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赵光义,谁是宋军变弱的核心推手?

赵匡胤赵光义,谁是宋军变弱的核心推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669 更新时间:2024/1/26 3:11:46

赵匡胤剥夺了藩镇的地方权力,割裂了禁军的管理体系,切断了将军和士卒的联系,又将文官放置在武将之上,终于解决了困扰中国上百年的大问题。它的成果是非凡的,宋朝政治高度稳定,经济非常繁荣,文化极其昌明。但反过来说,高效的军事体系就是需要地方上的灵活反应能力,需要作战上的一元化领导,需要将军和士兵的紧密联系,需要一种尚武好战的文化氛围。而赵匡胤的这些制度安排,几乎都是以牺牲军事效率为代价的。

那宋初的军事实力到底如何呢?其实还不算差。很多制度的弱点是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反映出来的,宋军的战斗力并没有马上受到影响,而后周留给赵匡胤的军队,本来就相当强大。

整个五代时期,中原王朝的军力都不弱。比如后唐主力军和后梁缠斗,在北边还能抵抗住辽国的进攻。后晋也曾多次击败辽国,最后虽被辽国灭亡,也不是因为战斗力不足,而是内部叛变导致。后周柴荣更是北伐辽国,收复三关,打得相当漂亮。赵匡胤的军队当然也不弱,而且他坚持“先南后北”,并没有和强敌辽国正面交手,所以军事上的弱点即便已经存在,也没有真正暴露。

《免胄图》卷(局部),北宋,李公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时期武将的装备情况

暴露出来是在宋太宗赵光义时代。他和哥哥赵匡胤不同,赵匡胤虽然在制度框架上削弱了军事系统,但他是个优秀的军人,处理具体军事问题终究有分寸。比如他虽然推行了“更戍制”,但很少更换边将,让他们长期驻守同一个地方,还享有相当的财政自由。

赵匡胤也很少对前线军事指手画脚,“所用之将专而不疑”。但是赵光义不一样,他做了一系列哥哥出于理性常识没敢做的事。赵光义频繁更换边将,设置监军,对武将的猜忌比哥哥更严重。而且他还有一个幻觉,就是认为自己是杰出的军事家,兼通文武,手下的将领都不如他。

赵光义非要御驾亲征,收复幽燕,结果在高粱河战役中惨败,身中三箭,乘驴车而逃。吃了这一次亏,赵光义的肉身就不再御驾亲征了,但在精神上还要御驾亲征。

以后宋军作战时,赵光义经常不设最高指挥官,将军们互不隶属。那么谁是最高指挥官呢?当然是在大后方的军事家赵光义。他会谆谆教导将领们交战后如何设埋伏,如何搞夹击,还经常赐“阵图”,要求将军们按照阵图排兵布阵。宋朝以步兵为主,面对骑兵摆成稳定的阵列,这个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但哪有出发前就决定阵型的道理?只有《三国演义》那种小说,才会让诸葛亮给出征的大将弄个妙计锦囊,现实战争怎么能这么搞?赵光义的部署经常执行不通。

在满城之战中,将军们逼急了,决定不按皇上的阵图作战,监军李继隆激动地说:“违诏之罪,继隆独当之!”结果打赢了。赵光义后来也赏赐了这些将领,但估计心里头还是不够欢喜的。

《大驾卤簿图书》(局部),画面右侧为导驾仪仗队,左侧为十二面龙旗

《大驾卤簿图书》(局部),着具装的北宋重骑兵

赵光义最得意的一张阵图是他御制的“平戎万全阵”,又大又对称,画在图上非常好看,但不知道是不是将军们没领会阵图的精髓,反正戎最后也没平掉。宋太宗刚上台的时候,一心要收复燕云,到了晚年,燕云之地注定收不回来了,面对辽国也被迫采取守势。都这时候了,赵光义还在吹:“朕每出攻伐,意颇精密,将兵之人丁宁喻之,不听者多至败事。”顺便说一句,这种遥控指挥的办法,包括御赐阵图,在宋太宗死后还延续了好几代,给辽国和西夏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种儿戏般的作战方式,其实反映了一种深刻的心理变化。宋朝的皇帝和大臣倾向于把战争看成一种程序化的,甚至书面化的东西,他们用沙盘代替沙场,用后方的规划代替现场的判断,骨子里是否认将领们的自主能动性,贬低军事的技术复杂性,拒绝武将们的不可替代性。这种心理最终在几十年后产生了文官带兵的风气。

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制定的制度规划,决定了宋朝未来的军队状况,它注定是一个条块分割、体系复杂、指挥紊乱、不被信任的武装力量。它忠诚、稳定、老实,但是战斗力偏弱。

但是,我们无法全盘否定这套体制。我们可以拿宋朝和唐朝做个对比,唐朝军事机器强大而灵活,给了边镇很大的主动性,但却尾大不掉,导致了安史之乱,此后再也没能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宋朝军事机器效率低下,高度僵化,最终酿成了靖康之变的惨祸,但是它的军队从未变成私人武装,从未失去对中央政府的忠诚,南宋就是靠着这种忠诚在一片废墟上建立了起来。

