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下令:蒲姓之人,男丁为奴女眷为娼!为何会有如此歧视?

朱元璋下令:蒲姓之人,男丁为奴女眷为娼!为何会有如此歧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094 更新时间:2024/1/21 0:13:51

“那些背叛同伴的人,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己也一起毁灭了。—— 伊索”

自古以来不管是哪个年代都不缺卖主求荣的叛国之人,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民族荣誉感和使命感的,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人们对利益的欲望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有时甚至会忘记自己的初心,走上不归路。那些卖主求荣之人的下场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明朝时有一位著名的开国皇帝,他之所以出名的一大原因便是其出身平民,所以他对自己的朝十分看重,那些卖主求荣之人自然会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今天就让我们根据史实来看看朱元璋的“明朝那些事儿”。

朱元璋最厌恶的姓

朱元璋这个人大家都是了解的,他是历史上有名的草根皇帝,因为知道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所以作为草根皇帝的朱元璋对于工作可谓是勤勤恳恳,妥妥的劳模。而这位“白手起家”的皇帝对于卖国求荣的人也是嫉恶如仇,甚至对其后代都不会宽恕。

历史上的朱元璋虽然有勇有谋、性格坚毅、处世节俭,但也敏感多疑,缺少一定的包容心。有这样的一个姓氏,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蒲姓之人,其男丁世代为奴、其女眷世代为娼。这个姓氏就是蒲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朱元璋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这还得追溯到南宋末期,南宋时期和清朝的“闭关锁国”不同,对于外来文化是十分包容的,当时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有,而当时来到中国的阿拉伯人也是其中的一支,他们为了方便融入当时的文化,便给自己改名为蒲。

而让朱元璋如此讨厌蒲姓的源头也是阿拉伯人的后代蒲寿庚所引起的。蒲寿庚在南宋时期也算得上是一号人物的,被当时的朝廷封为“承节郎”。蒲寿庚其实是一位商人,自古以来商人多奸诈,所谓的无商不奸就是这个意思。

第一次叛国

阿拉伯人来中国干嘛的?那如今的外国人来中国是干嘛的?旅游的吗?显然不是。毕竟是属于另外的一个国家,不可能对另一个国家绝对的忠诚,而对于一名商人来讲,利益才是第一位的。不得不说蒲寿庚的从商之路可谓是非常的成功的。

一开始他也是一个小商人,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尤其是后来“政商结合”这条路走的是十分的顺畅。因为当时他居住在如今的泉州一带,所以是当时有名的大海商,由于紧挨着海边他还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大规模船队。可谓是政商结合的标杆。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标杆,合作时有多么的君臣和睦,倒戈时就有多么的不留余地。南宋末期元军压境,手持长矛指定是敌不过千万的铁骑,马背上的民族是彪悍的,所以面对一个六岁的皇帝,南宋的气数已尽,而此时的蒲寿庚也开始为自己想好了退路。

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需要理由的,也就是所谓的导火索。一开始的时候蒲寿庚还是挺犹豫的,但是当时元军攻进了临安,六岁的皇帝不得不向南逃窜积蓄力量,但是退到泉州的时候蒲寿庚却在开城门上犹豫了。

按理说政商结合是联盟的关系,此时国家在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是不容犹豫的,但是蒲寿庚看到落逃的军队开始担心起了自己身后的家产,要么说商人较为重利?不开城门怎么办?只能是动手了。当时带头的将领张世杰带领军队抢走了蒲寿庚数百条商船。

这无异于激怒了当时的蒲寿庚,如果是一开始还在犹豫,那么此时他毫不犹豫地倒戈于元朝。不仅仅是倒戈,他利用自己的势力帮助元朝的军队,将自己剩余的船只和兵力全部交付元军攻打南宋的残余势力。由此元军大喜,对蒲寿庚尤其的重视。

不仅如此,后期更是坚守泉州,视南宋军队为敌军,最后彻底地击败了南宋的残余势力,而蒲寿庚也因此受到了元朝朝廷的重视。

第二次叛国

也是因为这样的“丰功伟绩”蒲寿庚的家族在当时可谓是十分的猖獗,也是十分的受朝廷的“宠爱”,不得不讲的是蒲寿庚在商业上的造诣,一时间名声鹊起。也是因此当时泉州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港,名扬海外。

但好景不长,这个朝代百年的时间不到就迎来了覆灭。当时起义军崛起,元朝受到了威胁,多次交战元气大损。而蒲家这边也开始“抱团取暖”,一时间形成了三方势力。蒲家这边开始摇摆不定,如同三国时期的吕布一般。

此时蒲家这边的主心骨是蒲寿庚的孙女婿,也想效仿蒲寿庚的作法,但是这次却是遇上了劲敌,之前只是抢走了几百条商船,而这次却是招致来了灭顶之灾。元朝将领陈友定刚刚在福建击退朱元璋的部队,便派遣自己的儿子陈宗海围攻泉州。

商人怎么可能打得过训练有素的军队,泉州沦陷,陈宗海歼灭了当时所有的蒲氏家族,甚至包括大街上卷发高鼻梁的人都不放过,可见其多么地憎恶这个家族。而蒲氏家族一时间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而两次叛国后,因为其种种作为,更是让后辈所不耻,也让朱元璋对这个姓氏有了歧视。

朱元璋的不留情面

战乱终于随着明朝的建立平息了下来。百姓们也安居乐业。而逃走的蒲氏后人也希望可以再次来到这片土地上生活。但是有了蒲寿庚的前车之鉴,我中华大地岂容外族人士放肆,当年要不是蒲寿庚的带领,南宋哪里会那么容易的就灭亡?

