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和七次下西洋目的究竟何在?那些你不知道的内幕

郑和七次下西洋目的究竟何在?那些你不知道的内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363 更新时间:2024/2/27 11:37:16

民间有种说法,讲郑和下西洋是受明成祖朱棣之命,暗地搜寻焚烧皇宫而失踪不见的建文帝朱允炆,事实真的这么简单吗?郑和是何许人?他在下西洋的过程中都经历过哪些磨难?朱棣又为何会派他去?今天,让我们将目光转向15世纪的大明帝国,探寻答案……

众所周知,中国有条重要的内陆贸易交通线——丝绸之路。宋代之前,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曾源源不断的运往欧洲,并换回大量的金银,可宋代之后,这条重要通道就被西北的游牧民族给切断了。明朝后来虽然推翻了元政权,但蒙古依旧有些汗国盘踞在中国的北、西北、西南一带,控制着古老的丝绸之路,阻隔着东西方贸易,因此中亚各国很久也没向天朝入贡,英明神武的朱棣皇帝认为这是我泱泱上国的一种威信衰弱,为了表现明朝的强大,体现世界之“中”的国体天威,重振四夷来朝的辉煌,他果断下诏,以“四夷顺则中国宁”为口号,令郑和率一支巨大船队去巡游西洋各国。

郑和原名马和,小名三宝,原是西域回族人,打小随父定居于云南。明朝平定云南后,12岁的马三宝被虏到南京,后被赏赐给燕王,由此成为朱棣身边的宦官,并赐姓为“郑”。由于西洋各国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与佛教,身为回族的郑和深知其风俗礼仪和语言,方便同这些国家沟通,所以他就便被定为“下西洋”的首选官员。

公元1405年,即永乐三年七月十一日,郑和手捧皇帝圣旨,伴随江苏太仓刘家港外五十六门红衣礼炮惊天动地的轰鸣,亲率两百艘巨大海船和两万七千人组成的庞大舰队,扬帆出海。

事实上,郑和七下西洋,绝非闲庭信步般饱览世界风光一般洒脱,除了要经受大海狂风巨浪的侵袭,更要时刻面对西洋各国突如其来的军事斗争,这里试举两个例子。

一次,船队途经锡兰山,即今天斯里兰卡。国王亚烈苦奈儿为表示与大明修好,便向郑和进献许多当地特产,郑和自然也向对方回敬了不少礼物。可亚烈苦奈儿一见郑和船队装载着大量金银珠宝,不由升起贪念,便假意邀请郑和入他宫殿赏光,一番盛宴招待后,亚烈苦奈儿再次向郑和索要金银,暗地却又发兵到港口抢劫郑和的船队。

当郑和得到密报后,十分沉着冷静,他暗暗分析,既然对方已派大部分士兵去攻打船队,那么京都显然空虚,于是他让护卫调来两千明军,出其不意的攻下锡兰山都城,生擒亚烈苦奈儿国王及其家眷、官员,接着回军攻击打劫船队的敌兵,敌人群龙无首,只好投降。郑和下令释放俘虏,只将亚烈苦奈儿和几个重要大臣扣押在船上,然后继续航行。

还有一次,郑和船队到达南洋的苏门答腊,遭遇上一场重大动乱。

原来,苏门答腊的西面有个孤儿国,双方有争端,便发生恶战,而苏门答腊国王在这次战役中箭身亡,当时王子还小,王后极想复仇,她晓谕臣民,谁能带兵打败孤儿国,替国王报仇,便可继任王位,自己也嫁给他。一个本领高强的渔夫自告奋勇领命,并率军队打败了孤儿国,杀了那里的国王。回国后,渔夫娶了王后,当了苏门答腊国王,一时显贵至极。后来老国王的儿子渐渐长大后,很不甘心,他暗地招兵买马,寻个机会刺死了渔夫国王,自己登上王位。

