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提取到三个有效词:东莞、袁崇焕、还有这句“掉哪妈,顶硬上”。
所以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分析一下,三者之间的联系。
袁崇焕和东莞
袁崇焕(1584-1630),他的雕像至今仍屹立在我家乡的火车站前,关于他的故事,我也是从小就有所耳闻。
可以说,袁崇焕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民族英雄,万历年间中了进士,后来又自荐到边关镇守。
在与清兵抗争的过程中,先后取得了宁远、宁锦战争的胜利。
然而,明末时期,宦官当道,袁崇焕刚正不阿的性格并不讨大太监魏忠贤的欢心,于是他只好辞官回乡。
后来朱由检继位后,袁崇焕再次出山,得到了重用。在抗清扶明的道路上袁崇焕一度成为努尔哈赤的劲敌。
说起这二位,必须说一说这宁远之战了,努尔哈赤在攻打辽东时,屡战屡胜。先后攻下了开原、铁岭、沈阳……几乎大半个辽东地区。
然而,在乘胜追击的努尔哈赤沉浸于自己的无敌神力之时,却万万没想到,在宁远城吃了败战。
宁远大战中,守城将军袁崇焕手下只有两万多名士兵,而清军有十三万余人。如此悬殊的人力差距,袁崇焕胜在了兵器。
据记载,袁崇焕当时虽然没有足够的士兵,但是在城墙上守城,位置占了一定优势,最重要的是,手里有十一门红衣大炮。
要知道,大炮作为热兵器,是很稀少的。而且,力量上以一敌百毫不夸张,努尔哈赤作为游牧民族打出来的王,兵器上主要以冷兵器为主,最终战败。
也有传言,努尔哈赤在宁远一战后,羞愧难当,不久后郁郁而终。不过,记叙历史向来“为尊者讳”,天可汗具体怎么死的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被袁崇焕的大炮打死的,也有人说是病死的。相传,努尔哈赤的葬礼上,袁崇焕还曾派喇嘛前去吊唁。当然吊唁为嘘,勘测虚实为真。
以上便是袁崇焕比较有名的事迹,不过基本都是发生在辽东地区,而东莞不是他的主要战场。
东莞,其实是袁大将军的故里,这也是目前占据上风的说法。也有人因为袁崇焕父亲在广西的墓碑碑文推测袁崇焕祖籍是广西。
毕竟,谁都希望自己家乡出个英雄,所以,祖籍之争热度不减也是必然。
英雄枉死
前面说到,袁崇焕被迫回乡后,又因朱由检复出。殊不知,朱由检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刚愎自用,猜忌多疑。
辽东地区因为有了袁崇焕守城,清兵入关多了一个很大的障碍,武力解决已经赔了一个天可汗。所以忽必烈想到了离间计。
于是,皇太极收买宦官,在崇祯帝面前说:听闻那金国将士传言,皇太极与袁崇焕早就立下了城下联盟里应外合。
也不知怎么回事,崇祯帝就信了邪。当然,也有人分析说,离间计只是处死袁崇焕的原由之一。
后来,袁崇焕入狱八月,期间忠臣百姓富商多次进谏,甚至有人提出以命换命,替袁将军去死的提议。不过,崇祯帝都没理睬。
最终,袁崇焕被处以凌迟之刑,皇帝下令剜1200刀。于是他背负着投敌叛国的罪名,在百姓的骂声中悲惨死去。
不仅如此,相传,袁崇焕死后,百姓还食其肉,碎其骨,怎一个惨字了得!相关记载,明末张岱的《石匮书后集》中可见,感兴趣的可以查阅一二。
一辈子忠贞爱国,却莫须有的惨死,直到100多年后,乾隆帝才为他平冤昭雪。不管什么原因,英雄最后得到证明还是值得欣慰。
掉哪妈,顶硬上!
最后,说一下这句俗语,这六个字来自粤语,是广东白话,大致意思就是:他娘的,死撑着。
这句话,其实来源于后人整理的袁崇焕的民间传说,今天被雕刻在东莞石碣袁崇焕纪念园的袁崇焕雕像基座铭牌。
有人说,这是袁崇焕打仗时鼓舞士气,咒骂昏君的口头禅。
不过,这也终究只是传说,袁崇焕忠于皇帝,忠于国家,究竟是否说出大逆不道的这般粗鄙之语,有待考究。
这句脏话,也的确给了我们的英雄更多贴近生活的描写,其背后用意来由,也无从查证,权当听个趣闻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