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廉颇、赵王难辞其咎,为何后世却只责骂赵括

长平之战,廉颇、赵王难辞其咎,为何后世却只责骂赵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493 更新时间:2023/12/13 1:46:24

长平之战,因为赵括的指挥失误,不但导致了赵国全面崩溃,还被白起杀掉了足足四十万的士兵,让战国也进入了最后的结尾阶段,可从整体战局来说,这一战的失败,廉颇与赵王都有责任,可后世为何却单独针对赵括?

[var1]

责任的划定

长平之战是战国阶段中参与人数最多、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战斗,虽然在历史记载中,两国参与战斗的人数都有一定的水分,但保守估计两国的参战人数也达到了100万以上,因为这是一场决定未来的战斗。

如果这次战斗秦国获得了胜利,那么强大的赵国将会失去唯一的战斗纵深,将自己的国度暴露在秦军的面前,如果赵国获得了胜利,秦国国力就会大损,起码在三年之内不能卷土重来,趁着这个机会,秦国最终能否统一尚未可知。

经过最终的战斗,秦国获得了胜利,根据战斗总体情况可以判断,对战斗失败负责的主要是三个人,分别是赵王、廉颇和赵括,按照责任大小去划分,责任最小的是廉颇,其次是赵王,责任最大的是赵括,如果不是赵括,这一战也许并不会输。

[var1]

在历史中,廉颇也是一位名将,脾气暴躁,是一位妥妥的战斗狂人,但廉颇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愿意服软,对于自己的错误,廉颇是可以虚心接受的,负荆请罪就是最好的例子。

对于长平之战,廉颇唯一需要负的责任,仅仅是没有获得战斗的胜利,从廉颇到达前线开始,几乎瞬间下达了防守的命令,和秦军进入了僵持的阶段,虽然这对赵国的后勤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但无论是秦王还是白起都无可奈何。

赵王的责任

如果说廉颇不需要对长平之战的失败负责,那么赵王就一定要对这件事负很大的责任,因为正是赵王决定用赵括换回廉颇,才导致最后的失败。

[var1]

对于这次失败,赵王需要负两个责任,首先,他没有根据战场情况选择正确的将领,大军对垒,将领的选择非常重要,一开始赵王选择用老将廉颇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在战国末期能够和白起掰掰手腕的也就只有廉颇了。

但赵王却没有充分的信任廉颇,相比之下,秦国就完全不同,大军出境后,秦军所有将士都只听命于白起一人,白起拥有绝对的信任和指挥权,但赵王却完全不同,在不了解现场情况的前提下,私自换回了廉颇,直接影响了战局。

其次,赵王没有完全履行身为一个国王的决策权,战国时期和后世不同,很多国家的皇帝并不能做到完全的一言堂,在某些时刻,群臣甚至可以代替皇帝做出决策,这就是赵王的最大问题。

[var1]

在战争时期,永远都需要一个决策者,如果没有决策者,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悲剧的,在长平之战进入到中期的时候,赵国国内一片混乱,大臣你一言、我一语,将赵国的危险性扩大了百倍以上。

这个时候,赵王最正确的做法是坚定自己的信念,一方面否定国内的危险言论,一方面持续保持廉颇的战前供给,面对当时最强大的秦国,廉颇不仅没有失败,还保证了秦国没有前进一步,这本身已经是一种胜利,但赵王却拱手将这个优势送给了别人。

赵括的责任

对于长平之战的失败,赵括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原因。

[var1]

首先,是赵括对自己的不正确判断,在参加长平之战前,赵括不仅没有指挥过如此大规模的战役,而且没有上过真正的战场,可是面对赵王的询问,赵括却非常自信的答应赵王,并且明里暗里看不起廉颇。

其次,赵括对战场形势的错误判断,是导致其最后失败的最大原因,长平之战前期,为了麻痹赵国,秦国方面的白起一直没有露面,和廉颇对战的秦国的年轻将领王龁,但廉颇并没有任何的放松,因为廉颇明白,白起不出现一定有着更深的图谋。

[var1]

可赵括却不这么想,看到秦国的将领不是白起,赵括立刻制定的主动出击的计划,这一幕就是白起苦苦等待的破敌之道,根据记载,在得知赵国将领有廉颇更换为白起后,白起立刻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只用不到三天时间,就拿下了长平之战。

[var1]

赵括的行为,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些将领颇为相像,他们并没有进入过真实的战场,却盲目自信,最终将自己和大量无辜的士兵带入绝路,对于战争,士兵并不害怕,但是士兵却会害怕那些不会指挥的将领。

这点酷似现在年轻人当中十分流行的游戏,很多玩家在和电脑角色的对战中大杀四方,就认为自己是游戏高手,结果来到和玩家的对战中,却连最基本的队友配合都做不到,这和赵括的纸上谈兵如出一辙。

[var1]

综合来说,虽然长平之战的失败廉颇和赵王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赵括还是需要承担主要责任,如果他没有那么想立功、想表现自己,坚守廉颇的作战方阵,长平之战最终就会以秦军的收兵结束。

虽然这次战斗给赵国也带来的极大的负担,但战争比的是人,只要有足够的士兵,最后的胜负尚未可知。

但赵括却拱手将赵国最后的希望破灭了,假如这次指挥战斗的是廉颇,即使守城失败,廉颇也可以将大部分的士兵平安地带回赵国,虽然不能保证赵国最后可以获得胜利,但拖延几年还是没有问题的。

