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是姜子牙一心想得到的人才,可惜三次被拒,一怒之下将他杀死

此人是姜子牙一心想得到的人才,可惜三次被拒,一怒之下将他杀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570 更新时间:2024/2/10 16:38:41

据说在西周的边境地区,居住一位隐士高人,叫狂矞,此人究竟有多大才华,是不是高人我们不得而知,但能确定,他的的确却是一个狂人。在西周那种封建社会,他竟然大肆宣扬,他不做天子的臣子,不与诸侯做朋友,真是恃才傲物,不可一世。

原本姜子牙性情随和,当时齐国刚刚建立起来,他再能干也是独木难支,需要更多的有才之士,来共同建设齐国,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他原本以为狂矞的这个态度,可能只是博取眼球,追求名望的一种方式而已,最终还是想获取更大的名气的来出山。

于是姜子牙带人,前去拜访这位高人,第一次求见就被拒绝,没有见到狂矞,姜子牙没生气。第二次再次求见,又被拒绝,还是没有见到狂矞,姜子牙仍然没有生气。没想到,姜子牙来求见的第三次,狂矞仍然拒绝见他。看来狂矞已经用行动表明了拒绝为姜子牙所用。作为齐国的国主,一连跑了三次,拜访一个乡间隐士,却始终连面都没有见到。即使姜子牙再礼贤下士,不生气也不可能了。姜子牙马上下令,杀掉这个狂傲之人。

周公听说了,还赶忙跑来求情,可以来晚了一步。周公问姜子牙,狂矞是有才之人,为什么要杀掉他。姜子牙回答得很明白。他说,如果你有一匹好马,千里马,看起来非常好,但是,这匹马却十分不听话,不能拉东西,甚至拉它,它也不动。那这匹马留着有何用?

杀掉狂矞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他谋略出众,但不能为自己所用,那还不如一个低等的奴隶的用处更大。并且,狂矞如此狂傲,大放厥词,不服从王权,如果人人都学习他,国家怎么治理?即使是有才之人,才能不拿来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留着又有什么呢?

有人说姜子牙一生贤明,没想到还做出过如此草菅人命的事情,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但实际上,狂矞的结局,是他咎由自取。如果他不打算出世,就应该老老实实躲在偏僻地方,打渔打柴打猎,随便他打什么不行。偏偏他还想追求名望,还如此狂傲,藐视王权,在封建社会,得到那样的下场,就是意料之中了。

就算是诸葛亮,但是也没敢像狂矞一样,如此不给刘备面子。他虽然前两次没有见刘备,却给刘备留下了一丝希望,不然当时以张飞的脾气,肯定也不会善罢甘休。有句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有才干只是一方面,狂矞实在是过于不识抬举,也就不能怪姜太公下令杀他了。

更多文章

  • 原是殷商后人,发迹于睢水流域,这个民族的文字比甲骨文还要古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殷商独有的甲骨文,殷商文化甲骨文讲解,现存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民族:水族,他们作为一个拥有自己的文字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总共出现了两次举族迁徙的大事件,但从北到南的大迁徒并没有让民族就此消散,反而是让他们变得更加团结,因为他们的文字拯救了他们。水族的文字据说比甲骨文还要古老,并且出了一本名为水书的书籍,上面记载了水族从古至今的无数趣事,一直到

  • 苏妲己误国:那是被历史演义带偏的误读,纣亡的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说妲己祸国殃民的,可能大都引自小说和演义。在正史里,商纣王顶多对妲己言听计从,宠溺有佳,但商朝的灭亡本不该降罪至妲己身上。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常常会把妲己的蛊惑妖魔化,不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一边倒地倾向妲己误国。那么事实真相又是如何呢,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妲己其人初识妲己是许仲琳的《封神演义》,以

  • 商朝为何最后会败给弱小的周朝?竟是输在这两个小手段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但其实周人和商人的纷争矛盾,已经有很久了。根据一些史料我们发现,周和商纠葛了好几代,他们之间的恩怨众多。所以周人之所以讨伐纣王,不仅仅是因为他荒淫无度,残暴无良,还有其他原因的。不过,当时商朝有绝对的军事力量,所以才能够屡次打败敌军,为什么在牧野之战,周人就一下子胜利了呢?我们发现,原来周人用了一些

