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子牙对周朝功不可没,为何在他去世后,周王却将其后人活活煮了

姜子牙对周朝功不可没,为何在他去世后,周王却将其后人活活煮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61 更新时间:2024/1/27 8:57:34

正是在姜太公的辅佐下,周武王才得以最终打败商纣王,建立了周朝。对于有功之臣,很多君王都会赏赐良多,哪怕是犯下了大错,也会酌情处理,原谅。

可是,姜子牙死后,为何他的后人就被周朝王室给活活煮了呢?今天,咱们就俩聊一聊这个故事。

姜子牙被“发配”边疆

众所周知,姜子牙是我国赫赫有名的人物,周朝能够建立,他有着莫大的功劳。按照封建王朝的惯例来说,新王朝建立后的第一等大事就是分封功臣,姜太公作为周王朝建立的第一等大功臣,理应是受到最多的封赏。

然而,真正的事实却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料,眼看着自己曾经的战友们,一个个都获得了丰厚的赏赐,属于姜子牙的那份赏赐却迟迟没有到来。

就在大家都万分不解之时,属于姜太公的封赏终于来了,为建立周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太公,居然只是被封了一个齐王。齐地基本上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按现在的发展水平来看,山东实在是个物华天宝的贵地。

那里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是一处十分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但在当时的情况来看,齐地却并不是一处好的去处。打开当时的周朝地图不难发现,齐地距离当时的首都镐京十分遥远,在那个交通十分不发达的年代,姜子牙的待遇与发配边疆没什么区别。

虽然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赐,但最起码周武王对姜子牙还是比较信任的,姜子牙最后还是善终了。然而,他的后人们却没有他这般幸运了,这又从何说起呢?

周王朝的发展

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去世,在姜子牙的扶持之下,武王之子周成王顺利继位。古代的神话故事里,姜太公为了周朝呕心沥血,为了周朝的稳定发展贡献了自己所有的力量。

但翻开真正的历史来看,事实的真相往往与史书描绘的并不一致,姜子牙之所以会对周成王鼎力相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周成王是邑姜之子,而邑姜则是姜子牙的女儿。

用现代的观念通俗一点来说,姜太公扶持的实际上是自己的亲外孙,《史记·鲁世家》中司马迁是这样写到的:“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短短3句话,12个字,不难看出当时周朝的政局是怎样的。

40年后、成王逝世,其子周康王继位,此时的姜子牙早已是四朝元老,在朝中的势力即使是周王也不能比拟的。周康王六年,姜子牙于镐京去世,整个周朝举国哀悼。

周康王更是给太公进行了国葬,这在当时那个礼法严明的年代里是不可想象的,由此也能看出姜太公在周康王心目中的地位。

时间匆匆而过,又是几十年过去了,自周康王之后,周朝先后经历了周昭王、周穆王、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等5位君王。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周天子的势力越来越衰微起来,等到了周夷王的时候,诸多分封诸侯已经不再将周王室看做是天下共主,甚至也不再朝贡周王室,而在这些诸侯王中叫嚣的最厉害的就是齐哀王。

据说有一次,周夷王派遣使者来到了齐地,齐哀王却闭门不见。数月之后,迫于压力,齐哀王不得已召见了来使。

宴会期间,齐哀王对这位周王室的使者态度十分的蛮横,宴会结束后更是说出了:“非暴力不上供”这样大逆不道的言论。

据史料记载,周夷王有一次因病未能上朝,各个诸侯王听闻消息后,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探望。然而,齐哀王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不但未曾派遣使者探望,反而是在家中大摆宴席。

