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姓家奴”吴化文:先冯后韩再投蒋,起义后的待遇让王耀武眼红

“五姓家奴”吴化文:先冯后韩再投蒋,起义后的待遇让王耀武眼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675 更新时间:2024/1/20 3:05:28

而其中一位“五姓家奴”最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投靠了我党,起义后被任命为军长,上司耀武羡慕的眼睛发红。

[var1]

先冯后韩,顺势投蒋

1920年,冯玉祥高兴的看着眼前这个自己送去陆军大学后毕业的旧部参谋,一脸喜意,这正是刚刚年满十六周岁的吴化

他本就觉得眼前这个小伙子聪慧,认字识字、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从陆军大学经过了专业的培训后更是能承担大任,西北军成员复杂、混乱不堪,刚好需要这样圆滑的文化人来做润滑剂,调解军队中的各项事务。

只是年龄、资历还是一个问题。在军阀统治的旧社会,即使再有能力也要论资排辈,因此沉思过后,冯玉祥还是授给了他参谋一职,希望他继续努力。

[var1]

可惜冯玉祥不知道的事,在他眼中未来会成为支撑西北军系支柱的小伙子吴化文,此时心中早已有了改换门庭之心。而他钟意的,正是山东地区的坐地虎,韩复渠。

吴化文出生于山东掖县家村,本就是山东人,与西北军的各项人员格格不入。俗话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混出了一番名堂的吴化文自然也想回到老家,在亲戚邻里面前展现一下自己的能力。而如果要返乡,韩复渠自然是绕不过的一道门槛。

更何况彼时国内政治混乱、军阀互相攻讦,吴化文也想将宝压在韩复渠身上,便在后续投靠了韩复渠。而韩复渠也没有亏待吴化文,这样有文化、有实力的人才自然是越多越好,便将其任命为第三路军手枪旅旅长兼济南警备司令。

[var1]

可惜好景不长,夺得了国民党大权的蒋介石如何能容忍军阀分享自己的权力?在后来的内战中,韩复渠被蒋介石处决,而失去了主心骨的吴化文只能无奈投降。

万幸,蒋介石为了稳住军队人心并没有撤走他的职务,吴化文仍任旅长,只是从手枪旅旅长,变成了中央陆军独立第二十八旅。

敌后抗战,公开投日

二换门庭的吴化文心中早就对自己的冷遇有过备案,可他仍未想到,蒋介石对非浙江役、非黄埔军校的军官有如此苛刻。

[var1]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化文因为几场胜仗被提拔为师长,可是这个师长不仅人员不齐,就连装备、粮饷也不归中央,而是由山东政府提供,国民党一分钱都不掏。

这种状况一开始还能维持,可是当山东逐渐沦陷后,吴化文的粮饷也被掐断了,只能节衣缩食,靠着缴获的弹药和枪支抗争。

吴化文在敌后坚持抗战,只是为了等待那虚无缥缈的援军。他心里也清楚,自己这样的边缘人士,哪里能等来援军呢?蒋介石怎么舍得把自己的军队浪费在他身上?可是让他投日,他心中又不愿,就这样,吴化文继续坚持着,直到后来他接到了戴笠的口信——可以投日,曲线救国。

[var1]

吴化文心中明白,戴笠需要的根本不是他的曲线救国,而是借日本人之手,扫荡蒋介石的心腹大患——共产党。

可他心中还是十分犹豫,虽然现在的生活艰苦,但自己毕竟还是个中国人,也算是为抗日出过力。如果投靠汪伪政府、投靠日本人,那自己可就变成了伪军、变成了汉奸!可天不遂人愿,1942年的大饥荒和后来戴笠用儿子要挟迫使吴化文做出了选择。

1943年1月18日,吴化文公开宣布投日,在日本人的安排下,吴化文成为了改编伪军第三方面军,任司令官。

[var1]

1945年,日军战败投降,在蒋介石的一封电令下,吴化文又摇身一变成为了国民党第五路军。

起义军长,上司羡慕

1948年,解放战争后期,吴化文领导的第五路军被调到济南,归王耀武指挥。

1948年9月19日,吴化文率部起义,部队被整编为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这是他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改换门庭,前后历经五主,终于在最后一次找到了自己的明主、走上了为人民奋斗、为国家奋斗的正确道路。

[var1]

其实早在1946年,吴化文就已经与我党有了联系。1945年,吴化文属下于怀安、靳文元被我军俘虏,在努力争取后两人明白了自己的错误,选择了投靠。

正是通过两人,我党才联系上了吴化文,也知道了他是可以被争取的。吴化文有三条意见——国民党内部有人监视,不便起义,静待时机。同意约束部队,但请划分地区、征召补给。同意建立关系,等到时机成熟就会起义。

吴化文的要求得到了我党同志的认同,在建立了联系后,吴化文算是初步与我党达成了共同意见。后来使他更加坚定投靠我党的,还是蒋介石的所作所为。

[var1]

1946年,蒋介石密电王耀武,让他召见吴化文、就地处决。幸好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何思源偷偷告密吴化文才逃过一劫。也正是此事让吴化文彻底认清了蒋介石负心薄情的真面目,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后来,在我党党员、小舅子林世昌的工作下,吴化文更加深刻的明白了自己曾经的错误,明白了为人民谋福祉的重要性,坚定的选择了起义。

起义后,吴化文的老上司王耀武见他仍被任命为军长,羡慕的眼睛发红。但他不知道的是,吴化文早就坚定的选择了我党,这才是他获得优渥待遇的原因。

[var1]

