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看司马懿平定辽东时的一些操作

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看司马懿平定辽东时的一些操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869 更新时间:2024/1/15 20:05:41

《晋书》记载了司马懿在平定辽东中极为狠毒的一面,也记载了他对士兵寡恩的一面,这些记载,值得细细品味。

司马懿剧照

1、狠毒与寡恩

司马懿攻克襄平后,搞起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伪公卿已下皆伏诛,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

这完全是屠夫表现,这是司马懿自从统帅军队以来,最残忍的一次屠杀。

司马懿

连《晋书》都忍不住记载道:“及平公孙懿,大行杀戮”,把他和之后“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相比。

司马懿的阴狠在辽东之疫中充分体现出来。

平定辽东后,《晋书》还记载了一个细节也是不容忽视的。

时有兵士寒冻,乞襦,帝弗之与。或曰:“幸多故襦,可以赐之。”

帝曰:“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

乃奏军人年六十已上者罢遣千余人,将吏从军死亡者致丧还家,遂班师。

司马懿部下请求给士兵发放棉衣,而且军中有旧棉衣正可以赏赐给士兵,但司马懿拒绝了。

这看起来寡恩刻薄,不过司马懿转头又上书皇帝请求免除六十岁以上士兵的兵役,让人难以捉摸。

这一系列操作,充分体现司马懿的“猜忌多权变”,其权谋多变,且外宽内忌充分体现出来。

2、事君权谋:屠杀与不发棉衣是做给魏明帝看的

司马懿拒绝手下建议将军中旧衣服赏赐给士兵时是这样说的:

“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

棉衣是朝廷官家的,作为臣子不能私自施与他人。

魏明帝

这一套是明显做给魏明帝看的。

所以他拒绝发棉衣给士兵,紧接着有上书皇帝请求“军人年六十已上者罢遣千余人”。

这是表达他谨遵臣子之道,恪守本份,赏赐前线士兵只能皇帝才可以做。

军中有很多眼睛,司马懿知道肯定有一双眼睛是替魏明帝看着他的。

其实之前他在辽东“大行杀戮”,搞大屠杀,这也做给皇帝看的意思。

无疑,司马懿在辽东滥杀无辜时没有经过魏明帝同意的,他为敢做呢?而赏赐士兵却要皇帝同意呢?

司马懿剧照

这是告诉皇帝,杀人的锅我替皇帝您背了,赏赐军士的恩德也只有皇帝您才能施与,我司马懿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皇帝。

或许正是司马懿权谋的高明之处,恶名大臣来背,美名皇帝留着。

出征在外,大权全权在握,有时候是很危险的,滥杀是你下的令,赏赐士兵也是你下的令,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得不怀疑你了。

平定辽东,功高震主,司马懿知道自己回朝后,会面临皇帝的猜疑和大臣的功绩,他先自污一把,送个滥杀的把柄给皇帝,也免除自己自行赏罚,目无皇帝的口实。

3、驭下之道:是做给手下看的

司马懿是统兵大将,除了小心翼翼侍奉君主,能否有效控制手下也是极为重要的。

统帅,要有权威,,不能一切都听手下的,自己要有绝对的决定权。

司马懿的“猜忌多权变”也体现在这里。

之前在进攻公孙渊的过程中,手下将领先是反对司马懿的“不攻贼而作围”,司马懿拒绝了,搞围城。后来辽水上涨,手下建议攻城不能坐等雨停,司马懿仍拒绝了。

对于下属的建议,司马懿一概不听,但事实证明他是正确。

现在下属劝他发放棉衣给士兵,他仍旧拒绝了。

这不是刚愎自用,不是他听不见别人的建议,而他是心里和明镜似的。

司马懿的“内忌而外宽”是有名的,他内心防范很多人,被他记恨住的可就惨了。

他若听了下属建议,士兵可能记得恩情是某某劝谏来了,他司马懿反倒显得无情了。

下属也可能认为这是自己建议的结果,而洋洋自得。

所以司马懿不听,他按自己的意思来。

他拒绝下属建议,却主动上奏皇帝让六十岁以上的军士免除兵役回家,死者也治丧还家。

这是让士兵知道,这恩情完全是司马懿为他们求来的,士兵永远会记得司马懿的好的。

剧照

而他前脚拒绝下属建议,看似寡恩,后脚就上书皇帝为士兵求利益。

这操作体现司马懿神出鬼没的心思,让属下完全捉摸不透,也是在暗示属下,你们猜不到我想干什么,做好是自己该做的事情就行了。

这正是他的驭下之道。

身为主官,要有让下属不能揣测出自己想干什么的本事。

“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这是司马懿的标签,这也是枭雄的标签。

更多文章

  • 刘备差点死在永安。陆逊为什么不带走刘备?你看谁在守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备为何杀死陆逊,陆逊大战刘备完整版,历史上陆逊火烧刘备是真的吗

    这一切的转折点发生在孙权派吕蒙攻打荆州时。吕蒙和他的士兵们穿着白色的衣服,利用大雾打败了关羽。关羽和他的儿子在梅城被军队包围,最后被杀。刘备听到关羽战死的消息。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的反对,率部向东吴报仇。来自东吴的新人陆逊借助地形优势,在夷陵烧了40多个蜀汉兵营。刘备的野心也被摧毁了。其实,刘备早就

