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冈村宁次的身世之谜,四岁就学习汉语,祖上是明朝大将徐达的后代

冈村宁次的身世之谜,四岁就学习汉语,祖上是明朝大将徐达的后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026 更新时间:2024/2/1 10:40:18

关于他是达后人这个说法是在冈村宁次的回忆录里提到的,说是在明朝覆灭后有一位名为徐青山的徐氏后人,因为不服满清的一些规定,所以逃到了东洋武士冈村家当仆人,还把自己的姓也改成了冈村,所以跟冈村宁次的渊源就在这里,而且他在中国期间还像蒋介石表示自己是华人的后代。这段记载是以冈村所说的为主,大多都是听说而来的,这其中的真实性还是有待考证的。

除了他自己的回忆录有记载外,也有不少作品直接说了冈村就是徐达的后人,比如大崩溃一书中就说冈村宁次的家族是很有来历的,他们的祖上是明朝的大将徐达,还有戴玉刚老师的作品里也说道冈村家族就是明朝没落后逃到日本的徐氏家族,这两个家族是一样的。虽然有具体的书籍记载,但却没有真正能确定的证据,单靠这些说明还是不足以证实的,所以后来也都被推翻了。

那么我们就从反面来推断一下,冈村宁次到底有没有可能是徐达的后人呢?首先从他的姓,也就是冈村说起,在明朝灭亡后,当时的日本人很重视武士,只要是武士就可以有自己的姓氏,普通的百姓是没有姓氏的,而冈村这个姓在当时就已经存在了,所以说明冈村家族最早是来自武士家族。接着我们来说说冈村家族的实力,冈村祖上级别为旗本的武士,这个级别的武士收入算是挺高的,地位也比较高,所以这个家族还是有能力收仆人为他们干活的,也就印证了徐氏后人逃到日本武士家族做仆人这个说法。

最后就是冈村宁次为什么在四岁时就开始学习汉语?在当时的日本是很推崇西方化的,汉字是被日本人限制学习的,那么冈村学习汉语是文化需要还是因为家里人有汉文化的基因,这个我们就不清楚了。还有在他成年后曾担任中国留学生的老师,他学习汉语就是料到自己将来会往中国发展,这个也是让我们搞不懂的,在当时的条件下,西方国家要比中国优秀多了,按理说想要更好的发展不是应该去学习外国的语言吗?

总的来说冈村宁次究竟是不是徐达的后人这件事情,既可信又存在不可能,因为这些证据都是只能侧面证明,还是缺少了让我们信服的资料。也不是说有个祖先是中国人就可以跟中国扯上关系,就算是中国人的后代也不能忘记他曾经带过我们国家的伤害,对我们的所犯下的罪过是不能轻易被原谅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故事:大宋奇人绝境遭逢天降异象,海外异术引发天地变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建立之初,国家刚刚结束战乱,地方上依旧鱼龙混杂,时有动荡发生。宋太祖闽中一带有个武孝廉,名字叫姜骥,字千里,为人豪爽,仁义爱民。他的家族颇有些财力,在当地是名门望族,族中世代有人习武自保。到了姜千里这一代,武功更是了得,当地人传说,他能够双手各提着上百斤的石锁一跃而上丈余高的院墙,更兼一手百步穿

  • 乾隆皇帝祭奠朱棣陵墓,留下十六字碑文,解释明朝覆灭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先聊一聊为何乾隆皇帝会祭拜前朝的帝王,这要从统治者的民族说起。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人,可在中国汉族人居多,为了巩固政权,防止出现暴乱,新建的政权被汉族再次推翻,满族人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渐渐同化汉人。例如“剃发易服”,这个政策就是更改汉族人传统的穿衣习惯,改变其发型。这样的政策的确有效。民国初期

  • 乾隆帝祭拜朱棣陵墓,留下一句碑文,却让万历帝九泉之下难瞑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满清入关以后,初期为了让汉人彻底的臣服,统治者使用了很多极端的的方式方法,比如“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制度,但是这样的强权政策在当时引起了很多汉人的誓死反抗,为了能更好的统驭汉人,统治者开始迂回前进,改变策略,用拉拢汉人,重用汉臣,推崇儒学的办法来笼络民心。这些以“以汉治汉”的举措在当时渐

  •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特务机构,锦衣卫排名第三,第一恨之入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5、血滴子 血滴子,又叫粘杆处,是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1722年继位,年号雍正)创立的。是清朝的特务机关,正式名称叫尚虞备用处,早在其还是皇子时,便已创立。至其子清高宗后,逐渐被废除。 清朝早期设立的情报机构。“选八旗大员子弟之獧(juàn)捷者为执事人”,负责皇帝巡狩之时扶舆

  • 三十年只上朝两次,为什么明朝这个皇帝却将国家治理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对于万历不早朝的原因并没有太多的记载,但是根据明定陵出土的万历尸骨分析,万历生前患有腿疾,并不方便出门。史料当中并没有关于这件事的记载,可见腿疾是在万历成年后才发生的。至于史官为什么没记载呢?很大部分原因便是万历皇帝不上朝不见朝臣,因此朝臣们并没有太多的知情权。当然万历还是有上朝的,虽然只有两

  • 朱元璋老来得女,被朱棣当女儿养,受3代帝王宠爱,结局却很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只可惜,公主出生三年后,朱元璋就逝世了。年幼的宝庆公主或许是因为年纪太小,备受怜爱,兄长明成祖朱棣也十分疼爱她,待这位异母妹妹极为亲厚。甚至,他连公主出嫁的事宜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这位历经五朝的宝庆公主,备受三代帝王的宠爱,那她生活得究竟怎样,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太祖的掌上明珠宝

  • 历史上只有半个范仲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我方特邀学者风飘石读范仲淹,以前读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时候,便觉出他有仁人志士的风范,顿时生出敬佩之情。而现在再读,生出的却是悲悯,因为历史上只有半个范仲淹。在他的一生中,那个“乐”字从来就不曾跟他结缘,倒是那个“忧”字就像一帖狗皮膏药一样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范仲淹两岁而孤,

  • 宋代的旅馆,发展迅速,借助商品经济的崛起,民间旅馆兴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的旅馆更注重于服务民间。这种服务业的发展,也表明宋代百姓,消费实力的提升。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才能够出现如此发达的服务业。也因此,加大了百姓生活的便利性。宋代旅馆业扩大的条件1、宋代重视交通条件建设在古代的时候,科技落后交通自然不便利。而宋朝的疆土跨度,虽然不如唐代,但是也依旧广阔。再加上宋代支

  • 悲催皇帝赵与莒:头骨被做成酒杯,多年后才被朱元璋找回、安葬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面对身边或者是远方的威胁,没有足够魄力的君王注定不会有好的下场,他们要么被囚禁一生、孤独终老,要么是客死他乡、不得善终。就算是在位期间平安无事,死后进入皇陵被好好安葬,价值不菲的陪葬品也让盗墓贼们垂涎欲滴。千百年历史中,就连赫赫有名的秦始皇陵和武则天的乾陵,也不能说是完好无损。曾经,在宋朝时就有一位

  • 明宪宗朱见深,为何独宠年长自己17岁的万贵妃?背后真相扑朔迷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后宫,一直是一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政治是非场,历朝历代似乎都难逃这个魔咒,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背后强大的推手:权利和诱惑。有明一朝亦是如此,但大明朝的后宫不乏堪称贤后的“有德之后”,为了国家和皇帝“呕心沥血”“至死方休”,为国家、为皇帝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诸如成祖的徐皇后,仁宗的张皇后,宣宗的孙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