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她是武周的开国君主,既然是开国君主,那么就要为传承所考虑,也就是立太子。
武则天作为武周的开国皇帝,若是立李姓为太子,自然有些不合乎情理,因此,武则天便想立自己的侄子为太子。
如此一来,即使武则天百年之后,那天下还是她们武家的天下。
武则天的宠臣狄仁杰知道武则天的想法后,连忙谏言不可,并冷冷说出七个字,武则天听后顿时有些后背发凉!
之后,武则天就彻底打消了立侄子为太子的想法!
狄仁杰到底对武则天说了什么,竟然让武则天直接改变了主意呢?
武承嗣、武三思争夺太子
武则天作为一位女皇帝,在立太子的这件事情上很尴尬,因为自古以来,君王都是男性,那么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武则天却是不同,她是武家人,可她的儿子却是李家人,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等人,就抓住这一条劝说武则天,要立武家人为太子。
武承嗣等人的理由只有一条,那就是:“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
意思就是说,自古以来,还从没有天子立异姓人为太子的传统,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就连武则天本人也是深以为然。
因此,武则天便有意立自己的侄子为太子,那么太子的人选就变成了武承嗣与武三思二人。
为了争做太子,武承嗣二人对武则天是竭尽所能地讨好,并且还大肆残杀朝中忠良,使得武承嗣在朝中也有了不少的支持者。
可是,在朝廷大臣李昭德,狄仁杰、吉顼等人的不断劝说下,武则天最终打消了立侄子为太子的想法,武承嗣也因此郁郁而终。
其中,狄仁杰的劝说,直接一针见血,说到了武则天心坎里去!
狄仁杰的智慧
其他人劝说武则天立太子之事,要么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要么就是从道义的角度出发,可这些武则天是不会在意的。
如果武则天真的会在意这些,当年就不会直接夺走李唐江山,自己建立武周称帝。
在武则天的心中,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就算是武家,也不能有损她自身的利益,狄仁杰正是看出了这一点,对武则天的劝说才能一针见血!
狄仁杰对武则天是这样说的:““姑侄与子母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若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他对武则天直言,姑侄关系与母子关系孰轻孰重?若陛下立儿子为太子,那么百年之后便能永享太庙,被后世子孙所供奉。
倘若立自己的侄子为太子,那么百年之后还能被后世子孙所供奉吗?最起码,臣从未听说过有人会将自己的姑妈供奉在太庙里!
武则天听闻后,顿时感到后背发凉,大凡生前贪恋荣乐的人,很少不在意死后的尊荣。武则天决定立儿子为太子,狄仁杰的劝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结语
狄仁杰对武则天的劝说别出新意,他是切切实实站在武则天的个人利益角度来看待问题,从武则天的个人利益角度来分析利弊,这样才能说到武则天的心坎里。
狄仁杰的话一针见血,明确指出了立何人为太子,会对武则天本人所造成的利弊,并且说到了武则天心中的痛处。
因此,武则天经过狄仁杰的点拨之后,内心不再犹豫,决定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狄仁杰真的是一位很有智慧的人,他劝说武则天,没有说出一大堆家国情怀,因为他知道,如果说这些有用的话,武则天早就拍板决定了,既然武则天还在犹豫不决,就说明这些家国情怀说再多也没有用。
其实,狄仁杰的这种智慧,放到现代也是非常有作用的,有些人在工作中与人谈判,说了一大堆都说不到点子上去,如果能学到狄仁杰这种智慧,并且合理的运用,那么在今后的生活工作当中,也会受益匪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