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皇帝祭奠朱棣陵墓,留下十六字碑文,解释明朝覆灭的原因

乾隆皇帝祭奠朱棣陵墓,留下十六字碑文,解释明朝覆灭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37 更新时间:2024/1/10 2:00:45

我们先聊一聊为何乾隆皇帝会祭拜前朝的帝王,这要从统治者的民族说起。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人,可在中国汉族人居多,为了巩固政权,防止出现暴乱,新建的政权被汉族再次推翻,满族人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渐渐同化汉人。例如“剃发易服”,这个政策就是更改汉族人传统的穿衣习惯,改变其发型。这样的政策的确有效。民国初期,这种政策已经深入人心,许多人都不愿意将辫子剪去,甚至引发一桩桩血案。

除此之外,清朝统治者在官员制度进行改革,若是所有官员都是满族人,而汉族人无法入朝为官,恐怕用不了多久满族人就会被逐出中原。于是清朝统治者重用汉人,将汉人安插到诸多地方任职,可实际上大权还是由满族人掌握。

在清朝时期,还有一种情况比较常见——某地出现反清复明的起义军,这些部队不满于满族人统治,其打着复兴明朝的旗号,认为明朝比清朝更好,师出有名,可以招纳到更多兵马。为了遏制这种事情的发生,打消这类人的念头,清朝统治者合理保护明朝时期的陵墓,甚至屈膝前往明朝皇帝的陵墓前祭奠,例如顺治皇帝对朱元璋颇为尊敬与崇拜,就曾祭拜过其陵墓。这样的做法显得清朝统治者十分大度,由此获得百姓的支持。

日后康熙皇帝也这样做过,乾隆皇帝祭拜前朝帝王并非破例,而是沿袭祖辈传统。有一次,他率领文武百官前往朱棣的陵墓进行祭拜,并行三叩九拜的礼节,举止没有挑剔之处,此做法深入人心,使得大臣们对乾隆皇帝更加崇拜。做完这些之后,乾隆皇帝别有兴致,他在一块碑上留下十六个字:“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

在乾隆皇帝看来,明朝之所以会走向灭亡,万历皇帝难辞其咎。万历皇帝做过一件妇孺皆知的荒唐事情,其将近三十年不上早朝,虽然国家仍旧正常运作,但这样的做法渐渐失去民心。民心所向决定了国家的发展,万历皇帝如此做法,明朝出现潜移默化的变化,内部逐渐瓦解,军队遇到战斗溃不成军,这也是乾隆皇帝为何将过错都归结于万历皇帝的原因,想必万历皇帝九泉之下难以安心。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明史》、《清史》、《清朝秘闻》等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帝祭拜朱棣陵墓,留下一句碑文,却让万历帝九泉之下难瞑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满清入关以后,初期为了让汉人彻底的臣服,统治者使用了很多极端的的方式方法,比如“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制度,但是这样的强权政策在当时引起了很多汉人的誓死反抗,为了能更好的统驭汉人,统治者开始迂回前进,改变策略,用拉拢汉人,重用汉臣,推崇儒学的办法来笼络民心。这些以“以汉治汉”的举措在当时渐

  •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特务机构,锦衣卫排名第三,第一恨之入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5、血滴子 血滴子,又叫粘杆处,是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1722年继位,年号雍正)创立的。是清朝的特务机关,正式名称叫尚虞备用处,早在其还是皇子时,便已创立。至其子清高宗后,逐渐被废除。 清朝早期设立的情报机构。“选八旗大员子弟之獧(juàn)捷者为执事人”,负责皇帝巡狩之时扶舆

  • 三十年只上朝两次,为什么明朝这个皇帝却将国家治理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对于万历不早朝的原因并没有太多的记载,但是根据明定陵出土的万历尸骨分析,万历生前患有腿疾,并不方便出门。史料当中并没有关于这件事的记载,可见腿疾是在万历成年后才发生的。至于史官为什么没记载呢?很大部分原因便是万历皇帝不上朝不见朝臣,因此朝臣们并没有太多的知情权。当然万历还是有上朝的,虽然只有两

  • 朱元璋老来得女,被朱棣当女儿养,受3代帝王宠爱,结局却很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只可惜,公主出生三年后,朱元璋就逝世了。年幼的宝庆公主或许是因为年纪太小,备受怜爱,兄长明成祖朱棣也十分疼爱她,待这位异母妹妹极为亲厚。甚至,他连公主出嫁的事宜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这位历经五朝的宝庆公主,备受三代帝王的宠爱,那她生活得究竟怎样,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太祖的掌上明珠宝

  • 历史上只有半个范仲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我方特邀学者风飘石读范仲淹,以前读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时候,便觉出他有仁人志士的风范,顿时生出敬佩之情。而现在再读,生出的却是悲悯,因为历史上只有半个范仲淹。在他的一生中,那个“乐”字从来就不曾跟他结缘,倒是那个“忧”字就像一帖狗皮膏药一样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范仲淹两岁而孤,

  • 宋代的旅馆,发展迅速,借助商品经济的崛起,民间旅馆兴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的旅馆更注重于服务民间。这种服务业的发展,也表明宋代百姓,消费实力的提升。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才能够出现如此发达的服务业。也因此,加大了百姓生活的便利性。宋代旅馆业扩大的条件1、宋代重视交通条件建设在古代的时候,科技落后交通自然不便利。而宋朝的疆土跨度,虽然不如唐代,但是也依旧广阔。再加上宋代支

  • 悲催皇帝赵与莒:头骨被做成酒杯,多年后才被朱元璋找回、安葬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面对身边或者是远方的威胁,没有足够魄力的君王注定不会有好的下场,他们要么被囚禁一生、孤独终老,要么是客死他乡、不得善终。就算是在位期间平安无事,死后进入皇陵被好好安葬,价值不菲的陪葬品也让盗墓贼们垂涎欲滴。千百年历史中,就连赫赫有名的秦始皇陵和武则天的乾陵,也不能说是完好无损。曾经,在宋朝时就有一位

  • 明宪宗朱见深,为何独宠年长自己17岁的万贵妃?背后真相扑朔迷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后宫,一直是一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政治是非场,历朝历代似乎都难逃这个魔咒,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背后强大的推手:权利和诱惑。有明一朝亦是如此,但大明朝的后宫不乏堪称贤后的“有德之后”,为了国家和皇帝“呕心沥血”“至死方休”,为国家、为皇帝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诸如成祖的徐皇后,仁宗的张皇后,宣宗的孙皇后,

  • 东莞袁崇焕故居刻有几个文理不通的字,啥意思?有何历史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据说,东莞的袁崇焕故居曾经刻了这样一句话:“掉哪妈!顶硬上!”对于这条传闻,我略感震惊。东莞的袁崇焕故居会刻有这样的话啊?!到底是官方刻的,还是无聊游客刻的?如果是后者,我表示理解。如果是前者,我只能说:这刻字的人,文化认知水平太低了。因为,这句粤语发音里粗野的口头禅,是金庸大师在他的《袁崇焕评传》

  • 历史上唯一拜将女子:四大女将之一、戎马40年,崇祯亲自为她题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例如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将军妇好;协助丈夫抗后秦的毛皇后;统一岭南的冼夫人;平定西北边患的樊梨花;抗击金兵;反抗王莽统治的吕母等一众女将......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女将军,则是参与平定播州杨应龙之乱及奢崇明叛乱的秦良玉将军,同时她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封侯拜将的女将军,就连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