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背叛同伴的人,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己也一起毁灭了。—— 伊索”
自古以来不管是哪个年代都不缺卖主求荣的叛国之人,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民族荣誉感和使命感的,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人们对利益的欲望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有时甚至会忘记自己的初心,走上不归路。那些卖主求荣之人的下场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明朝时有一位著名的开国皇帝,他之所以出名的一大原因便是其出身平民,所以他对自己的王朝十分看重,那些卖主求荣之人自然会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今天就让我们根据史实来看看朱元璋的“明朝那些事儿”。
朱元璋最厌恶的姓
朱元璋这个人大家都是了解的,他是历史上有名的草根皇帝,因为知道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所以作为草根皇帝的朱元璋对于工作可谓是勤勤恳恳,妥妥的劳模。而这位“白手起家”的皇帝对于卖国求荣的人也是嫉恶如仇,甚至对其后代都不会宽恕。
历史上的朱元璋虽然有勇有谋、性格坚毅、处世节俭,但也敏感多疑,缺少一定的包容心。有这样的一个姓氏,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蒲姓之人,其男丁世代为奴、其女眷世代为娼。这个姓氏就是蒲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朱元璋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这还得追溯到南宋末期,南宋时期和清朝的“闭关锁国”不同,对于外来文化是十分包容的,当时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有,而当时来到中国的阿拉伯人也是其中的一支,他们为了方便融入当时的文化,便给自己改名为蒲。
而让朱元璋如此讨厌蒲姓的源头也是阿拉伯人的后代蒲寿庚所引起的。蒲寿庚在南宋时期也算得上是一号人物的,被当时的朝廷封为“承节郎”。蒲寿庚其实是一位商人,自古以来商人多奸诈,所谓的无商不奸就是这个意思。
第一次叛国
阿拉伯人来中国干嘛的?那如今的外国人来中国是干嘛的?旅游的吗?显然不是。毕竟是属于另外的一个国家,不可能对另一个国家绝对的忠诚,而对于一名商人来讲,利益才是第一位的。不得不说蒲寿庚的从商之路可谓是非常的成功的。
一开始他也是一个小商人,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尤其是后来“政商结合”这条路走的是十分的顺畅。因为当时他居住在如今的泉州一带,所以是当时有名的大海商,由于紧挨着海边他还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大规模船队。可谓是政商结合的标杆。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标杆,合作时有多么的君臣和睦,倒戈时就有多么的不留余地。南宋末期元军压境,手持长矛指定是敌不过千万的铁骑,马背上的民族是彪悍的,所以面对一个六岁的皇帝,南宋的气数已尽,而此时的蒲寿庚也开始为自己想好了退路。
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需要理由的,也就是所谓的导火索。一开始的时候蒲寿庚还是挺犹豫的,但是当时元军攻进了临安,六岁的皇帝不得不向南逃窜积蓄力量,但是退到泉州的时候蒲寿庚却在开城门上犹豫了。
按理说政商结合是联盟的关系,此时国家在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是不容犹豫的,但是蒲寿庚看到落逃的军队开始担心起了自己身后的家产,要么说商人较为重利?不开城门怎么办?只能是动手了。当时带头的将领张世杰带领军队抢走了蒲寿庚数百条商船。
这无异于激怒了当时的蒲寿庚,如果是一开始还在犹豫,那么此时他毫不犹豫地倒戈于元朝。不仅仅是倒戈,他利用自己的势力帮助元朝的军队,将自己剩余的船只和兵力全部交付元军攻打南宋的残余势力。由此元军大喜,对蒲寿庚尤其的重视。
不仅如此,后期更是坚守泉州,视南宋军队为敌军,最后彻底地击败了南宋的残余势力,而蒲寿庚也因此受到了元朝朝廷的重视。
第二次叛国
也是因为这样的“丰功伟绩”蒲寿庚的家族在当时可谓是十分的猖獗,也是十分的受朝廷的“宠爱”,不得不讲的是蒲寿庚在商业上的造诣,一时间名声鹊起。也是因此当时泉州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港,名扬海外。
但好景不长,这个朝代百年的时间不到就迎来了覆灭。当时起义军崛起,元朝受到了威胁,多次交战元气大损。而蒲家这边也开始“抱团取暖”,一时间形成了三方势力。蒲家这边开始摇摆不定,如同三国时期的吕布一般。
此时蒲家这边的主心骨是蒲寿庚的孙女婿,也想效仿蒲寿庚的作法,但是这次却是遇上了劲敌,之前只是抢走了几百条商船,而这次却是招致来了灭顶之灾。元朝将领陈友定刚刚在福建击退朱元璋的部队,便派遣自己的儿子陈宗海围攻泉州。
商人怎么可能打得过训练有素的军队,泉州沦陷,陈宗海歼灭了当时所有的蒲氏家族,甚至包括大街上卷发高鼻梁的人都不放过,可见其多么地憎恶这个家族。而蒲氏家族一时间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而两次叛国后,因为其种种作为,更是让后辈所不耻,也让朱元璋对这个姓氏有了歧视。
朱元璋的不留情面
战乱终于随着明朝的建立平息了下来。百姓们也安居乐业。而逃走的蒲氏后人也希望可以再次来到这片土地上生活。但是有了蒲寿庚的前车之鉴,我中华大地岂容外族人士放肆,当年要不是蒲寿庚的带领,南宋哪里会那么容易的就灭亡?
于是朱元璋下令:“独蒲氏余孽悉配戎伍,禁锢,世世无得登仕籍,监其祸也。”而这盛极一时的贵族就此沦落为贱籍,不仅不得入朝为官,甚至终身只能是为奴为娼。可见朱元璋对蒲寿庚的憎恶有多深。以至于蒲氏后人隐姓埋名。
总结
对他国人的包容,并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蒲寿庚本就是阿拉伯人,这片土地对于他们来讲只有利益可言,没有民族大义。但是作为外人就要守好外人的本分,享受谁的俸禄就应该替谁办事。而蒲氏人有这有的结果也算是咎由自取。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