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各家学派均有发展,秦汉将儒道法三家进行整合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各家学派均有发展,秦汉将儒道法三家进行整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463 更新时间:2024/2/6 8:08:10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用天人感应理论解释天人关系。到西汉末东汉初,谶纬之学又产生出来,成为儒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谶纬以超自然的神话传说和预言为主,其中有不少是对历代帝王兴废的预言。史称汉光武帝建立东汉,曾得到《赤伏符》的预示,汉光武帝即位后,酷好谶纬,使得谶纬在整个东汉时期都很流行,形成普遍风气。谶纬的出现反映了儒家经学的没落,为此,儒家学者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如扬雄、桓谭、王充张衡等人,都对谶纬进行了批驳,代表了东汉儒家学者中反对俗儒、要求对儒学进行重新认识的一派。

东汉后期,政治上日渐腐败,各种矛盾日趋尖锐,在士大夫和儒家学者中,产生了清议的思想潮流,对政治上的弊端进行议论和批评。与此同时,仲长统、荀悦等人也著文立说,对各种政治弊病进行比较系统的批判,形成了东汉后期具有特色的自由政论和社会批判的思潮。

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但特点又极不相同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文化方面最为灿烂的时期,秦汉则是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最为饱胀的时期(可参看陈云先生的观点。陈启云先生认为,先秦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光辉灿烂时代,而从社会史、文化史的角度上看,两汉却是古代中国文化极为光辉灿烂的时代。“汉代政治可以说是远古周代的理想(儒家对周代文化的理想化)和近世秦法家的现实(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二者的折衷调和。由于有了这一基本态度和精神,才能综合了中国境内各地区、各阶层的文化传统,融合为四百多年的汉代文明;而在汉朝覆灭以后,更延绵为二千多年的汉文化传统。”)。思想文化是一种源头,政治社会生活是一种过程。源头代表理想,而理想的源头必须有待于实际过程的伸展。

秦汉时期紧接春秋战国时期之后,而能够将春秋战国时期未曾展开的最重要的儒、道、法三家学说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秦汉时期的正统政治思想,法、道、儒相继为用,前后嬗替。三家各有其时代依据,又各自对社会作出贡献。秦汉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法、道、儒三家相继为用的现象不同程度地重复出现,似已成为行之有效的规律。这些现象本身已具有一种历史哲学的含义,是研究政治思想史极可注意的。

[var1]

班固

近代以来诸子学极盛,学者每于儒、道、墨、法各家探索渊源,比较异同,有所好恶则加以批评。但是早在战国秦汉之际,学者对于以往学术史的总结是另有思路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仍推《庄子·天下篇》、司马谈《六家要指》及班固《汉书·艺文志》(班固之说取自刘歆《七略》)三家。

《庄子·天下篇》说:“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

司马谈《六家要指》说:“《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汉书·艺文志》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上述三种阐述都是将以往的学术思想流派看作是处在同一水平上的,而不是有高有低的。撇开诸子百家的互绌不论,其实各家是非常一致的,都有着同样的发生背景和学术目标,即各家都兴起于“周文疲弊”,都是“务为治”的。各家的不同仅仅体现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上,而这不同的途径也不是一概可以否定,或者一概可以肯定,而是都可以肯定,只看是在什么时间和什么情况下加以应用。各家学说都有其长处,又都有其短处。之所以具有长处,是因为适宜于当时的特定时间和特定情况。之所以呈现短处,是因为不适宜于当时的特定时间和特定情况。只要适宜于当时的特定时间和特定情况,也可以说各家都具有价值,都没有短处。也就是说,诸子百家的价值和作用体现为一种更相嬗替的递进关系,不可以相互取消,只可以相互接替,就像耳朵和眼睛的关系一样。汉中期的“独尊儒术”,其实际情况要比表面看来的复杂得多。表面上看是独尊儒术,实际上仍然是各家为用,所以在其后的历代王朝中,三家政治思想依次嬗替的规律是仍然适用的。纵观历代王朝的政治得失,适时地顺利地完成政治思想的嬗替是取得成功的一条主要经验。

更多文章

  • 河北曾发现战国“门铃”,硕大体型“震慑人心”,应该还有另一件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老式门铃,古代门铃有价值吗,内蒙出土铜铃

    [var1]2月时,河北易县原练台大队的众社员正在土场上挥汗如雨,其中一人手里的锄头落下,就听“咣当”一声闷响,这是碰到了土里的硬物。这名社员心疼锄头,赶紧抽回工具,改用手,一捧一捧将覆土清除;本以为土里藏着的是石头,没想最先露出来的是一只“青铜鸟”,这也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众人议论纷纷“不是扒到别

