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靠一首诗侥幸逃脱,如今此诗几乎人人会背

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靠一首诗侥幸逃脱,如今此诗几乎人人会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155 更新时间:2024/1/24 13:21:39

自古以来,“功高震主”四个字都不是一个单纯在书面上出现的成语,在真正的朝廷政治当中,功高震主的事件,屡见不鲜。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至高无上的皇帝,不会允许手下有人才能过高,势力过大,即使是当年一起并肩作战过的兄弟,在无上的权力面前,也只能成为牺牲品。皇帝们的共识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而说到这些忌惮臣子的皇帝,前有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有朱元璋大杀功臣。朱元璋是真正从草根爬上来的皇帝,他和身边的功臣,都知道如何推翻一个政权。所以,对于手下的功臣,他起了杀心。那么,有没有人能逃过这一劫呢?如果有,他们又是因为什么原因逃过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从朱元璋屠刀下,因为一首诗逃脱的刘伯温吧。

刘伯温出生在浙江青田,这里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是人杰地灵之处,有“福田宝地”的美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里出生和成长起来的刘伯温,真的担得起一句“天资隽秀少年郎”。他12岁就成了当地有名的秀才,而后又系统学习儒家经典,在23岁时高中进士。真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天子面前露了脸的刘伯温,担任了江西高安的县丞。在任职期间,刘伯温治下官场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整个地方生活一派和谐。逢年过节,百姓们会自发地提着自家的一些薄礼,来到府衙门口,请人转交给刘伯温。深得百姓爱戴的刘伯温,是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知道,当时的刘伯温才只有26岁,可以看出,在官吏一途,刘伯温绝对是有天赋的。

只可惜,刘伯温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才能太过显著的人,在官场上注定会被打压被排挤,偏偏刘伯温又是个自视清正、不肯同流合污的人。结果可以想见,刘伯温因为不满官场的种种抱团、党争和黑暗,选择了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虽然刘伯温隐居山林了,但他的名声并没有因为他的隐居而消散,真正求才的人,都盼望着刘伯温能够再出山,将他纳入麾下。明朝开天辟地的君主,就是这样一个人。朱元璋在早年,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就听说过刘伯温的才华和政绩,所以一直绞尽脑汁想着怎么才能将这位紫薇星请出山。

于是,朱元璋三番四次地派人去游说刘伯温,后来担心诚意不够,又亲自去拜访刘伯温,诚心诚意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团队。刘伯温这边见朱元璋亲自前来,本就有所动摇,又在两人的交谈中看出朱元璋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加上自己隐居时间够久了也该出山入世了,所以刘伯温答应了朱元璋,跟随左右,辅佐他成就霸业。

刘伯温没有看走眼,在他的帮助下,朱元璋相继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和元军主力队伍,成为了明朝开天辟地的君王。称帝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刘伯温作为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被封为太史令,任正一品大员。刘伯温担任了朝中重职,他本人也无愧于朱元璋的期待,帮助朱元璋制定国策,整治官场,为政治上的表格和创新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这段时期,是刘伯温和朱元璋的蜜月期,两个人相互信任,你是明君,我是良臣,互相配合,把各自的理想实现。在这段时间里,朱元璋非常依赖刘伯温,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过问刘伯温的意见,刘伯温的想法甚至能够左右他的想法。

朱元璋如此宠幸刘伯温,其他人都看在眼里。刘伯温仕途高升,自然会遭到其他人的嫉妒和打击。有道是三人成虎,有些话,从几个人嘴巴里相继说出来,原本不是真的,听到皇帝耳朵里都会变成真的。朱元璋听到了太多太多关于刘伯温的谗言,原本他是不相信的,可是次数多了,朱元璋作为帝王的疑心也起来了。

很明显,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开始猜忌刘伯温了,两人的关系,进入了平淡期和分手期。

朱元璋态度的转变,刘伯温看在眼里,他是个聪明人,知道到了自己功成身退的时候了。于是刘伯温告老还乡,回到了老家修身养性。回家之后,他知道皇帝不会这么轻易放过自己,毕竟自己知道朱元璋许多秘密,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假死。

刘伯温刻意制造了自己死亡的消息,正巧被京中来的探子汇报给了朱元璋。可是朱元璋是什么人呀,多疑成性,他根本不相信刘伯温这么轻易就死了,于是他决定微服私访,亲自去看看这个刘伯温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朱元璋程,直奔刘伯温老家,在还没有到达刘伯温家门口之前,朱元璋就在村口的墙上看到了一首诗:大千世界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古来多少英雄辈,得道多助失道亡。

看到这首诗,朱元璋就知道一定是刘伯温写的;读完这首诗,朱元璋瞬间就想通了。曾经两人肝胆相照、勠力同心的时光做不得假,如今既然刘伯温已经写诗明志了,那么自己便大度一点,放过他吧。

就这样,刘伯温成功从朱元璋的屠刀下逃脱。而他留下的这首诗,迄今为止依旧在被我们传诵。

刘伯温当真是个不折不扣的聪明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发光发热,什么时候该转身离场,什么时候该“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因为一首诗,他成功地让朱元璋明白了自己的心思:大千世界都等着你去挥毫,不必再盯着我这一个远离朝堂的山野村夫了,曾经的事情,我也会让自己忘记。

宽了朱元璋的心,表明了自己的想法,这样聪明的刘伯温,能死里逃生也不足为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正史上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只有36人,有一人最惨,却被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最真实的宋江,历史上的宋江的最后结局,宋江的历史战绩