  • 终于找到三国演义中刘备和的卢马故事的原型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演义刘备的马,刘备的马为什么会飞,三国刘备孙尚香成亲

    马白额入口至齿者为的卢1、往日刘备初降也,太祖(曹操)赐之骢马,使自至厩选之。明马以百数,莫可意者。次至下厩,有的颅马,委弃莫视,瘦瘁骨立,刘备抚而取之,众莫不笑之。其后刘备奔于荆州,逸足电发,追不可逮,众乃服焉。--傅玄《乘舆马赋序》从傅玄的记载来看刘备的卢马是曹操送的,而三国演义中的卢马的来源却

  • 孙权警告关羽不能杀,吕蒙却非要杀,他这是共报私仇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这样不会引起刘备的敌对状态,但是如果杀了关羽,那么刘备一定和东吴结下深仇大恨,一定会派人来报仇,这样的话东吴的局势就会非常的危险。因为东吴在北方有曹魏压制,要是和刘备翻了脸,那么东吴就要再次面对一个强劲的敌人。但是吕蒙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还是亲手杀了关羽,那么吕蒙为何不听孙权的话,非得杀关羽不可呢?

  • 霍去病举行封狼居胥的仪式,是胆大还是无知,难道不怕触犯皇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卫青和霍去病资料,马踏飞燕和霍去病,甘罗和霍去病

    霍去病纪念雕像西汉初年,国力衰弱,在军事上经常受到匈奴的欺凌,在文、景两代时期,经常采取以和亲的方式,才能使得边境较为安宁,可匈奴稍不满意就大肆犯大汉境界。直至雄才大略的刘彻登为帝后,才陆续改变这种局面,汉武帝为了不再被匈奴欺辱,派出了以张骞为首的使团,去大腕等诸国寻找战马资源,又督促卫青加强练习兵

  • 两位改变三国格局的隐士,一位让刘备崛起,一位让三国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曹操孙权谁最终统一天下了,假如庞统不死刘备能统一吗,凤雏不死刘备会统一不

    汉朝末年,各地诸侯并在服从管教,更是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恶劣事情发生之后,天下开始以刘备、曹操、孙权为首占领巴蜀、北平、江南平分了天下,形成三足鼎立,为了统一中原各国每年都会战争,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三国时期也踊跃出了大量的人才,在刘备手中就有五虎上将,谋士诸葛孔明,曹操手中就有武将夏侯淳、

  • 刘备称帝,这三人“不长眼睛”反对,此人更是招来了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我们也说了,刘备称帝只是大多数人都希望的事情,在诸葛村夫们一片喜气洋洋的时候,集团中也出现了几个反对者。他们正面反对了刘备称帝的行为,让一些人恼怒不已,有一人还为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那这几个“不长眼睛”的都有谁,又有什么样的下场呢?在下面我们盘点一下。第一个反对刘备称帝的人是刘巴,这位老哥是荆

  • 刘备在托孤的时候,后面有刀斧手为诸葛亮准备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答:胡说什么刀斧手?纯属危言耸听!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怀疑刘备托孤时在帐下埋伏刀斧手的心理,就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表现。“白帝托孤”的情节,《三国志•诸葛亮传》是这样记的:诸葛亮到了永安宫,刘备郑重其事地对他说:先生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必定能够安邦定国、成就大业,如果嗣子刘禅

  • 刘备死后11年,其遗孀吴氏引发一起宫廷丑闻,让刘禅窘迫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史上刘备的真正死因,刘备死后有哪些大臣,刘备死后给刘禅留了什么

    刘备死后11年,其遗孀吴氏引发一起宫廷丑闻,让刘禅窘迫不已!《三国演义》很多人都有看过,对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都十分的热血沸腾。不过刘关张的友谊也并不是可以长久下去的,虽然最后蜀国已经建立,但是他曾经的两个兄弟还是死了。世人都逃不过死亡的命运,刘备也不例外,在享受过荣华富贵之后最终还是死了。而在他死了

  • 神秘土地寸草不生,挖掘才知是秦始皇祖墓,创造血腥记录无人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国盗墓贼活动特别猖獗,于是在80年代末的时候,每个省都专门派出考古队去寻找古墓,宝鸡市就去了一支考古队伍,唯一的依据就是古籍上的记载,虽然专家们夜以继日的寻找,但过了3个月后依旧没有什么新的发现,但专家们因为过度劳累都已经面黄肌瘦。就在专家着急的时候,其中的几个考古队员在经

  • 西晋初年最强的敌人:根本不是东吴,而是来自凉州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晋灭东吴原因,东吴被西晋灭亡过程,蜀汉灭亡后西晋为什么没消灭东吴

    一、迁居河西鲜卑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游牧民族,在匈奴衰落后,他们占据了匈奴的故地,并且迅速强大了起来。三国时期,鲜卑各部也开始向内地迁徙,从东到西都有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凉州也成为鲜卑内迁的一个重要地区,先后有十几个部落进入此地,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就是秃发部。所谓“秃发”是音译,即后来的拓跋。在公元三世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