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曹魏皇权对联姻的态度,跟两个对手相反,为何要与众不同?

三国时曹魏皇权对联姻的态度,跟两个对手相反,为何要与众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404 更新时间:2024/1/5 19:13:50

三国八卦,不在乎自己老婆身份的曹操,却为儿女的另一半操碎了心

从中能总结出曹操对于联姻的一种态度。

在他为子女选择联姻对象时,可以选张绣、张鲁这样的降将,也可以选江东孙氏家族这样的对手,却极少选择身边关系比较亲密的创业元老和近臣,也极少选择士族。

曹操的子女中,跟近臣或士族联姻的,主要也就是二子二女,一个女儿嫁给了夏侯惇的儿子,一个女儿嫁给了荀彧的儿子,一个儿子曹丕娶了无极甄氏之女,一个儿子曹植娶了崔琰的侄女。

相比起曹操生下的总数超过三十个,能成年的也有近二十个的子女数量来说,太稀少了。

不仅仅是曹操,到了曹魏正式建国后,曹丕、曹叡等魏国皇帝们,也秉承着不与近臣跟士族联姻的态度。

两位皇帝的后宫中,近臣和士族出身的女子极少,如曹丕没当上曹操的继承人之前还娶了甄氏,当上皇帝之后,后宫中增加的女人就摒弃了近臣和士族家中的女子。

司马懿号称曹丕“四友”之一,跟曹丕关系那么亲近,曹丕也没想过跟他联姻,然后,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最早是娶了个夏侯家的女儿夏侯徽,勉强能跟曹家攀上点亲戚关系。

这其实是个稀罕事。

蜀汉和东吴对待跟创业元老及近臣联姻的态度就跟曹魏截然不同。

如刘禅连娶两个正妻都是张飞的老婆,给太子刘璿选的太子妃是费祎的女儿,刘禅有三个女儿,一个嫁给了诸葛亮的儿子,一个嫁给了关羽的孙子,一个嫁给了费祎的儿子。

再如孙权,自己的后宫中有步骘家族的女儿,给第一个太子孙登选的太子妃是周瑜的女儿,给第二个太子孙和选的正妻是诸葛瑾的外孙女,长女先嫁给了周瑜的儿子,后来夫死改嫁,也是嫁给了全琮

以三国时期的政治生态及社会大环境来说,蜀汉和东吴的两位君主的态度才是正常操作。

为何曹魏的君主们偏偏要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在婚姻问题上跟近臣和士族保持着刻意的距离?

第一:曹家恐怕有跟后世唐朝李氏皇族开国之初一样的困惑

唐朝贞观时期,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欢跟近臣和五姓大族联姻,巴不得所有的儿女都跟他们联姻,拉近他们跟皇族的距离。

李世民身边的近臣对此的态度是积极的,基本上只要李世民提出来嫁女,他们就会贡献出一个儿子来联姻。

但五姓大族对此的态度就很微妙了,他们不太愿意跟李氏皇族联姻,不太看得起李家,他们认为李家的血脉不纯。

三国时期的士族们看曹家的眼光,估计也是这样,原因就一个,曹操的父亲是过继给了宦官曹腾当儿子,曹魏建国后,曹腾还被追封为“高皇帝”

简单来说,曹魏皇族名义上全是一个宦官的后代,或许,对于自视甚高的士族们来说,曹家即使成了皇族,也不够资格跟他们联姻,就像后世唐初五姓大族看李氏皇族的眼光一样。

第二:曹魏的几任掌舵人有意跟近臣和士族在婚姻方面拉开距离

曹操本人就不太喜欢侍奉自己的女子跟近臣和士族有关系,他的原配丁夫人跟他离婚后,他甚至愿意把卞夫人(曹丕、曹植生母)这样的乐女出身的妾扶正当正妻,也没有想过重新跟大族联姻。