    梁山只有三十六位好汉,这也意味着梁山没有所谓的千军万马,不过是实力较强的一股起义势力。只不过在宋江被招安之后,朝廷派遣他率领众好汉东征西讨,损失惨重,最终还落得喝下毒酒的下场。如此看来,宋江一生悲惨,不过与之相比还是上文所提到的那个惨遭凌迟的好汉。我们先说说当时的背景故事,从而引入正题。三十六位梁山

  • 中国为什么很少拍元朝历史剧?并不是不想拍,而是确实不能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元朝为啥很少拍剧,关于元朝的电视历史剧有哪些,真实的元朝历史剧

    我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不仅时间上源远流长,而且内容跌宕起伏,这几千年的时间里,在秦始皇统一之前,我国是部落和诸侯国的时代,从秦开始算起,到今天也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时间。两千多年以来,有能力统一全国的朝代不少,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朝代,那就是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它哪里特殊呢?我们发现如今

  • 朱元璋为什么对沈万三恨之入骨?是因为他太有钱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宅子的主人是江南最有钱的人——沈万三,客人是大明最有权力的人——朱元璋。在宾客的推杯换盏间,一道菜被摆上桌面,却令主人打冷颤,客人露出不悦的神情。朱元璋问:“这道菜叫什么名字?”沈万三自然不敢说这叫红烧猪蹄,他思索片刻,作揖回答道:“此菜名曰‘万三蹄’。”在当今的江苏周庄,有一道传统菜肴叫万三肘子,

  • 作为屏蔽关陇的咽喉之地,明代河西走廊边防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军堡图片,关陇地区,关陇演义一百零九章

    一、河西走廊东段的地理形胜(一)优越的自然条件河西走廊东段主要由武威绿洲盆地构成,东起乌鞘岭,西至张掖与永昌交界的大黄山及马营滩一线,地势整体自东、南与西三面向心倾斜,北侧为石羊河缺口,主体部分海拔在1500-2000米之间,洪积冲积平原上大部分覆有黄土。在气候方面,河西走廊由于地处西北内陆,远离海

  • 朱元璋钦点沐王府镇守云南,为何最后却自身难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平定云南,云南沐家有后人吗,云南沐府简介

    朱元璋钦点沐王府镇守云南,为何最后却自身难保?云南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历朝历代的中原王朝对于云南的统治都显得力不从心。早在三国时期,就有诸葛亮南征平定孟获的叛乱,演绎了一段“去七擒七纵”的民间佳话。即便如此,诸葛亮也没有派遣蜀国的军队对于云南实行有效的统治,而是选择了继续信任孟获来统治这些

  • 清朝为何不尊金朝为正统,反而要以宋朝为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为什么不承认金朝而承认宋朝,清朝跟金朝是一个族群吗,金朝和清朝有什么联系吗

    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汉朝就把秦朝当做正统,唐朝把隋朝当做正统,宋朝又把唐朝当做正统,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有力的维系了当时朝代成立的正统性和统治的合法性。一般来说,继位的朝代挑选的继承对象都是和自己有关的朝代,但是清朝却偏偏不走寻常路,他们明明是关外的满族人,也就是汉人所说的蛮夷之辈,却

  • 红小将挖开袁崇焕墓,专家闻讯赶到却一无所获,网友:下次快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袁崇焕,广西藤县袁崇焕故里,袁崇焕三年平辽

    清朝统治华夏数百年,对于华夏的发展有利也有弊。很多人都说因为清朝的腐竹统治,才使得国家落后于西方。清朝入关,接着展开了对华夏长达几百年的控制。说到清朝入关,大家会想到人称大奸贼的吴三桂。还有一个人,他也是不得不提的人物。他就是袁崇焕,本是一个书生,处于明朝末年,是明末清初至关重要的人物。因为辽东地区

  • 宋高宗赵构年轻时胆识过人,为什么历史评价却不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高宗赵构简介,宋高宗和赵构什么关系,宋高宗赵构为何无子

    说起历史上最怂最窝囊的皇帝,那肯定就是宋高宗赵构莫属。赵构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同时他还是南宋开国皇帝。其实原本他不是一个窝囊皇帝,他在年少时候,他还是一个名扬天下的英雄。就在金军第一次南下的时候,他一度入金营为他们的人质。在1126年的时候,金军又第二次南下,他就奉命出使到金营当中求和。他在中途的时

  • 成吉思汗为何招来丘处机?不仅是为长生不老,还有一个高明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丘处机为什么要从金国千里迢迢赶去蒙古,去见成吉思汗呢?他的目的是很明确的,他就是为了劝说成吉思汗要对百姓好,要能够安抚人心,稳妥地安置百姓。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宗教求得一个地位。他明白,蒙古人一直都是对宗教十分宽容的,他们能够允许多个宗教的存在,而且宗教和宗教之间即使也有些冲突,那也是小摩

  • 明朝含山公主:幼年丧母、18岁丧夫,历经8朝7位皇帝,守寡65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含山公主,朱元璋最长寿的女儿含山公主,明朝含山公主真实姓名

    在我国古代,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族贵胄,长寿者难得一二。在有限的生命之旅中,谁都想身心康健、多子多福、富贵尊荣、平安长命,但能得到这一切的人委实极少。明朝有一位堪称最长寿的公主,她一生经历了8朝共7位皇帝,17岁就丧夫,守寡了65年,她去世之前的位份是皇帝的曾祖姑母,最后皇帝为了对其进行体面的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