于是朱元璋下令:“独蒲氏余孽悉配戎伍,禁锢,世世无得登仕籍,监其祸也。”而这盛极一时的贵族就此沦落为贱籍,不仅不得入朝为官,甚至终身只能是为奴为娼。可见朱元璋对蒲寿庚的憎恶有多深。以至于蒲氏后人隐姓埋名。

总结

对他国人的包容,并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蒲寿庚本就是阿拉伯人,这片土地对于他们来讲只有利益可言,没有民族大义。但是作为外人就要守好外人的本分,享受谁的俸禄就应该替谁办事。而蒲氏人有这有的结果也算是咎由自取。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2022拍卖征集:讲述洪武官窑青花瓷为什么会发灰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元代 青花鱼藻纹盘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明洪武 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既然洪武官窑青花与元青花都是同一种钴料,那导致不同发色效果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答案在于青花瓷所使用的面釉(即覆盖在青花上的透明釉)。好的青料,还需要搭配合适的面釉,否则也不能呈现出青料最佳的发色效果,元青花与洪武青花就

  • 隋唐年代的十八好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看完《隋唐演义》之后,情不自禁对于那个年代的英雄好汉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战火纷飞的动乱年代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大唐盛世。所以整理了一番,大家感兴趣的一起来了解一下,隋唐十八好汉。李元霸演义中的李元霸是唐国公李渊第四子,隋唐第一猛将,隋唐十八好汉之首,传说为金翅大鹏雕转世。面如病鬼,骨瘦如柴,两臂有四象不过

  • 文天祥的爱国诗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文天祥小的时候就有大志,他看到学宫中所祭祀的乡贤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谥号都有“忠”字,便常常与人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文天祥为人正直,豁达豪爽,在官场几度沉浮,得不到重用。后来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把家里的资产全部作为军费,招募士卒英勇抵抗。每当与朋友谈到国家时事,

  • 隋唐中的一斧,三刀,五枪以及八大锤都是谁?实力又该如何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一斧;隋唐一斧指的是手持八卦开山斧的程咬金;程咬金原本只是个街头小混混,因结识武南庄庄主尤俊达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之后,程咬金从尤俊达那里得到了一把八卦开山斧,并自创了三招半斧招,凭借这三招半斧招,程咬金劫了靠山王杨林的八十四万两皇杠,为后来的瓦岗积累了第一桶金。占据瓦岗时,程咬金三斧定瓦岗,击退前

  • 蔡京改革失败后,为何北宋很快就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宋徽宗选用蔡京搞新政也非偶然,一来是蔡京四度为相德高望重且官场经验老练,二来是他凭借着左右逢源之术深得皇帝的宠信,虽然蔡京表面上很光耀,但也都是靠着曲意逢迎才获得的主角光环,他对改革之道并不算精通,但圣命不可违,也只能硬着头皮来搞这场关乎到北宋政权生死存亡的重大改革,那么蔡京是怎么把新政带向死胡同的

  • 唐朝中晚期宦官专权对帝国和皇权影响的重要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宦官专权是从唐朝中期开始的。安史之乱后,宦官因拥立有功而权力增大。后来又直接掌握了兵权,宦官开始干政。唐朝后期,从德宗朝开始,宦官掌握了神策军等禁兵。军中的护军中尉、中护军等要职均由宦官担任。唐朝中后期的很多皇帝都是宦官拥立的,也有一些皇帝直接或间接地被宦官杀害。直到后来朱温杀尽所有宦官,宦官专

  • 明朝首号改革家张居正,一条鞭法,硬生生为大明续命50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朝中叶,土地兼并的情况在相当严重。主要突出的表现是皇族、王公、勋戚、宦官利用政治特权,以投献、请乞、夺买等手段,大量占夺土地。在江南,有的大地主占田7万顷。在朝廷,大学士徐阶一家就占田24万亩。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拒不缴税,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收入。贵族大地主疯狂地掠夺土地,封建

  • 明朝十六位皇帝里面,朱元璋最讨厌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我是朱元璋,第一个就得抽明成祖朱棣!为什么?朱棣文治武功都还不错啊,明朝在他手里也称得上富强,明朝那么多垃圾皇帝不抽,为何朱元璋要抽这个儿子!因为朱棣不听话啊!朱元璋当年传位的是谁?嫡孙子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是朱棣起兵造反篡位,从侄子手里抢来的。朱元璋是个什么人啊?是一个非常自我的人!说好听点

  • 隋朝观德王杨雄——一位串起了唐朝中前期帝王世系的特殊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隋文帝在世时,杨雄就被封为广平王,炀帝继位后,他又改封为观王,逝世后又被赐予了“德”的谥号,故一般称其为“观德王”。作为隋朝宗室重臣,杨雄生前在史书上留下的印记并不鲜明,但是没人能想到,他却凭借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深深地影响了唐朝的帝系传承。杨雄的幼子杨师道娶的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五女,李世民的姐姐桂阳

  • 沐英不是朱元璋亲儿子,为何如此放心他在云南称王?不怕他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害怕官员的权势过大,于是大开杀戒,尤其是在自己最看重的储君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更是对官员们毫不留情,牵连之人数十万,开国六公中的李善长,冯胜被赐死。其余侯,伯也少有幸免者。但是在在开国六王中,只有一个人将自己的王位传承了下去。而他就是朱元璋的养子沐英,他在名义上是朱元璋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