曹丕、曹叡这些较有作为,也掌握着曹魏政治、军事权力的皇帝,大概也都继承了曹操的行为和想法。

原因或许跟东汉末年时,汉朝的政治乱局有关。

三国时期,世人在批评东汉末的弊端时,绕不过两个群体,一个是宦官,一个是外戚。

正是因为汉灵帝死后,掌权的外戚、大将军何进跟宦官集团“十常侍”之间的权力争斗,导致了“十常侍之乱”和董卓入京。

东汉皇权的彻底衰败及后面的天下大乱都由此而起。

曹操当时是皇家军队“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身在京师,他是所有事件的亲历者,亲眼目睹了外戚和宦官们的争斗导致出来的乱局。

后来,曹操在创立基业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如汉献帝的妻子伏皇后之父伏完、妃嫔董贵人之父董承这样的外戚的敌视和攻击。

董承还联合汉献帝搞出个“衣带诏”,忽悠了一大堆人来帮助反抗曹操,其中还包括刘备这样的牛人。

这些外戚们闹起事来,很多人因为他们跟皇帝亲近的身份,一定程度上能代表皇帝,而愿意相信和追随。

这些都是曹操一路走来的亲身经历,他通过这些经历明白了,外戚用得好是一把利剑,但要是失控了,就是一场灾难。

特别是当外戚的家族有一定声望和势力时,对君主的危害大概是大于好处的,比如霍光王莽

因此,曹操对扶持外戚是持谨慎态度的,虽然他通过把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让自己也变成了外戚。

曹操不太愿意跟近臣及士族联姻,避免他们成了外戚家族,再叠加上本身拥有的声望和权势,对君主的权力造成影响。

曹操的经验肯定会传授给儿孙,曹丕成立魏国后,借着曹操的经验,以及吸取东汉灭亡的教训,对宦官和外戚是排斥的,外戚不能没有,但不会让天子近臣和有权势的士族成为外戚。

曹魏立国后,没有宦官能参与朝政,也没有外戚能深度干涉朝政,就是曹家几代人打下的基础。

第三:结束语

以上是我分析的三国时期曹魏皇权不愿意跟近臣和士族联姻的原因。

这种政治行为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前面讲了,没有强力的外戚干涉朝政,不用担心外戚会对皇权有危害,还能获得士族们的好评。

坏处是,在东汉时,宦官和外戚是皇帝和百官、士族之间的缓冲剂,没有这两个群体,当皇权跟百官、士族起了冲突时,皇权就只能拉起袖子赤膊上阵了。

以上分析均为个人见解,或有错漏,欢迎读者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书中,为什么诸葛亮有的地方叫亮,有的地方叫孔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是孔明吗,诸葛亮字孔明号什么,孔明借东风周瑜要杀诸葛亮

    “亮”是名,“孔明”是字。在古代,名和字是分开的,并且同时并行、并无矛盾。虽然不矛盾,多少还是有点儿区别的。一般而言,自称的是“名”,长辈称晚辈也是“名”,称呼别人、尤其是比较客气或尊重的情况下,用“字”。从前《三国演义》电视剧播出的时候,就有观众指出,徐庶的母亲叫儿子,不应该称字“元直”,而应该叫

  • 主张以法治国的秦丞相李斯,为何在实践中,却带有儒家的主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斯未相秦,李斯是儒家还是法家,李斯蒙恬不死秦会灭亡吗

    上图_ 李斯(?~前208年),图片来自于《忘川风华录》手游一方面,李斯毫无疑问是一名法家学者。李斯原是楚国上蔡人,做过小吏,后入秦求官,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曾任秦朝丞相。李斯是秦国(朝)主要政策的制定者之一,深度参与了秦统一六国的整个历程,李斯用他的法家思想为秦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

  • 如果项羽过了乌江,还能东山再起吗?王安石早已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为什么项羽宁死也不过乌江,王安石项羽,项羽到乌江还剩多少人

    于是,放弃逃生的机会后,项羽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敌军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而后挥刀自刎。对于“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来说,叹息项羽没有渡过乌江,从而东山再起。并且,这一观点也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同,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项羽渡过乌江,之后的历史走向会发生改变吗?一具体来说,针对这个问题,北宋著名文学

