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代莆田的刻本藏书

宋代莆田的刻本藏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76 更新时间:2024/3/20 0:41:34

藏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士人生平第一要事”。我国藏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私人藏书家,公认的当推孔夫子。因为唐代以前成书实属不易,所以藏书家相对比较少些,宋朝之后就日渐其多了。清人藏书家张金吾有段精辟的见解:“欲致力于学者,必先读书,欲读书者,必先藏书。藏书者,通读之资,而学问之本也。”这或许是对兴化(今莆田市)士人倾财求书、舍命护书、埋头抄书、勤奋读书,用情著书的最佳诠释吧。

藏书量的多少,往往是衡量某一个地方文化教育兴盛的标志之一。宋代莆田民间藏书之多在全省以至于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堪与当时的国家图书馆比肩而立。这一方面得益于福建刻书业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则是莆田士人视书为财的风气所致。

据考,福建的刻书业始于五代初,当时邑人徐寅有《自咏十韵》诗,诗中是这样说的:“拙赋偏闻镌印卖,恶诗亲见画图呈。”可知福建在五代初已有书商刻书了。到了两宋时,福建刻书业已经相当发达和繁荣了。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流通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其主要标志是刻书机构众多,官刻、私刻、坊刻三大系统已经形成;刻书地点分布广泛,刻印书籍数量居全国之首,是宋代著名的三大刻书中心之一,正如南宋藏书家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所说的,宋代刻书“其精以杭为最,其多以闽为最,蜀皆次之”。

虽然宋代闽刻的中心是福州和建阳,但是当建阳麻沙版盛行时,莆田也有开雕,所刻书籍远销于省内外。据载,莆田著名的刻书坊有“莆田郡斋”等几家,所刻内容,经、史、子、集无所不包,许多刻本被名家书目所记载,有的还流传至今成为图书馆珍藏的善本。莆田的刻书业到了南宋已发展到繁荣阶段,可与泉州等地齐头并进,在福建雕版印刷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南宋乾道四年(1168)兴化军学刻印蔡襄的《蔡忠惠集》36卷。蔡襄还著有《荔枝谱》和《茶录》两本书。宋庆元五年(1199),莆田人黄汝嘉刻印胡安国的《春秋传》30卷,该书初刻于宋乾道四年(1168),后汝嘉修补刊行,北京大学图书馆今藏有修补本。同年,他还重刻了吕本中的《东莱诗集》20卷,北京图书馆存有残本6卷。饶节的《倚松老人诗集》3卷和晁冲之的《贝茨集》1卷。另据《直斋书录解题》题黄庭坚《山谷别集》版本时称:庆元(1195-1200)中莆田黄汝嘉增刻,由此可知,汝嘉在庆元年间,又刻有《山谷别集》传世。

宋嘉定七年(1214),福清人林瑑任兴化知军期间,为郡儒李俊甫刻印《莆阳比事》7卷;嘉定十四年,莆阳许兴裔刻印赵彦肃的《复斋易说》6卷;宋淳佑九年(1249),莆田郡斋又刊刻刘克庄的《后村居士集》50卷;宋宝佑三年(1255),楼昉《崇古文诀》35卷在莆田开雕,这书是楼昉知兴化军时的力作;宋景定四年(1263)兴化军学刻印徐元杰《楳野集》25卷,此书为徐元杰之子徐直谅任兴化知军时所刊。

此外,林慎思的《伸蒙子》3卷;方惟深的《方秘校集》10卷;郑樵的《通志略》、朱熹的《周易本义》、真德秀的《文章正集》等,都是宋代莆田书坊刻印的书籍。诚如刘后村所言:“吾里藏书多善本,游泮多英才,傍考互校,它日莆本当优于广越矣!”的确,兴化军刻书业已相当繁荣,其刻本不但较有名气,而且也可与外埠刻本相媲美。但遗憾的是,莆田的宋刻,如今很难见到了。

以上所举仅是名家书目和现存刻本中的一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宋代兴化共刻印书籍60部871卷,对促进莆田的教育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莆田刻书业的繁荣还可从藏书中窥见一斑。兴化不但军学县学有藏书,书院寺庙也有藏书,而且还有许多私人藏书家,其藏书量累计多达数十万卷,其中以“万卷楼”、“一经堂”、“富文书屋”、“衍极堂”、“藏六堂”等最为著名。(林祖泉)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 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宋初年,三位皇帝接连退位,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宋高宗赵构这个朝代就是南宋王朝!宋高宗赵构作为南宋的开国皇帝,也是南宋第一位“急流勇退”的帝王。1162年六月,宋高宗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了养子宋孝宗。对此,宋高宗解释道,“老且病,久欲闲退”。然而事情证明,宋高宗在说谎,那一年他才56岁,身体十分健康,之后又做了25年的太上皇帝,直到1187年时才

