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的污点,抵御外敌时,调转枪头夺位称帝

赵匡胤的污点,抵御外敌时,调转枪头夺位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078 更新时间:2024/3/18 13:46:23

在中国历史的帝王谱上,赵匡胤的确是非常特殊的一个,而且身上也有着很多的亮点,在他继位之后所做的事情一直是致力于全国的统一,恢复原本破旧的山河。在赵匡胤期间一共是消灭了荆南、武平、后蜀、南汉以及南唐等等地区,实现了大部分的一统。同时赵匡胤也是唐到宋期间遗留问题的解决者,针对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宋太祖赵匡胤

特别是北宋开始时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宋太祖赵匡胤重视农业生产,并且大力发展经济,促进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这也让大宋如同是横空出世,并且缔造了建隆之治的传奇。另外在文化方面赵匡胤尤其重视,一直奉行的基本国策就是右文抑武,也就是改变了原本的武夫专权的局面。

宋太祖赵匡胤

当然赵匡胤的成就很多,但是一样身为皇帝的赵匡胤,同时作为后周臣子的赵匡胤一样是有着难以抹去的污点,这个污点自然是来自于赵匡胤的上位过程。按照史书的说法和赵匡胤自己的说法,能够成为皇帝实际上是找赵匡胤被逼无奈,正所谓是黄袍加身的故事。但是这件事真的如此顺利,并且一切都是赵匡胤难以拒绝的吗?我想这本身就是不符合事实规律的,至少赵匡胤的黄袍加身不会是突发事件,而是赵匡胤想要成为皇帝的一个终结符号。也就是赵匡胤早有准备,只不过用黄袍加身这一事件来作为结尾,掩盖自己想成为皇帝的野心。

比如在周世宗柴荣去世的时候,赵匡胤的班底就已经开始了行动,比如禁军作为当时最重要的军事力量,所有的高级将领都被调换成为了赵匡胤的人。比如殿前副都点检一职原本都是空缺职位,但是很快就被换成了赵匡胤的好兄弟慕容延钊,在比如殿前都侯被换成了赵匡胤的布衣至交王审琦。可见在禁军的调动之中也能够发现,赵匡胤实际上已经是掌握了后周的兵权。

周世宗柴荣

当然这么明显的举动自然是会引起忠于后周的臣子所不满的,但是当时后周的继承者周恭帝只有七岁,所以能对赵匡胤采取的措施唯独只有调任,于是周恭帝将赵匡胤改为归德军节度使。然而也是因为周恭帝没能够彻底地根绝赵匡胤触及皇位的通道,所以算是犯下了一个知名的错误。而更大的错误就在于之后的一场灾难,在显德七年时期,辽国和北汉军队一起攻打后周,此时后周面临外敌的侵入,应该派遣谁来阻敌呢?

宋太祖赵匡胤

最后在周恭帝的决定之下,赵匡胤奉命出发抵御外敌。这时候奇怪的事情就出现了,原来仅仅是过去了一天,第二天的时候赵匡胤就调兵遣将出发边境。然而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个问题,战争从来都不是开玩笑,而且是面对两个国家的联军,按照正常的派遣军队方式,光是筹措粮草和研究地形,花费的时间也不会只有一天,但是赵匡胤却是在一天的时间中将这些准备完毕,那么是因为赵匡胤的手段足够高超,是一个顶级军事天才吗?

自然不是,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赵匡胤此次出兵的目的恐怕不是为了去抵御外敌,而是另有所图。这个图谋自然就是赵匡胤要发动兵变,将小皇帝周恭帝给赶下皇位。事实上这件事也发生了,从确定赵匡胤成为此次出征的主将时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时候很多人也会说周恭帝不过年仅七岁,做出这种决定或许是源自于对赵匡胤的依赖,再加上心智的不成熟,所以才有了这么一个结果。

宋太祖赵匡胤

然而忠于后周的臣子还是有的,其中两位辅政大臣范质王溥也一样是犯下了低级错误。首先还是早已经知道赵匡胤野心十足,并且提议了让周恭帝调任赵匡胤,但是却在出兵的时候又同意了周恭帝让赵匡胤作为主将。其次在赵匡胤第二天就仓促出兵,如此不寻常的时候,两人也是麻木,对这件事一直是后知后觉。也就是说在这两件事的处理上只要是有一丝丝的谨慎,或许后周就不会灭亡。从这里也是能够看出,周世宗所托非人。

宋太祖赵匡胤

自然赵匡胤在夺取江山之后,自己也是亲口承认,周世宗对自己恩重如山。要不是因为周世宗将禁军交给赵匡胤,并且毫无猜忌,又怎么会有赵匡胤的现在。当然这也就成为了赵匡胤的污点,在国难之时赵匡胤没有选择去面对外敌,解决矛盾,而是反过头来欺负周皇室的孤儿寡母,赵匡胤的报答方式实在特别。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宋的建立是如何实现的?赵匡胤都做了什么?遇到了哪些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一直是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宋朝始于唐末之后的五代,混乱时期一直都存在,但能在乱世之后再一次一统,实在是不可抹去的功绩。然而除了北宋之外,短暂的百年之后宋朝就变成了被打压的局势,但很少人却知道宋朝的成立和时间脉络,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宋朝的病态发展,宋朝又和其他朝代有什么区别呢?相