[var1]

战场的局势瞬息万变,如果这次秦国没有一鼓作气拿下赵国,最后能否成功完成统一依然是一个未知数,但可惜的是这些都不会发生,因为赵括替代廉颇,就是白起的计策,也是白起的底牌,虽然白起获胜无数,号称死神,但离间计,白起同样十分精通。

更多文章

  • 铁三角使越国走上了强国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越国简介,马皇后收复越国,越国四大美女

    [var1]吴王夫差本来就很不喜欢伍子胥大大咧咧跋扈张扬的个性,加上太宰伯嚭在一旁劝说于是他决定接受越国投降但要求带勾践回吴国,越国大夫范蠡主动要求跟随勾践到了吴国并留下大夫文种在越国辅佐太子,勾践和范蠡到吴国以后老老实实本本份份在吴国养马,而留在越国的大夫文种则不断地给太宰伯嚭送去各种礼物钱财,一

  • 战国一诸侯挑衅周天子,事成后却因作死丢了性命,被嘲笑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在之前讨论商朝的文章中,我们曾提到,商纣王麾下有一对父子,都是著名的大力士,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就是他们的后代——《史记》记载:“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或许是他们一脉中,力大无穷的基因一直没有失传,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国君,也以力大尚武著称,他就是著名

  • 长平之战:赵国45万大军空巢而出,直冲白起包围圈,赵括是傻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一个人他只学会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从来没有实际操作过,那么我们常常会用纸上谈兵来形容这个人。那么当年长平之战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什么赵括会这么轻易就中了秦军的圈套,是因为赵括很好骗吗?接下来笔者就来为大家解读一下当时发生的事情。[var1]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末期,秦国为统一六国,发动了横扫

  • 他本可以比秦始皇早完成统一六国大业,只因埋没了一个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谁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历史上可以比肩秦始皇的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统一文字

    [var1]魏惠王是魏文侯的孙子,经过与他弟弟的一番争夺,而魏文侯正是魏国的建立者,魏国作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有很大的功劳在魏文侯身上。当时的魏国凭借一己之力就独自毁灭了中山国,后来还联合三晋成功的败齐挫楚,不难看出来,当时的魏国实力不容小觑。所以在魏惠王接手时,魏国已经是当时诸侯国中的强国

  • 秦始皇在位期间,为何没六国后人造反?主要归功于他的五次东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始皇东巡路线,秦始皇为什么能灭六国,秦始皇东巡从泰安到临淄

    另外,也因为痴迷道教而劳民伤财。还焚书坑儒销毁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当时国内有许多的人都对他的统治,很有意见,但又因为他的手段而不敢反抗,因此在秦始皇在位期间,国内是比较太平的。而秦始皇驾崩不久秦二世继位后,秦二世已然没有秦始皇那般的威信。于是国内有一些早已无法忍受朝廷压迫和剥削的百姓,选择了起义造

  • 高山古城出土文物,文玩核桃源于3000年前的齐国,为何要盘它?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最古老的文玩核桃,古人盘玩核桃,古代是如何盘玩核桃的

    [var1]这不仅让核桃的栽种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而且也从客观上说明了核桃并非从西域引进而来的,而是从中原地区的齐国最先栽种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核桃的广泛用途也被专家们一一揭晓,他不仅是琴师们苦练技艺的工具,而且还是扑灭疫情的灵丹妙药。[var1]一、高山古城考古发掘在2003年的时候,考

  • 7岁小儿靠一谜语,让孔子主动拜其为师,却因太聪明10岁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孔子认七岁儿童为师,孔子拜七岁小儿为师故事,三句话猜历史人物孔子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却曾认一位7岁的孩童当老师。[var1]他就是项橐。那么,小小年纪的项橐到底有何本事,能让孔子心甘情愿地拜他为师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下故事的经过吧。天资聪颖,机智过人据史书记载:项橐,字仲廉。是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省日照市)人。[var1]相传,项橐出生时,长相圆润

  • 春秋一个强国的黑历史,靠娘舅关系国家才得以保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10大强国,春秋四大强国是哪些,春秋第一强国历史

    而楚国正是因为有着广阔的土地与众多的人口,尽管中原地区风云变幻,楚国在五百年乱世之中一直保持了其强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忽视的强大存在。但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在春秋晚期却遭遇了一场变乱,其国家几乎到了灭亡的边缘。而将楚国打到这地步的却不是楚国的老对手晋国,或者齐秦等国,而是春秋晚期新崛起的一个

  • 弟子上课睡觉,孔子随口一句“脏话”,成现在老师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孔子说的话竟然是老师的口头禅,孔子经典口头禅,孔子上课典故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文化历史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信奉他思想的人不计其数,其中追随他学习的弟子也过千人。《史记》中记载“子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孔门十哲”、“孔门十三贤”都是后人对其中有显著贡献的弟子给予的美称。这些弟子要么是聪慧过人,要么是德才兼备,是天下学子的榜样。可是

  •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最终下场,令人哀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廉颇负荆请罪时对蔺相如说了什么,廉颇和蔺相如负荆请罪的过程,廉颇蔺相如负荆请罪故事

    蔺相如从赵国大局出发,处处避让,后来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苦心,主动赤裸上身、背负荆条上门请罪,最终二人冰释前嫌。很多人也是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廉颇、蔺相如这两个人。[var1]01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廉颇,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抗秦、击齐、破燕、攻魏,战功赫赫;另一个主人公蔺相如,则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