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弼马温”的无奈:陷入死循环的马政是否还有解?

明代“弼马温”的无奈:陷入死循环的马政是否还有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235 更新时间:2024/2/10 20:51:36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明朝到了中后期,因为没钱没马,导致边防无力,使得蒙古人屡屡犯边,后金人趁机崛起。其实当时大明负责养军马的部门其实很有钱,甚至都能借给万历皇帝上千万两白银。这又是怎么一回事?而且这也引申出一个新的“老问题”,为什么中原王朝总是受困于战马问题?中原王朝就不能在自己领土里养好军马吗?

故事要从万历三十五年说起,当时神宗皇帝向太仆寺借钱15万两给边防军人开工资。少卿李思孝给神宗皇帝回了一封奏折:

影视剧照

你万历十八年打蒙古人,借了我们太仆寺160万两银子;打倭寇,借了560万两,万历二十七年发边防军工资,借了50万两;平杨应龙借了33万两;四年前发军饷借了我们老库20万和流动资金30万;三年前又借了30万,先前万历二十九年您一下借了100万两银子发边防军拖欠的工资,这加起来您从太仆寺借走了983万两银子。同年皇子结婚又借了35万两;四年前光禄寺奉您的旨意借走了37万。皇上,您从太仆寺借走了上千万两银子了!现在太仆寺里总共就剩27万两银子了,您又要借15万?我们太仆寺每年好的时候,总共也就收个40万两每年。我们太仆寺的钱可是用来买马的。没钱,就没马。您这么玩儿,要是有点边事,臣变不出钱,更变不出马来【1】

神宗十分感动:既然你李少卿这么能算,那就把小钱也一并算了吧。什么蜀王,肃王上贡后应该赏赐的银子,别管多少,哪怕就三百两银子,都你太仆寺出了【2】。都记着。

这个故事里的太仆是一项古老的官职,礼记中周朝就有。到明代,太仆寺专管民间马匹繁殖,喂养,输送,分派的部门。那为什么这个部门如此有钱,还要为皇帝的开支买单?

事情又要从明初说起。军马匮乏一直十分困扰朱元璋朱棣的军事扩张行动,为此他设计了一套马政系统,核心就是把马作为赋税从自耕农身上征收上来。一共有三种具体办法:按户口比例征马(户马)【3】按人头比例征马(种马)【4】按土地多少征马(寄养马)【5】。这三种方法诞生时间有先后,但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很长一段时间,三种办法同时存在。而且长江南北执行的标准不一样。比如洪武初年,江北是一户养一匹马,江南则是十一户养一匹马。洪武28年放宽到江北五户养一匹马【6】。到朱棣时代,变成江北五口人养一匹马,江南十一口人养一匹马【7】。

朱元璋原本的计划是由国家下发马驹,个人领到马匹后,每年上交小马一匹,四年交三匹马。交不上要罚款,交上去马匹点验不合格国家不收,也不给补贴。运输也要马户自己解决,国家补贴点运输途中的消耗,但需要验过了才给补贴。【8】

对于马户来说,这简直是国家强迫接受的年利率百分之百的高利贷。马养得越好高利贷就越重。而且朱元璋虽然给马户免过粮,但是并没有明确规定全国的马户们养马上交后,能减免多少钱粮徭役,于是官吏们就压迫马户,让他们又养马又交钱粮了【9】。

养马需要大面积草场,随着战争的平复国家的恢复,在传统农耕区大面积铺开养马在经济上极不合算。马确实比粮食贵,可是贵重的马匹并不是每年都能生小马。这马不能用于日常生活,专门用于上税,长途跋涉的饲料和照顾都得马户马头出钱,时间成本和饲养成本加在一起远远比国家发的补贴要高。而且各地方官面临沉重的赋税征收压力,他们肯定是倾向于治下越多种田交税的人越好,而且是交税能力越强越好。

比如明代马政的管理体系是“太仆寺——群牧监——群——养马民户”。虽然这些监、群设立在上述各府州地域之内,但管理则是独立的,与当地府、州、县并不存在隶属关系;地方官治下的民户至少十分之一,至多五分之一,最高峰一半都不归自己直接管辖。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几乎所有官员都讨厌,除了收到马的兵部。因此每一次马政改革,兵部都投反对票。在这个基础上,地方豪强对草场地侵占完全不是个事儿。发展到后来,每次朝廷“整理马政”在涉及草场时都变成坚决“确权”,但是不要求恢复草场,只要求侵占者缴纳侵占后应该缴纳的租金。相当于变相承认草场使用性质的改变【10】。