小结: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人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选择中逐渐成长、攀登,登上最高峰的。吴化文一生四换门庭、五为其主,最终还是在心中的大义下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走上了为人民、为国家的道路。

更多文章

  • 孔子:物以类聚,对付农夫要用粗鄙的方法,不要讲大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孔子的故事物以类聚,孔子为人处世100条,孔子对付出与努力的观点

    子贡知道了这个事情就跑去跟农夫讲大道理,说得天昏地暗,磨得嘴皮起泡,农夫压根就不理会他。[var1]孔子知道这件事情后说:你跟农夫讲那么多道理,他根本就听不明白的。这就好比请野兽享用祭祀品,请飞鸟聆听优美的音乐一样,这是你的错误,不是农夫的错误。智囊全集记载: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太牢

  • 白起和李牧都是一生无败绩的名将,他俩相比谁更厉害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牧与白起是同一时期的吗,白起李牧谁赢,李牧对战白起结果如何

    [var1]白起与李牧带兵年代错开,无直接交战记录。所以这个问题就像关公战秦琼。看法取决于个人偏好。[var1]白起一生从无到有,杀人无数。人屠人,人杀神,都是指他。理解了他的功绩,你就会真正知道为什么一将功成万骨枯。假如他领导巅峰时期的秦军,天时地利人和不吃亏的话,应该没有人会赢。[var1]与李

  • 荆轲刺秦王,忠义双全,却唯独对不起此人,大多数人读不对他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荆轲忠义,荆轲刺秦王历史,荆轲刺秦王历史事件评价

    [var1]古往今来,上位者大都多疑,建立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制王朝,被誉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也不例外,因此在他还是秦王的时候,就为了自己的安全煞费苦心。《战国策》记载:“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意思是说,为了保卫自己的安全,不管是文武大臣,还是侍卫,除

  • 《山海经》中唯一吃过龙肉的人,如果你是这些姓,可能是他的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山海经里什么生物吃龙肉,山海经里有龙肉的人,山海经姓苏的是哪位神灵的后人

    众所周知,在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中,龙一直都是人们敬仰的对象,封建背景下,天子被看作龙的象征,虽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龙这一神灵几乎从未现世,可在许多历史典籍中,却都有着关于龙的记载。提到《山海经》这部著作,想必世人都不陌生,而在《山海经》中,便出现过一位吃过龙肉之人。而在如今的中国社会中,许多姓氏的祖

  • 长平之战,廉颇、赵王难辞其咎,为何后世却只责骂赵括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平之战赵王赵括,赵括母亲见赵王,赵括兵败长平读后感

    长平之战,因为赵括的指挥失误,不但导致了赵国全面崩溃,还被白起杀掉了足足四十万的士兵,让战国也进入了最后的结尾阶段,可从整体战局来说,这一战的失败,廉颇与赵王都有责任,可后世为何却单独针对赵括?[var1]责任的划定长平之战是战国阶段中参与人数最多、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战斗,虽然在历史记载中,两国参与战

  • 铁三角使越国走上了强国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越国简介,马皇后收复越国,越国四大美女

    [var1]吴王夫差本来就很不喜欢伍子胥大大咧咧跋扈张扬的个性,加上太宰伯嚭在一旁劝说于是他决定接受越国投降但要求带勾践回吴国,越国大夫范蠡主动要求跟随勾践到了吴国并留下大夫文种在越国辅佐太子,勾践和范蠡到吴国以后老老实实本本份份在吴国养马,而留在越国的大夫文种则不断地给太宰伯嚭送去各种礼物钱财,一

  • 战国一诸侯挑衅周天子,事成后却因作死丢了性命,被嘲笑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在之前讨论商朝的文章中,我们曾提到,商纣王麾下有一对父子,都是著名的大力士,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就是他们的后代——《史记》记载:“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或许是他们一脉中,力大无穷的基因一直没有失传,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国君,也以力大尚武著称,他就是著名

  • 长平之战:赵国45万大军空巢而出,直冲白起包围圈,赵括是傻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一个人他只学会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从来没有实际操作过,那么我们常常会用纸上谈兵来形容这个人。那么当年长平之战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什么赵括会这么轻易就中了秦军的圈套,是因为赵括很好骗吗?接下来笔者就来为大家解读一下当时发生的事情。[var1]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末期,秦国为统一六国,发动了横扫

  • 他本可以比秦始皇早完成统一六国大业,只因埋没了一个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谁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历史上可以比肩秦始皇的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统一文字

    [var1]魏惠王是魏文侯的孙子,经过与他弟弟的一番争夺,而魏文侯正是魏国的建立者,魏国作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有很大的功劳在魏文侯身上。当时的魏国凭借一己之力就独自毁灭了中山国,后来还联合三晋成功的败齐挫楚,不难看出来,当时的魏国实力不容小觑。所以在魏惠王接手时,魏国已经是当时诸侯国中的强国

  • 秦始皇在位期间,为何没六国后人造反?主要归功于他的五次东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始皇东巡路线,秦始皇为什么能灭六国,秦始皇东巡从泰安到临淄

    另外,也因为痴迷道教而劳民伤财。还焚书坑儒销毁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当时国内有许多的人都对他的统治,很有意见,但又因为他的手段而不敢反抗,因此在秦始皇在位期间,国内是比较太平的。而秦始皇驾崩不久秦二世继位后,秦二世已然没有秦始皇那般的威信。于是国内有一些早已无法忍受朝廷压迫和剥削的百姓,选择了起义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