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天国最后的决战:30万大军齐聚天京,为何挡不住1万湘军?

太平天国最后的决战:30万大军齐聚天京,为何挡不住1万湘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935 更新时间:2024/1/21 3:56:05

1863年年底,天京被围。洪秀全下令在外地作战的太平军回援京师,一时间,数十万兵马云集天京,而他们的对手不过万余的湘军。太平军打过好多场天京保卫战,可是这一场,他们输了。为什么太平军拥有巨大的兵力优势,却还是输了呢?

1、太平军乃乌合之众,空有人数优势

太平天国本就是农民起义,虽然也有英勇的战士,可那也是少数将士。确实太平军在和清军作战之初,就接连取得胜利,还将清军安置在天京周边的几个大营,击破了好多次。

太平军尽管拥有一定的战斗力,可是清军更加不堪。八旗军队早已腐朽不堪,以汉人为主的绿营兵也都是老兵油子。所以前期战事,太平军接连取胜。

后来曾国藩组建湘军,训练新锐士卒,才得到了能够和太平军将士抗衡的军队。反观太平军,在获得巨大胜利,并建立国家后,开始和统治阶层一起腐化堕落。

翼王石达开受到排挤,带领精锐将士进行西征,导致留守天京的军队素质下降了几个层次。外地的军队多为流民和清军降卒,不但战斗力低下,而且缺乏与清廷抗争的信念,虽然人数众多,却是乌合之众,难以与万余精锐且有多年作战经验的湘军相提并论。好几次对战,湘军都顽强地顶住了,因为他们的兵员素质和战斗素质都更胜一筹。

2、洪秀全兄弟贪污敛财,导致缺粮

太平天国在建立后,统治阶层就开始腐化堕落。国家的领袖天王洪秀全在天京大造宫殿、选取后宫佳丽无数,整日贪图享乐;军政大权开始由东王杨秀清执掌,可是其余的西王、南王、北王都心里不太服气,各个王之间开始明争暗斗。天京变乱后,各王死的死、走的走,留下的都彼此有了情感上的裂痕,难以再携手合作。

在最后决战前,天京内由天王洪秀全执掌军政大权,他下令正在攻打上海的李秀成领军回援,掌管防卫天京的太平军指挥权。此时,许多太平军回到天京,那么粮草问题就摆了上来。

虽然太平军的具体数量还有争议,但是起码也有三十万。三十万人的粮食可是大数目,可偏偏天京的储粮严重不足。其实在保卫战之前,忠王李秀成就建议天京大量储粮,以备敌人围攻。虽然举朝同意,可是洪秀全却让自己的两个兄弟总理此事,管理储粮。

洪仁达、洪仁发就是两个草包,他们不知道储粮的重要性,只知道这是一个敛财的好机会。于是这哥俩说要买粮就得先跟他们买购粮凭证"洪票",这洪票得用银子买,然后用洪票买好了粮食,入京储备前还得交税。

这本来有识之士、忠诚之辈购粮入京,是为了保卫国家首都,现在居然又要花银子买票,又得给银子交税,开什么玩笑!结果大家都不购粮入京了,最后太平军缺粮,不得不撤退。湘军人数少,粮草一直很充足,长时间作战不成问题。

3、洪秀全错误决策,使太平军十分被动

洪秀全自称得到了上帝的指示,是"天父"派到人间的"儿子",拯救中国百姓于水火之中。神鬼之道虚无缥缈,洪秀全显然是在精神上升华了自己的思想,与其说他是一位政治领袖,不如说是一位宗教领袖。可是打仗不是儿戏,洪秀全他不会啊。

从前杨秀清、石达开在的时候,军事有人在领导、指挥,后来又提拔了年轻将领,如忠王李秀成等,但是天京保卫战,这洪秀全非要自己来指挥。本来李秀成的东线战事一方面是为了扩大胜利果实,一方面是为了打开局面,牵制、分散清廷军事力量。

于是天京保卫战开始前,李秀成打算派军回援,自己继续攻打上海。可是洪秀全不懂军事,见到湘军精锐围攻天京,他慌了,多次急召李秀成回援。李秀成无奈,只能放弃既定的战略,带兵回援。

好了,大将回来了,那么让他指挥吗?不是。李秀成建议依兵法"奇正之道",迂回包抄,断敌后路。可是洪秀全说上帝又托梦给他了,说这场战事咱们的正面迎敌。

兵力差距是有数十倍,可是正面迎敌不能只看人数啊!当时湘军据守易守难攻、正面狭窄的雨花台,此外还深沟高垒,防守工事做得十分充足。

太平军正面进攻,实在是不智。可是在太平天国,由只能和洪秀全交流的天父说了算,于是李秀成无奈,只能硬着头皮去正面强攻。双方短兵交战,火枪用上了、地道战也用上了,结果占据地利的湘军就是顽强地守住了。

综上所述,数十万太平军打不过万余湘军,实在是太平天国领导层自己在作死。贪污腐败、粮草短缺、帅不知兵、将不得用、兵不得力等等问题,将天京之战中的太平军拖入失败的泥潭!所以最终援军退去,湘军继续围困天京,获取最后胜利,只是时间问题,而太平天国也走到了末路!