永乐元年至二十一年马匹数据《明太宗实录》及《明太宗实录校勘记》,永乐二十二年马匹数据《明仁宗实录》【11】。

严苛的马征到底有没有效果?有!而且成效非常显著。永乐十九年后,马匹数量达到百万以上,诸年平均增长率接近20%。但由于朱棣的马匹征收太狠了,朱棣一死,仁宗朱高炽就出台了“舒缓”民力的宽仁政策,对交不上马匹的马户减免积欠等等。往后历代皇帝都或多或少地出于“体恤民力”,降低养马民户的数量和养马负担的积欠。老百姓喘气了,可马政就荒废了。养马民户越少,交的罚款越多,马就越少。靠民间力量养马的政策,最终玩成了马政和民政的零和游戏【12】。

在只有六年的隆庆朝,蒙古人和明朝达成了和平协议“俺答封贡”,与明朝约定搞白名单贸易,大明用铁锅等生活资料换蒙古人的马,每年有万多匹马可以换。这样一来,大明朝在内地农耕区养马的人地矛盾,官僚之间的矛盾,就有解决的契机。从万历九年开始,由张居正做主,所有散给单户饲养繁殖的马匹全部就地转卖,转卖之后的银子上交太仆寺【13】。马户的编制还留着,但是由原来交马改为交银子。江北按照田地亩数养马的政策依然保留,仍然每年交马。算是改革留个尾巴,防着某日拿着银子买不到马的时刻到来。

原本大量吞吃经费的太仆寺就这样忽然坐拥大量经费,最高时积攒了一千万两银子在手里。当时大明朝的税务体系四面漏风,效率低下得就像口渴时用汤勺喝水,太仆寺专款“马价银”,就像一口盛满香茶的天降茶缸。所以就有文章开始的这一幕。全国各地用钱的窟窿全部指望太仆寺的买马钱救命。赈灾,军费,犒赏,连皇帝赏赐藩王的三百两银子都得太仆寺出钱。甚至变成了惯例,皇帝理直气壮借钱,理直气壮地不还钱。

要是钱能买到太平那也是件美事。然而就像糖尿病患者明明缺能量,可是糖吃得越多死的越快一样。大明的物资流通效率并没有大大地上一个台阶,却把应该征收的实物折成了银子,赋税货币化便宜的是中间经手的官吏。马政也是如此。本来钱应该用于向蒙古人买马,可是钱流到了边关后边关将领“截胡”了银子。边将们先于大明把蒙古人的马买到手,武装自己和自己的家丁后,让蒙古人把剩下的马卖给大明,然后急切地把马整死,再更加急切地向中央政府报告“边关告急”,赶紧送钱送马过来。于是,明末的文书中屡次看到“边将不惜马”。真不是不珍惜,而是不珍惜国家送过去的马。他们自己倒腾到手的好马那可是宝贝得紧。好马和他们的精锐家丁是边将说话的底气,发家的本钱【14】。

那么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和机会呢?也不尽然。大明朝马政的症结根源是皇帝寄希望于百姓既承担赋税又承担防务。这个在小国寡民的地方割据政权语境下是可以成立的,放到大一统的国家就显得浪费极大得不偿失。那直接建立军马场,由专业人专门解决问题行不行?这个尝试大明做过,大明朝曾经设立过“行太仆寺”和“苑马寺”,这就是大明的军马场。

设立“寄养马”制度的一开始就定下规矩,只要保证北边常年有两万匹马的存量,其他一切都好说,几户几口养一匹马都可以商量。但是军马场设立后人员地位过于低下,而且财权人事任免权全都不在手上,朝廷对草场侵占依然漠不关心,导致后来太仆寺有的“病”军马场全都有。太仆寺的“药”军马场全都没有,于是行太仆寺和苑马寺最终被机构合并到太仆寺内了。

总之,“寄养马”的制度初衷很好,但仍然没有解决马政和民政抢夺民众管理权的问题。所以折腾到万历末年,民穷财尽,太仆寺手里既没有掌握马匹,银子也全都拆借一空……于是最后,清军入关了……

另外,明代太仆寺的兴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那就是农耕大一统政权的马政在古代中国的地缘政治语境下几乎是无解的。在农耕的核心区不是不能养马,但是养马显然是不合算的,而且对内镇压也用不到这么多马匹。

