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杀了李建成之后,还干了一件大事,但唐朝的史书根本不敢写

李世民杀了李建成之后,还干了一件大事,但唐朝的史书根本不敢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77 更新时间:2024/1/27 22:45:36

秦朝、明朝都是轰轰烈烈的大朝大代,但在权利和地位面前,亲情也就不值一提了。话说,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大朝,那就是唐朝,争权夺利更激烈。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了自己的长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的。值得一提的是,在登上皇位之后,他登上皇位之后还做了一件大事,只是这件事连当时的史官都不敢记录。

李唐的江山

唐朝是我国最为繁盛的朝代,在当时人民安居乐业,与各个外国与外族之间也不是喊打喊杀,而是兼容并蓄,相处的也是非常融洽,盛极一时。

这一点,从日本这个国家就可以看出来,在唐朝时日本并没有文字,正处于奴隶制与封建制度交替的时期,强盛的唐朝给了他们学习的范本。

当时的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制度、文字、艺术等等,大唐也是持欢迎的态度来迎接遣唐使,表现出了大国的气度,直到现在依然可以从日本的传统文化中看到唐朝的影子。

唐朝的强盛离不开唐太宗李世民,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不仅与外国邦交,更是在自己是领土中被奉为“天可汗”,开创了“贞观之治”。

虽然他是第二位皇帝,但是说这天下是他打下来的也不为过。李世民从小就聪慧,长大一些就开始从军、南征北战,少年时还在雁门关救过隋炀帝

察觉到隋朝气数已尽后,李世民便开始谋夺天下,他放低自己的姿态招贤纳士,用自己的钱财招揽门客,为反隋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他还鼓动父亲开了反隋的第一仗,最终帮助父亲夺取了大隋朝的江山,建立了李唐王朝。

玄武门之变

李渊得到皇位之后,依然遵从太子立长立嫡的原则,把自己的嫡长子李建成封为了太子。被封为太子的李建成,要跟随皇帝父亲处理朝政,也就没有机会在战场上积累自己的势力。

作为次子的李世民,在父亲登上皇位之后被封为秦王,他的任务是作为前锋,帮助李渊稳固江山、扩大疆土。在一次次的战争中、胜利中,他不断积累了自己的人脉,掌握着很大的兵权。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渊对于次子的战功也已经到了封无可封,奖无可奖的地步。俗话说,功高盖主,人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的,秦王李世民也已经开始不满足于自己现在的权利。

这时太子李建成对于弟弟的成功也感觉到了危机,当时作为太子一方的魏征,就劝过李建成让他去讨伐势力较弱的刘黑闼,以此来稳固自己的势力,打响自己的名声,可见李建成的地位岌岌可危。

在此情况下,不仅是太子坐不住了,当时的皇帝李渊,他害怕李世民发动政变、抢夺皇位,而作为父亲他是最不愿意看到为了皇位,兄弟自相残杀的事情发生。

于是,李渊开始削弱李世民的势力,不让李世民带兵打仗,并且让当时与太子关系好的齐王李元吉,制衡李世民的权利,还下旨李元吉可以号令秦王李世民的所有士兵。

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也成了让李世民发动政变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在李渊下达这个圣旨的时候,李世民决定了第二天就发动玄武门之变。

话说,在玄武门之变前一天,李渊还召见李世民,让李世民不要有谋权篡位之心。李世民声泪俱下,表明他安分守己、兄亲弟恭,并没有夺权之心,还告发太子李建成荒淫无道,与后宫嫔妃纠缠不清。

这也引起的李渊的注意,让父子二人的谈话中心彻底转变,使得李渊第二天召见李建成与李元吉,也给了李世民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机会的机会。

第二日,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政变,在李建成、李元吉去往李渊宫殿的路上,成功杀死大哥与四弟。嫡子李建成已死,李渊痛心也为时已晚,只能认命把皇位传给次子李世民。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玄武门之变一直都是李世民的污点,因为这场政变表明他的皇位来路不正,而除了这件事情之外,在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还赶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成为皇帝后,李世民屡次要求查看当时史官的记录,他知道史官记录的是要流传到后世的。作为皇帝,他自然不允许自己的人生有污点,对于一些不好的事情只能“篡改”。