  • “七国之乱”后是盛世,“八王之乱”后为何是数百年的动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一、八王之乱持续时间太长七国联军虽然声势浩大,却难以攻下重要的城池,最终被汉军各个击破,2个月平定叛乱。这场战争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但前有文帝的铺垫,汉朝很快就恢复了过来。八王之乱可就不一样了,持续时间长达16年,八王你方唱罢我登场,都过了一把皇权瘾,最后就剩下一个东海王。长时间的内乱不

  • 孙权去世后,东吴七年时间爆发三场内乱,国力被严重消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权死后东吴发生了什么大事情,孙权14岁掌管东吴文案,三国演义东吴孙权周瑜

    在孙权去世后,东吴在七年时间爆发了三场内乱,这导致其国力被严重消耗。进一步来说,这也让东吴错过了北伐曹魏的机会,并在后期倾向于防守,乃至于陷入到慢性死亡中。一、孙峻杀诸葛恪孙权病重的时候,将诸葛恪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诸葛恪受封太傅,从而执掌吴国的大权。趁着孙权去世的机会,曹魏发兵进攻东吴

  • 吕布麾下八健将,六人惨死,只有两人善终,他们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吕布手下八健将是谁,吕布个人资料,吕布惨死貂蝉收尸

    张辽,字文远,是吕布手下八健将之首,他不但战力很强,而且还善于谋略。张辽的战力,连关羽都承认不在他和张飞之下。他的成就最高,在吕布死后,他归顺曹操,后成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还是五子良将之首。在官渡之战中,张辽和张郃大战四五十回合,不落下风。在合肥之战中,张辽先后和太史慈、凌统两人战成平手,其中和太史

  • 官渡之战,曹操只是偷袭乌巢,为何就能大获全胜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偷袭官渡大营,曹操火烧乌巢之后遇见袁绍援军,曹操乌巢劫粮完整版

    对此,曹操大破袁军,乐进更是斩杀淳于琼,并将袁绍囤积在乌巢的粮草全数烧毁。在此基础上,袁绍大军崩溃,袁绍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七万余人,也有说是八万人。说到这,可能有人问了,袁绍背靠冀州、并州、青州、幽州这四州之地,粮草被毁之后,完全有能力继续筹措物资。换而言之,官渡之战,曹

  • 一代枭雄曹操不敢给自己称帝封号,原因众说纷纭,今天就来唠一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迎汉献帝到许昌的过程中,又被人们认为他欲求“挟天子以令诸侯”,想依靠这样的优势来号令天下。事实结果也是如此,在将汉献帝接到许昌以后,曹操的官位也是一路上升,最终官拜丞相封魏王,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那么一度被认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曹操,加上当时已经有了权倾朝野的资本,为什么他没

  • 汉和帝:开东汉宦官干政的先河,剪除权臣的英武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东汉宦官干政,东汉权臣老照片,干政的权臣

    一、后宫阴谋,独步一时刘肇能够顺利继位,得益于汉章帝皇后窦氏的助力,代价却是自己生母的死亡。窦氏的美貌就连汉章帝都垂涎不已,然而这位美人却有蛇蝎心肠。因为常年无嗣,窦氏先后诬陷生下皇子的宋贵人和梁贵人,竟然说服汉章帝废除皇太子刘庆,逼宋贵人饮鸩自尽。汉章帝的宽容,窦氏的狠毒,都被梁贵人看在眼里,为了

  • 平灭诸吕以后,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刘襄为何无缘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而一些和刘邦打过天下的老臣们,还有刘姓子孙们这帮人也在密谋着要铲除吕氏。就这样两方大战一触即发。这时,在长安的刘章感觉到了气氛,率先拉开了序幕。刘章是刘邦长子刘肥的二儿子。因为他娶的是吕禄的女儿,率先得知了吕氏家族想要提前动手的消息,于是他迅速给他远在山东的大哥刘襄送去了消息,让刘襄整理军队向长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