这件事情一小心被周夷王得知后,夷王顿时就被气得火冒三丈。如果说前面的几件事,仅仅只是让周夷王厌恶齐哀王,那么接下来的这件事则是真正给齐哀王带来了杀身之祸。

齐哀王的悲惨一生

当时,齐哀王在未曾得到周夷王命令之下,冒然率兵攻打了纪国。纪国一个弹丸小国,哪里是齐国的对手,短短数日纪国便被攻陷了。走投无路的纪国国王只得逃到了镐京。

见到周夷王后,纪国的国君直接倒地痛哭不起,口口声声地说道:“大王,这齐哀王哪里是想占领我们纪国,他分明就是想要谋反。”听闻此言,周夷王顿时冒了一身冷汗,他赶忙差人扶起了纪国国君。

然而,此时戏精附体的纪国国君却倒地不起,大骂齐哀公意图谋反,并且开始不断编造各种谣言。

骂道动情之时,纪国国君更是厉声说道:“大王,齐哀王名叫不晨,何为不晨?就是想要谋反自立啊,还请大王明鉴,切莫被此等小人蒙蔽了双眼。”

言尽于此,周夷王彻底被纪国国君说动了。没过多久,周夷王就下达了齐哀王叛乱,邀天下诸侯王一同前来讨伐。虽说周王室衰微,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实力,但是毕竟还是天下共主。

于是,各个诸侯王纷纷响应周夷王的号召,前去齐地剿灭齐哀王。双拳难敌四手,面对如潮水一般的诸侯王军队,齐哀公哪里还有一丝的胜算。战斗仅仅持续了数日,齐国的国都临淄便被攻陷了。

齐哀王也被众人五花大绑带来了首都镐京,昔日高高在上的齐哀王,就这样变成了周夷王的阶下囚。然而,就算是已经到了如此境地,齐哀王却还是叫嚣着:“我乃太公后人,尔等谁有资格惩戒我”,此等的愚钝实在是可悲可叹。

“周朝建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竹书纪年》中的这段记载就成了齐哀公人生最后时刻的真实写照。堂堂一代大王,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后人,最后却落得个如此下场,实在是叫人唏嘘。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来在封建王朝里,这都是一条不曾改变的铁律。但是其实从齐哀王的经历来看,他的悲惨遭遇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咎由自取。

根据《左传》记载,齐哀王在位期间十分的骄奢淫逸,对属地的百姓十分的残暴。在《诗·齐风》中更是有“从兽无厌,昏利不行”的8字评语。

无论是因为君王的猜忌,还是自身的不检点,姜太公的后人最终还是没有得以善终。每次读到这样的故事,总会不由地想起刘备对刘禅的那句教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在春秋中后期和战国初期,为什么会出现一大堆军事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国时期军事家怎么那么多,战国十大著名军事家,战国最厉害军事家

    可是从吴越争霸到七雄并立,先后出现了孙武、孙膑、吴起之类的军事家,后面更是有了“战国四大名将”的说法。这是为什么呢?[var1]按照传统史书的说法是,春秋初期很讲礼仪,所以大家都讲究“做人留一线”,打仗的水平没能完全体现。而春秋中后期和战国时期,惨烈的兼并战开打,大家都不讲礼仪,只讲利益了,对于军事

  • 诸葛亮缺少供给,战国七雄却从不缺,1件事诸葛亮办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有关诸葛亮的三大事迹,诸葛亮未能平定天下的原因,梳理诸葛亮一生的大事

    文/古史新谈[var1][var1][var1]根据《三国志》所记载,在当时整个蜀汉的人口数量大概在100万左右,但是呢,军队人数就占了十分之一,也就是有十万之多,并且在朝中为官的人数也达到了4万多,可以说是7个百姓养一个人了。我们都知道,古代战争拼的就是消耗,在后备力量远不足其他两国的蜀汉,有时候

  • 李世民在做太子前是什么官?并非秦王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是多少岁当秦王的,隋唐英雄秦王李世民,为什么李世民被称呼为秦王

    在这些帝王中,李世民一直都是最为历代史学家所推崇的一位。他是大唐第一开国功臣,是史上少有的军事天才。后来通过玄武门之变称为唐朝第二位统治者,在位期间文治武功,为千古帝王所难企及。[var1]那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太子之位之前是一个什么官职呢?这可能是很多人所不了解的,如果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可不