正这时,郑和来到苏门答腊,向新国王称贺,同时馈赠不少金银。怎知渔夫国王也有个儿子名唤苏干剌,他要替父亲报仇,因此聚集人马攻打苏门答腊,企图争抢王位。新国王便率兵平叛,双方大战一场,苏干剌战败,逃到邻山称王,这时有人向他报告说:明军船队向苏门答腊国王进献许多金银。苏干剌一听又嫉又恨,便带着几万残部偷袭郑和的船队,郑和一面向新国王请求支援,一面带兵奋力抵抗,后来两方联军一鼓作气将苏干剌军打得惨败,乘胜追击到南渤利,最终活捉了苏干剌,平定了苏门答腊的内乱。

郑和前六次下西洋,一般间隔都在一二年间,但在公元1424年时,明成祖朱棣驾崩,仁宗朱高炽继位,仁宗不喜欢航海,便以国库空虚为名,禁止郑和再下西洋。郑和由此在国内闲居了十年光阴,直到仁宗驾崩后,才再次领宣宗命第七次出海下西洋,但这时郑和已过壮年,加上劳累过度,船队行进到印度西海岸古里时,郑和一病不起,死于途中,这一年是公元1433年,船队只好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七月,宣宗赐郑和葬于南京牛首山南麓。

公元1473年间,明宪宗意欲派人继续下西洋彰显国威,他向兵部调阅郑和往昔下西洋的档案资料,兵部尚书项忠领旨后向库吏索要,库吏寻三日无果,无奈只好回复“已丢失”,项忠一时慌了,怒而转问兵部侍郎刘大夏,刘大夏道“丢了便是丢了,何况下西洋耗资巨大,于国无益!”项忠无奈,只好上奏宪宗:档案已散失!后因朝廷当权保守派强烈反对下西洋,明朝自此放弃远洋航海。

实际上,下西洋的案卷丢失全是刘大夏在捣鬼,此人是个十足的保守派,他一向反对大明与西洋各国交往,一听说宪宗要查阅下西洋档案,便抢先利用职务之便,从库房提出资料,烧了个灰飞烟灭,造成无法弥补的千古遗憾,从而导致明朝“寸板不得入海”,开日后清朝闭关锁国之先河。

话说回来,在15世纪,东方在寻找西方,西方却也在寻找着东方。几乎在郑和下西洋同时,葡萄牙人也开始了从海上向东方进发,而他们这次航海,充满着掠夺性,也就酿成日后奴隶贸易、殖民世界等系列恶果。

作者:李广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更多文章

  • 郑和七下西洋,为何死后魂归海底?专家:这才是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和下几次西洋,郑和下西洋中的西洋是哪里,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是指

    撰文:碧海扬帆 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郑和(1371年-1433年)是明代航海家、外交家,郑和一生七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郑和本人,也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展现出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军事谋略以及精神品质,并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纪念。郑和生前没有离

  • 成吉思汗临死前下令杀光所有党项人,可是如今,他们活得好好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吉思汗真的杀了两亿人吗,成吉思汗玩法技巧,成吉思汗1-40集免费

    没错,党项作为一个民族,至那以后确实消失了,但是作为一类人群,他们却顽强的活了下来。西夏,是一个政治概念,在它的领土上,生活着各式各样的人。但是在党项人(西羌的一支)的领导下,他们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统一的共同体,还创造了自己的文化、语言和文字。衡山步跋子、平夏铁鹞子,更是他们特有的护国神器。所以西夏

  • 贪污“一块钱”也要严惩,原来不是玩笑话,看朱元璋如何策划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惩治贪污的特点,朱元璋对贪官最严厉的一句话,朱元璋严惩凤阳贪官

    正所谓存在即为合理,在我国古代还真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哪个朝代呢?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明代洪武年间,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手"策划"的学《大诰》运动。 一、学《大诰》运动的开端 一个王朝的贪污腐败之风并不是从中后期才开始的,而是从这个国家制度机器建立起来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只不过,在人数很少的时候还不易察

