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赖先生为师”:万历与张居正的师生情

“赖先生为师”:万历与张居正的师生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373 更新时间:2024/3/9 13:24:27

一次,在文华殿讲课结束后,张居正率讲官进呈《帝鉴图说》。之前,张居正嘱托学生马自强认真考究历代故事,选择正面案例八十一个,负面案例三十六个,每个案例后面附图一幅,做到图文并茂。书上呈给皇帝后,皇帝先读奏疏,朗诵数十个词。张居正走到御前奉上图册,左右侍从展开之后,张居正给皇帝一一讲解,皇帝回应自然,大约有一半不需要讲解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并指示:“图册留览,还宣付史馆以昭我君臣交修之义。”这是皇帝最爱读的书之一,以后置图册于座右,在每次讲授的时候经常和张居正谈起图册中的史事,张居正也借此机会多次向皇帝进言。

有一次,张居正进讲帝鉴图说,谈到汉文帝劳军周亚夫细柳营事。顺带向皇帝上奏,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而今承平日久,武备废弛,武官被文臣节制毫无展布权限,严重影响军队战斗力。今后应该多给武官一些权柄,使其不致掣肘,到了作战的时候才会号令严整,士卒用命。

彩绘插画《不喜珠饰》,出自明代张居正编著,向年幼的明神宗讲述为君之道的《帝鉴图说》

还有一次,张居正在文华殿进讲帝鉴图说宋仁宗不喜欢珠宝事。指出“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五谷养人故圣王贵之;金玉虽贵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铢两之间,为价不赀,徒费民财,不适于用,故书言不作无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良以此耳”。皇帝深表同意,表示国之所宝在于贤臣。皇帝提到秦始皇收天下兵器的事,说木棍也能伤人,收天下兵器有什么用呢?张居正指出“为治唯在布德修政以固结民心,天下之患,每有出于所防之外者,秦末只因几个戍卒倡乱,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于是豪杰并起,遂以亡秦,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唯圣明留意”。

当然皇帝也有孩子气,和民间的百姓一样喜欢野史,比如他也很困惑建文帝到底逃出了生天没有?虽然民间对此研究很热闹,但这是帝国正史不记载且官方不予传播的事,张居正并不能确切地说清这件事,只是将知道的向皇帝做了汇报。在退出文华殿后,张居正呈圣祖皇陵碑及御制文集进览,让皇帝看到国家创业艰难。皇帝在看后多次流涕,深感要学习祖辈。

正因为这样孜孜不倦的教导,皇帝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甚至要培养全局学习的氛围。一次文华殿讲读,他向张居正讲到,“我计划让宫中的宫女,内官都读书”。 张居正随即回复,“读书是最好的事,人能通古今,知义理,自然不越于规矩。皇上在推行这件事的过程中,要明确激励机制,热爱学习有上进心的,遇有差遣或各衙门有管事缺即拨用,以后自然人才辈出。”

作为学生的万历对张居正也很体贴,经常讲“赖先生为师”,作为老师到这一步,张居正很欣慰,他仿佛看到了盛世的曙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晋朝国姓司马,为什么还设司马官职?中国古代的名讳礼法及避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名讳”的规则,一般情况下是遇到君主、长官、长辈,或者圣贤时,不能直呼其名,甚至书写的时候也要避开。古人为了避讳,发明了各种方法,比如“读白”,就是故意读成白字(近音字),书写的时候要按规定采取“空字”、“缺笔”或“改字”的办法,也叫“写白”。因此在中国古代时,有文化修养的人,在接人待物时,是要先查

  • 元朝时,蒙古贵族曾拥有百万奴隶,明朝建立,朱元璋将其全部解放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元朝,奴婢被称为驱口,原意为“被俘获驱使之人”。蒙古人歼灭金朝后,贵族、将校所得驱口,约当原金统治区残存人口的一半,这是个可怕的数字。即使元朝建立后,驱口仍大量存在,蒙古、色目的贵族们争相驱赶平民为奴,他们手中拥有奴隶动辄数千,甚至还有过万的。其中,忽必烈的宠臣阿合马就拥有7000多名驱口。而汉人