  • 为什么说商鞅才是“游戏晋升机制”的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商鞅的历史资料,晋升机制的标准图,从小宫女一步步晋升到皇后的游戏

    “想脱离平民之身吗?想改变命运吗?想获得无尽的良田和忠诚的仆人吗?加入大军吧,只要拿下敌人的首级,就能不断晋升,最低门槛一个起”![var1]但真进入了这个晋升的体系内,那才知道套路深。而且跟玩游戏不一样的是,玩游戏需要氪金,“玩”商鞅的二十等爵制,是要氪命的。二十等爵制,根据后世的史学推断论证,在

  • 被围魏救赵骗了两千年,原来并没有成功解救赵国,一切都是演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围魏救赵赵国结局,围魏救赵视频完版,围魏救赵200字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原典为“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根据度娘的解释,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千百来年,这一计所展现的高超调动敌军之艺术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实际上未必有多少人了解其真正含义。我们知道,此计出自两位战国时期的一流

  • 剧辛本是燕国名将,为何不分敌我执意伐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剧辛简介,燕国六十万大军打不过赵国,剧辛出生日期

    [var1]剧辛再一次出现再一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是在燕王喜时,当时剧辛的复出并不是为了富国强兵对抗秦国的步步紧逼,而是想在赵国全心全意对抗秦国的时候偷袭赵国,从而可以掳掠赵国的一部分土地,也给自己再次留下一点功勋。但是让剧辛没有想到的是他不仅没有让自己的人生走向另一个巅峰,反而因为那场战争被俘虏杀

  • 大殿之上用两个桃子杀了三个人,论手段之阴险毒辣,堪称春秋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大殿之上用两个桃子杀了三个人,三桃杀四士的故事,史书对二桃杀三士的评价

    说起江湖上的暗器,人们很快就会想到李寻欢的“小李飞刀”。但这毕竟是武侠小说,过于虚幻。然而在历史上果真有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用两颗桃子就杀了三位大将。这简直是骇人听闻,桃子不是用来吃的吗?怎么还能用来杀人呢?莫非是被噎死的?事实如何,我们不妨回到春秋时期的齐国一探究竟。话说春秋时期齐景公麾下有三员大将

  • 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出口就套路了四个国,改变了五个国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孔子的得意门生有哪几位,孔子金言10句,孔子手抄报

    文:花筝 说起孔子的得意门生,很多人立刻想到“一箪食,一瓢饮”的颜回。的确,在道德方面,孔子对颜回最为肯定,但是在政治方面,孔子最赞赏的弟子是子贡,最喜欢和子贡讨论为人处世的道理。子贡原名端木赐,和其他弟子不同,他不常在孔子门下听课,而是周游列国,不仅囤货做生意成为首富,还多次参与政治事务。他最大的

  • 从马车夫到战国七雄,赵氏发家到底靠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商朝帝大戊执政时期,大戊有一个御用车夫,叫中衍,他是赵国和秦国共同的祖先。 不要小瞧了一个赶马车的人。这种职业在当时,是高级的技术活儿。我小时在农村,见过不少赶马车的乡亲,扬起鞭子,“哦哦,驾,吁……”,马儿便撒开四蹄“嘚嘚”前行。中衍显然不是这样的赶车人。他是稀缺的精通御术的御手。再想想看,即使在

  • 他是赵国最厉害的君王,却处理家庭关系心太软,落得被困沙宫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国最牛逼的君王,一位赵国名将遭受君王猜忌,赵逸是赵国第几代君王

    01 按照史书记载,古代帝王出生大多伴有异兆,比如满室红光,整个宫殿弥漫奇香,或者冬天百花齐放,天降甘霖。与这些现场才有的祥瑞相比,赵武灵王厉害多了,早在七世之前,就预定了战国七雄之一的门票。赵国与秦国同祖,都是一只鸟的后裔。子子孙孙传到蜚廉这代,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儿子恶来为纣王服务,被周武王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