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日本发现原版吴三桂讨清檄文,披露明朝公案真相,清朝极力掩盖

日本发现原版吴三桂讨清檄文,披露明朝公案真相,清朝极力掩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70 更新时间:2024/1/17 19:22:32

这首诗正是诗人通过描写陈圆圆吴三桂的爱情故事,进而对吴三桂叛变行为的谴责和批判。

历史上的吴三桂背叛了大明王朝,而日本的资料却记载的却是吴三桂讨伐清朝,并且清朝也在极力掩盖历史真相。

这些资料是什么?清朝为何要极力掩盖历史真相呢?

一、在日资料,讨清檄文

吴三桂,这个名字大家不仅不陌生,而且对其有着非常的印象,而吴三桂本人也正是因为他所做的“荒唐事”而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吴三桂是辽西名将的后人,其家族世代都在为大明朝冲锋陷阵,受到家族的影响,吴三桂自幼就开始学习武术,他不仅功夫了得,而且还非常善于骑射。

他的父亲吴襄被召入京城之后,娶祖大寿的妹妹为妻,虽然是续弦,但这样一来,祖大寿就是吴三桂的舅舅。

吴三桂在其父和祖大寿的影响下,不仅武功有了很大的进展,而且在文采方面也颇为精通,不到二十岁的他,就考中了武举,开始真正地走上战场与敌人厮杀。

吴三桂一直跟着他的父亲和舅舅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斗,经过数年的历练,也开始在军中担任要职。

崇祯十三年,吴三桂带领辽东宁远的军队,与多尔衮带领的清军展开激烈的战争,最终以双方死伤惨重结束战斗。

吴三桂在与清军的战争中,表现出十分惊人的战斗力,而他也凭着自己出色的战绩,被崇祯帝封为平西伯,就在他率军护卫北京刚走过山海关时,他却收到了崇祯帝自缢的消息。

此时的吴三桂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于是就在山海关安营扎寨。

此时的吴三桂不知道自己是该投靠李自成还是清军,这两个阵营都是自己无法抵抗的。

李自成为了让吴三桂投降,将陈圆圆和吴三桂的亲人作为人质,威胁吴三桂。

吴三桂在假意受降的同时,向多尔衮求救,而最后派人告诉多尔衮,率领军队过山海关,多尔衮在吴三桂的帮助下,击败李自成,成功入关,进入北京。

清军入关,也就说明吴三桂投降了,这件事就是明末的一桩公案,但人们对其的定性众说纷纭。

直到在日本发现了吴三桂讨清檄文的原版,才算揭露了明末这桩公案的真相。

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之后,一直在云南地区只手遮天,成为康熙的“眼中钉”,而且这枚钉子时不时地就刺痛康熙。

于是康熙力排众议作出了撤藩的决定,这也让发动叛乱的决心更加坚定,在日本的《华夷变态》一书中,发现了当时吴三桂讨清檄文的原稿。

其内容大致是:“一时李逆倡乱……不得已歃血订盟暂借夷兵”“割地以谢夷人,不意狡虏遂再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踞燕都”“方知拒虎进狼之非,莫挽抱薪救火之悟,本镇刺心呕血、追悔无及,将欲反戈北逐,扫荡腥气。”

在这篇檄文中吴三桂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而且还说出了当时清军能够入关的原因,自己作为大明王朝的遗民,理应复兴大明王朝,于是准备讨伐清军。

二、历史固然,清廷为何掩盖?

当时的清朝正是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吴三桂所道出的清朝所不齿的事实,在当时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这就相当于告诉百姓,现在的统治王朝是用了非常龌龊、卑鄙的手段入关的,这不仅会扰乱稳定的社会环境,而且还会动摇那些明朝遗臣的忠心。

当百姓和大臣都反抗的时候,那么清朝这么多年为统治所做的努力就将付诸东流。

吴三桂这一举动看似是为了证明自己多年服从清朝的统治,是为了复兴大明王朝,卧薪尝胆,自己并没有背叛大明王朝。

吴三桂的如意算盘打得非常响,他为了自己的野心,打着复兴大明王朝的旗号,动摇统治基础和民心。

他的这一举动不仅让百官和老百姓看清他的目的和为人,也让康熙看清楚了这个从来没有真正向清朝投降的吴三桂。

他的种种做法让康熙忍无可忍,人们都说“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康熙也正是如此。

于是康熙倾尽朝廷的人力、财力、物力,将吴三桂发动的叛乱平定,并且将其统治地区的管辖权收归,由朝廷委任官员和当地的官员一同治理。

顺治帝统治时期,有史书将吴三桂记载为“遗人招降吴三桂”,而在康熙统治时期,康熙则命人将其记载为“逆贼吴三桂……穷蹙来归”,足见当时清王朝对吴三桂的举动的不满,以及吴三桂所写的檄文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

古往今来,成王败寇的例子比比皆是,为了复兴自己的王朝而献出生命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我们要知道,有关于“史”的一些东西,都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统治者的意志的。

这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是史官和统治者,或者说是记述人想让我们看到,除了一些文物上所体现出来的东西是无法为人所左右的,而我们看不到的正是他们所需要从历史上抹去的。

