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英国租借香港100年,李鸿章却只愿租99年,事后才知他有多聪明

英国租借香港100年,李鸿章却只愿租99年,事后才知他有多聪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976 更新时间:2024/3/8 7:03:49

我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清政府的军队节节败退,他们的腐朽统治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西方列强也看清了自己对手的实力。于是各种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清政府面对这些屈辱的合约,一次次退让。

比如当时清廷和英国人签订的香港条约,这份条约将我国香港租借给了英国,一开始合约上规定英国租借香港一百年,而李鸿章却坚持九十九年,这中间只差一年,李鸿章为什么这么做,直到今天我们才明白李鸿章的聪明之处。

李鸿章是道光年间出生的人,他的祖上并不是什么朝廷大员,父母也都是普通人,只不过就是父亲读书多点,因此李鸿章从小受父亲的熏陶,他也爱上了读书。就这样一步步,李鸿章终于中了进士。古代中进士是许多朝廷大员的必经之路,可这并不是说每个进士都会有很好的出路,李鸿章一开始是被封在翰林院。

翰林院相当于当时国家培养人才的最高学府,因为此前这些学子只读书,并没有处理过政务,所以不能委以重任。而翰林院就是一个既可以学习,又可以接近政务的场所,这里走出来的朝廷重臣有很多。李鸿章一开始就在这里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到了咸丰年间,民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洪秀全带兵攻占了南京。

此时北京城一片慌乱,尤其是朝堂之上,甚至于有些大臣已经偷偷跑了。咸丰皇帝对这些人十分痛恨,一旦抓住就是重罚,而对于一些留在北京的大臣,咸丰皇帝就会好好赏赐一番。当时清廷的军事实力很弱,没法和天平天国的军队抗衡,于是朝廷鼓励大家各自在民间招募士兵进行抵抗,这些军队就叫团练,当时李鸿章就是组织团练的重要人物。

可是李鸿章此时并未引起朝廷重视,他又没什么背景,他真正开始发迹,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他的老师曾国藩。李鸿章组织团练时是在曾国藩的手下,曾国藩对他十分看重,可是当时年轻的李鸿章有点傲气,经常肆意妄为。

据说他经常不参加曾国藩主持的军事会议,有一次曾国藩训斥了他一顿才让李鸿章改变不少。而此后曾国藩向朝廷举荐李鸿章,他这才开始了自己的飞黄腾达。

经过恩师曾国藩的举荐,李鸿章率领自己的淮军,也就是安徽的团练士兵去攻打太平军,李鸿章很聪明,他不仅让自己的士兵参战,而且还和英国士兵有关系。所以当时他靠着团练和英国水军打赢了太平天国士兵,夺回了南京。

这一战让他声名大噪,李鸿章回到北京后被封为侯。纵观整个清朝历史,一个汉人最高被封个爵啥的,能被封侯,足以说明李鸿章当时功劳之大。

接着曾国藩继续在皇帝面前说自己这个学生如何如何有才,怎么怎么厉害,所以李鸿章的地位越来越高,此时他已经能够和自己的恩师曾国藩平起平坐。接着李鸿章开始了自己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那就是洋务运动,首先创办江南制造局,按理说这个工作是曾国藩带头,可是实际上展开工作的就是李鸿章,可是当时的清廷对汉臣跟不信任。

虽然李鸿章忙前忙后,但是他身边始终跟着一个慈禧派来的所谓帮手,所以这个活做的好了,那就是满人的功劳,一旦出事或者赔钱了,那李鸿章就得自己但着。所以清政府对于汉臣虽然会器重,但始终都保持着戒心,不仅仅是李鸿章,当时的名臣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都是被如此对待的。

洋务运动是先进的,可是当时清政府已经烂透了,任凭大家如何努力,它还是处在风雨飘摇中,尤其是甲午战争失败后,清廷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而签订这个条约的正是李鸿章,可是他也不愿意签订这些东西,因为他知道自己签了字就会成为丧权辱国的代表人物,可是他没有办法,所以李鸿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无奈的人。除了马关条约,李鸿章还签订了香港条约,这其中就有些值得我们深思的事了。

香港条约的内容大致上就是把我国领土香港租借给英国,本来的时间限制是一百年,可是李鸿章看到后却坚持反对。他表示要减少一年时间,只给他们租借九十九年,许多人都觉得很疑惑,后来两国就此事展开了激烈讨论,在僵持了一段时间之后,英国人终于同意了李鸿章的说法。香港条约上只把香港租借给英国九十九年,李鸿章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

其实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在当时的国际法中,一个地区给其他国家租借时,期限如果超过一百年,那么这个地区就会归租借的国家所有。所以李鸿章是害怕香港会一直被英国租借,所以他是给后代一个希望。

一旦国际社会承认超过了一百年,那么收回香港将会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因此李鸿章此举是让香港始终以中国领土存在,当时清廷腐朽,香港被英国人霸占。结果后来我们国家富强了起来,终于收回了自己国家的香港。

李鸿章在近代史上是个代表着屈辱的人,可实际上他也并非想卖国求荣,只不过很多事都受到时局的困扰,李鸿章代表的是清政府,他一心想获得朝廷的重用,可是清廷却把李鸿章当做棋子,一些屈辱的事从来没有满人出面,而是让汉臣抛头露面,有好事的时候又只是满人独享。

所以我们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要辩证地看,近代我国遭受了太多苦难,如今我们正走在新时代的路上,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易中天“批评”乾隆被告,洪承畴成了英雄,清朝的粉丝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易中天怒批乾隆,乾隆评价洪承畴,洪承畴电视剧

