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将安禄山
张九龄是文官,是唐玄宗的宰相。他在任职期间非常反对唐玄宗给予边将大权。为这一件事,张九龄向唐玄宗上书了好几回,但唐玄宗只看到了边将可以稳定边疆,便不顾其他,一个劲给边将大权。
开元24年,安禄山犯了军事错误,他的上司将他扭送到长安听候处置。宰相张九龄非常讨厌边将,对安禄山的处理意见当然是斩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唐玄宗站出来为安禄山说好话,让他戴罪立功。
在唐玄宗的力保下,安禄山没有被杀死,又重新回到边疆戴罪立功,功劳越来越大,恩宠越来越盛,后来的“安史之乱”让唐玄宗悔不当初,可惜已经太迟了。
宰相李林甫
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的十条政治主张帮助唐玄宗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调。
姚崇虽是一代贤相,但却教子无方。其子姚彝、姚异广交宾客,招权纳贿,被唐玄宗定为死罪,姚崇极力营救,唐玄宗对此非常不悦,姚崇为此忧惧不安,数次请辞相位。不久,姚崇被罢宰相之职,由李林甫接任。李林甫在位任职长达十九年,唐玄宗一味贪图享乐,把朝廷事务都交给李林甫去处理。李林甫大权独握,闭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长期控制河北,为日后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会拍马的杨国忠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堂哥,此人不但是酒鬼,而且是赌徒。胸无点墨,行为不端,能言善辩,举动轻躁,善于拍马。他通过“内线”杨贵妃,清楚地掌握了唐玄宗的心理变化和他的嗜欲与好恶,投其所好,故很快得到玄宗的宠信。
杨国忠大权在手,便打乱了选拔、任用官吏的那套制度、程序,很多不合格的人都被选上。朝中大臣对杨国忠的德性、行为看得清清楚楚,没有人看得起他。唐玄宗听到朝臣们对杨国忠的议论后,他充耳不闻,仍用杨国忠。后来,杨国忠在马嵬驿被士兵杀死。
唐玄宗开创了“开元天宝”年间的盛世繁华,但在位后期用错了宰相、将领,最终他只有喝下自己酿的这杯苦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