  • 战国七雄中,变法效果倒数第一的国家,史书用了四个字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国最成功的变法,战国变法纪录片,战国时期变法原因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辉煌的历史,既如此,又如何甘心让自己的江山给邻国,如此谋求强大就是必然。当时西周早已江河日下,所直接管辖的领地也是越来越少,一直到周幽王时期,都城被破,周平王东迁洛邑才堪堪保住自己的江山。在这期间,国家的大片领土丢失,甚至是西周的祖地,而故土面积也是在国家混乱中被各个诸侯趁乱吃下,西

  • 此人是乞丐祖师爷,孔子找他借粮,读书人因此还了两千年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找祖师爷借粮全集,孔子与乞丐借粮,为何称孔子为乞丐祖师爷

    [var1]孔子是影响了中国千年的教育家,被康熙称为“万世师表”,就是到了今天,还建有孔庙,人们经常前去祭拜,尤其是孩子要高考的时候,家长们都会到孔庙里给孩子取一个好彩头。孔子出身于贵族之家,曾经他为了求学拜了很多人为师,年龄上也不拘小节,上有老子,年幼的有年仅七岁的项橐等等。也正是因为他的不耻下问

  • 45万赵国士兵被白起坑杀,120名童子军却被放走,目的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白起坑杀40万赵军尸骨,白起坑杀赵国40万士兵吗,白起坑杀赵军40万俘虏为何不反抗

    说起白起,或许很多人会认为他是个非常残忍的人,这个人一生之中战绩很多,但是他出名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杀人绝对不会手软。他曾经担任秦国的将领30多年时间,大概攻城70多座,歼灭近100万敌军。[var1]这个数据在我国史上都是非常少见的,提起他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当初他坑杀了赵国的45万战俘的故事。当

  •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蔺相如与廉颇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廉颇负荆请罪时对蔺相如说了什么,廉颇和蔺相如负荆请罪的过程,廉颇和蔺相如后来发生了什么故事

    我国在封建时期之前,也就是大秦王朝建立之前,还经历过春秋战国时期,历经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很多诸侯国为争夺天下成就霸业,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而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打下基础。战国七雄指战国时期最强大的七个诸侯国,虽然除战国七雄外还有很多大大小小

  • 长平之战,赵军的多次冲锋,为何突破不了白起的防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长平白起能灭赵军吗,白起赴长平,大秦帝国白起攻长平

    这场突然发生的战斗,完全源自一场偶然中的意外。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事情的发展会如此一发不可收拾,是什么原因导致赵括主动出击,赵武灵王进行改革后以战斗力出名的赵军,为何会无法冲破秦军的防线呢?一、一场意外引发的动乱赵国和秦国的这场大战起因,令人意外,它是源于秦国对韩国的攻伐。秦昭襄王四十三年起,白起便奉

  • 古代的4个冷知识,张飞是美男子,管仲的发明奇特,第一个更离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飞的五个著名故事,张飞历史事迹,张飞的智慧体现在哪里

    历史凝聚着古代先贤的智慧,是神秘的存在,作为一名中国人,生长在这片富饶的土地深知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悠长深厚,神秘至极。要了解历史,不是盲目地去看,岁月的文明一直在传承,历史的字符刻在每个人灵魂中,但对于历史你真的了解吗?历史上那些冷知识你知道多少呢?[var1]封建朝代有许多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辽

  • 舌尖上的赵国,都有哪些水果?没有葡萄和香蕉,那是影视剧穿帮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国葡萄,葡萄和香蕉同吃,舌尖上的战国美食解密

    战国七雄中,赵国是一个很特别的国家,它与魏国、韩国同出于春秋时期老牌诸侯国晋国,是一个新兴的国家,赵国与秦国、中山国一样受戎狄文化影响很大,赵国进行胡服骑射改革后,是战国中后期唯一能与强秦相抗衡的国家,赵国还灭亡了号称“战国第八雄”的中山国;总之,赵国是战国时期很有个性的一个国家。[var1]本篇文

  • 秦国没有魏国强,没有齐国富,没有楚国大,为何能最后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代,虽然是七雄并立,但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魏国最强大,齐国最富裕,楚国疆域最、人口众多,燕国历史底蕴丰厚,在诸侯国中地位崇高,韩国地理位置最关键,被称为天下咽喉,一发而动全身,甚至赵国国力也远比秦国强大;为什么最后统一天下的偏偏是秦国呢?[var1]秦国地处西北边陲,土壤贫瘠,国力羸弱,受戎、狄

  • 山海经记载的“涿鹿之战”,无数神仙参战,可能是高科技文明互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山海经隐藏的七次史前战争,中央对涿鹿的规划,涿鹿军事禁区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是上古三大奇书之一。此书包含关于地理、历史、天文、动物、医学等方面的诸多内容,古代当它是一本志怪小说,而现代人却普遍称其为“上古社会的百科全书”。[var1]从各种史料研究中可以发现,《山海经》记录的是远古的文化,是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和人们的思想活动,勾勒了上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