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个国家到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发达国家。
它便是亚洲著名的发达国家—日本!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日本名字由来的历史吧。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日本的起源历史还是不甚了解。但是我们可以得知的是,在我国悠长的历史中,日本都是作为我国的附属国存在的。
根据历史材料的记载,最早关于日本相关的记载可以追溯到秦朝。根据我国的传说,当初秦始皇派徐福率,领着童男童女出兵寻找仙人的踪迹。
但是徐福也知道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仙人的存在,但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便答应了秦始皇的要求,乘船来到了日本。但是这种说法却始终没有得到具体史料的证明。
直到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起汉朝,到了东汉时期才和日本正式建立了联系。在东汉时期,当时的统治者曾经派出使节出访了日本。
而东汉的繁荣与发达也深深地吸引了日本,与贫弱的日本相比,东汉的强大是他们此前从未见过的。于是他们便有了派遣使者前往东汉,学习先进知识的想法。
等到使者们到了东汉的国度后,被那种繁华强大的氛围所感染,他们想要向东汉学习先进的技术,发展自身的实力,于是便向当时的皇帝表达了自己的臣服的意愿。
为了彰显自己强大的国力,当时皇帝便接受了日本的臣服。根据我国《后汉书》的相关记载,光武帝曾经赐给日本一枚印章,于是日本便有了“倭国”的名字。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便不满足于“倭国”这个名字,认为这个名字是对他们的侮辱,于是他们便将自己称为“大和”。
随着日本国力的不断发展,他们便有了想要更改自己名字的想法。在与隋朝建交时,他便在上交的信中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他在信中将自己称为“日出之国”,而将隋朝称为“日没之国”。这让隋炀帝十分不满,因为在此之前,中国都是将日本作为自己的附属国看待,而且将日本人称为“倭奴”。
隋炀帝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严重挑衅,随即便训斥了日本的这种行为。
碍于隋朝强大的国力,日本虽然不满,也只能默默忍了下来。但日本天皇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默默地等待着时机。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引来了很多人的不满。经过激烈的战争,李家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唐朝。
在唐太宗的治理之下,唐朝的国力发展到了顶峰,吸引了很多国家的臣服。
这时的天皇再次看到了改名的希望,于是他便派遣使者递交国书给唐太宗,希望能够得到唐朝皇帝的允许,更改自己国家的名字。
但是唐太宗想着,“倭国”这个名字已经沿用了很久,根本没有必要改变。而且自己也不愿意处理这件小事,便再次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天皇十分地不甘心,难道注定自己的国家就要用“倭国”这个屈辱的名字一辈子吗?他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所以日本方面很长时间都没有再派遣使者出使大唐。
虽然没有派遣使者出使大唐,但是日本并没有停止向大唐学习的步伐。他们仿照着大唐的法律,制定了自己国家的法典《大宝律令》。
此时,日本天皇决定再试一次。于是他便派遣了粟田真人,带领着第七批遣唐使再次出访大唐。此行除了表达自己对于大唐的臣服之外,也想再次试探大唐方面对于自己改名的想法。
但是令使者们没有想到的是,等自己到了大唐之后,发现整个中原大地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唐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国号为“大周”的朝代。
在询问了周围的百姓之后,他们才得知武则天已经取代了李姓王朝,登基称帝。
虽然武则天成功称帝,但是国内依然有很多人不服她的统治,想要伺机造反。疆域外的新罗的势力也在不断强大,武则天感到自己的统治受到了威胁。
所以这时日本的来访,对武则天来说意义重大,这证明自己的统治受到了其他国家的承认,所以武则天对于使团的到来十分重视,专门安排了官员来招待日本的使者。
而日本使团见到大周如此热情,也感觉自己此次的行动有望。于是他们便在武则天设宴之时,提出了自己更名的请求。
此时的武则天正喝得十分尽兴,见这个提议也不是十分过分,便趁着酒意,赐下了“日本”的名字。自此日本满足了自己的心愿,并将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而日本也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在国内不断进行变革,壮大了国家的实力,从封建国家转型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后来更是抓住了科技的浪潮,发展成了人们眼中的发达国家。
从日本名字的变化,我们便可以看出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匪浅。在日本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都受到了来自中国文化的影响。
但是日本在发达之后,不但没有感念中国对他们的帮助,反而将侵略的目光看向了中国。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后,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甚至犯下了震惊世人的南京大屠杀!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在付出了无数的鲜血与牺牲,终于将日本赶出了中国大地。
所以一个国家的本性不会随着名字的改变而改变,人们对一个国家的印象,是由自己的行为决定的。
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认可,就付出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也希望日本能够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并且以史为鉴,避免再次犯下这样丧失人性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