  • 唐朝最无耻的宰相:为了升官,迎娶六旬老妇,还亲手杀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宰相张九龄简历,唐朝宰相许敬宗资料,葬在伊川的唐朝宰相

    一、依附皇后此人名叫窦怀贞,是扶风平陵人,其家族在隋唐之际非常显赫,窦怀贞的高祖父名叫窦毅,唐高祖李渊的妻子就是窦毅的女儿。唐高宗统治时期,窦怀贞的父亲窦德玄官至检校左相。别看窦怀贞出身豪门,但他早年“折节自修,衣服俭素”,所以颇有声誉。由于家庭的原因,窦怀贞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直接靠着门荫入仕。在担

  • 读古 | “牵羊礼”到底是什么?靖康之耻时,朱皇后行“牵羊礼”后为何投缳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就一定要逼自己做这件事 每天小读十分钟 改变自己从阅读开始

  • 演义,全是演义!真实的包拯审过什么案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铁面无私包青天,那就是不畏权贵、为民请命的代言人,但实际上,那些著名的“铡美案”“狸猫换太子”都是民间传说,真实的包拯是没有审过这些案子的。不过,案子虽然是编的,但包拯的为人是真。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包拯到底做了什么才让后世如此推崇?影视剧中的“包青天”。来源/电视剧《包青天》截图欧阳修与包拯的

  • 隋唐演义:是褚人获玩穿越,还是李世民穿越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唐演义李世民登上皇位,穿越隋唐辅佐李世民的小说,隋唐演义中李世民的六大战神

    自古以来,要想成大事者,必定要先经历一番磨难的,李世民也是如此,于是,在书中便出现了李世民,被李密囚禁的故事。不过,在这次的囚禁当中,李世民也是有惊无险,虽然被李密捉住并囚禁,但是,在这次囚禁当中,李世民不仅结识了日后帮助自己创立大业的英雄们,还结识了自己的一段美好姻缘。不过,从李密处逃脱之后,李世

  • 『金石碑拓』北宋《郭文庆妻刘氏墓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故彭城刘氏墓志铭并序:夫人郭文庆妻姓刘氏,河清高赀者信之息女,而今汧源尉滋之姊也。夫人孝滋婉淑,而能奉夫以礼夫殁,十馀岁不喜谈笑,真有古节妇之风。又能力教诸子,各随品器,非隶以儒业,则诲之孝谨。壶彝严整,乡里称之。年四十九,嘉祐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以寝疾卒。卜嘉祐八年十月三十日得吉,穿其夫之茔而袝焉

  • 日本发现原版吴三桂讨清檄文,披露明朝公案真相,清朝极力掩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这首诗正是诗人通过描写陈圆圆和吴三桂的爱情故事,进而对吴三桂叛变行为的谴责和批判。历史上的吴三桂背叛了大明王朝,而日本的资料却记载的却是吴三桂讨伐清朝,并且清朝也在极力掩盖历史真相。这些资料是什么?清朝为何要极力掩盖历史真相呢? 一、在日资料,讨清檄文 吴三桂,这个名字大家不仅不陌生,而且对其有着非

  • 武则天封禅时曾埋下一件宝物,千年过去后,被河南一农民发现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则天泰山封禅金册,登封市武则天封禅遗址,武则天封禅事件

    公元前26世纪,黄帝为了祭祀上帝而营造了一座明堂,从此开启了中国帝王祭祀建筑的先河,后来众多认为自己功绩很高,可以与黄帝并肩的帝王也纷纷开始类似的祭祀活动,这就是“封禅”的发端。而且想要封禅也是具备一定条件的,并不是说只要是个王、帝就可以封禅。在《史记》中记载,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曾经想要自己前去

  • 长期断货的必备案头书,「宋朝GDP占世界80%」的误读就出自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GDP自然是很后起的概念,这句话其实并非空穴来风,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世界经济千年史》曾经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经济规模进行过详细测算,这个“80%”的提法就来自这里。这张图中,78.9并非百分比,它表明公元1000年时候亚洲(不包括日本)GDP为789亿(国际元),占世界的67.55%,而实际

  • 朱元璋为何不杀徐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尽管这只是传说,但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徐达的为人:一生小心谨慎。徐达,字天德,1332年出生于濠州钟离永丰乡(今安徽凤阳东北)。自小家境贫寒,与朱元璋一块放过牛,两人从小就很要好。1353年(元朝顺帝至正十三年)夏,徐达追随郭子兴造反,结识朱元璋,在他手下当了一名头领。。他为人宽厚,深通兵法,历数十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