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国担任大良造之时,公孙衍积极为秦国的战事出谋划策,例如在对阵自己的故乡魏国的时候,公孙策也毫不手软,用兵如鬼,征战如电,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拿下河西之地,魏国割地求和。
[var1]
按道理来说,公孙衍在军事指挥上的才能顶尖,再加上攻打家乡魏国的时候毫不手软,足以显现他的能力和对秦国的忠心,秦国方面定会重用公孙衍,而公孙衍在秦国担任的大良造也是当时秦国的最高官职,足够他施展理想抱负,双方都给予了对方足够的尊重,为何公孙衍在反而在后半生生涯中一直反秦,抗秦?
一、公孙衍因贪财建议不打魏国被发现
在公孙衍帮助秦国打败魏国之后,魏国投降,魏国统治者本想用钱财贿赂公孙衍拉近关系,没想到却发现公孙衍是个极其贪财之人,于是送上更多的金银珠宝,让公孙衍在秦惠王面前建议不再攻打魏国。
[var1]
公孙衍也不失魏王所望,建议秦惠王不再攻打魏国,应该转而攻打西方的少数民族,这件事眼看就要办成了,奈何同样是从横家的张仪也在秦国,直接戳穿了公孙衍,这件事直接让秦王对公孙衍大失所望,此后便开始慢慢的重用张仪,冷落公孙衍。
失去了施展抱负之所的公孙衍自然离开了秦国,去别处寻求东山再起的机会,之后便到了魏国受到了魏王的重用。
[var1]
二、公孙衍是纵横家,轻家国,重自身理想抱负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就有纵横家的一席之地,纵横家指的是那些以实现自身理想抱负为主,将国家只看作达成自身目的工具的一群人。在他们眼中功成名就,扬名万世乃是头等大事,为此,纵横家会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对各国的外交,政治进行干预,从而实现自身目的。
[var1]
所以在纵横家公孙衍心中并没有对家国的羁绊,从他在秦国担任大良造时对家乡魏国毫不留情的攻打就可以略见一二,对祖国尚且如此,对秦国那便更谈不上忠义了。
况且让公孙衍在秦国失信的主要始作俑者张仪也是一位纵横家,被相同领域的人打败注定是不服气的,在秦国已经没有让公孙衍赢回来的机会,于是公孙衍干脆出走秦国,使用合纵之法,以打败秦国为最终目的,与张仪决一胜负。
[var1]
总的来说,公孙衍因为贪财被秦惠王发现而被冷落离开秦国只是表象,真正让公孙衍后半生生涯都在反秦,抗秦的原因还是在于它自身的思想理念,即没有祖国概念,采用一切办法实现自身的价值,出人头地,功成名就,抗秦只是他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罢了。
参考资料:《战国策·魏策一》《史记》《吕氏春秋·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