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大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在位60年的时间,只比康熙少一年,而为了能够超越康熙,乾隆在做太上皇的时候,又掌管了3年的朝政,于是乾隆便成为掌朝年限最长的皇帝。在乾隆年间,大清达到鼎盛的辉煌,其中乾隆历时两年才平定的叛乱,更使得大清的疆域达到最大规模,而这场叛乱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小和卓叛乱。
大小和卓叛乱是在乾隆二十二年的时候发生的,他们的领袖是居住在中国西北地区新疆回族的白山派霍集占兄弟二人,大和卓叫波罗尼都,小和卓叫霍集占,二人是亲兄弟。和卓是根据波斯语翻译来的,原意是“圣裔”的意思,也就是指默罕默德的后裔,他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为了脱离清朝的掌控,所以兄弟二人便举兵叛乱了。
在这之前,新疆本来就有两个流派互相争斗,它们是白山派跟黑山派,由于黑山派有王室的支持,所以白山派被赶到了西藏。后来白山派在西藏聚集了一定兵力后就大规模的反扑,结果把黑山派一举歼灭,于是新疆又重新回到了白山派的手中,而大小和卓就是这白山派的后代。
本来清军前往新疆是想安抚新疆地区的,而在一开始,小和卓来朝觐见的时候,也表现的非常忠心,乾隆对其也非常信任,可谁知事后小和卓便率军袭击了清朝的军队。对于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随即发兵征讨,清军在库车、和阗、叶尔羌等地与叛军交战数次,互有输赢。就这样,战乱一直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不过最后乾隆还是顺利的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
大小和卓在失败之后,就往阿富汗的方向逃跑,而一些跟随大小和卓共同反叛的队伍在见到首领逃跑之后,也纷纷逃散,可惜没过多久就被清军一一抓获,随后大小和卓也被清军抓了起来。但由于大小和卓之间并不和睦,所以清军把二人分开关押。不过就在把大小和卓运往京城的途中,大小和卓却被人杀掉了,所以清政府并没有见着活着的大小和卓。
在这之后,为了新疆地区不再有叛乱的发生,乾隆废除了该地的世袭制度,这样一来,很多之前能够世袭的官员都变成了清朝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官,权利有了很大的缩水,这从根本上防止了叛乱的发生,并且乾隆还在新疆又加大了军事投入,建立了很多军营,一些军事制度也渐渐在新疆得到应用。
大小和卓叛乱是乾隆时期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叛乱,此战过后,新疆天山南路被纳入了清朝的版图,于是,清朝的疆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大。而在新疆周边的一些小国家摄于大清朝的威势,也都纷纷称臣纳贡,清朝于是进入了空前的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