从现在的史书中也可以看出来,史书中把玄武门事变美化为,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想要谋害李世民,李世民无奈被迫反击,各种“演义”小说也受此影响,将李建成、李元吉黑化。

另外,在史书中更是找不到李建成的功绩,记录的只有李世民为建立唐朝所做出的贡献。如果认真思考一下,李建成能够当太子,怎么可能一点功绩都没有呢?这显然很难让人相信。更何况,如果李建成“扶不起来”,魏征又怎会辅佐他呢?

另外,关于唐朝的历史,有两部历史书籍可以参考,他们分别是《新唐书》和《旧唐书》,两本书都是记录唐朝的,但对李建成的记载却不同,因为不是同一时期写的。

在杀死太子李建成后,李世民依然没有放松,他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脉全部清理,杀死了两家中所有的男丁,只留下女子,并且把自己的一个儿子过继到李建成一脉中,另一个儿子过继到李元吉一脉中,这样才能够安心。

李建成的嫔妃中大多数都出身名门世家,对李世民在皇位上站稳脚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李世民就把这些嫔妃也都照单全收。这些史料在李世民的威逼之下,当时都没有被记录下来,而是后人写上去的。

不由也让人感叹,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都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当然,李世民虽然有污点,但他无疑是一位我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好皇帝。

初期他征战沙场,当上皇帝之后,国富民强开创“贞观之治”,让现在都感慨的大唐盛世也有他的一份功劳,用“武能骑马定乾坤,文能提笔安天下”形容也不为过。

其实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谁做皇帝也许并不重要,很多百姓一生都见不到皇帝一面,皇帝的皇位是怎么得来的,百姓们并不关心,百姓关心的是能不能吃饱,能不能富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对外反击战有头没尾,如果继续唐朝可能扩大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对外霸气宣言,唐朝对外战争电影大全,唐朝晚期的对外战争

    黑衣大食就是拜占庭王朝,如今的阿拉伯帝国。这是两大帝国之间的对抗,基本上算的上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对外反击战。那么两大帝国之间为什么会起这么大的冲突呢?这场战争谁胜谁负?时间倒回到前一年,大唐以“无蕃臣礼”为由,攻打西域石国。当时的西节度使高仙芝用兵如神将石国打的落花流水。石国投降,高仙芝答应和好,但又

  • 贯穿唐朝始末的“禁铜令”,到底怎么和瓷器的“出名”扯上关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禁铜,俄罗斯禁铜消息,唐朝瓷器的发展

    纵观唐代的发展,大致可以将其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即建立初期、发展中期和走向衰落的后期。在唐朝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唐政府推行禁止使用铜器的政策虽然时紧时松,但是“禁铜令”仍然贯穿唐朝发展的始终。那么唐政府采用“禁铜令”和瓷器流行之间有什么关联性呢?唐朝建立初期——各行业百废待兴,唐政府提出禁铜主张铜器在商

  • 写在正史中的大侠,曾把藩镇节度使夹在腋下,在风雨中飞檐走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飞檐走壁的大侠图片,藩镇节度使一览表,唐末节度使割据图

    唐朝诸多制度中,藩镇制度向来饱受垢病。的确,藩镇各自为政,强枝弱干,最终尾大不掉,脱离了中央的操控,为所欲为,国家遂分裂为数十个没有国家之名却有国家之实的“小国”。唐朝末年的情形,大致和春秋战国时差不多了,天下藩镇名义上遵奉朝廷,不过如春秋战国时各诸侯遵奉周天子一样,听封不听调,各行其是。而各藩镇经

  • 司马懿曾留下一个残局,困扰了隋唐两朝50年,李世民至死未能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世民评价司马懿,唐太宗如何评价司马懿,唐太宗和司马懿关系