  • 程咬金帮助李世民稳固住唐朝江山近百年,他都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程咬金真实历史上并不是这样,他没有贩卖过私盐,他出身显赫,家里是当官的。隋朝末期,各地纷纷起义反抗隋朝统治,程咬金来到了瓦岗寨。之后瓦岗寨被平定,本来程咬金是在王世充手下,但王世充的为人让很多人都看不下去,程咬金向来就是很直爽,他跟秦琼等人归降了李世民。程咬金跟秦琼两个人基本上都是一同出战的,程咬金

  • 女真字的疑云:被金朝极力提倡,却难逃沦为“死文字”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辽、金往往并称。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原是契丹属部,后来才取而代之。由于辽朝的文化制度和国家制度都比较完善,所以金人在文字方面也明显受到了契丹人的影响。1119年,完颜希尹奉金太祖阿骨打之命创造了一种女真文字,其具体做法是“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真字”。也就是跟契丹大字一样,

  • “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李元昊对宋朝的真实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西辽又并非个例。中原文化无可置疑的向心力,在整个东亚形成了“譬如北辰,居其中而众星拱之”的局面。周边政权往往在脱离中原王朝统治之初,就会效法中原王朝做法,创立自己的“年号”,以宣示自身政权的正统性。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政权就是这样。1034年,自觉羽翼丰满的李元昊已经在做建国称帝的准

  • 唐太宗杀掉亲哥亲弟后,又做了这样一件事,直接暴露自己的本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唐太宗,大家都是知道的,在历史上很多人都说唐太宗非常的仁慈和英明,不过还是有很多人都觉得他是在不配那么高的评价!因为李世民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不仅做了这样的事,还做了让人不齿的事情!因为争夺皇位杀害自己的兄弟,这一点还是可以理解的!在李世民没夺权之后,就把自己兄弟的儿子也都处决了,并没有

  • 建文帝失踪之谜真相大白:归因于明朝士人最后的坚持,散尽千金,于困苦中前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吾学编》序:“不肖孤郑履淳泣血稽颡谨识。”郑履淳,即郑晓之子,明嘉靖四十一年进士,除刑部主事,迁尚宝丞。隆庆三年言事忤旨,受杖系狱,斥为民。神宗立,起光禄少卿。《吾学编》这本书即由郑晓之子在明朝末年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刊印成书的,后来该书在清朝成为禁书。该书是郑晓一生的心血。郑晓(1499-1

  • 《琅琊榜》与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有什么样的差别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1、真实的皇帝——梁武帝萧衍在琅琊榜中,皇帝萧选是个固执多疑,只重皇权的人,他的原型就是大名鼎鼎的梁武帝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历史上萧衍自幼就展现出聪慧与才华。长大后更是文武兼备,不仅仅十分有文采,而且胆略见识很高,在南齐混乱的政局中,萧衍前期一直坐山观虎斗,几年之

  • 俄国探险家发掘的古卷,竟成“打开西夏学研究大门的钥匙”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西夏文字的谜团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初期。1908年,受沙俄皇家地理学会委派,探险家科兹洛夫进入内蒙古额济纳旗哈拉浩特,即西夏黑水故城。他在1909年的第二次发掘中,在城外古塔中发现大量文献和文物,仅文献就有数千卷,其中绝大部分是西夏文文献。“探险家们”将我国这批珍贵遗物席卷而走,至今仍藏于俄罗斯圣

  • 为什么宋江杀了扈三娘一家,扈三娘还要做宋江的干妹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在阵前却被好色的王英看中,被俘后连夜送到梁山,交给了宋太公,却被宋太公认为义女,成了宋江的干妹妹。然后宋江顺水推舟,把扈三娘许配给了王英,扈三娘自然要听宋江的,王英也就成了宋江的干妹夫,同时王英还要对宋江感恩戴德,此后死心塌地为宋江效力。宋江这一招收了一个心腹,还让扈三娘对他感恩戴德,可谓一箭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