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时南京何价值?这要从千古一帝赵匡胤说起,培育忠心而已

明朝时南京何价值?这要从千古一帝赵匡胤说起,培育忠心而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858 更新时间:2024/3/24 1:35:51

赵匡胤为什么是千古一帝,北宋的问题怨不着赵匡胤

我一直在提一个观点“明朝北宋化”问题。在“千古一帝除秦始皇外谁有资格戴?宋太祖可以,朱洪武不行”一文中,有许多人从疆域角度、对外(这个对外是中国政权内的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含义说,与晚明、晚清时期的对外族入侵是本质的不同)反抗角度反对“赵匡胤是千古一帝”。

问题不是你承不承认!

赵匡胤创立的“文臣治国”,解决了“武将治国”带来的“统治阶层内乱”问题。自宋朝基本上没有发生或“武将乱国”的情况,武将杀皇帝的情况几乎灭绝了。到了明朝甭说武将,就是文臣、宦官、后宫专权情况都没有了。

为什么?就是“文臣治国”。放眼世界,“文臣治国”乃是主旋律。为什么?统治阶层特别是皇帝当然喜欢掌控权力。

其实,“文臣治国”时代在封建社会最完善的是清朝。宋朝作为开端,因为经验不足、外部威胁较大、经济发展较好、皇帝爱好太多。宋朝的“文臣治国”问题非常大,但这个问题还真赖不着赵匡胤。是宋真宗把“文臣治国”玩坏了,宋仁宗时期把“文臣治国的负面问题”固定化。

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在“文臣治国”方面并没有“重文轻武”,因为不可能,两位皇帝时期需要武将统一中原政权、收复失地,武将的地位并不比文臣低。赵匡胤、赵光义时期的文武地位关系,其实和唐朝很类似。“杯酒释兵权”只是一种保卫皇权的措施,和过去的杀功臣是一个性质。

那么,为什么“文臣治国”最后变坏了。主要问题是“澶渊之盟”后,因为武将的作用大幅度降低,“重文轻武”政策才逐渐出现,最终成为“重文辱武”。

明朝北宋化很明显,但吸取了教训

正因为有宋朝的教训,明朝宣宗后的思想大内撤(郑和下西洋停止,朱元璋禁止民间海外贸易政策再次被重视)、领土大内撤(撤出除辽东以外的东北以及东南亚半岛)本身就是北宋化体现。这是一种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儒家思想的彻底回归。

明朝对外政策上也是实行“防守”政策,例如弘治皇帝开始的“九边种树”政策,就是北宋的“宋辽边境种树”的翻板。到了嘉靖时期,明长城、守城士兵、大树、佛郎机铳炮成为“防御体系”的四个支柱。

那么,明朝的“南北两京制度”也是这种“北宋化”的表现之一。

北宋的统治就是利用金钱、地位收买文人报效朝廷,明朝的“北宋化”因为有北宋的教训显得更为理智。南京的设置在给官员养老、锻炼行政能力外,将其作为监控南方社会稳定、震慑藩王的作用也很明显。

宣宗时期虽然思想大内撤,他也实质上否定了其父仁宗迁都回南京的政策。但明宣宗时期南京的地位并没有降低反而提高。原因主要就是针对汉王、赵王。除此以外,还有更多的南方藩王也不得不防。由此,郑和作为南京留守率领着两万多精锐部队坐镇就是一种威慑。

明宣宗之后,藩王造反的可能越来越低,南京的军事地位有所下降。南京的军事力量功勋家族化越来越明显。南京的部分军事力量一直为魏国公徐达的后人所把持,只是到了最后一任魏国公徐文爵才没有继承军事权柄。

南京失去京师地位后,它的军事力量一直没有放松,其留在南京的所谓六部其实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当时的南京,虽然失去统治中心地位,但许多勋贵及其后人都留在南京。这些人的正面作用也没有,主要就是促进“畸形消费”发展——以青楼为代表的娱乐业、色情小说为代表的文化业发展非常繁荣。

南京作为一大批功臣之后、官员养老之地,明朝其实也是一种物质反馈换取对皇朝的忠心而已。这和北宋的操作手段完全一致。

宋太祖天下是靠捡漏?如果是,秦汉唐明清哪个不是得便宜

宋徽宗、嘉靖和万历,对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什么借鉴意义

苏联历史中谁最关键?列宁奠定基础,斯大林则是灵魂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建成不是平庸之人,为何会被无名小卒出卖,最终让李世民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明确实是一个有勇有谋、文韬武略的君王。太子李建成比起他来,稍微逊色一些,但是翻阅典籍,发现李建成其实也并没有影视剧中演的那么不堪。作为太子,不学无术是不可能的,反倒文韬武略也甚是精通的。那么为什么身为太子,自己也不是平庸之辈,为什么会被李世民占尽先机?最后竟然死在了玄武门之变之中?其实,玄武门之