  • 《史记》记载曾遭受质疑,却又一批文物证实其所记西周朝的准确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周朝著名文物,大周朝皇帝列表,周朝灭商的恐怖真相

    《史记》是研究先秦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然而,也许是因为太史公的文人情怀,也许是因为太史公在著史是容易意气用事……总之,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史记》中的诸多记载总是持怀疑态度,或者说是半信半疑,抱一种姑妄说之,姑且听之的心理。之前,有人怀疑《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的殷先公先王世系不确。可是,当王国维通过

  • 此人是诸葛亮的偶像,统帅联军横扫齐国,连下70余城,差点灭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大破魏兵,诸葛亮降服了多少名将,诸葛亮的兵力有多强大

    [var1]燕王哙在位期间,有个叫鹿毛寿的人对他说“不如把国家禅让给国相子之。在上古时期的尧舜禹都是把自己的王位禅让给了有贤能的人,于是天下的人都夸奖他们说他们是仁德的好君王,您为什么不效仿他们呢?”哙听了这样的话之后就把自己的王位禅让给了子之,但是这样的举动引起了太子平的不满,从而引起了燕国的内乱

  • 孔子问7岁小孩: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小孩的回答成功让孔子拜他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孔子问7岁孩子天上几颗星,孔子拜小孩为师的故事告诉的道理,孔子拜小孩为师的故事说明什么

    [var1]有一次孔子在游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两个小孩子在辩日,两小孩就问了孔子一个问题,谁知道孔子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就被两小孩取消了。后来孔子就拜了一个七岁的孩子为自己的师父。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孔子的人生经历孔子又叫作孔丘,这是他的母亲给他起的名字,他出生于公

  • 赵括被人诟病两千年,此乃司马迁之过,让我们来了解真正的赵括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括和赵括谁更厉害,司马迁黑赵括,历史上的赵括真的是一无是处吗

    [var1]大家都知道,这一战成就了一个人,白起。而同样这一战,让另一个人遗臭万年,此人正是赵括。但是鄙人认为,这完全是都是司马迁的片面之词,不可全信,而且有故意损毁赵括的名声。先说说当时赵国的局势,当时赵国已经是内忧外患,赵括率兵出战之时,已经是必输的局面了。但是赵括也并没直接退缩,而是战死沙场。

  • 三国河北名将有多厉害?五虎上将中两位,魏国一人被曹操誉为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河北十大名将,魏国五虎,韩信临死一句经典的话

    [var1]张飞作为刘备的心腹大将之一,张飞不但勇猛异常,被称为“万人敌”,而且他粗中有细,如果给三国河北名将排个座次的话,那么张飞绝对算是三国时期的河北第一名将。而张飞一生追随刘备,见证了刘备从寄人篱下到开疆立国,他更是为蜀汉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可惜的是最终死于小人之手,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受

  • 秦武王为何会弃用才华横溢的张仪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武王对张仪的态度,张仪妻子漂亮,张仪经典语录100句

    我们知道张仪的连横策略,对秦国是有很大帮助的,那么秦武王为什么不喜欢张仪呢?其原因有两点。[var1]1、两人特点不同两人的特点不同,使得秦武王,很看不上张仪。秦武王天生力气大,崇尚武力,所以他爱巨鼎,来展示他的力气大。而张仪是个文人,爱用嘴来给人讲道理,通过游说来显示他的才华。[var1]这两人一

  • 赵国实行胡服骑射为何还打不过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国胡服骑射打不过秦国,赵国vs秦国,大秦帝国之崛起秦国打赵国

    让人费解的是,这样一个强盛的赵国,却没能挡住秦国进攻的步伐,在长平一役遭遇惨败后,更是彻底失去还手之力,最终被蚕食殆尽。那么,赵国明明实行了胡服骑射,为什么还是打不过秦国?一、胡服骑射是什么赵国和秦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同一个祖先传下来的两个分支,因此这两个国家的民众性格相似、生活习惯相仿。其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