    文|四季文史在我国封建王朝,三国时期是一段波澜壮阔且动荡不安的年代。众所周知,三国指的是“魏、蜀、吴”三个政权,其实在“三足鼎立”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国家称雄于这片土地上,而且它比魏、蜀、吴成立都要早,享国50多年。而且,因为这个国家被消灭,困扰了后世400多年,李世民终其一生,也未能解决这个遗留问

  • 唐高宗李治的亲孙子李义珣是“废柴”?那是因为你不知道他的过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文|四季文史#每天都有新发现#虽有皇家血脉,却沦落为别人的奴仆40年,这样的人生算不算“废柴”人生?如果你了解了此人的前世今生,你肯定不会这么想。唐高宗李治之孙李义珣便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好在最后上天待他不薄,又让他在仕途上开启新的征程。说起李义珣你可能不知道,我们往前捋一捋你就知道他是谁了。《旧

  • 狄仁杰被人诬告谋反,第一时间就认了罪,一件棉衣救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狄仁杰参与谋反,狄仁杰被诬告谋反直接认罪,狄仁杰之浴火麒麟

    其中“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描写的是百官在茫茫的晨曦中走进金碧辉煌的宫殿,同万国使节一起向皇帝叩头请安。这是王维在《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描绘的盛唐气象。“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这是杜牧《过华清宫》在长安回头遥望风景秀丽的骊山层峦叠翠宛如锦绣,而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 五代十国最厉害的明君,称帝6年收服所有对手,却让赵匡胤占便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匡胤五代十国,赵匡胤统一五代十国用了多久,赵匡胤平定五代十国用了多少年

    柴荣虽然祖上是望族,但是到了他这里已经没了往日辉煌。柴荣无奈之下便投奔了姑父郭威,虽然郭威对他很好,觉得他是个人才,便将柴荣收为义子,但是郭威自己家其实也谈不上多富贵,家用还是很紧张。为此柴荣便外出经商,做起了贩茶的生意。在做生意的同时,柴荣还练得一身好武艺。之后便随着郭威一起从军,当时的柴荣只有1

  • 大清的王爷非常多,乾隆一朝究竟有多少王爷进入了贤王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贤王祠,乾隆一朝有多少亲王,八贤王是哪八个王

    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在经过“九子夺嫡”的争斗后,顺利的登上了皇帝的位置。雍正十二年,雍正在盛京命人建了一座祠院,并命名为怡贤亲王祠,但这并不是有“贤王”之称的八王爷胤禩的祠院,而是十三王爷胤祥的祠院。到了乾隆十九年,乾隆下旨把之前一些在太庙内祭祀的宗室王亲与胤祥的怡贤亲王祠合并,然后一起祭祀,并改名为

  • 她是民国第一艳星,出生富贵,却在56岁被丈夫抛弃,沦为乞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民国最漂亮的十大女神,近代民国十大女星,民国经典的三大美女

    在当时,其实有一位上海滩女星,在名声上和这些人是不分伯仲的,她就是杨耐梅。 杨耐梅于1904年出生在一个富足家庭,因从小跟着母亲看舞台剧,内心渐渐对舞台剧有了向往。 在杨耐梅长大之后,出落得美丽大方,在唱歌、舞蹈等方面都有非常高的天赋,逐渐在上流圈中成为一位名媛。在她19岁的时候,更是出演了人生第一

  • 大清最辛苦的皇帝,帮父亲还债,给儿子攒钱,结果被活活累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累死在御书房的皇帝,大清最努力的皇帝,累死在芙蓉帐里的皇帝

    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雍正处理的奏件有四万多件,算算雍正仅仅在位13年,那么一天下来雍正就要处理五十多件奏章,不要觉得这个数字少。大家看看雍正批阅的奏章就能够发现,雍正本人对批阅奏章非常认真,不仅要读完,而且还写批注,写意见,一件奏章有时候要写一千多字,所以想想看,雍正一天的工作量到底有多少。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