更多文章

  • 大清最后的铁帽子王,一心随溥仪光复皇室,晚年靠着补贴过完余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最后一个铁帽子王,溥仪光复大清视频完整版,清朝铁帽子王有哪些权力

    铁帽子王是大清在建国时期,为表彰当时大清的八旗贵族,为大清开疆拓土而设立的一种爵位。比如大家熟知的僧格林沁就是一位铁帽子王,而他也应该算是晚清时期最后一位有名气的铁帽子王了。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在痛骂僧格林沁当时妄想用长矛弓箭打垮装备精良的英法联军。但僧格林沁当时既然能够率领大军大加抵抗,就这一点就比

  • 和珅死后子女下场如何?有两子一女为何最后连直系子孙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和珅子孙今何在,和珅有几个子女,和珅的子孙现在都在哪里

    在乾隆帝死后的第十五天,嘉庆帝就赐和珅自尽,所以和珅死的时候才49岁。那么问题来了,和珅是否有后代呢?他的后代过的又是什么样的生活呢?据记载,他的孩子都是在他的庇护之下,享受了万千宠爱的少爷和小姐。那么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关于和珅后代那些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据历史上记载他的儿女一共有三个,其中包括

  • 《红楼梦》中元春是怎么死的?其实从元春的判词就能看出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红楼梦元春之死是哪一集,元春省亲暗示元春已死,元春判词全文

    先看看元春判词的文字和图片: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弓通宫,香橼通元春的元字,宫橼也有研究者说指“宫怨”,二十年,指元春在皇宫生活的时间,辨是非,这个解读比较多,但我倾向是说元妃从青涩走向成熟,从青春少女的憧憬到慢慢接

  • 南昌凌迟太平天国幼天王是替身,真的远走高飞,可惜后来没掀起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而且此前,洪天贵福替身很多,那次从天京突围出来后,当天的傍晚时分抵达江苏句容南乡的郭庄庙,村里人亲眼看出,幼天王年约十五、六岁,极瘦弱,有与其年龄相同者凡十一人环坐饮食,悍贼数人持刀紧跟,不离寸步。 从村里人口述中得知,幼天王身边有貌似形似十多人,而且语言都讲的“天话”(粤音),这些真身和替身,

  • 刘墉明明与乾隆同岁,乾隆属马刘墉却说自己属驴,他为何这样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墉老婆打刘墉,刘墉下南京太后救刘墉,江阴刘墉学府是刘墉故居吗

    都说“伴君如伴虎”,要想在皇上身边更好的生存下去,自然要懂得取悦皇上的套路,所以即使为人正直如刘墉,还是免不了世故的一面,只为了在官场更好的生存下来,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刘墉——一个集刚正不阿与圆滑世故为一体的人 和珅虽说身为贪官,但是奈何乾隆就是喜欢他,而且和珅深谙说话之道,总能将乾隆哄得开

  • 逆向思考:有人曾评价说曾国藩“腹黑”,倘不如此则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曾国藩个人资料,曾国藩发迹史在线收听免费,听单田芳评书曾国藩全集

    晚清的朝政和军政体系可谓险恶,想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立住脚并成就一番事业,如果没有一番实干的作为和手腕,很难占得东风,甚至很难自保。曾国藩对待政敌,对待一些心术不正之人,他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出手,就会被别人吃掉,所以他瞅准机会,对那些眼中钉、肉中刺逐个收拾,手段不可谓不高明。曾国

  • 为何西周之后姓氏突然大爆发,以姬姓和姜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为什么姜姓比姬姓强大,西周分封的姬姓有哪些,姜姓名姓氏壁纸

    比如姜子牙是姜姓吕氏。因此,姜子牙的后人,比如齐桓公小白,全名叫吕小白,而女子则只能按照排名并冠以姜姓——比如孟姜。再比如秦国,秦始皇的正确名字叫做赵政,而秦国君主的女儿,则是孟嬴这样的名字。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中国历史上,西周之后才出现姓氏爆发现象,并且,大多数现代姓氏,都是由姬姓和姜姓衍生出来的。

  • 古代最早的鞋应为草鞋,商朝男性贵族多穿翘头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商朝女人长相复原图,翘头履和云头履,中国古代鞋子的演变

    在这一漫长阶段来看——第一,“鞋”并非都是“前端翘起的”。第二,所谓古时称“鞋”为“足衣”,大约不尽如此。“足衣”指“韈”,当为革制,后来因为材质变化,才改为用“袜”字。第三,上古称“鞋”为“屦”,如《孟子》所曰“捆屦织席”。“屦”的别名叫“舄”。可以细分,“单鞋底”称“屦”,而“双鞋底”称“舄”,

  • 西周灭商后对商朝遗民进行监视却出现三监之乱,随后分封剩余遗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周灭商过程,商朝遗民,周王朝分封的商朝后裔

    一场大战过后,商纣王兵败如山倒,而周武王正式夺取朝歌,灭亡殷商。“周车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帝辛从。武王使尚父与伯夫致师。王既誓,以虎贲、戎车驰商师,商师大崩。商纣奔内,登于鹿台之上,屏遮而自燔与火。”虽说商纣王被灭了,可殷商还有不少遗民,该如何处理他们呢?周武王牧野之战后, 攻入商都朝歌,纣王自杀

  • 西周吸取商朝衰亡教训而制定宗法制和分封制,随生产力发展而过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西周分封制和商朝宗法制,商朝分封制图片,西周分封制 诸侯争霸 关系

    殷商是什么“制度”,概括地说,是靠武力征服的“万邦来朝”的“松散联邦制”。从甲骨卜辞中可知,当时的“方国”,大约有数百个,相互之间没有血缘联系也没有隶属关系——打仗打服了就归顺、就进贡、就听从调遣指挥;然而,这些方国很可能互相攻击,比如“土方”,与殷商时好时坏,算下来至少打了好几十年仗。如此,殷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