  • 明朝皇子们的名字,与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重合率极高,是巧合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老十二皇子,明朝皇子起名字规律,明朝皇帝名字与元素周期表

    明朝皇子们,绝对算得上是历史奇葩之最,倒不是说他们的性格或行事作风,与其他朝代有何不同,关键是这些名字和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重合率,实在太高。可这究竟是何原因?仅仅只是巧合? 五行相生 《春秋·五行之义》中提到: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 换句话来说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从木开始,相互生成,

  • 天龙八部中,鸠摩智的吐蕃国是被谁消灭的?不是辽国也不是西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天龙八部鸠摩智之死片段,鸠摩智吐蕃,天龙八部鸠摩智败了吗

    公元842年,曾与大唐王朝对峙并存的吐蕃王朝在内乱之中消亡。从此,青藏地区再也有没出现一个统一的政权,出现了大大小小许多政权割据的局面,不过中原王朝仍泛称其为吐蕃或西番。北宋时期,公元1032年,吐蕃王朝赞普后裔唃厮啰在河湟地区(今青海、甘肃一代)被族人拥立为王,建立了吐蕃唃厮啰政权。当时,北宋与西

  • 明朝士人为什么会从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为什么明朝是五龙同朝,明朝的商人现状,明朝为什么禁止茶马生意

    儒商现象可以说是“士”的分流现象,很多士放弃了科举去从事商业活动。余英时先生指出,当时许多士放弃科举从商的原因有二:“第一是中国的人口自明初到18世纪增加了好几倍,而举人、进士的名额却未相应增加,因此科举考试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另外一方面,自16世纪以后商业与城市化的发展对许多士子也构成很大的诱惑。”

  • 他是朱棣头号战将,接连四次出征越南,越南人至今提起都头皮发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的越南战将,朱棣最怕的十大将军,朱棣手下四大战将

    提到这段历史,我们不得不提到这么一个人,他算是我们中国的名将了。他就是—张辅。据记载:当时越南常常被称为“交趾”或者称作是“安南”。当时明朝的将军们在安南的土地上也是十分张狂,但对于安南人来说,他们所感到胆寒的,却只是张辅一个。这里说到的害怕,那是真的害怕。不是我们现在想的那样简单的害怕。换句话说就

  • 朱棣的儿子朱高炽为何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儿子朱高炽简介,朱棣朱高炽梦中告别,朱高炽为救儿子和朱棣顶嘴

    据《明史》记载,朱高炽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他“幼端重沉静,言动有经,稍长习射,发无不中。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为“仁宣之治”奠定了坚实基础,史称明仁宗。有一次皇祖父朱元璋派他在破晓时检阅军队,他却早早回来报告,并解释说清晨太冷,检阅应该等到士兵们吃完早餐以后。另一次,朱元璋要他审阅奏章,他有条不紊

  • 北宋开封之战,金国撤军后为何二度来攻?看看宋钦宗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金国为什么要掠走宋钦宗,金国全盛时期开封人口,金国对宋钦宗的评价

    不过,由于金国两路大军中的西路军(完颜宗翰)被阻挡在太原,只有东路军(完颜宗望)渡过黄河包围了开封,而且北宋各路勤王军队包括战力最强的西北禁军,也相继赶到了开封城下。金国东路军完颜宗望一时间难以得逞,在勒索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以及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之后,金军旋即罢兵撤军。这就是历史上著

  • 明朝轶事:皇帝有一个怪癖,宫女们纷纷受不了,想反抗却被灭九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位皇帝,他在前期也有过不少功绩,整顿朝纲,造福百姓。可是他却有一个怪癖,正因为他这个怪癖,很多宫女都痛苦不堪,这个皇帝就是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并不算是昏君,也不算是暴君,至少他之前是有过一定的功绩的,但是他的这种怪癖却苦了很多宫女,在晚年的时候嘉靖皇帝一心求仙,希望能够长生不老,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