面对北方游牧民族,不论是攻还是守,需要的马匹都很难在自己的财税腹地解决。强行解决就会极大损伤帝国的国本:自耕农的数量。最佳方案其实是和草原民族搞好关系,让草原部落提供马匹,财税重地提供兵员,军饷和马匹饲料。可要是草原部落和中央王朝的关系好到马匹予取予求,帝国也就不会需要这么多马匹,马政还是搞不下去。这其实就是个死循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灭亡时,全球其它国家在做什么?清华教授:明亡不可思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这个中华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在其276年的历史中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从洪武皇帝朱元璋开始,再到永乐大帝、万历皇帝,16位明朝皇帝每一个都堪称传奇。就是这样一个如日中天的王朝,却莫名其妙地灭亡了,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让我们用大历史观的角度来回溯一下过去,明朝灭亡的时候全球其他国家在做什么呢

  • 唐朝21位和亲公主,都是假公主吗?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王朝中都有将公主嫁到异国他乡的风俗,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有疑问,在中国的历史上,毫无疑问中国是天朝上国,是最强大的国家,那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公主嫁到蛮夷小国之中呢?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将自己的公主嫁到他国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嫁到他国基本上都是作为君主的夫人,都是有继承权的,但是有那么多位公主嫁到他国,

  • 《赵匡胤时间》:从杀马特青年到天选之子,他凭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哭声是从后唐禁军将领赵弘殷家里传出来的,他的老婆杜氏刚生个儿子。按理说,一对正值生育年龄的健康夫妇生个孩子不足为奇,可这孩子降生的场面,却堪称奇闻。当时满屋红光如同失火,街邻见状纷纷奔走相告,等大家赶往赵弘殷家一探究竟时,发现红光竟源自杜夫人怀中的新生婴儿。更令人吃惊的是,这婴儿身上散发出阵阵奇异的

  • 古代人都做什么运动?司马光特地为投壶写书,战国时期就有马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人们为了加强自己的身体锻炼,总是喜欢健身或者是进行运动,而古人也是同样具备这一思维。同时在缺少战争的年代,古人的运动项目多少和运动内容的丰富程度,都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繁荣程度。而且因为先人的发明和创造,给后世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作用。那么作为一个古代人,都有一些什么样的运动方式可以选择呢?射箭

  • 此皇后一心想学武则天,为何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要说的这个大唐女人,她一心想学其婆婆武则天,结果则“画虎不成反类犬”,不得善终。她是武则天的儿媳妇,是武则天第三个儿子李显的老婆,姓韦。韦氏是豫州刺史韦玄贞的女儿,长得貌美如花,但生性淫荡,权力欲特强。她在李显25岁时,随李显立为太子后,也被立为太子妃。公元684年,李显登基,韦氏册封为皇后,可

  • 赵匡胤的污点,抵御外敌时,调转枪头夺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的帝王谱上,赵匡胤的确是非常特殊的一个,而且身上也有着很多的亮点,在他继位之后所做的事情一直是致力于全国的统一,恢复原本破旧的山河。在赵匡胤期间一共是消灭了荆南、武平、后蜀、南汉以及南唐等等地区,实现了大部分的一统。同时赵匡胤也是唐到宋期间遗留问题的解决者,针对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的问题提

  • 北宋的建立是如何实现的?赵匡胤都做了什么?遇到了哪些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一直是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宋朝始于唐末之后的五代,混乱时期一直都存在,但能在乱世之后再一次一统,实在是不可抹去的功绩。然而除了北宋之外,短暂的百年之后宋朝就变成了被打压的局势,但很少人却知道宋朝的成立和时间脉络,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宋朝的病态发展,宋朝又和其他朝代有什么区别呢?相

  • 唐朝最无耻的宰相:为了升官,迎娶六旬老妇,还亲手杀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宰相张九龄简历,唐朝宰相许敬宗资料,葬在伊川的唐朝宰相

    一、依附皇后此人名叫窦怀贞,是扶风平陵人,其家族在隋唐之际非常显赫,窦怀贞的高祖父名叫窦毅,唐高祖李渊的妻子就是窦毅的女儿。唐高宗统治时期,窦怀贞的父亲窦德玄官至检校左相。别看窦怀贞出身豪门,但他早年“折节自修,衣服俭素”,所以颇有声誉。由于家庭的原因,窦怀贞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直接靠着门荫入仕。在担

  • 读古 | “牵羊礼”到底是什么?靖康之耻时,朱皇后行“牵羊礼”后为何投缳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就一定要逼自己做这件事 每天小读十分钟 改变自己从阅读开始

  • 演义,全是演义!真实的包拯审过什么案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铁面无私包青天,那就是不畏权贵、为民请命的代言人,但实际上,那些著名的“铡美案”“狸猫换太子”都是民间传说,真实的包拯是没有审过这些案子的。不过,案子虽然是编的,但包拯的为人是真。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包拯到底做了什么才让后世如此推崇?影视剧中的“包青天”。来源/电视剧《包青天》截图欧阳修与包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