吴三桂的讨清这一说法,如果没有那份讨清檄文来证明的话,这就成为了明末一桩不了了之的公案。

正是那篇讨清檄文,让我们知道了满清入关的方式,也正是这篇檄文让人们对吴三桂有了相较于之前更为客观的评价,而不再是带有非常大的主观性。

三、小结

我们所看到的有关历史都是成功者书写的,也都是他们写给我们看的,虽然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我们也是可以用自己的理性思维去判断的。

对吴三桂的评价,就是人们基于最具有真实性的资料所得出的结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封禅时曾埋下一件宝物,千年过去后,被河南一农民发现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则天泰山封禅金册,登封市武则天封禅遗址,武则天封禅事件

    公元前26世纪,黄帝为了祭祀上帝而营造了一座明堂,从此开启了中国帝王祭祀建筑的先河,后来众多认为自己功绩很高,可以与黄帝并肩的帝王也纷纷开始类似的祭祀活动,这就是“封禅”的发端。而且想要封禅也是具备一定条件的,并不是说只要是个王、帝就可以封禅。在《史记》中记载,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曾经想要自己前去

  • 长期断货的必备案头书,「宋朝GDP占世界80%」的误读就出自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GDP自然是很后起的概念,这句话其实并非空穴来风,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世界经济千年史》曾经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经济规模进行过详细测算,这个“80%”的提法就来自这里。这张图中,78.9并非百分比,它表明公元1000年时候亚洲(不包括日本)GDP为789亿(国际元),占世界的67.55%,而实际

  • 朱元璋为何不杀徐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尽管这只是传说,但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徐达的为人:一生小心谨慎。徐达,字天德,1332年出生于濠州钟离永丰乡(今安徽凤阳东北)。自小家境贫寒,与朱元璋一块放过牛,两人从小就很要好。1353年(元朝顺帝至正十三年)夏,徐达追随郭子兴造反,结识朱元璋,在他手下当了一名头领。。他为人宽厚,深通兵法,历数十役

  • 武则天命令:时候不早,快替我解开龙袍,薛怀义面露难色:这2天,我清心寡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遇见年轻力壮的薛怀义,薛怀义为什么会得到武则天的欢心,薛怀义对武则天的感情

    可骂归骂,武则天手头就这一个“面首”,总不能宰了吧?薛怀义趁势告辞,哼着歌儿,一路小跑出了皇宫。武则天猜的没错,薛怀义自恃宠爱,已经看不上她这把老骨头了。走在路上,他突然看见一列出殡的队伍,为首的道士,正在叽里咕噜念着什么。薛怀义一下来了脾气,上前揪住道士,“老道,你说说,如来爷爷和老君爷爷,哪个厉

  • 朱棡逝世打乱朱元璋布局,朱允炆:三叔若活着,朱棣肯定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想当初刘邦一个地痞流氓如果没有韩信张良等人的帮助怎能击败强大的项羽,可最后想想他又是怎么对待韩信这些股肱之臣的;再有当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可最后建立王朝后却用了一招杯酒释兵权寒了众家兄弟的心。再有和尚乞丐出身的朱元璋也算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跟他打拼天下的开国将领几乎没有人得以善终。虽然

  • 明朝危难,此人提出2条奇策,一条可灭八旗,一条可增国土22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明末清初之际,内政腐败、外临强敌的明朝危在旦夕,在此危急存亡之秋,明朝大学士徐光启提出2条奇策,一条可灭八旗,一条可增国土22万。只可惜,当时统治者的庸碌使得徐光启的妙计没能完全发挥出一百分的作用,两百余年的大明王朝最终也为满清政权所取代。 师夷长技以制旗 徐光启最初是万历年间进士出身,后步入仕途,

  •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堂弟率大军造反,死前大骂你会和我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2022年玄武门规划,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有多惨烈,玄武门全集免费

    这个堂弟名叫李瑗,要算起来李瑗的身份和皇族之间挨得也算是很近,虽然他并不是李渊的儿子,但是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学员关系,李瑗的父亲李哲是隋朝柱国、备身将军,在唐建立以后,被李渊追授为庐江王,因为去世得很早,所以在唐建立以后,李瑗就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并担任了刑部侍郎等官职。但在史书上,李瑗的评价并不是很

  • 读了《宋徽宗》一书,我顿悟了:好运气有时候是一场灾难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天青色是什么样的颜色呢?传说宋徽宗有一次在梦中看到,雨过天晴后的天空,颜色很令人着迷。醒后,他给烧瓷工匠下了一道圣旨:“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这可难倒了不少工匠,最后还是汝窑的一位老窑工突发奇想,在釉料中加入玛瑙矿,终于烧制出了“雨过天晴色”。后来这种颜色被命名为“天青色”。而天青色

  • 王阳明主题雕塑,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王守仁是南京吏部尚书王华之子,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仕于孝宗、武宗、世宗三朝,自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宸濠之乱,因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另外两位是靖远伯王骥和威宁伯王越)。晚年官拜南京兵

  • 看到武则天的复原图后,才明白为何李世民不爱,而李治却深爱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是李世民老婆还是李治老婆,大唐皇帝李世民李治登基,李世民和李治谁对武则天最好

    在遥远的大唐盛世,有这样一位女子,她自打出生以来,就被人称作“不凡之童”,襁褓中的她,就曾被算命先生误认为是一个能够闯荡江湖的男孩子。渐渐长大以后,她又生的落落大方,内外兼修,无论是颜值还是气质,都俨然一副出众模样。不过,最鲜明的特点,还是要属她的性格了——爽朗霸气、爱憎分明。没错,这个人,就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