赵匡胤对军事机器的弱化,背后是他深深的恐惧,而这种恐惧绝不是没有道理,只是他用挖掘另一个陷阱的方式来躲避原来的陷阱。我们会批评这种行为不明智,但这无非是我们的后见之明。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水浒传》林冲火并王伦时,王伦的手下为何没有一个站出来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事实上确实是的,王伦是水泊梁山之主,占据八百里水泊作为根据地,手下面小罗罗也有大好几千,与众兄弟好吃好喝,潇洒快活,打家劫舍,是一个有文化的强盗头子。王伦是梁山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自己一个手握大权,董事会成员有杜迁和宋万,人事经理是朱贵;梁山公司初期只有四人的核心团队。林冲属于后来者,经人介绍加入

  • 历史上,唐朝高力士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和李白、杨贵妃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杨贵妃磨墨高力士脱靴简短故事,李白让高力士脱靴诗句,杨贵妃秘史李白高力士

    那么,历史真相如何,历史上的高力士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虽然是宦官,但是高力士却是少见的在历史上留有美名的权宦之一,明代的思想家李贽曾经评价他: “高力士真忠臣也,谁谓阉宦无人。”1、武周时期高力士原名冯元一,出自岭南冯氏,他的祖上世代为官,他的父亲冯君衡袭封潘州刺史之职。693年,有人向朝廷报告岭南有

  • 宋高宗赵构行书《白居易自咏诗》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赵构政治上昏庸无能,然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入神韵,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称:“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其书法影响和左右了南末书坛,后人多效法其书迹。赵构行书《白居易自咏诗》全貌放大了看:声明:本平台是用于 欣赏与 学术交流,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唐寅题李奴奴歌舞图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明代是青楼业昌盛的时期,唐寅等许多极富才情、仕途失意的画家纷纷饮酒狎妓,试图通过游妓来摆脱失意的郁闷和伦理的负担,获得心理的平衡与精神的松弛。他们对于自己的放浪行为并不加以掩饰 ,唐寅自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章及吴伟所创作的此图,都意在表明自己玩世不恭的人生观。明,吴伟《歌舞图》纸本墨纸,纵118

  • 成王败寇:安禄山被杀死的那一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安禄山患有眼疾,自起兵以来,视力渐渐减退,至此又双目失明,看不见任何物体。同时又患有疽病,性情变得格外暴躁,对左右侍从稍不如意,非打即骂。稍有过失,便行杀戮。他称帝后,常居深宫,诸将很少能面见他议事,都通过严庄转达。严庄虽受亲重,也时而遭安禄山鞭挞。宦官李猪儿常为安禄山穿衣解带,服侍左右,挨打最多,

  • 杨贵妃生前容貌被复原,绝代芳华,与现代一位女明星很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杨贵妃美在哪里?白居易在《长恨歌》她说:“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被选为王方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先是嫁给皇帝的儿子寿王李嫅,后来被皇帝看中,皇帝身边的高力士想了个办法,先让她出家当女道士,然后下令还俗入宫,正式册封为贵妃庐山叛变后,跟随唐玄宗李隆基投奔蜀中,经马屿站,士兵剧变,含恨身亡有人死在马嵬

  • 大明王朝十六位皇帝却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个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十三陵中的陵寝大部分是皇帝死后由下一任皇帝下旨修建,少数陵寝如永陵是在皇帝生前就开始动工。十三陵研究者胡汉生曾介绍说:“明代陵寝讲究‘法先王’,陵寝建造时不能跟先王有太多区别,连细节上都相差不大。这六座陵寝中,除了永陵规模最大,其他几座在面积上基本相近。”然而这个相近只是表面的形态,背后的故事则大

  • 铜雕人物主题雕塑——文天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它的意思是 :”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

  • 铜雕范仲淹人物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宋史范仲淹传》云:“仲淹泛通六经, 长于《易》。"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不少著名作品,包括《严先生祠堂记》及《岳阳楼记》等,后者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为千古名句。除此之外,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如《渔家傲》《苏幕遮》,苍凉豪放、感情强烈,为历代传诵。欧阳修曾称渔家傲为"穷

  • 西游记:唐太宗能够复活,除了一张大过天的关系网,还因为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太宗的简介,西游记唐太宗魂游地府,唐太宗李世民完整版

    唐太宗答应救触犯天条的泾河龙王,故意留住负责斩首的人曹魏征下棋,没想到魏征在睡梦中灵魂出窍,斩了泾河龙王。龙王认为太宗食言,欲找他讨说法,被观音制止后便去了地府告状,要和太宗三曹对案。俗话说,“阎王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唐太宗突患大病,挣扎了几天,又是派秦叔宝尉迟恭把守,又是贴鬼符,还是被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