徐阶的试卷。这不看不要紧,一看眼前一亮,紧接着把

  • 武则天待在李世民后宫12年无子,为何跟了李治才一年就生下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能够成为皇帝,与她作为李治的皇后的身份是分不开的,心念李唐的狄仁杰之所以肯在武则天手下任职,就因为他知道武则天迟早是要还位于李唐的。不过武则天与李世民还有李治的关系,向来是史官诟病的地方,因为她先是待在李世民的后宫之中作为才人12年,后又成为李治的皇后,最后自己也成了皇帝。“聚麀之诮”是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