    在中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当中,也不乏有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但这些少数民族都无一例外继承了汉文化。“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部分少数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建立了统一的政权之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但在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同化能力之下,这些文化很快便融入到了中华文化当中。

  • 乾隆为难“独眼”才子,出联:独眼岂能登金榜,才子下联犀利反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尽管求职应聘的核心是看个人的实际能力,但大量的事实表明,求职者整洁大方的容颜和仪表,不仅能为其增加一定的印象分,而且很多时候还能决定求职者在面试环节能否成功通关,继而得到发挥才干的舞台。清乾隆年间,有位通过科举考试,高中进士第三名的才子---刘凤诰。当年,亲自阅审考卷的乾隆皇帝朱笔一挥,正打算将这个

  • 乾隆陵墓里的神秘女尸为何尸身不腐面目如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陵墓中的女尸,千年女尸出土尸身不腐,乾隆地宫躺着五个女尸

    裕陵地宫一共有六位墓主人,时间先后不一,但是只有这一具女尸是完整的。其他尸体或是腐烂或是成枯骨,唯有女尸尸身完整,面目如生。乾隆陵墓里的神秘女尸:为何尸身不腐面目如生。清东陵三次盗窃“清东陵”,在清朝的三大皇家陵园中规模最大,如今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清东陵曾经遭到过三次盗窃。如今

  • 大清最后一位格格,川岛芳子的亲生妹妹,一直活到2014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代格格川岛芳子,揭秘川岛芳子最后结局,川岛芳子是最后一个格格吗

    爱新觉罗-显琦出生于清朝末代,由于家庭变故从小没有享受过正常人的生活。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入,她个人的生活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她渴望自由,渴望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一、爱新觉罗-显琦简介爱新觉罗-显琦有一个汉族名字,叫做金墨玉。她出生于辽宁旅顺,从小在王府中长大,格外讨人喜欢。后来,由于清朝灭亡,家

  • 顺治年间汉军的正式设置:使汉军官员与汉人官员之间泾渭分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顺治朝汉人将领,汉军正白旗是汉人吗,汉军与汉人

    清朝定鼎中原之初,一切职官建制悉仿“明制”,又融合入关前的“清制”,在二者基础上稍微有所变通和调整,将职缺以民族成分作为划分标准之一,汉军缺正式成为清代官缺的一种。顺治年间汉军缺的正式设置,凸显出了汉军不同于汉人的政治地位,使汉军官员与汉人官员之间泾渭分明。一、入关初期的中央机构顺治元年,满洲统治者

  • 慈禧有多“骄奢淫逸”?其密室被打开后,室内景象让隆裕太后羞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慈禧隆裕,慈禧太后统治时大事件,慈禧和隆裕之间不能说的秘密

    在清朝末年,中国曾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要么弯道超车跟上列国,要么被列国蹂躏成为强者的殖民地。在如此艰难的危机下,慈禧太后没有做出果断的选择,他一方面抗拒变成别人的殖民地,但另一方面她又疯狂的为了自己的利益拖清朝下水。于是,西方的政治革命以及工业革命我们全都没赶上,虽然其中有几次大胆的尝试,例

  • 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曾靠两招打败霍元甲,一说名字都很熟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霍元甲与清武状元,清朝最后一个武状元,清朝末年一位武状元打败霍元甲

    自隋朝实行科举制以来,历经唐宋元明清多朝多代。而科举考试也成为了阶级严苛的古代,那些儒客文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所以也就有了“学而优则仕”。而在层层筛选的考试中,只有在最后一关殿试中最终取得第一名的才被称为“状元”,是科名中的最高荣誉。我们比较熟悉的影视作品《武状元苏乞儿》就是让武状元受到大众关注的

  • 康熙用30名宫女做实验,4名宫女因此身亡,实验结果至今还在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用30个宫女做实验,康熙为什么将40个宫女关在一屋,康熙的天花实验的记载在哪里

    天花是一种传染病,得了天花死去之后也会有传染性,所以在古代的时候,一旦有皇子或者是公主得了天花,宫里就会单独把他们隔离起来,普通人一般都不敢靠近,得了天花就相当于是不治之症。但是在现代天花并不算是个很严重的病,大部分小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接种疫苗,如果免疫力不好地得了之后呢,也是可以治疗的,但是在古代

  • 为何朱元璋墓600年来无人敢盗?康熙见一次拜一次,究竟有何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陵墓无人敢挖,朱元璋陵墓为何历经600年没有敢盗,朱元璋的墓为何600多年无人敢盗

    帝王的陵墓地宫内,更是珍宝无数,奢华至极,因此催生出许多觊觎皇陵的盗墓贼。但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为何从未遭受过盗墓贼的侵扰?朱元璋墓究竟有何玄机奥秘,让康熙帝屡次前往祭拜? 明孝陵数百年不被盗掘的原因 明孝陵之所以一直未曾被盗墓贼侵扰,可能有以下原因:首先,朱元璋在为其陵墓修建上就大有讲

  • 朱允炆虽然被叔叔朱棣篡位,为什么不按惯例为明太宗而是明惠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棣篡位朱允炆,朱棣篡位徐达为啥不阻止,大明王朝朱棣篡位

    不管是太宗也好,还是太祖也罢,这个是庙号。而庙号并非是自己登基的时候就有的,而是死了之后的事了,说白了就是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但是,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他是通过靖难之役被朱棣给推翻了,而建文帝却不知所踪,不管他是死了,还是跑了以后隐姓埋名过小日子去了,他的庙号就得朱棣去安排了。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