  • 李世民手下大将程咬金,真的是只会三板斧的莽汉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对程咬金的印象应该是这样的:傻憨憨、又高又壮有力气、心地善良又孝顺、只会三板斧。程咬金只会三板斧的典故尤其经典,《隋唐演义》中说,程咬金做梦梦到神仙教了他三十六路天罡斧,而程咬金醒来后只记得其中的三板斧,分别是掏耳朵、挖眼睛、剔牙齿。没临战场不管是神仙还是还是小兵,只用三板斧来回打,而且每次出招

  • 明朝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论朝廷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的邱道隆和清朝的乾隆都看出了朝廷存在的价值葡萄牙帝国在占领马六甲藩属国后,通过海盗式掠夺、走私经济等形式,在与中国明朝的交往中看到了巨额利润。从而希望通过殖民占领方式打败明政府,但经过交往他们又迅速改变了主意。葡萄牙帝国系统通过使节建立两国间的“正常经贸关系”,像印度那样逐步殖民。这些阴谋不但被

  • 明朝唯一掌吏部管兵部双尚书,在唾骂中完成军事改革重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嘉靖决定向西方学习武器发展嘉靖之所以决定仿制佛郎机,一方面是因为军方推动;另一方也是明廷发现大明军事力量过于薄弱了。两次对葡萄牙冲突之后,1523年又爆发日本浪人在中国大地横冲直撞的争贡之役。再加上之前的正德朝在1519年的朱宸濠造反。这两次战役也展现出明军的各种问题。因此,明朝无论文武还是皇权都认

  • 历史上的仁君有很多,但五代十国的后蜀末帝孟昶却始终让人意难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后蜀开国)清泰元年,公元934年。这一年,原后唐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引兵自立,在蜀中成都府建国后蜀,当上了开国皇帝。孟知祥不是什么割据一方的草莽英雄,而是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女婿,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大姐夫。中晚唐时节,中原大地上率先涌出了两位枭雄,一位河南朱温,一位河东李克用。朱温篡唐自立,建立了后梁王朝,

  • 汝窑瓷器 灿若星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金融博览·财富》汝窑瓷器,在我国辉煌绚烂的制瓷史中占有独领风骚的地位,素有“汝窑为魁”“宋瓷之冠,名瓷之首”之称。李苦禅先生就曾说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在民间,也有“纵有家财万贯, 不如汝窑一片”的说法,由此可见汝窑瓷器的珍惜程度。现在,让我们走入时光隧道,一起领略汝窑

  • 李世民为何一反常态,连杀三位重臣?你看李世民临死前,说了句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李世民是一种尴尬的存在。因为一提他,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向玄武门之变靠拢。且无论李世民后来做过啥好事,都习惯性补一刀,“那是他为玄武门之变还债呢”……灭突厥是如此,贞观之治是如此,跟魏征的君臣佳话也是如此。真所谓:玄武门之变是个筐,啥都能向里装。不过这说法有道理吗?当然有!因此就算李世民真能复生

  • 南宋灭亡有多悲壮?十几万臣民集体跳海,8岁皇帝以身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南宋灭亡有多悲壮?十几万臣民集体跳海,8岁皇帝以身殉国,皇陵被挖,头骨被做成法器,两百多万南宋遗民被迫成奴,南宋究竟是怎么灭亡的

  • 金朝灭亡北宋后为什么没有立刻对中原地区实行直接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金朝在“靖康之耻”后并没有对中原地区实行直接统治,而是先后扶持了张邦昌(伪楚)、刘豫(伪齐)两个傀儡政权来间接统治中原地区,直到“绍兴和议”后才正式直接统治中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金朝虽然从金太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时就逐渐汉化,但“靖康之耻”时的汉化程度还比较低。与后来的清朝不同,金朝当时并没

  • 湖北出土一座古墓,墓中豪华程度堪比定陵,墓主是朱元璋的重孙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湖北省意外发现一座明代古墓, 古墓中竟然出土了5100多件文物,豪华程度堪比明代皇陵定陵,墓中的文物很有可能和郑和有关!这究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