  • 明朝最特别的皇帝:别人只用一个年号,他却使用两个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一、正统十四年这位皇帝就是明英宗朱祁镇!1435年,九岁的朱祁镇成为明朝的第六位皇帝,并在第二年使用了新的年号,即“正统”。明英宗即位之初,他的祖母张太皇太后左右着明朝的政局。张太皇太后继续重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并且压制着太监王振,所以在正统初年,明朝的统治依然延续着“仁宣之治”时期的情况。然

  • 忽必烈口中的“董大哥”藁城董文炳驻防临沂时曾留下一段爱民佳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藁城董文炳在随忽必烈征战过程中因胆气过人、勇猛无比备受忽必烈的格外赏识和倚重。忽必烈亲切地称其为“董大哥”,曾说:“朕心,文炳所知;文炳心,朕所知。”这样一位受忽必烈信任的武将,曾在驻防临沂时留下了一段爱民佳话。公元1270年(至元七年),董文炳任山东路统军副使,治所设在沂州城内,沂州处于与南

  • 崇祯自缢前将三个儿子分别送走,他的三个儿子都是谁?结局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传统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在位期间,教育、制度、军事、经济一手抓,生灵涂炭的社会逐渐恢复,历史上称之为“洪武之治”。明太祖根本不会想到,这

  • 浅概清光绪时期的瓷器特征|晚清瓷官窑瓷出手收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1、光绪瓷器鉴定造型特征:光绪瓷器除了沿用传统样式外,新创的器型有官窑荷叶式盖罐和加铜丝提梁的茶壶,以及器体较大的盆、碗、面盆、花盆及“大雅斋”款的瓶、盆之类,制作规整,样式较多。2、光绪瓷器鉴定胎体特征:胎体仍然厚重,但和同治时相比,质量略提高;瓷土筛廉较细,胎质较为慎密。仿康熙的器物,胎质粗细兼

  • 明代社会历史画卷再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的江口明末战场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新华社记者 王 曦摄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出水的“蜀世子宝”金印。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出水的“荣世子宝”金印局部。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现的青铜兵器。新华社记者 王 曦摄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出水的银手镯。日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抢救

  • 张栻弟子:魏了翁南宋理学家、名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魏了翁(1178年6月25日-1237年4月14日)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县(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大臣。魏了翁于庆元五年(1199年)中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历任国子正、武学博士、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出知嘉定府。史弥远掌权时,力辞召命,后起知汉州、眉

  • 马建平:魏了翁及南宋士大夫的政治诗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巴蜀全书2020/08/30 15:07汇集巴蜀文献,交流学术信息,研究巴蜀文化,服务《巴蜀全书》 来自安徽省南宋中后期的文学史描述历程中往往都忽略了当时存在的士大夫文学,这些士大夫深受理学思想影响,其诗歌创作与江湖派有极大的不同,如果忽略了他们的存在,文学史的叙述就是不完整的。这些士大夫如楼钥

  • 靖难之役爆发,建文帝下了一道口谕,朱棣听后大喜:皇位稳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后人在复盘靖难之役的时候,会认为朱棣采纳姚广孝的建议,孤军南下直扑京城是取胜冠军,也就是擒贼先擒王的道理,朱允炆被扳倒之后,大部分明军都会放下武器。也有人认为,李景隆和朱橞主动开城投降,是朱允炆失败的关键原因。毕竟以南京城坚固的防守,再加上剩余明军的拼死抵抗,完全可以将朱棣牢牢牵制住,等待各地兵马勤

  • 明朝的蓝玉案到底杀了多少人呢?蓝玉案又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明朝皇帝朱元璋,很多人会说他残忍,甚至忘恩负义。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几乎把所有帮助过他的打江山的元老都杀了。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朝的蓝玉案。那么明朝的蓝玉案到底杀了多少人呢?蓝玉案又有什么影响?蓝玉案是明朝的一件大事。当时,朱元璋下令杀死蓝玉和他的部下等。从那时起,明朝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